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2)
2023(7745)
2022(6624)
2021(6284)
2020(5091)
2019(11170)
2018(11347)
2017(20076)
2016(11459)
2015(12961)
2014(13002)
2013(12192)
2012(11027)
2011(9905)
2010(10316)
2009(9416)
2008(9222)
2007(8496)
2006(7576)
2005(7127)
作者
(30843)
(25435)
(24964)
(24419)
(16144)
(12253)
(11468)
(9723)
(9660)
(9404)
(8674)
(8599)
(8123)
(7916)
(7884)
(7830)
(7748)
(7651)
(7480)
(7247)
(6708)
(6328)
(6160)
(6067)
(6022)
(5753)
(5596)
(5550)
(5287)
(5038)
学科
(35668)
经济(35620)
管理(33942)
(31828)
(26732)
企业(26732)
中国(14800)
技术(13864)
(13043)
(11689)
方法(11264)
理论(10675)
(10601)
教育(9658)
业经(9502)
(9154)
农业(8599)
数学(8411)
数学方法(8171)
教学(8163)
(7662)
贸易(7655)
(7435)
技术管理(6799)
(6751)
银行(6734)
地方(6649)
(6520)
财务(6484)
财务管理(6454)
机构
学院(153930)
大学(147707)
(53729)
管理(52154)
经济(52091)
研究(50369)
理学(42630)
理学院(42132)
管理学(41185)
管理学院(40890)
中国(38132)
(31821)
科学(30766)
(27369)
(27361)
(26297)
(24705)
技术(24540)
师范(24501)
中心(23916)
研究所(23024)
职业(22778)
(22362)
(21867)
北京(20652)
财经(20258)
业大(19898)
教育(19191)
师范大学(18829)
(18021)
基金
项目(90302)
研究(74827)
科学(69904)
基金(58966)
(50059)
国家(49496)
社会(42908)
科学基金(41478)
社会科(40291)
社会科学(40283)
(39018)
教育(38601)
编号(35239)
(32205)
基金项目(29957)
成果(29503)
课题(26104)
自然(24359)
资助(23817)
自然科(23733)
自然科学(23730)
(23276)
自然科学基金(23241)
重点(21290)
项目编号(21007)
(20760)
(19916)
(19545)
(19440)
规划(19419)
期刊
(71243)
经济(71243)
研究(48284)
中国(40257)
教育(36269)
(23558)
技术(22450)
(21864)
管理(21007)
学报(20807)
科学(18945)
职业(15813)
大学(15576)
农业(14858)
学学(13892)
(13794)
金融(13794)
业经(13245)
图书(11596)
(10996)
论坛(10996)
技术教育(10834)
职业技术(10834)
职业技术教育(10834)
经济研究(10626)
财经(10001)
(8784)
书馆(8602)
图书馆(8602)
问题(8386)
共检索到252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立峰  
职业精神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一批开创性成果,然而有关其基本问题的阐述仍有探讨余地。技术哲学立足现实、关照理论,为职业精神的内涵、要素和特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技术哲学视野下,职业精神的理论内涵表现为:职业活动中个体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理想境界和现实境遇的三重统一;实践内涵体现为:敬业乐群的至善关照与诚信守德的理实合一。由职业精神的内涵剖白,引申出其主要构成要素为:个体对职业认知的体悟与理解、职业情感的专注与执守、职业认同的评判与悦纳、职业理想的热爱与追求。沿循职业精神的内涵阐扬和要素归纳,其基本特征彰显为:政治性的本质言说、民族性的地域表达、公共性的普适功用、推变性的生成构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宏伟  
技术哲学对技术有着全面、系统地反思,有助于揭示现代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前提,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具体而言,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哲学基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技术生存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诞生并为其发展奠基;二是技术认识论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认识论基础;三是人技关系转变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主体角色的转换;四是技术文化培育构成现代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的主要方式。技术哲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理想性。通过前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经由后者则有助于实现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引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程宜康  吴倩  
现代技术的本质是解蔽,技术能够使人的本质力量获得提升。技术作为对象、过程,决定了技术教育的实践和行动导向;技术作为知识、意志,决定了技术教育的技术思维和技术素养养成的教学理念;技术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态。技术教育的技术实践教学必须基于产品生产的技术流程进行教学流程再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振宇  
如何将源于西方的儿童哲学项目本土化是过去三十年以来教育者们普遍关注的关键问题,而从中国智慧传统的奠基者及其教学实践出发来重思和发展儿童哲学的既有模式,则是化解此问题的必由之路。孔子的对话教学在"无知"精神的秉持、对主动与独立思考的强调、对相互学习的重视,均可表明它与基于苏格拉底对话的儿童哲学存在相通之处,据此可将探究团体的目标、取向和策略予以重构和创新,从而为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哲学话语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安福  
从图书馆哲学概念和研究意义出发,利用已有的图书馆哲学研究成果,就"图书馆哲学"这一术语的提法、图书馆哲学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关系、用哲学的逻辑思维探讨图书馆哲学的必要性、图书馆哲学把教育哲学纳入讨论范围的必要性、图书馆学术研究应不应该以哲学理念作为始点、人文关怀与图书馆哲学的统一性以及图书馆哲学的深入应用与发展——图书馆2.0等几个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并倡导发扬哲学的批判精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易丽君  杨艳君  
