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8)
- 2023(5623)
- 2022(5115)
- 2021(4672)
- 2020(4267)
- 2019(10263)
- 2018(10216)
- 2017(20398)
- 2016(11335)
- 2015(13033)
- 2014(13206)
- 2013(13445)
- 2012(12672)
- 2011(11400)
- 2010(11593)
- 2009(11039)
- 2008(11512)
- 2007(10579)
- 2006(9084)
- 2005(8303)
- 学科
- 济(46812)
- 经济(46757)
- 管理(31950)
- 业(31041)
- 企(25217)
- 企业(25217)
- 方法(24336)
- 数学(21914)
- 税(21790)
- 数学方法(21759)
- 税收(20336)
- 收(20167)
- 财(18414)
- 农(12479)
- 中国(11534)
- 务(10707)
- 财务(10693)
- 财务管理(10666)
- 企业财务(10091)
- 学(9776)
- 制(9333)
- 贸(9199)
- 贸易(9198)
- 易(8920)
- 地方(8713)
- 业经(8285)
- 和(8022)
- 农业(7952)
- 银(7411)
- 银行(7385)
- 机构
- 大学(165408)
- 学院(164388)
- 济(68659)
- 经济(67220)
- 管理(61285)
- 研究(54649)
- 理学(52233)
- 理学院(51641)
- 管理学(50765)
- 管理学院(50450)
- 中国(43087)
- 财(39212)
- 京(34704)
- 科学(34230)
- 农(30225)
- 财经(29436)
- 所(29203)
- 经(26464)
- 江(26143)
- 研究所(25939)
- 中心(25241)
- 业大(25144)
- 农业(23948)
- 北京(22184)
- 经济学(21792)
- 财经大学(21542)
- 州(20180)
- 经济学院(19955)
- 范(19675)
- 师范(19463)
- 基金
- 项目(102094)
- 科学(78490)
- 研究(73350)
- 基金(73287)
- 家(63895)
- 国家(63378)
- 科学基金(53159)
- 社会(45189)
- 社会科(42835)
- 社会科学(42817)
- 省(39520)
- 基金项目(38884)
- 自然(34483)
- 划(33638)
- 自然科(33564)
- 自然科学(33552)
- 教育(33493)
- 自然科学基金(32965)
- 资助(31007)
- 编号(30958)
- 成果(26138)
- 部(23043)
- 重点(22982)
- 发(21556)
- 创(20706)
- 课题(20443)
- 科研(20177)
- 性(20010)
- 创新(19489)
- 教育部(19479)
共检索到250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二利
由于对税会政策的理解以及运用存在偏差或者会计人员人为主观失误,企业往年发生的资产损失并没有及时上报税务部门进行相应处理。资产损失漏报问题常见于企业实务中,其税会处理也成为企业面对的重难点。开展追补确认往年漏报资产损失的税会处理研究,将理论与实务结合,加深企业对相关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的理论把握,提升该类型业务税会处理的效率与质量,并且能够对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允斌 吴明泉
三、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金额的确定(一)资产损失处置收入、可收回金额等事项的确定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和申报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时,应先扣除资产残值、可收回金额、责任人和保险赔款。其中,当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物资产等发生报废、毁损、废弃情形时,应扣除其残值等收入;当企业的股权投资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时,应扣除其可收回金额;当企业的债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允斌 刘远
在资产损失的处理方面,会计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一、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基本规定及其与会计处理之间的原则性差异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允斌
二、权责发生制原则在资产损失处理方面的具体运用(一)关于资产损失在所属年度进行处理的基本规定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原则,企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南,孙福滨
本文在“死亡漏报的一种新的估计方法”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推广,用于计算分年龄组的死亡漏报估计。本文通过对四普死亡报告数据的计算,首次给出了四普死亡报告分三个半年的分年龄组死亡漏报估计值,数据显示婴幼儿组的死亡漏报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且距普查时点越远漏报程度越大。对影响死亡漏报因素的分析表明,几种漏报原因在时间、性别和年龄方向上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表明估计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巍
本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和财税[2009]57号文件,重点探讨不同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损失在税务处理时的具体办法和要求,并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损失 税务处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彭保红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存在到期报废、设备更新换代而闲置或由于产品种类改变而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的规定,这些固定资产应自停止使用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准确掌握好列支这部分资产损失的时间点,避免其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涉税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骆国城
企业存货损失可以理解为存货权益主体丧失的存货初始成本,包括存货实体性损失、存货跌价损失,以及存货流转中形成的企业损失。本文剖析了各类存货损失影响企业流转税以及所得税的确认计量规制问题,企业存货捐赠给股东以及用于职工个人福利的存货流转业务,宜确认为企业损失;存货实体性损失确认为非常损失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最大。
关键词:
存货损失 确认计量 会计核算 税务处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冰 陈亚楠
2014年7月2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了最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该版本最重要的变化是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模型改进为预期损失模型。本文首先回顾了该准则修订的国际背景,并在分析预期损失模型优缺点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未来使用预期损失模型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商业银行 贷款减值损失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高峰 杜慧玲 王应寅
一、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计提坏账准备。并规定了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几种情形。同时,制度还规定,计提坏账准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林基础 宋哲
工程实践中,投标人漏报不可竞争费的情形时有发生。针对不可竞争费漏报引起的工程争议,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界定不可竞争费的含义,分析不可竞争费漏报的法律后果,从法理分析的角度对不可竞争费漏报在工程结算阶段的责任归属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得出的归责结论对于评标公正性可能造成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璇 赵明锋
为弥补〔2014〕14号文印发的第2号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存在的不足,财政部进一步修改、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9号,为弥补投资方净损失的会计处理规定,净利润或其他综合收益属于投资方后期实现的被增加在了新准则中,但并没有按照类型区分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账户,也未就投资方分担其他综合收益和净亏损的顺序及步骤等系列相关问题进行明确。本文以准则为切入点,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结合,提出按类型、分步骤对被投资方存在亏损情况下的投资方未确认投资净损失进行会计处理,寻求理论与实务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综合收益 未确认净损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素红
为适应纵横多向度的交易往来需要,规模较大的集团企业多会设置"内部往来"科目来核算相关内部往来款项,而其中尤以内部往来款损失的会计处理最为复杂,且相应税务筹划也最难把握。鉴于此,本文从内部往来业务经济实质和内部往来款损失会计处理依据探讨入手,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集团内部往来款损失会计处理的三种方式及其相应税务影响效果进行了比对分析,得出了采用控股子公司清算时一次性计提债权人损失为最优会计处理方式的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内部往来业务 内部往来款损失 会计处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贺德华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企业已确认未实现利得与损失分别列报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使得企业业绩信息缺乏完整性、清晰性和及时性,也不符合国际财务报告改革的大趋势。改进的思路可以从理论准备和报表设计两个层面进行。从理论准备层面进行则要深化对企业业绩报告要素分类的研究和强化对企业业绩报告会计要素确认原则的研究;从报表设计层面进行则包括:一是通过补充揭示财务业绩信息、构成新的业绩报告体系,将传统利润扩充为"收益与全面收益表",使业绩报表报告企业的全面收益。二是以"实现"为标准,将收益划分为已实现利润和未实现其他全面收益两部分;将已实现利润划分为常规业务的经营利润和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偶发性业务形成的非常利得和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