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3)
- 2023(11114)
- 2022(9395)
- 2021(9009)
- 2020(7610)
- 2019(17984)
- 2018(17515)
- 2017(34211)
- 2016(18509)
- 2015(21389)
- 2014(21327)
- 2013(21335)
- 2012(20357)
- 2011(18638)
- 2010(18852)
- 2009(17797)
- 2008(18020)
- 2007(16250)
- 2006(14324)
- 2005(13184)
- 学科
- 济(82714)
- 经济(82643)
- 管理(49786)
- 业(48492)
- 方法(37949)
- 企(37024)
- 企业(37024)
- 数学(33768)
- 数学方法(33454)
- 中国(25930)
- 贸(25756)
- 贸易(25745)
- 易(25083)
- 农(23676)
- 财(20455)
- 制(16090)
- 地方(15444)
- 学(15420)
- 业经(15333)
- 农业(15218)
- 银(13852)
- 银行(13831)
- 行(13352)
- 策(12924)
- 融(12847)
- 金融(12845)
- 出(11800)
- 环境(11600)
- 和(11550)
- 务(11461)
- 机构
- 大学(275366)
- 学院(274228)
- 济(127791)
- 经济(125468)
- 管理(102301)
- 研究(100083)
- 理学(87311)
- 理学院(86324)
- 管理学(84974)
- 管理学院(84447)
- 中国(77341)
- 京(58409)
- 财(57661)
- 科学(57049)
- 所(50894)
- 研究所(45999)
- 财经(45501)
- 中心(44889)
- 农(44767)
- 经(41416)
- 经济学(41113)
- 江(40876)
- 北京(37683)
- 业大(37325)
- 经济学院(37208)
- 范(35889)
- 师范(35624)
- 院(35550)
- 农业(35298)
- 财经大学(33571)
- 基金
- 项目(173796)
- 科学(137335)
- 研究(129524)
- 基金(128010)
- 家(110774)
- 国家(109900)
- 科学基金(93085)
- 社会(83852)
- 社会科(79578)
- 社会科学(79557)
- 基金项目(65933)
- 省(64658)
- 教育(59673)
- 自然(57879)
- 自然科(56518)
- 自然科学(56500)
- 自然科学基金(55547)
- 划(55488)
- 资助(54498)
- 编号(51990)
- 成果(43794)
- 部(41001)
- 重点(39563)
- 发(38391)
- 课题(36544)
- 教育部(35429)
- 创(35400)
- 国家社会(35384)
- 中国(34259)
- 人文(33883)
- 期刊
- 济(139462)
- 经济(139462)
- 研究(87541)
- 中国(52634)
- 财(43086)
- 农(40588)
- 学报(39460)
- 科学(37649)
- 管理(36383)
- 大学(30208)
- 融(28547)
- 金融(28547)
- 学学(28339)
- 教育(27613)
- 农业(27467)
- 经济研究(24724)
- 财经(23054)
- 贸(22465)
- 技术(22397)
- 业经(21151)
- 经(19955)
- 问题(19951)
- 国际(19897)
- 世界(15895)
- 业(15357)
- 技术经济(14260)
- 统计(13868)
- 商业(12670)
- 理论(12575)
- 策(12005)
共检索到420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先良
200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09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出口2661.6亿美元,增长6.8%;进口2436.1亿美元,增长8.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25.5亿美元。200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的困难中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5000亿美元,这是一次历史性跨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寅初
劳动力的不充分就业是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是农村就业问题更为严重。据计算,贫困地区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率在50%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何充分利用如此众多的劳动力资源,实现充分就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经济发展的关键。根据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特点,以及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宏观环境,本文认为,我国贫困地区应该采取多层次开放式的城乡全面就业政策。第一,全面发展农业,开发农村,在农村创造就业机会。即主要在大农业层次和农村工业层次上创造就业机会。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初期,农村往往比城市更容易创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雪梅
在市场经济的国家完全消灭失业现象是不可能的,我国同样也如此。必须把我国现在高企的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达到"充分就业"目标。提出了我国在治理失业问题方面的公共政策选择。
关键词:
失业 就业 充分就业 公共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金生 王炳轩 屈豆豆
如何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中国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利用OECD提供的2003~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就业数据库,采用世界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方法,基于不同贸易方式分析了“双循环”对中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总体上,2003~2018年中国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均得到提升,一般贸易在其中的作用大于加工贸易;内循环和双循环联动分别是拉动一般贸易方式和加工贸易方式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提升的主动力,纯外循环在其中作用均较小;中国初步形成“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双循环赋能”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发展模式。背后的原因在于,中间品投入和最终需求的正面效应大于劳动生产率(劳动报酬份额)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得总效应为正。从动态来看,中国不同贸易方式推动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但就业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情况。分三次产业来看,中国就业数量呈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进一步实证检验表明,“双循环联动”对中国就业数量和质量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为中国如何通过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充分就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托马斯·G·罗斯基