时代的进步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自如地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各种实践之中,同时还要加强自身文化内涵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实训基地是对在校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进行检验的一个有效场所,更能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实现人格升华。本文意在突破传统的理性思维,选择文化哲学这一更具深刻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视域从人文内涵的角度对实训基地的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思考,以期挖掘出实训基地更深层次的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晓英  勾占锋  唐绍洪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及培养职业道德的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是所有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从三种哲学观的视角出发,探究实践教学的基本要素、主客体关系及实践教学的本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建年  侯汉清  
作为Web2.0技术的核心,Tag的应用越来越广泛,Tag的分类功能也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对于Tag分类的探讨依然付之阙如。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类方法,Tag的来源多种多样,既有直接来源,也有间接来源。Tag分类采用了3种技法,分别是自由分类、自动归类、自动聚类,它可以应用于背景资料的阅读、分类订阅、邮件过滤、文件管理等领域,目前正对多次分类、交叉分类和动态链接等多个问题探索和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佳楠  
文章基于当前技术哲学政策转向的趋势以及创造力在科学技术进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创造力本身蕴含的主体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性进行分析,对当前不同科学技术领域中对创造力最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当前创造力在促进科技进步以及科技政策转向中的现状,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相关的研究方法,对创造力在技术哲学中的本质含义进行了考量,进一步提出"创造"在当前和未来的技术政策中所潜藏的哲学意蕴。在对创造力哲学本质进行追本溯源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创造力的发展涉及到人之为人的本性,反映出人类未来应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雪园  祁占勇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精神引领,具有"匠技""匠心""匠魂"等本质特性。当前我国"工匠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墨守成规的发展势头及敷衍塞责的职业态度等方面。作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支柱,需要从更新社会观念、营造创新环境、升华职业素养等方面来培育"工匠精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俞步松  
在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视野下,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涉及根本,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因此,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思考才能厘清两者的辩证关系,真正体现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在做强高等职业教育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从哲学的层面考察、研究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和方法途径,试图回答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理论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宏伟  庞学光  
技术哲学具有"技术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性。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职业教育可以发现,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评价方面的"技术性"与"人文性"未能均衡发展。技术哲学对技术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为职业教育以上问题提供了思路,同时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确立了应然指向,即培养目标应指向"技术性"与"人文性"兼备的人才,课程内容应该确立技术知识的核心地位并引入技术伦理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应该实现技术能力评价与技术伦理评价的有机结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曹诗图  
旅游哲学作为哲学的应用性学科与旅游学的新兴学科,在基本问题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上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张斌先生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旅游哲学》中提出颇有新意、富有启发的一些观点,但有的尚值得进一步商榷。为了弄清旅游哲学研究的某些基本问题和构建较为合理的旅游哲学研究理论体系,文章运用逻辑思辨的方法,就旅游哲学的研究思路、逻辑走向、元概念等基本问题和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旅游哲学研究应该以哲学理论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旅游概念为逻辑起点,以旅游本质为核心,以旅游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卉  
"哲学"与"教育学"构成赫尔巴特一生思想发展的两条核心主线,二者之间呈现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即以儿童的"道德性格形成"为中介的"实践哲学"与"德育理论"的互动,以儿童的"经验统觉"为中介的"知识哲学"与"智育理论"的互动,以及以儿童的"多方面兴趣"为中介的"审美哲学"与"美育理论"的互动。基于这三重互动关系,赫尔巴特构建起他的"反先验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向阳  
对技术教育价值的探寻,是技术教育得以安身立命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技术教育被片面、狭隘甚至歪曲的理解仍大量存在,其原因无疑复杂而多重,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技术贫瘠的认知。只有将技术从"工具"的牢笼中挣脱出来,揭示出技术本身所富含的精神资源,技术教育才有可能超越其单纯的工具价值,更彰显出其求真、至善、臻美的本体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