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
2023(520)
2022(462)
2021(427)
2020(380)
2019(750)
2018(720)
2017(1036)
2016(888)
2015(957)
2014(869)
2013(898)
2012(891)
2011(844)
2010(836)
2009(743)
2008(746)
2007(678)
2006(614)
2005(512)
作者
(4796)
(4125)
(4059)
(3752)
(2725)
(2087)
(1792)
(1649)
(1598)
(1497)
(1497)
(1463)
(1463)
(1409)
(1343)
(1332)
(1296)
(1253)
(1240)
(1207)
(1183)
(1180)
(1132)
(1010)
(1010)
(976)
(967)
(931)
(930)
(929)
学科
(2422)
(1605)
(1449)
生物(1442)
虫害(1306)
病虫(1220)
病虫害(1220)
(1110)
防治(1076)
(1075)
(984)
微生(981)
微生物(981)
生物学(913)
及其(894)
水产(892)
(799)
微生物学(763)
病害(725)
(688)
经济(688)
动物(600)
(590)
(572)
企业(572)
管理(565)
(557)
(550)
(548)
土壤(545)
机构
大学(13543)
学院(13395)
(9888)
农业(8144)
科学(7719)
研究(7256)
业大(6483)
农业大学(5509)
(5284)
研究所(5104)
(5021)
实验(4964)
实验室(4834)
重点(4547)
(4448)
(4278)
中国(3923)
生物(3292)
技术(3277)
科学院(2932)
(2916)
中心(2771)
(2659)
工程(2657)
(2489)
(2469)
(2404)
研究院(2207)
科技(2205)
科学研究(2175)
基金
项目(11902)
(8679)
国家(8621)
基金(7707)
科学(7495)
科学基金(6091)
(5887)
自然(5831)
自然科(5689)
自然科学(5677)
自然科学基金(5575)
科技(5151)
(4973)
计划(4659)
基金项目(4047)
(3811)
研究(3709)
专项(3573)
资助(3531)
重点(3283)
(3204)
农业(3099)
技术(2844)
科研(2844)
(2682)
(2486)
创新(2416)
(1825)
教育(1809)
(1759)
期刊
学报(10037)
(9376)
大学(6550)
学学(6534)
农业(6365)
科学(6059)
业大(3873)
农业大学(3520)
(3063)
中国(2902)
(2346)
自然(2274)
自然科(2249)
自然科学(2249)
中国农业(1961)
林业(1928)
农林(1746)
(1746)
科技(1520)
研究(1505)
科技大(1454)
科技大学(1454)
水产(1365)
农业科学(1318)
西南(1302)
(1185)
农学(1182)
华北(1182)
(1174)
经济(1174)
共检索到17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志明  陈怀青  陆承平  
用绵羊红细胞对不同来源的15株迟缓爱德华氏菌(ET)作血凝试验。结果表明,15株ET均具有血凝性,且不能为甘露糖、蔗糖、葡萄糖所抑制。分别用甲醛、戊二醛、胰蛋白酶处理ET的模式菌株ET99菌体,能抑制细菌血凝。提纯的ET99菌株的鞭毛蛋白、外膜蛋白均无血凝性。同时用HEp2细胞分析了15株ET的细胞粘附特性。结果表明,有10株ET能粘附HEp2细胞,粘附菌数大于10CFU/细胞。分别用甲醛、戊二醛、胰蛋白酶、盐酸处理ET99菌体,细菌粘附力有所下降;用甘露糖、蔗糖、葡萄糖处理ET99菌体,细菌粘附力变化不大;用甲醛、戊二醛、胰蛋白酶处理HEp2细胞,ET99的粘附菌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白方方  兰建新  王燕  韩茵  张晓华  
以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WY28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效价为1:2048的多克隆抗体;以此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山羊抗兔IgG-HRP作为酶标二抗,建立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与一抗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06CFU·mL-1和1:10000;酶标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1000。病原菌检测灵敏度为每孔103CFU。该方法标准化后具有快速、灵敏等特性,与肠杆菌科其他细菌参考菌株无交叉反应,具良好的特异性。对养殖场发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半滑舌鳎中分离的细菌菌株进行检测,从56株分离菌株中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靳洪振   王玲玲   吴亚鑫   彭康尧   袁汉文   雷连成   张付贤  
为探明湖北荆州市某养殖基地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以烂身、腹水为主要症状且持续性死亡的确切病因,本研究对患病黄颡鱼进行了病原筛查,从患病黄颡鱼组织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命名为Et-4。结果显示:分离菌株Et-4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携带esaV、fimA、gadB和katB四种主要的毒力基因。分离菌株Et-4人工感染健康黄颡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的症状,并能从病鱼中再次分离出该菌,证实迟缓爱德华氏菌是引起此次黄颡鱼持续性死亡的致病原;分离菌株Et-4对黄颡鱼的LD_(50)为3.9×10~6 CFU/g,结合毒力基因谱判定其为弱毒株。分离株Et-4携带耐药基因tet A、sulⅠ和add A1,对头孢类药物、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敏感;对四环素类、青霉素类、万古菌素等耐药;中药抑菌实验表明乌梅和丁香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t-4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宁求  余露军  付小哲  刘礼辉  林强  常藕琴  石存斌  黄志斌  吴淑勤  
