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
- 2023(1130)
- 2022(989)
- 2021(956)
- 2020(660)
- 2019(1682)
- 2018(1711)
- 2017(2896)
- 2016(1699)
- 2015(1812)
- 2014(1823)
- 2013(1842)
- 2012(1813)
- 2011(1766)
- 2010(1755)
- 2009(1642)
- 2008(1613)
- 2007(1447)
- 2006(1257)
- 2005(1162)
- 学科
- 济(8484)
- 经济(8477)
- 地方(5334)
- 农(3348)
- 地方经济(3044)
- 业(3031)
- 农业(2628)
- 管理(2404)
- 方法(2335)
- 数学(2198)
- 数学方法(2166)
- 麦(1859)
- 中国(1824)
- 学(1670)
- 小麦(1620)
- 业经(1474)
- 贸(1460)
- 贸易(1459)
- 易(1360)
- 环境(1293)
- 企(1112)
- 企业(1112)
- 收入(1020)
- 农业经济(987)
- 发(966)
- 融(959)
- 金融(957)
- 资源(889)
- 理论(865)
- 财(863)
- 机构
- 学院(26281)
- 大学(25609)
- 研究(12147)
- 农(9511)
- 科学(9149)
- 济(8895)
- 经济(8713)
- 中国(7751)
- 农业(7690)
- 所(7341)
- 管理(7205)
- 研究所(6850)
- 业大(6272)
- 理学(6122)
- 理学院(5965)
- 京(5877)
- 管理学(5744)
- 管理学院(5705)
- 中心(5348)
- 科学院(5028)
- 省(4961)
- 农业大学(4929)
- 业(4373)
- 范(4101)
- 师范(4052)
- 院(3847)
- 江(3828)
- 室(3764)
- 北京(3717)
- 州(3540)
共检索到39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彦培 薛世明 蔡明 张博琰 段佳鑫 侯洁琼 徐驰 匡崇义 吴梦霞 高月娥 袁福锦 张美艳
为挖掘迪庆藏族自治州冬春季饲草供给来源和探究适宜与青贮玉米(Zea mays)轮作的饲草种植模式,本研究在香格里拉小中甸地区开展了11个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和3个黑麦(Secale cereale)品种的秋播引种试验。主要通过株高、产量、抗逆性和营养品质来评价供试小黑麦的生产表现。结果表明:1)供试小黑麦和黑麦品种在产量和抗逆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3)通过饲草产量、抗逆性和全株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初步得出适合在迪庆高寒地区秋播种植的小黑麦品种有冀饲2号、优能、冀饲3号、甘农2号和中饲1048,可与夏播青贮玉米形成轮作体系。迪庆高海拔高寒地区秋播小黑麦可有效利用冬闲田,与夏播青贮玉米形成轮作体系,由原来的"一年一熟"种植模式转变成"二年三熟"的种植模式,为当地牦牛养殖的饲草全年均衡供应提供了优质饲草来源,缓解了迪庆高海拔高寒地区草畜矛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晓东 孙金金 汪鹏斌 赵一珊 宋美娟 鱼小军
为筛选出适合于三江源区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混播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与小黑麦不同混播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混播处理中,混播组合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3 605 kg·hm~(–2),显著高于单播(P 0.0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株高最高,比燕麦单播提高6.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单株产量和单株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燕麦单播和其他供试混播处理(P <0.05);小黑麦单株产量在燕麦40%+小黑麦60%处理下最高。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和小黑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单播,粗蛋白含量最高。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相对值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得出混播处理的最佳比例为燕麦60%+小黑麦40%。
关键词:
筛选 三江源区 燕麦 小黑麦 混播比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史志强 裴亚斌 徐强 刘汉成 田新会 杜文华
通过研究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 ‘Gannong No. 2’)与3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最佳混播组分和混播比例,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混播组分,副区为混播比例。试验测定了3个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品种绿箭1号(‘Lvjian No.1’)、绿箭2号(‘Lvjian No.2’)、绿箭431 (‘Lvjian 431’)与甘农2号小黑麦在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下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混播组分间,绿箭431和甘农2号小黑麦混播时的干草产量较高,营养价值较好,综合评价值最高(0.941 6);混播比例间,50:50混播处理混播效果最佳。交互作用表明,绿箭431和甘农2号小黑麦以50:50的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最高(11.15 t·hm~(-2)),粗蛋白含量为13.25%,营养适中,综合评价值最高(0.832 1),混播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甘南高寒牧区禾–豆混播草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抗灾保畜、提升草地生产力和生态保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楠 赵海明 刘贵波 乔仁甫 张海涛 曹永利
在河北低平原区,对引进的11个饲用黑麦、小黑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NTH1048和NTH1888两个小黑麦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均高,抗倒性好;抗病性各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均表现良好。NTH1888茎叶比较高,而NTH1048则明显低于其他品种。综合性状以NTH1048和NTH1888两个品种表现最优,宜作为河北低平原区引种饲用小黑麦的首选品种。
关键词:
黑麦 小黑麦 引种 筛选 产量 抗逆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任昱鑫 刘汉成 田新会 杜文华
