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9)
2023(10378)
2022(8437)
2021(7574)
2020(6350)
2019(14021)
2018(13777)
2017(26518)
2016(13943)
2015(15252)
2014(14452)
2013(14408)
2012(13253)
2011(11312)
2010(11561)
2009(11182)
2008(11271)
2007(10320)
2006(9111)
2005(8548)
作者
(38151)
(32370)
(32253)
(29999)
(20444)
(15235)
(14257)
(12334)
(12105)
(11587)
(10950)
(10677)
(10528)
(10265)
(10095)
(9714)
(9564)
(9231)
(9170)
(9033)
(7911)
(7740)
(7661)
(7323)
(7248)
(7182)
(7101)
(7012)
(6454)
(6298)
学科
(79408)
(74787)
企业(74787)
(65861)
经济(65781)
管理(61157)
业经(27101)
方法(26860)
(24259)
(22078)
技术(19417)
数学(19096)
(19079)
财务(19071)
财务管理(19060)
数学方法(18984)
企业财务(18053)
农业(16835)
中国(16047)
(14088)
(13833)
(13505)
技术管理(13487)
理论(12797)
(12380)
企业经济(12174)
(11910)
地方(11832)
经营(11584)
体制(10464)
机构
学院(198741)
大学(190788)
(90031)
经济(88670)
管理(83839)
理学(71683)
理学院(71119)
管理学(70382)
管理学院(70017)
研究(60728)
中国(49876)
(43082)
(39117)
科学(33893)
财经(33292)
(33177)
(31791)
(30282)
(29399)
中心(27619)
业大(27526)
经济学(26961)
研究所(26029)
农业(25842)
商学(25596)
商学院(25381)
(24537)
经济学院(24385)
财经大学(24358)
北京(24244)
基金
项目(126661)
科学(102870)
研究(94842)
基金(93504)
(80170)
国家(79424)
科学基金(71159)
社会(63725)
社会科(60663)
社会科学(60650)
(52251)
基金项目(49549)
自然(44778)
自然科(43875)
自然科学(43868)
自然科学基金(43227)
教育(41719)
(41096)
资助(36499)
编号(35871)
(34210)
(34042)
创新(30816)
(28517)
重点(28146)
(27552)
成果(27212)
国家社会(26861)
(26517)
课题(24803)
期刊
(105696)
经济(105696)
研究(60595)
中国(41927)
管理(39649)
(38594)
(32063)
科学(26069)
学报(25511)
农业(22017)
大学(20557)
技术(20361)
学学(19677)
业经(19598)
(18994)
金融(18994)
财经(17442)
教育(17115)
经济研究(16906)
(15245)
(14964)
技术经济(13923)
问题(12882)
财会(11702)
科技(11374)
现代(10959)
商业(10763)
会计(10653)
经济管理(10225)
世界(10208)
共检索到308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分棉   贺佳   陈丽莉  
企业能否成为绿色创新主体以优化中国绿色创新主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有效突破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利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泊松模型,实证检验了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会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同时对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都有促进作用。新《环保法》实施后,相对于没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的企业,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的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有环保处罚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但对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和无环保处罚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从影响机制看,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通过减轻高管短视倾向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缓解了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创新活动;通过提升高管环保意识来促进企业开展更多环保活动,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但对企业非绿色创新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不仅揭示了企业如何通过绿色经历联结来突破绿色创新限制的影响机制,而且对于改善中国绿色创新主体结构失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智能制造的实施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亦是兼得企业绿色创新的关键。借助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总体上能够实现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效率、强化内部控制水平以及缓解融资约束三条路径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行为。从企业、行业、地区异质性因素来看,当企业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行业属性为低碳行业、位于胡焕庸线东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地区时,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存在显著的绿色创新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智能制造的实施对同行业非试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具有溢出效应,而提高行业内实施智能制造的企业数量能够强化这种作用效果;另外,智能制造的实施对企业发展存在经济后果,企业可以借助智能制造的实施来提高绩效水平。研究结论验证了智能制造可以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对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丰  杨上广  柴泽阳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微观体现,在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爬取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构造微观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标,从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来全面反映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还显著提高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上述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在作用机制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管理性交易成本机制并不显著。(3)异质性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西部地区企业,对不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没有显著差异。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结论为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建词  姜广省  
本文以CEO绿色经历为研究视角,基于2002—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CEO绿色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绿色经历有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并且在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CEO绿色经历发挥的作用更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扩展性研究发现,CEO绿色经历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改善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实证结论不仅为企业高管与绿色创新研究提供重要补充,而且为政府部门制定绿色创新相关政策提供微观经验支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新  孙振亚  路航  
研究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能够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有力工具。使用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虽然会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提高,但却导致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下滑。在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对高创新能力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碳排放密度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而对低创新能力与低碳排放密度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质量抑制作用更强,且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抑制作用并未因企业性质产生明显差异。机制检验发现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主要通过加强城市层面的环境规制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以及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基于此,提出继续推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加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有效评估以及根据企业特征进行低碳城市试点的差异化措施建设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华淑名  李京泽  
以2013—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条件变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及各环境规制工具绿色创新激励作用的影响,并对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型规制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命令型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量提升,而对质量无显著影响,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尚不显著;数字经济可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赋能市场激励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激励作用,强化命令型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数量的激励作用,抑制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激励作用,而对命令型规制的绿色创新质量激励作用无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工具对不同规模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存在差异,大规模企业具有创新战略刚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申明浩  谭伟杰  