过去的20年,中国是世界主要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一持续性的增长势头使各种物质财富激增。工作机会的迅速扩大与高水平的就业率曾是中国长期繁荣的两大突出成就。而现在,这两方面均出现险情。有资料报导,现已出现大量解雇,大规模城镇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江建中
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前提,以社会效益为准则,探讨调整经济政策的可行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力替代资金投入的范围和潜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丽君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可能存在取舍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联动性。文章通过对1978—2015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符合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反向联动关系。因此要想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可通过调整两者间接相关的中介要素,从供给侧调整生产方式等途径来解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何敏
充分就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补充赵何敏我国作为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大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现在和将来,实现充分就业都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提出把充分就业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之一,重在说明,我国实现充分就业,应有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尤其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洁
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发展格局愈发明显的世界经济环境下,伴随科技水平与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知识经济逐渐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各种先进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之下,国家贸易行业的创新性发展,更是与知识经济一起不断完善我国经济体系结构的建设,从而促使社会迈入全新经济形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红雨
贫困职教生就业帮扶政策工具已覆盖命令型、激励型、能力建设型、系统变革型与自愿型等工具类型,其中激励型、命令型与能力建设型工具的应用频次高于系统变革型与自愿型工具;经济资助与岗位提供应用频次最高,且其对应的政策工具多为命令型工具与激励型工具;就业成功、资源整合与公平正义的政策价值呈阶梯形正向分布;但在政策“工具—要素—价值”三者交叉上,低频点与空白点较多。对此,应以政府善治引领为核心,构建“政府—市场—职业院校”间的就业帮扶协同公共治理机制;“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完善政策工具在不同内容要素间的合理配置,协调具体政策工具的可持续性及阶段性落实;持续渗透公平正义的价值引领功能,注重工具类型、内容要素与政策价值间的协同共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晏鸣
本文认为,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一国的就业水平由该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弹性系数共同决定。税制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对制约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的诸要素均有较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税收制度,促进这些要素向有利于就业的方向发展,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实现充分就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荣林
关税引致投资,是指由于一国对进口部门设置关税而产生的以直接投资为形式的资本流入。其对国民福利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贸易条件效应、贸易量效应和边际产品效应。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由于进口替代部门的扩张并不会引起出口部门生产的减少,以及贸易量增长速度的递减并不以绝对量的减少为条件,同时资本流入所产生的边际产品会有一部分转变为工资和税收收入,因此三种效应之和总是为正的。所以,一般来说外国资本的流入只会引起国民福利的增加而不会导致国民福利损失。这可以成为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一个理论依据。
关键词:
投资 福利 非充分就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静 王萌萌
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宜采取不同的模式促进充分就业。增加社会总供求,发展基础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新产品和服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兴产业和缩短法定劳动时间,适当降低劳动效率,腾出部分劳动空间等都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就业 社会供求总量 新兴产业 劳动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