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0)
2023(6458)
2022(5340)
2021(4604)
2020(3885)
2019(8877)
2018(8359)
2017(16889)
2016(9155)
2015(9974)
2014(9841)
2013(10118)
2012(9781)
2011(8591)
2010(8638)
2009(7965)
2008(7752)
2007(7130)
2006(6336)
2005(5809)
作者
(28427)
(23592)
(23587)
(22524)
(14938)
(11346)
(10669)
(9291)
(9099)
(8510)
(8255)
(7897)
(7780)
(7746)
(7717)
(7562)
(7160)
(6937)
(6803)
(6751)
(6026)
(6023)
(5929)
(5536)
(5418)
(5323)
(5317)
(5163)
(4940)
(4713)
学科
(47487)
经济(47441)
(26418)
管理(25215)
(21093)
企业(21093)
方法(19841)
数学(17538)
数学方法(17408)
(11722)
地方(11683)
中国(11547)
(11474)
业经(10408)
(9868)
产业(9616)
农业(8203)
(8089)
地方经济(7813)
(7266)
贸易(7257)
(7114)
财务(7106)
结构(7102)
财务管理(7089)
(7021)
企业财务(6827)
技术(6562)
(6406)
(5993)
机构
大学(134717)
学院(134298)
(62232)
经济(61227)
研究(51234)
管理(49621)
理学(42806)
理学院(42344)
管理学(41643)
管理学院(41431)
中国(37322)
科学(31354)
(29223)
(27169)
(26838)
(26762)
研究所(24282)
中心(22106)
业大(21774)
财经(21425)
农业(21266)
(21033)
经济学(20267)
(19441)
(19158)
经济学院(18401)
北京(18373)
(16457)
(16078)
财经大学(15914)
基金
项目(91475)
科学(72052)
基金(67067)
研究(63372)
(60342)
国家(59926)
科学基金(50356)
社会(41703)
社会科(39847)
社会科学(39836)
(36114)
基金项目(34834)
自然(32703)
自然科(31918)
自然科学(31906)
自然科学基金(31415)
(30333)
资助(28450)
教育(28140)
编号(23127)
(21871)
重点(21557)
(20335)
(18848)
成果(18341)
国家社会(18007)
创新(17753)
计划(17732)
科研(17494)
发展(17455)
期刊
(68582)
经济(68582)
研究(41882)
中国(27386)
学报(24376)
(23839)
科学(22002)
(21187)
管理(19819)
大学(18218)
学学(17431)
农业(16338)
经济研究(12233)
技术(11473)
教育(11245)
财经(11203)
(11099)
金融(11099)
业经(10894)
(9902)
问题(9441)
(9139)
技术经济(7922)
统计(7368)
(6965)
世界(6655)
(6456)
商业(6372)
业大(6288)
(6261)
共检索到204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岳平  
目前,我国供求关系和比较优势都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在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我国产业结构将朝着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中高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农业现代化和功能化方向演变,并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景明  
在我国经济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双双下降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却在加速。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超第二产业,2014年该比重达到了48%。显然,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从学理角度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向非固定系数性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结构角度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三者关系的对策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孟欣,王俊霞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立林  
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增长的新时期,这是令人欣喜的。然而多年来经济屡次出现波折,如1984—1988年的高速增长,1989—1991年的市场疲软所留下的恐惧,仍使人对当前11%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小平南巡讲话以来的投资热潮产生了疑问。经济是否已经过热?是否需要新的一轮紧缩,对此理论界和决策层均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本文力求讨论的问题。一、经济增长和经济过热的区分与界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严太华  李梦雅  
运用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标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我国107个资源型城市2007-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较快,产业结构发展较为均衡,已逐步呈现多元化发展方向;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产业竞争力不强,发展波动性较大;资源依附型城市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竞争力较弱,对经济增长作用最小;资源依托型城市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资源依从型城市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竞争力较强,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也更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厉以宁  
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有效益的投资主体)都是企业。制定经济增长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时,应把企业作为具有独立利益和接受利益约束的主体看待。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是各个不同部门之间投入比例、产出比例及部门内投入产出比例的变化。企业成为利益主体时,既从投入产出方面,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冯瑜  
"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税收作为国家的经济调控杠杆,将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模型对1994~2010年税收收入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验证三大产业结构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春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九五”时期以来,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从数量方面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已告一段落。需求方面所出现的明显升级、高级化特征以及为争夺市场而必须提高竞争力的要求,都说明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将是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内容。只有通过结构升级,发展一系列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才能扩大市场,保证我国经济能够继续稳定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健  
建国50 年来,我国产业结构随工业化进程呈现由低级到高级、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发展变动轨迹。在回顾、总结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规律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揭示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跨世纪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抓好的几方面内容:(1)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心与目标;(3)打破各种壁垒,实现优胜劣汰、结构重组;(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5)科教兴国、产—学—研联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瑾  张旭  王硕琦  
本文构建13个东亚样本国家1990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和人均收入负相关,存在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加现象;二是东亚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东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依据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理论框架进行未来产业升级与调整;三是东亚地区受外部冲击影响较大,需要加强东亚区域政策协调来共同抵御外部冲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鲍春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距离充分就业的理想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弹性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必须继续坚持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关键行业、制定有效的投资政策、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法律制度体系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有效措施,有效促进就业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森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异步性。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探究如何更好地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解决经济增长结构性障碍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期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通过对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收入增长影响的分析,笔者发现:(1)从全国总体而言,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是1.54,但是从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弹性值递减。(2)第三产业的兴起有利于税收增长,特别是有利于企业所得税的增长,但是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受益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健  
本文以一种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1995—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存在着空间自相关;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已经开始"结构性减速",西部地区正在"结构性加速",而中部地区为"加速"与"减速"并存,整体呈现出"结构性加速";全国经济总体上依然维持在"结构性加速"阶段,但经济增长分化的格局业已形成;对于经济增长速度影响最大因素是劳动生产率增速,其次是空间效应,平均工资增速的影响较小,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永定  
本文既是对以往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也是对今后经济增长的关注;既对前期发展不足中做出了评判,也对当下经济发展提出了近忧和远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