- 年份
- 2024(12902)
- 2023(18447)
- 2022(15397)
- 2021(14062)
- 2020(12081)
- 2019(27108)
- 2018(26785)
- 2017(52136)
- 2016(27551)
- 2015(30549)
- 2014(30444)
- 2013(30256)
- 2012(27678)
- 2011(24869)
- 2010(25092)
- 2009(23744)
- 2008(23215)
- 2007(20767)
- 2006(18603)
- 2005(16992)
- 学科
- 济(134503)
- 经济(134332)
- 业(100056)
- 管理(95253)
- 企(88313)
- 企业(88313)
- 方法(54425)
- 数学(44897)
- 数学方法(44385)
- 财(38006)
- 农(35771)
- 业经(35178)
- 中国(32461)
- 制(28340)
- 地方(26060)
- 务(25543)
- 财务(25480)
- 财务管理(25441)
- 农业(24782)
- 企业财务(24170)
- 学(21675)
- 技术(21415)
- 体(20834)
- 贸(20652)
- 贸易(20636)
- 和(20481)
- 银(20239)
- 银行(20220)
- 理论(20153)
- 易(20038)
- 机构
- 学院(404629)
- 大学(401643)
- 济(179928)
- 经济(176515)
- 管理(160292)
- 理学(137799)
- 理学院(136384)
- 管理学(134333)
- 管理学院(133552)
- 研究(131929)
- 中国(103317)
- 财(86800)
- 京(83163)
- 科学(75568)
- 财经(68464)
- 所(64812)
- 经(62084)
- 农(61239)
- 江(60615)
- 中心(60349)
- 研究所(57908)
- 经济学(56266)
- 业大(54633)
- 北京(51982)
- 财经大学(50667)
- 经济学院(50473)
- 范(48571)
- 师范(48123)
- 农业(47652)
- 院(47575)
- 基金
- 项目(261589)
- 科学(209526)
- 基金(194126)
- 研究(192948)
- 家(167092)
- 国家(165697)
- 科学基金(145088)
- 社会(127452)
- 社会科(121022)
- 社会科学(120996)
- 基金项目(102678)
- 省(101227)
- 自然(92218)
- 自然科(90128)
- 自然科学(90102)
- 自然科学基金(88516)
- 教育(88095)
- 划(84058)
- 资助(78651)
- 编号(76211)
- 成果(61312)
- 部(59071)
- 重点(58234)
- 创(56675)
- 发(56300)
- 国家社会(53694)
- 创新(52439)
- 制(52363)
- 课题(52053)
- 教育部(51655)
- 期刊
- 济(206690)
- 经济(206690)
- 研究(123510)
- 中国(74526)
- 财(70193)
- 管理(65610)
- 农(56701)
- 学报(54133)
- 科学(53823)
- 大学(43320)
- 学学(41421)
- 融(40234)
- 金融(40234)
- 农业(38543)
- 技术(37224)
- 财经(35287)
- 教育(33820)
- 经济研究(33362)
- 业经(33092)
- 经(30462)
- 问题(27103)
- 技术经济(22926)
- 业(21628)
- 贸(20960)
- 统计(20120)
- 现代(19928)
- 商业(19356)
- 世界(18840)
- 策(18747)
- 理论(18616)
共检索到608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峰 柯善咨
本文在马歇尔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下建立理论模型、构建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空间外部性指标,探讨了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机制。结果显示,供给的空间外部性作用范围为100公里,而需求外部性作用范围可遍及全国。除空间专业技能人才密度的参数估计不显著外,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可得性、区际研发溢出与市场需求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方保护主义主要通过影响空间外部性作用于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具体地,地方保护主义显著降低了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中间投入可得性和区际人际沟通的技术溢出的作用,而未对最终商品市场、区际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产生明显影响;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市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建峰 符育明
本文提出了识别经济集聚中马歇尔外部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制造业数据。通过考察制造业集聚水平和产业间专业化分工的协同演进过程,本文一方面发现两者具有替代关系,验证了马歇尔外部性是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后果的理论假说;另一方面证实了马歇尔外部性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空间不断集聚的基本因素。本文还发现市场化改革是实现马歇尔外部性的积极力量。本文的结论为我国企业选址、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市场化改革 马歇尔外部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为了探讨环境污染与制造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获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的启示,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城市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在考虑空间关联性之后的不同作用结果。利用2005—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环境污染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水污染还是二氧化硫污染,均存在空间溢出;三种污染物中能够带来显著负作用的是固体废弃物污染,而其余两种的负作用并不显著;在一定量的积累下,环境污染会对制造业集聚构成威胁,并且这种威胁受环境污染总量和环境规制力度的约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段荣荣
本文根据垂直联系模型(CPVL模型),利用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协同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亦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关联效应。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邓新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制造业区域转移。制造业先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21世纪以来制造业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利用产业集聚不同阶段的向心力和离心力,解释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原因、方向和行业。
关键词:
产业区域转移 产业集聚 向心力 离心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永恒 郝寿义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基础上,引入地区间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得出新的产业流动均衡方程;运用数值模拟,研究在技术进步率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市场规模和贸易自由度如何影响产业份额并促进集聚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四大经济区域17个省份,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结论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技术进步率、规模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范围更广;本地市场效应仅在个别行业内存在;当贸易成本较低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倾向高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新雨 王叶军