数字化赋予了国民经济与微观企业转型升级的动能。文章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综合MD&A部分数字化词频占比和无形资产数据等多个数据集以提高企业数字化指标的刻画质量,实证考察了其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具有“增量提质”的双重效应,并且该结论在创新性地采用清朝城墙数据作为历史工具变量和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效应在政府环保补助较高和内部管控成本较低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更为明显;而当地环境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则为该过程的实现提供了支撑。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作用于企业绿色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其缓解了(环境)信息约束问题,促使企业自主参与环境治理,并有效提升企业商业信用。文章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技术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的影响机理提供了微观实证依据,也为未来实现数字化与“双碳”目标的“共赢”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姜富伟   张杉   丁慧   张华婧  
董事会性别多元化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视。基于企业绿色转型的背景,本文探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董事会性别多元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多元化的董事会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这一结论在以二孩政策作为自然实验以及使用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多元化的董事会通过提高企业环境关注度、促进制定CEO长期激励计划以及营造创新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此外,在性别更为平等的地区和家族企业中董事会性别多元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或职业经历单一的董事会中尚未发挥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董事会性别多元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显著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企业环境表现,即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本文对厘清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的影响机制,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德胜  王珏  唐青青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和微观企业数据,在重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及识别绿色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多维度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质和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激发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且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是实现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发展对周围城市的绿色创新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的城市、高碳排放城市、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加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京星   朱慧敏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平台,推动绿色发展是其题中之义。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绿色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以我国280个地级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及时空差异。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2)“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促进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3)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城市,“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部城市的绿色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4)“一带一路”倡议对非资源型城市和特大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戴魁早   王思曼   黄姿  
本文以绿色工厂建设这一重要举措反映《规划》实施,在理论分析绿色工厂建设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机理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工厂名单和中国2012~2019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运用渐进DID方法对理论预期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绿色工厂建设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这一结论在工具变量法、PSM-DID、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地,更多数量的激励政策对绿色工厂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比较起来,非现金激励政策比现金激励政策更好地促进绿色工厂的绿色创新,而税收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明显优于金融政策;事前激励的总体效应高于事后激励,且税收政策的事前激励效应好于事后激励效应,但金融政策的事前激励效应与事后激励效应没有明显区别,而现金激励政策的事前激励并未更好地促进了绿色创新“质”的提升。此外,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污染程度较高与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来说,绿色工厂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验证了绿色工厂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为中国推动绿色创新的政策设计乃至工业绿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伟娜  
选取2011—202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影响。研究得出:ESG表现有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传导机制结果表明,ESG表现主要通过增强内部控制、缓解融资约束与加大研发投入的途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而言,ESG表现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大。环境规制强度提高与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均对ESG表现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呈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伟娜  
选取2011—202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影响。研究得出:ESG表现有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传导机制结果表明,ESG表现主要通过增强内部控制、缓解融资约束与加大研发投入的途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而言,ESG表现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大。环境规制强度提高与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均对ESG表现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呈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竹   柏向昱  
在经济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采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探索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特别是实质型绿色创新,并最终提高公司价值,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开放的重新限制而消失;绿色创新在同行业“陆港通”标的企业间表现为资源竞争的虹吸效应,而在地区内部则表现为溢出效应;企业ESG表现起到门槛作用,随着评级升高资本市场开放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关系从抑制变为促进;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绿色引导效应和资源支持效应两条路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均能与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形成合力,在促进绿色创新中起到补充作用;而保障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非国有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关系和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基础上的。研究结论为“陆港通”等制度的推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何凌云  梁宵  杨晓蕾  钟章奇  
基于中国152家节能环保上市企业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信贷对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以及绿色信贷政策和环保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期和滞后一期的绿色信贷水平及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均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绿色信贷通过研发投入促进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存在时滞效应。考虑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时,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环保企业,绿色信贷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绿色信贷政策对于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促进作用尚未凸现,而环保产业政策的实施能显著增强绿色信贷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