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76)
- 2023(5219)
- 2022(4375)
- 2021(4409)
- 2020(3690)
- 2019(8585)
- 2018(8885)
- 2017(16056)
- 2016(9550)
- 2015(10460)
- 2014(10606)
- 2013(9737)
- 2012(8955)
- 2011(8182)
- 2010(8752)
- 2009(8294)
- 2008(8403)
- 2007(7506)
- 2006(7083)
- 2005(6520)
- 学科
- 济(25291)
- 经济(25246)
- 管理(24021)
- 业(19192)
- 企(15975)
- 企业(15975)
- 制(11772)
- 教育(10515)
- 中国(10138)
- 财(9533)
- 农(9409)
- 策(8065)
- 体(7214)
- 方法(7037)
- 税(6931)
- 税收(6763)
- 收(6708)
- 银(6556)
- 银行(6550)
- 度(6468)
- 制度(6466)
- 业经(6460)
- 行(6331)
- 数学(6098)
- 融(6039)
- 金融(6039)
- 理论(6000)
- 研究(5998)
- 体制(5978)
- 及其(5966)
- 机构
- 大学(122743)
- 学院(118261)
- 济(47480)
- 经济(46025)
- 研究(45946)
- 管理(41629)
- 理学(33888)
- 中国(33865)
- 理学院(33496)
- 管理学(32858)
- 管理学院(32593)
- 财(27260)
- 京(26830)
- 科学(23890)
- 所(22630)
- 江(21344)
- 范(20335)
- 师范(20228)
- 中心(19853)
- 研究所(19800)
- 财经(18764)
- 北京(18116)
- 农(17084)
- 教育(17053)
- 院(16938)
- 经(16920)
- 州(16496)
- 师范大学(15854)
- 省(14197)
- 业大(14172)
- 基金
- 项目(67942)
- 研究(58176)
- 科学(52727)
- 基金(45182)
- 家(37181)
- 国家(36756)
- 社会(33481)
- 社会科(31524)
- 社会科学(31517)
- 科学基金(31111)
- 教育(30251)
- 省(27320)
- 编号(26400)
- 成果(25622)
- 划(23003)
- 基金项目(22191)
- 课题(20452)
- 资助(19234)
- 自然(17925)
- 自然科(17462)
- 自然科学(17455)
- 年(17439)
- 自然科学基金(17135)
- 性(16245)
- 项目编号(15944)
- 部(15722)
- 重点(15403)
- 发(15055)
- 大学(14599)
- 规划(14573)
共检索到210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若玲
入学机会公平一直是美国高校招生改革的热点,2006年美国高校乃至政治领域进行的三项影响较大的改革均致力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政府在高教入学机会平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一是取消提前招生计划。二是密西根州对废除《平权法案》的所谓"2号提案"进行表决。三是一些一流大学为吸引更多优秀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而进行的以奖学金取代贷款的改革。
关键词:
高等教育机会 高校招生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焦豪 石阳 毛宇
中国的高等院校招生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本地偏好",为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教育部在2008年出台了一项强力的"均等化"政策,要求"部属高校"将本地招生比例逐步降低至30%以下。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准实验"来观察中国高校中存在的本地偏好及其后果。本文首次利用中国2005—2015年1189所高等院校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分析"均等化"对高校生源质量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均等化"使得"部属高校"的招生分数大幅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所在高校的生源质量,并且,这种生源质量提升效应在本省和外省均显著存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均等化"政策实施后,部属高校调整了招生策略,将更多的招生指标分配给了外地省份,尤其是那些高分省份,从而产生了"双重结构优化效应"。在进行大量的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这意味着,"均等化"政策带来了明显的招生名额优化配置效应。根据本文的发现,中国的高等院校"均等化"是保障未来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机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向明
公平与效率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对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理解决定了高校招生录取标准采用同一尺度还是多元尺度。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发展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导向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体现了公平的价值取向;而高校追求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选拔效率。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
招生 公平 效率 美国 高等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钱祥升 杨春福
公平是法治的价值追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因其选拔标准与招生方式的特殊性和政策实施在结果上呈现出高等教育资源向城市和社会中高收入家庭倾斜的现状等原因,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相较统招生源而言,自主招生的生源呈现出家庭条件更优越、学业表现更优秀的特点,但也确实选拔出了一批在学业表现及学习奖励中表现更为突出的同学,即自主招生制度存在着受教育权平等性原则与差异性原则的冲突。面对这一现状,当前高校招生制度也应立足于教育公平的视域,不断进行优化与改革。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招生制度 教育公平 受教育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云南
博士生生源质量是能否培养出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现实录取的博士生生源不尽如人意。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博士生招生政策、改革博士生招生制度、加强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等对策,以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