通过研究氮肥施用量(0、 120、 240、 360、 480 kg·hm~(–2))和播种密度(506、 675、 843、 1 011、 1 180万基本苗·hm~(–2))对甘南地区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株高、枝条数、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和播种密度增加,甘农2号小黑麦的株高、枝条数和干草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营养价值也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时,无论播种密度高低,甘农2号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5.63 t·hm~(–2))和粗蛋白含量(12.47%)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时,无论氮肥施用量高低,平均干草产量较高(15.30 t·hm~(–2));从氮肥施用量×播种密度的交互作用看,甘农2号小黑麦获得最高干草产量(22.13 t·hm~(–2))和较高粗蛋白含量(12.33%)的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冉 杨蔚 任健 王文 许文花 田健帆 刘莉 马向丽
为筛选出适宜云南迪庆高寒牧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研究以11个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普达措国家公园进行生育期观测、常规青贮,60 d后测定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并对比青贮前后营养品质差异,以期为云南省西北部高寒地区饲草缺乏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结果表明:1) 11个燕麦品种在迪庆州高寒牧区均能完成生育期,最高干草产量可达17 060.93 kg·hm~(-2)。2)青贮料开罐后,感官评价总分均在16分以上;8个燕麦品种具有较好的发酵品质,以‘ESK’的乳酸含量最高(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丽学 霍文娟 冯婧 孟繁瑞 陈龙宾 韩静 刘景喜 潘振亮 曹学浩 张效生 张金龙
为了探讨天津地区饲用小黑麦最佳收获模式,在小黑麦返青后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下小黑麦的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小黑麦年总干物质产量、干物质含量以及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干物质中粗蛋白、总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则呈上升趋势;随着刈割时期的延长,小黑麦干物质含量、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总糖和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年总干物质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乳熟中期最高)后减的趋势,而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根据隶属函数法对小黑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刈割时期 留茬高度 营养成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杰 巩林 连露 崔国文 尹航 张亚玲 付佳琦
在青海省低海拔地区的民和县和高海拔地区的湟中县,每隔50~100m分别设置1 740、1 854、1 960、2 080、2 190和2 614、2 668、2 715、2 784、2 918m共10个样地,研究海拔高度和混播比例(9∶1、8∶2、7∶3、6∶4、5∶5)对燕麦(Ar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产草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干草产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除海拔1 854、1 960、2 080、2 190m外,在同一海拔高度下均表现为混播牧草干草产量最大,燕麦单播次之,箭筈豌豆单播最小;在所有处理中,海拔1 960m处的5∶5混播组合牧草干草产量最高,为12.87t·hm-2,较同一海拔燕麦单播干草产量显著提高了60.88%(P<0.05)。在牧草品质方面,牧草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海拔升高呈无规律性变化,但在同一海拔高度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大,牧草粗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及混播牧草的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而牧草的NDF、ADF含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低于高海拔地区。经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各个海拔高度的最佳种植方式均为混播,最佳混播组合为8∶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卓男 张新军 王瑞红 李傲 李欣彤 魏雨泉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海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于西藏色季拉山3 500~4 300 m海拔梯度开展为期一年的凋落物掩埋实验,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不同海拔凋落物降解规律来分析,阐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凋落物分解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相对稳定,优势菌门丰度受总氮、碳氮比显著影响(P<0.05);土壤含水率、碳氮比显著影响真菌优势菌门变化(P<0.05);细菌和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受海拔、凋落物降解及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01)。高海拔(4 100和4 300 m)和低海拔(3 500、3 700和3 900 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别具有一定相似性,而不同海拔细菌和真菌共生网络复杂程度差异较大;掩埋1年后,凋落物在不同海拔的降解率为28.2%~45.2%,碳氮比与凋落物降解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发现,海拔、碳氮比、土壤含水率均对细菌、真菌群落演替和凋落物降解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真菌群落较细菌群落对凋落物降解贡献更大。本研究可为色季拉山高寒森林不同海拔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凋落物降解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海拔 细菌 真菌 凋落物 降解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承南 谷战英 潘为民 赵宏伟
