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8)
- 2023(7323)
- 2022(6031)
- 2021(5273)
- 2020(4374)
- 2019(9716)
- 2018(9556)
- 2017(18448)
- 2016(9710)
- 2015(11164)
- 2014(11430)
- 2013(11528)
- 2012(11436)
- 2011(10363)
- 2010(10831)
- 2009(10201)
- 2008(10092)
- 2007(9647)
- 2006(9008)
- 2005(7997)
- 学科
- 济(71080)
- 经济(71040)
- 管理(26425)
- 业(22547)
- 地方(21264)
- 方法(19568)
- 企(17290)
- 企业(17290)
- 数学(16658)
- 数学方法(16495)
- 中国(15352)
- 地方经济(14732)
- 业经(14084)
- 农(13955)
- 学(11907)
- 产业(11741)
- 农业(9662)
- 制(8954)
- 财(8925)
- 环境(8420)
- 发(8218)
- 经济学(8164)
- 和(7930)
- 融(7659)
- 金融(7659)
- 体(7631)
- 贸(7409)
- 贸易(7401)
- 理论(7308)
- 易(7032)
- 机构
- 学院(151842)
- 大学(150231)
- 济(75802)
- 经济(74395)
- 研究(57489)
- 管理(53095)
- 理学(44025)
- 理学院(43502)
- 中国(43373)
- 管理学(42747)
- 管理学院(42462)
- 京(32390)
- 科学(32337)
- 财(31990)
- 所(28983)
- 中心(25705)
- 研究所(25702)
- 江(25184)
- 经济学(24950)
- 财经(24536)
- 农(22491)
- 经济学院(22091)
- 经(21991)
- 北京(20843)
- 院(20405)
- 范(19933)
- 州(19769)
- 师范(19754)
- 业大(18974)
- 省(18193)
- 基金
- 项目(90424)
- 科学(70667)
- 研究(68884)
- 基金(63610)
- 家(54374)
- 国家(53931)
- 科学基金(45728)
- 社会(45687)
- 社会科(43340)
- 社会科学(43331)
- 省(36326)
- 基金项目(32694)
- 教育(30167)
- 划(28888)
- 编号(27073)
- 资助(26363)
- 自然(26000)
- 自然科(25324)
- 自然科学(25320)
- 自然科学基金(24869)
- 发(22889)
- 成果(22784)
- 重点(20626)
- 课题(20092)
- 发展(19581)
- 部(19546)
- 展(19304)
- 国家社会(19279)
- 创(18195)
- 济(17245)
共检索到254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阳胜
本文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定义为追赶经济增长。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论人口还是地域空间,均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其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之间互相角逐争雄不同,是一种以摆脱经济落后、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的追赶型经济增长,关系到世界人类大多数的生存和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庭东
中日追赶型经济的一个基本共同点是通过一系列政策、体制扭曲,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从而实现稀缺要素的本国集聚与经济高速增长。然而经济追赶战略下的体制与政策扭曲的实施是有历史条件的,在经济追赶的后期,不仅追赶的历史前提会逐渐瓦解,而且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也会日益与追赶阶段的扭曲性体制与政策发生冲突。由于相应的体制、制度创新具有滞后性,一般最先针对国内外失衡进行调整的往往是汇率与利率等价格变量,这在短期内不但无助于结构调整,反而更可能恶化资源配置并催生严重经济泡沫。日本在追赶阶段结束之后陷入经济泡沫,其教训足资中国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军 岳华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扩大金融开放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交互项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增长追赶效应,并对其实现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追赶的间接效应显著强于直接效应;两种效应的实现以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流动效率提升为路径机制;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金融开放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增长追赶效应,且从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角度看,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表明扩大金融开放更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速的提升;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可以采取不同的效率提升策略来缩小与前沿发达地区的差距,如中部地区注重改善技术要素流动效率、西部地区注重提高资本要素流动效率和技术要素流动效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江 孟勐
从短期来看,大部分后发国家的阶段性经济增长动因可以用技术追赶与技术前沿这两种典型的技术进步模式加以解释。从长期来看,技术追赶和技术前沿作为后发经济增长的两种动力模式也可以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共存,构成一个后发经济增长路径。后发经济增长路径遵循"技术准备—技术追赶—技术前沿"的三阶段技术演进过程,结合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可以分析探究成功追赶或赶超的典型案例国家在技术演进阶段中的后发经济增长动态,以期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技术赶超和经济增长做出适宜的阶段性策略取舍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利平 郭熙保
从制度质量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省域经济的追赶型增长。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市之间并不存在后发追赶的总体趋势,具有相似制度质量的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追赶态势。制度质量总体上推动了中国各省市经济的增长,制度质量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通过专利形式的自主研发更能拉动经济增长,制度质量较高的东部地区从FDI和国内技术市场交易中获得了更大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技术追赶 经济增长 制度质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江 孟勐