关键词:
博士生 招生政策 招生制度 生源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秀兰 白雪
向农村倾斜的专项招生政策意为贫困农村地区的优秀学生提供更多上优质大学的机会,以畅通他们纵向流动的渠道,并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但该政策在是否公平等方面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分析表明:从理论上看,该政策有其公平、合理性;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需要高等教育尤其是名牌大学来促进其升迁性社会流动;通过优惠政策升入名牌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但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未来的改革既需从根本上改善落后的农村经济和教育,也需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本身。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晓斌 郭明顺
美国高等教育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在上游位置,美国高校灵活考试、综合评价考生的招生制度为大学选拔合适的教育对象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在长期的招生实践中形成了招生制度内部发展、外部监督等典型经验。相比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美国大学招生制度在招考方式、综合评价模式和招生反馈机制等方面可以为我国教育体制提供改革思路。
关键词:
美国 招生制度 考试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乐乐
自2006年9月以来,美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动作频频,表征出未来高校招生录取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新动向,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分析。美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及其所蕴涵的新动向,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也给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带来启示。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招生录取制度 最新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乐乐
2006年9月至10月以来,美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动作频频,取得了不少进展,也表征出未来高校招生录取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新动向。美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这些新进展及其所蕴涵的新动向,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也给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以诸多有益的借鉴与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
高校 招生录取制度 最新改革 综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玉兰
认为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层次、政策的惠普范围以及配套条件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政策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层面:加大政策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完善政策的配套机制;构建政策受惠群体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毕业生的流向管制;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适应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坚持"民族特惠"与"区域普惠"相结合,逐步扩大"模块区域性优惠政策"。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研究生 招生政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悦 孟芊
本文通过回顾高校自主招生历程的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从适度扩大自主招生比例、适当公开自主招生标准、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提高自主选拔考试的科学性、引进招考分离、改革自主招生的公正性和规范性等多个方面,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趋势提出分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亚群
自主招生是高校适应自主办学和素质教育要求而实施的重要变革,受高校、政府、基础教育及社会舆论推动。这项改革增强了招考的选择性与适应性,但也存在公平与效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不利于农村考生和弱势群体的平等竞争,自主选拔成本高、效率低,也未能降低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升学竞争程度。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扩大选才面;应全面理解自主招生的含义,兼顾高校办学要求和国家、社会的根本利益;改进招生选拔方式,提高选才效率;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扩大自主招生的社会诚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李健 张俊姣
美国平权法案对高校招生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引发了高校平权行动。实施近半个世纪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决废止平权行动,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高校基于国家利益开展平权行动,综合种族在内的多因素招生,以学生群体多样性为行动目标,将种族因素作为录取学生的加分项。平权行动在推进过程中形成了反对歧视与逆向歧视、个体平等与群体平等、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法理讨论与价值冲突。平权行动废止在美国产生严重分歧,反对者认为其违背公平理念,加重种族隔离,影响国家安全;赞同者认为其遵守宪法公平原则,消解种族不平等,破除种族刻板影响。未来,美国高校招生公平改革将重在重塑公平价值理念,重构多元招生格局,重调卓越教育机会,优化黑人高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