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3)
2023(5724)
2022(4746)
2021(4234)
2020(3524)
2019(7582)
2018(7258)
2017(13204)
2016(7459)
2015(7800)
2014(7466)
2013(7254)
2012(6616)
2011(5971)
2010(5910)
2009(5198)
2008(5021)
2007(4230)
2006(3570)
2005(2937)
作者
(25718)
(21754)
(21650)
(20017)
(13445)
(10699)
(9436)
(8606)
(8169)
(7465)
(7402)
(6988)
(6960)
(6856)
(6772)
(6688)
(6552)
(6488)
(6148)
(6103)
(5792)
(5383)
(5009)
(4989)
(4831)
(4703)
(4698)
(4695)
(4615)
(4419)
学科
(25776)
经济(25745)
(20312)
管理(19871)
(15286)
企业(15286)
方法(12622)
数学(11541)
数学方法(11459)
(8418)
(7468)
(7059)
贸易(7059)
(6983)
(6891)
中国(6464)
业经(5933)
农业(5910)
技术(4982)
(4785)
财务(4775)
财务管理(4771)
环境(4599)
(4569)
企业财务(4554)
地方(4188)
(4117)
银行(4060)
产业(3940)
(3847)
机构
大学(107377)
学院(106895)
(40663)
研究(40088)
经济(40023)
管理(38260)
理学(34435)
理学院(33984)
(33976)
管理学(33228)
管理学院(33059)
科学(29785)
农业(27685)
中国(27532)
业大(26612)
(22789)
(22416)
研究所(21547)
农业大学(18830)
中心(17437)
(16206)
(14878)
(14865)
(14584)
(14300)
科学院(14210)
(13980)
财经(13801)
实验(13633)
北京(13338)
基金
项目(83104)
科学(63452)
基金(61443)
(59111)
国家(58651)
研究(49013)
科学基金(47783)
自然(34893)
自然科(34130)
自然科学(34112)
自然科学基金(33540)
基金项目(33213)
(33056)
社会(31909)
社会科(30348)
社会科学(30337)
(28867)
资助(24088)
教育(21794)
计划(19857)
重点(19347)
科技(18476)
(17709)
(17384)
(17291)
科研(17207)
(17072)
创新(16658)
编号(16552)
(15714)
期刊
(37042)
经济(37042)
学报(31799)
(30315)
科学(24336)
研究(23822)
大学(21830)
学学(21425)
农业(20287)
中国(18092)
管理(11895)
(11763)
(11539)
业大(10425)
农业大学(8726)
(7845)
(7173)
金融(7173)
林业(7039)
经济研究(6928)
科技(6906)
业经(6755)
中国农业(6610)
财经(6485)
技术(5784)
自然(5715)
(5507)
问题(5385)
商业(5117)
自然科(4856)
共检索到141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晓然  孙绿  赵长星  林琪  刘义国  孟祥霞  王月福  王维华  
为给华北旱作区小麦确定合理的追肥深度提供科学依据,以冬小麦济麦2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春季拔节期开沟施肥(0,5,10,15 cm)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各处理的小麦旗叶中POD活性、SOD活性都表现为W2>W1>W3>W0,mDA含量表现为W0>W3>W1>W2,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为W0一直低于其他处理,W2始终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肥料深施能够提高小麦旗叶中的POD和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mDA的产生,从而延缓了叶片衰老。各处理小麦的产量表现为W2>W1>W3>W0,W1、W2、W3比W0每公顷产量分别提高了8.5%,14.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琪  孙旭生  黄令峰  刘义国  赵长星  
为探讨旱地高产麦田的高产潜力,在莱阳市冯格庄的旱地高产麦田(曾多次创出旱地9000 kg/hm2以上产量)创造条件研究了补充灌水对旱地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衰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对旱地小麦旗叶衰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随着补灌次数的增加,增大了旱地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在W2水平下,在灌浆的后期延缓了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降低了旗叶丙二醛的含量,增加了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延缓了旗叶的后期衰老,并达到了高产水平9310.20 kg/hm2。继续增加补灌次数,旗叶的SOD、CAT和POD活性增幅不大,在灌浆后期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在该试验条件下,W2产量最高。继续增加补灌次数,产量开始下降,甚至低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家永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中SOD活性、MDA含量、子粒含硒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初期或中期喷施硒肥,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旗叶中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同时提高了小麦子粒中的硒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产量。利用小麦叶片喷施硒肥的方法生产富硒小麦通过食物链给人和动物安全补硒是一条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海波  林琪  刘义国  姜雯  刘建军  翟延举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提供依据,在大田超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花后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花后的衰老特性及产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花后各处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SPAD值)、可溶性蛋白含量(PRO)、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等指标呈下降趋势,但与CK处理比较,施肥处理前期下降缓慢,达显著水平,以N1P2、N2P2差异极显著;丙二醛含量(MDA)先是缓慢增长,花后14 d后含量迅速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花后14 d各处理的POD活性达到最高值。