菌蜕具有完整细菌表面抗原结构,可诱导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成为疫苗制备的候选之一,为了探讨鳗鲡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疫苗的可行性,实验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噬菌体PhiX174裂解酶基因(Lysis E)的温控表达载体,转化迟缓爱德华氏菌,成功制备其菌蜕,并对菌蜕形态、溶菌动力学、裂解效率以及制备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菌蜕表面形成溶菌孔道,细胞因内容物流失而发生明显的皱缩;构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诱导后1 h开始裂解,5 h后裂解基本完成,裂解效率为99.99%,冷冻干燥后重悬涂布平板,未检出活菌,电镜观察表明冻干前后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构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分别在OD600值为0.4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何军  陈松林  郑卫卫  马佳璐  王文文  田永胜  邓寒  陈红林  高进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病害日益严重,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牙鲆养殖中的主要致病菌,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培育出对该病抵抗能力强的牙鲆新品种,2014年4–6月间,利用我们长期以来建立和筛选出来的牙鲆抗病群体和家系的亲鱼,通过杂交,自交,雌核发育建立47个家系,9–10月间,对其中39个家系进行感染实验,先用少量鱼进行预实验摸索出半致死浓度,然后再进行正式感染实验,感染数量为每个家系80尾。各家系的存活率范围为1.19%~51.19%,最终平均存活率为20.29%,认为存活率高于30%的7个家系为抗病力强家系,存活率在2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志  王秀华  黄倢  
从患病的大菱鲆成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11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具有较强的毒力(LD50=3.34×106CFU/mL),并能从病鱼中重新分离出此菌。应用API20E自动鉴定卡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显示菌株1101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API20E鉴定系统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相似率达99%。测定了其16S rRNA序列,长度为1419 bp,在GenBank上经同源性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聚为一类,同源性达99%,据此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wardsiela tard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1101对多粘菌素较敏感,而对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燕  张晓华  吕俊超  徐子男  陈吉祥  韩茵  
2006年9月山东胶南某养殖场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发生病害,从患病大菱鲆脾脏分离出优势菌株WY28,人工感染试验证实WY28菌株对大菱鲆和斑马鱼(Danio rerio)有较强的致病性,其对大菱鲆和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39cfu/g(BW)(3.3×102cfu/ind)和2.1×104cfu/g(BW)(6.4×103cfu/ind)。综合该菌在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实验结果,确定WY28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该菌对先锋霉素V、庆大霉素、氟哌酸、痢特灵等抗生素敏感。WY28菌株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荣小军  廖梅杰  张正  王印庚  刘智超  李彬  王岚  陈贵平  
根据克隆得到的迟缓爱德华氏菌gyrB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用性和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种间特异性和种内通用性,构建含gyrB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经过反应体系优化后建立了检测迟缓爱德华氏菌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在T m为63℃时,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仅有一个单特异峰,扩增所得标准曲线为y=-3.32x+39.38,相关系数为0.998,扩增效率为1.00,最低能检测到60个拷贝。应用建立的方法对人工感染的大菱鲆病样进行了检测,3个被检样品均呈阳性反应,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实...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叶旭红  林先贵  王一明  
从患病澳洲宝石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Et4),对该菌的生化特性及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了药敏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菌株Et4的生化鉴定结果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标准菌株(AY77513)一致;其16S rRNA序列,经同源性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核苷酸相似度最高,达99%;根据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基因Ⅲ型分泌系统装置蛋白esaV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708 bp序列,该序列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esaV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3%,说明菌株Et4具有esaV基因。菌株Et4对环丙沙星等较敏感,对其它药物中度或不敏感,具有较强的致病力(LD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曹丹丹  刘金相  王志刚  张全启  齐洁  王旭波  于海洋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转录组数据库预测得到牙鲆NOD2基因(PoNOD2),并利用PCR技术进行序列验证。同时,设计迟缓爱德华氏菌注射感染牙鲆成鱼和体外免疫刺激牙鲆鳃细胞系实验,探究PoNOD2基因在抗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PoNOD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964 bp,编码988个氨基酸。