在桂林地区资源县1 200 m至1 400 m的高海拔地区进行了油茶芽苗砧嫁接试验,试验除了没有进行土壤消毒、嫁接后管理也未使用任何农药外,其它方法与低海拔80 m处对照完全相同,低海拔对照采用消毒与不消毒2个处理;结果表明:低海拔使用农药的油茶苗高生长为6.52 cm;海拔1 200 m、1 300 m、1 400 m的油茶嫁接苗高度分别为:6.35 cm、6.08 cm、5.90 cm,没有任何感病迹象,方差检验:差异不显著;而低海拔没有使用农药的嫁接苗全部感病,嫁接成活率和高生长几乎为"0"。
关键词:
油茶 芽苗砧嫁接 高海拔地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习文
不断的遗传改良使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的核型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从染色体相互易位、异染色质的丢失和外源染色质的导入三个主要方面讨论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核型的变化情况。同时,本文还将简要讨论核型的变化与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分类地位的关系。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六倍体小黑麦 核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明雪花 王斌 王腾飞 马霞 张译尹 赵小娜 兰剑
【目的】研究氮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饲用小黑麦的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以‘晋饲草1号’饲用小黑麦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曹堡村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0 kg/hm~2(F_1,对照),75 kg/hm~2(F_2),150kg/hm~2(F_3)和225 kg/hm~2(F_4))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氮肥偏生产力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分析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间的相关性,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氮肥处理饲用小黑麦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21-2022年,施氮肥处理的饲用小黑麦株高、叶茎比、叶片数和叶面积均高于未施氮肥处理,其中F_3处理的上述所有指标均最高。2021年和2022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饲用小黑麦粗灰分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降低趋势,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_3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较低,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最高。2021年和2022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饲用小黑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饲用小黑麦氮肥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其中F_3处理饲用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饲用小黑麦的干草产量与株高、叶片数、粗蛋白产量以及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茎比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氮肥处理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为F_3>F_2>F_4>F_1。【结论】当氮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饲用小黑麦生长指标、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总体均较优,为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的最佳氮肥施用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莹 杨芳萍
本文阐述了六倍体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发展历史、形态习性、饲草产量、营养品质、抗逆性、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发现小黑麦产草量高,茎叶蛋白质、赖氨酸、粗脂肪含量高,粗灰分、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饲用品质较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燕麦(Avena sativa)、高粱(Sorghum bicolor)好,籽粒和饲草经济效益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小黑麦作为饲草在畜牧业中具有更广泛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在高寒牧区需加大其
关键词:
六倍体小黑麦 饲草品质 经济效益 抗逆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玉洁 赵亥山 薛瑞林 李讨讨 马友记
为探究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干草对舍饲羔羊生产性能和采食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用18只舍饲湖羊公羔,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Ⅱ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用10%、20%的小黑麦干草等量替代粗料。结果表明:Ⅰ组试验羊的平均日增重为189.72 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 0.05);Ⅰ组试验羊反刍周期、反刍时间、反刍食团数和食团咀嚼总次数都极显著高于Ⅱ组(P <0.01)。综上可知,小黑麦干草作为粗饲料在羔羊日粮中适宜添加比例为10%,这为小黑麦干草饲料化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羔羊 小黑麦干草 生产性能 行为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舒焕麟
六倍体小黑麦“冬/春”杂交组合“6713.12/STIER‘S’”F6代种子经60COγ射线处理,在M2代分离出少数半矮秆突变体,其中3个半矮秆突变体系统在M4代分离出少数矮杆突变体,在M7代选育出7个矮秆突变体株系。这些突变体与原亲本“6713.12/STIER‘S’”F6在一些性状上有所不同,株高(75cmvs.129cm)和育性(92.3%vs.90.5%)的差异尤其引人注意。这些矮杆突变体在六倍体小黑麦育种上的应用价值将由正在进行中的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细胞学研究予以估计。
关键词:
小黑麦,γ射线,突变体,矮秆,育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