随着施氮肥和磷肥量的增加,总的趋势是旗叶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恒辉  温樱  王东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产中肥料撒施或埋深过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探索水浇地麦田底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冬小麦高产和肥料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6—2018年冬小麦生长季,在水浇地大田条件下,设置5种肥料施用方式:全生育期不施肥(T1);底肥单层条施于地表下8、16和24 cm土层深处(T2、T3和T4);底肥按1﹕2﹕3分为3份,分别条施于地表下8、16和24 cm土层深处(T5)。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和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随着底肥条施深度的增加,冬小麦花后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提高,气孔导度(Gs)增大,净光合速率(Pn)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底肥分层条施处理(T5)与底肥24 cm单层条施处理(T4)相比,开花后旗叶衰老、荧光和光合特性差异不明显,但籽粒产量和肥料农学效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5.4%—6.5%和26.8%—72.9%,这与其在较高成穗数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关。【结论】水浇地麦田,底肥按1﹕2﹕3的比例分层条施可以在获得较高成穗数的基础上,延缓冬小麦旗叶衰老、改善旗叶光合能力,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促进肥料高效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燕  祁虹  张谦  冯国艺  雷晓鹏  梁青龙  林永增  王树林  
为了解深翻与小麦灌浆的关系,以冀麦585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深翻深度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衰老和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70 cm处理可以提高冬小麦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旗叶衰老;深翻50 cm和深翻70 cm提高灌浆期冬小麦的土壤含水量,旗叶的光合特性,延长叶片功能期;深翻处理提高灌浆后期小麦的籽粒干质量、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理论最大粒重,延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深翻30 cm和深翻50 cm处理通过提高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学欣  王东  
【目的】探明微喷补灌对冬小麦开花后旗叶衰老和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方法】于2011—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微喷补灌(W1)和传统畦灌(W2)处理,研究小麦开花后旗叶水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群体光合速率和籽粒灌浆速率等的差异。W1与W2处理的灌水时期一致,均于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1次。W1处理采用小麦专用微喷带(Zl201220356553.7)补充灌溉,灌水前测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贤清  贾志宽  韩清芳  王维  丁瑞霞  聂俊峰  李永平  
【目的】探索免耕/深松隔年轮耕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传统翻耕3种耕作处理,在宁南旱区进行连续4年定位试验,2010年测定小麦花后土壤水分、旗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与传统耕作相比(对照),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处理的0—200 cm土壤贮水量平均分别增加15.24%、23.45%(P<0.05);旗叶面积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平均分别提高12.78%、8.89%和25.20%(P<0.05)、11.19%;旗叶日均净光合速率(Pn)平均分别提高1.55和1.68μmol.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新开  郭凯泉  郭文善  封超年  李春燕  彭永欣  
稻田套播小麦作为轻简栽培的一种播种方式在稻麦两熟生产中广泛应用。本试验在江苏淮北地区设计不同密度试验,研究其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且随密度增加,下降幅度增大;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亦随密度增加而下降,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SOD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可用二次曲线方程模拟,在花后14~16 d达峰值,且随密度增加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峰值数值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MDA含量呈上升的变化特征,且随密度增大,数值变大;花后35 d剑叶SOD酶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袁慧  马尚宇  王艳艳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侯君佑  盖盼盼  单雅敬  