从短期来看,大部分后发国家的阶段性经济增长动因可以用技术追赶与技术前沿这两种典型的技术进步模式加以解释。从长期来看,技术追赶和技术前沿作为后发经济增长的两种动力模式也可以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共存,构成一个后发经济增长路径。后发经济增长路径遵循"技术准备—技术追赶—技术前沿"的三阶段技术演进过程,结合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可以分析探究成功追赶或赶超的典型案例国家在技术演进阶段中的后发经济增长动态,以期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技术赶超和经济增长做出适宜的阶段性策略取舍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嘉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茂华 王弟海
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实际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分解,以往研究忽略了产业关联的作用。产业增长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还会通过影响其他产业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产业关联的实证研究表明,工业实际产值增长会促进服务业产值增长,但是会降低农业产值增长;服务业实际产值增长会抑制工业产值增长,并且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率;农业实际产值增长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考虑产业关联的经济增长率分解结果显示,1979—2022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5.72%,其中通过影响其他产业产值增长和价格结构变化的间接效应为1.2%;服务业产值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2.49%,其中间接效应为-1.18%。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增长净效应能够解释中国省级地区间实际产出增长率差异的78%。上述结论意味着,1979—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增长拉动(贡献率为64.1%),这一结果要高于未考虑产业关联时的直接效应(贡献率50.68%);服务业增长的相对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阻碍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三次产业 产业关联 增长率分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若愚 张龙鹏
本文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发现,西部资本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西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以及产业结构的趋同。进一步,虽然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但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提供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同时有着较强产业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未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经济增长 资本推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大辉
新经济是充满创新的经济 ,人的智能是创新的源泉。知识产业最根本的功能是提高人的智能 ,在新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与其他产业不同 ,知识产业既具有私人性又具有直接的社会性 ,这决定了它特殊的运作机理。图书馆属于知识产业 ,对它的功能和运作机理都可以从知识产业的角度进行再认识。表 1。参考文献 18。
关键词:
新经济 知识产业 价值链 图书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崔大沪
开放经济中中国产业传统增长模式虽然带来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然而这种增长方式产生的弊端与问题也日益显露,在开放经济发展中受国内外环境的制约显著加重。提升中国产业发展的外源性增长质量和内源性增长动因是中国在开放经济中转变战略和提升开放效益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开放经济 产业增长 国际比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景明
在我国经济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双双下降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却在加速。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超第二产业,2014年该比重达到了48%。显然,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从学理角度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向非固定系数性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结构角度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三者关系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 税收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辉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渐增大。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即高技术迅速产业化、高技术决定国家的未来命运、高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信息产业不仅推动知识经济的到来 ,也推动知识经济的增长 ,而且还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生活
关键词:
高技术 产业化 信息产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伟 李绍荣
本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说明 ,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 ,然而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 ,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经济规模 要素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陈昌兵 张平 刘霞辉 张自然
在中国低价工业化时期即将结束,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的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和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对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对工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工资成本对工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产生负向效应,住房成本对服务竞争力产生了负向效应。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减少城市化成本的过快上升,转变城市化模式,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积聚效应 产业竞争力 可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