本文通过在Baldwin等建立的LS模型中引入教育因素,构建起分析基础设施和教育财政支出影响制造业集聚机制的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基础上,本文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面板估计方法,对2004—2013年全国224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深入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教育财政支出对全国和不同地区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对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带动作用存在"门槛效应",西部地区城市因基础设施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阻碍了制造业的转移和集聚;教育财政支出则通过提升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知识溢出接收,显著地带动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提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郝寿义 张永恒
在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税收,将环境规制作为政府税收的一部分,从数理上对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或单一关系,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的关系会因产业类别和经济规模而存在差异;另外,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也会由于其实施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率先增强环境规制将成为经济集聚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其效应可能会随着其他地区的"跟随战略"而趋于弱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蒋含明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通过将区域产品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构建包含企业集聚变量在内的工资方程,在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省域层面较为显著,地区工资水平对企业集聚的弹性系数均显著为正且在东部地区更大,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水平在我国省域间的趋异。
关键词:
企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学 空间计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骥
文章构建一个涵盖运输部门和制造业部门在内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用以说明制造业和运输业长期相互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模型采用了"1+2"的空间设定,即一个制造业产地与两个消费地。模型可以得出两地区非对称且内生的运输成本,在长期均衡中,生产要素是否受约束、运输企业数量以及区域规模将对运输成本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结论。运输业制造业协同发展体现在,长期中制造业企业将在不断降低的运费中获益,促进企业数量和产品种类增加,运输业随制造业发展而发展,运量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增加。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运输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将成为核心区,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重视运输产业的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毛琦梁 王菲 李俊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剖析了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制造业空间扩散逐渐明显,涉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素成本变化并不是驱动产业扩散的明显原因,集聚外部性的变化才是原因所在。引起多数产业空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拥挤效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本文结果再次说明比较优势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适应性,一国之内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变化,而是集聚外部性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奕鋆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高端制造业集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认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导致资本流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而导致产业集聚现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但是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又会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大致呈倒"U"形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中国的地区金融发展将促进高端制造业的集聚,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在长期呈倒"U"形关系,且在目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奕鋆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高端制造业集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认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导致资本流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而导致产业集聚现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但是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又会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大致呈倒"U"形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中国的地区金融发展将促进高端制造业的集聚,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在长期呈倒"U"形关系,且在目前,地区金融发展将拉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王志强 崔永涛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自由资本垂直联系模型,利用1998年~2013年空间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规模报酬递增机制、市场规模相对大小以及交通的相对便捷度因素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地区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相对进程等制度因素也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效应,而人力资本相对优势对区域产业集聚无显著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天骄 薛领
新经济地理发展下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以生产率差异为基石,认为高生产率企业具有低边际生产成本,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垂直异质性。本文试图讨论地区生产效率和质量投入双重异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非对称情况下,单独提高质量投入比单独提高生产率更有优势,单独提高质量投入会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增加市场份额,单独提高生产率则会在运输成本降到一定阈值后导致地区市场份额的削弱;此外,生产率和质量投入“两头兼顾”的方式虽然会增加地区市场份额,但是其所带来的集聚力会弱于单独提高质量投入的方式。总的来看,未来把握好地区的质量投入才是扩大地区产业集聚和空间分布情况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