PoNOD2蛋白有3种保守结构域,包括C-末端LRR,中心NACHT和N-末端CARD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牙鲆组织中,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侵染能显著上调PoNOD2的表达。体外免疫刺激牙鲆鳃细胞系实验显示,在PGN、PolyⅠ:C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刺激下,PoNOD2表达上调。亚细胞定位显示,PoNOD2蛋白定位于牙鲆鳃细胞的细胞质中。在迟缓爱德华氏菌侵染牙鲆鳃细胞过程中,PoNOD2基因的过表达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并引起IL-1β、IL-6和IL-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结果表明,PoNOD2在抑制迟缓爱德华氏菌生长以及调节牙鲆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王庆  任燕  石存斌  吴淑勤  
从患病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组织分离到菌株Z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ATB系统鉴定和16S rRNA、DNA促旋酶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测序等综合分析,鉴定Z1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Z1菌株对健康斑马鱼和透明四带无须鲃(Puntius tetrazona)人工感染试验发现,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特性与Z1菌株相同,并再次感染成功,证实迟缓爱德华氏菌为斑马鱼病原菌。药敏试验发现Z1菌株对呋喃妥因等11种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等6种药物耐受。15种中草药对Z1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五倍子、石榴皮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映   杨颖   刘念   欧阳俊烨   赖明建   曾志华   于辉  
为探究玉屏风多糖复合益生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响应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脂多糖(LPS)的免疫调节作用,选取450尾健康大口黑鲈(11±2)g,随机分为对照组、复合益生菌组(CPB)、玉屏风多糖组(YPF)、未发酵玉屏风多糖复合益生菌组(UYP)和发酵玉屏风多糖复合益生菌组(FYP)5组,饲喂28 d后注射迟缓爱德华氏菌LPS,在注射后0、8、24、48 h采样,测定免疫器官生长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组织抗氧化指标和肝脏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饲喂28 d后,FYP组头肾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YPF组。在LPS免疫刺激0 h时,实验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刺激8 h时UYP组和FYP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核因子-κB抑制物激酶、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下调。与其他实验组相比,FYP组在免疫刺激后8 h时肠组织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48 h时血清免疫球蛋白M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综上,本研究表明玉屏风多糖与复合益生菌均能提高大口黑鲈的免疫能力,发酵玉屏风多糖复合益生菌效果更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成科  叶华  郑曙明  郑永华  
从患病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肝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命名为SS01。将分离菌株感染健康中华倒刺鲃,人工试验发现其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半致死剂量(LD50)为2.88×106CFU。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SS01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dsiella tarda)。药敏试验表明菌株SS01对氟哌酸、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克拉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等13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秦蕾  王印庚  张晓君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别对患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迟钝爱德华氏菌可引起大菱鲆肾脏、脾脏、肝脏、心脏、肠和鳃等多个器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以肾脏病理变化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造血组织局部坏死、单核巨噬细胞显著增生和肉芽肿形成。肝脏发生脂肪变性,血窦扩张充满单核巨噬细胞,严重者发生局部坏死;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显著,脾实质出现多处局部坏死;心肌纤维变性,肌纤维间有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病变严重者形成局部坏死灶。此外,在病鱼的肠和鳃内也发现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现象。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晓航  黄威权  夏永娟  李元  李别虎  张荣庆  姚兵  姜国良  刘云  杨栋  刘允坤  
检测了抗迟缓爱德华菌单抗对牙鲆的保护性。从10株自制单抗中筛选出一株对牙鲆具有较强保护性的单抗3F7。与仅以该菌感染的对照组相比,该抗体可显著提高牙鲆感染迟缓爱德华菌后的存活率。在以每条鱼0.1mL(109CFU)菌量做攻击保护时,其保护率可达80%。另外,利用所制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查了迟缓爱德华菌经腹腔感染牙鲆鱼后细菌的侵染途径,结果显示牙鲆对该菌易感的器官为肝、肾、牌等,而胃、肠等器官并不易被感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