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以皖垦麦076和皖麦52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后设置了0(W0),3(W3),6(W6),9 d(W9)4个渍水处理,研究花后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4 d,两品种W3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皖垦麦076的W9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皖麦52的W3和W6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0但高于W9处理。渍水6,9 d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灌浆的平均速率,不同小麦品种在渍水条件下对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花后各渍水处理对小麦穗数无显著差异,皖垦麦076 W3处理的穗粒数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皖麦52的穗粒数表现为W3、W6和W9处理均显著低于W0,以W9处理最低,两品种千粒质量和产量均表现为W0>W3>W6>W9,渍水9 d时,两品种产量降幅分别为34.99%,40.44%。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渍水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影响了籽粒灌浆进程,降低了平均灌浆速率,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京涛  姜雯  张玉梅  刘树堂  林琪  
利用连续28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有机肥与一定量的氮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抑制根系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使小麦根系中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从而延缓了根系的衰老,使小麦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根系生理活性,提高了粒重,增加籽粒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丽霞  于振文  石玉  赵俊晔  张永丽  
【目的】探讨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衰老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两年度,在大田条件下,选用泰农18(T18)和济麦22(J22)2个小麦品种,设置3个水分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拔节期和开花期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65%)、W2(定量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溉60 mm),研究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衰老特性的影响。【结果】W1处理通过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旭  张怀琼  罗培高  任正隆  
为探明多效唑(PP333)对小麦叶片衰老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在小麦拔节期,以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和400 mg/L)的多效唑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分别测定扬花后不同天数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蛋白质以及与产量性状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适当质量浓度(100,200 mg/L)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地延缓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膜脂氧化,从而使得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比对照明显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永飞   李战魁   张战胜   陈永伟   康建宏   吴宏亮  
【目的】探究氮肥后移对高温胁迫下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筛选缓解春小麦花后高温早衰的科学施肥方法。【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以宁3015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农垦平吉堡农六队试验基地进行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温度,设(25±2)℃(常温RT)和(35±2)℃(高温HT),副区为氮肥运筹。施氮总量一定(300 kg·N·km~(-2)),2022年设G1(分蘖期30%)、G2(拔节期30%)、G3(孕穗期30%)、G4(抽穗期20%)和G5(灌浆期20%)共5种施肥方式,2023年由前一年试验结果筛选出G1(分蘖期30%)、G3(孕穗期30%)和G5(灌浆期20%)共3个处理。于开花期开始取样,每5天取样一次,测定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结果】连续两年氮肥运筹试验中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和产量均在G5处理达到最高,丙二醛(MDA)和膜透性均在G5处理下最低,且与G1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春小麦籽粒产量和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评价表明,2022和2023年氮肥运筹的主成分得分排序为G5>G3>G4>G2>G1和G5>G3>G1,两年试验结果趋势一致。【结论】适当的氮肥后移可以降低高温胁迫下春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而增加产量,本试验中灌浆期施氮总量20%的处理较为适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义国  林琪  房清龙  
在旱地设置旋耕(CK)、旋耕还田(RS)、免耕还田(NS)、深松还田(SS)和深耕还田(DS)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秸秆还田对土壤及水分环境的改变,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总效应为秸秆还田大于不还田。不同的秸秆还田模式光合特性表现为SS>NS>DS>RS,秸秆还田尤其减缓了灌浆中后期叶绿素的降解。秸秆还田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出苗率,SS处理和NS处理出苗率最低,分别比CK低21.25%和16.5%,穗数较低,但由于光合能力较强,千粒质量最高,穗粒数也高于其他处理,SS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还田处理,综合本试验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