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7)
2023(10842)
2022(8688)
2021(7988)
2020(6805)
2019(15550)
2018(15128)
2017(29190)
2016(15466)
2015(17449)
2014(17063)
2013(17361)
2012(16071)
2011(14459)
2010(14487)
2009(13985)
2008(14317)
2007(12539)
2006(10974)
2005(10344)
作者
(42758)
(35672)
(35616)
(33830)
(23231)
(16995)
(16140)
(13801)
(13591)
(12806)
(12371)
(12052)
(11643)
(11309)
(11096)
(10948)
(10624)
(10339)
(10297)
(9875)
(8923)
(8698)
(8640)
(8203)
(8069)
(7916)
(7873)
(7700)
(7049)
(6951)
学科
(84802)
经济(84708)
(80041)
(74628)
企业(74628)
管理(63228)
方法(41484)
数学(32996)
数学方法(32875)
业经(27860)
(27190)
(24195)
(20696)
财务(20691)
财务管理(20673)
中国(20533)
企业财务(19667)
农业(17659)
技术(16510)
(16220)
贸易(16212)
(16198)
(15814)
(15054)
(14563)
(13963)
理论(13785)
(13290)
企业经济(12390)
经营(11865)
机构
学院(238277)
大学(235592)
(116857)
经济(115327)
管理(100056)
理学(86488)
理学院(85776)
管理学(85047)
管理学院(84590)
研究(74179)
中国(62336)
(54114)
(48250)
财经(43881)
(40182)
科学(38204)
经济学(37818)
(35420)
经济学院(34316)
(33796)
(33707)
中心(33155)
财经大学(32661)
研究所(31570)
北京(30635)
商学(30385)
商学院(30133)
业大(28695)
经济管理(27804)
(26442)
基金
项目(149615)
科学(122369)
基金(114948)
研究(113160)
(97270)
国家(96429)
科学基金(86085)
社会(78738)
社会科(75000)
社会科学(74985)
基金项目(59750)
(54964)
自然(52422)
自然科(51326)
自然科学(51315)
教育(50930)
自然科学基金(50566)
资助(47531)
(45329)
编号(43150)
(35928)
(34923)
(34422)
国家社会(34362)
成果(34052)
重点(32647)
教育部(32153)
(31828)
人文(31510)
创新(31296)
期刊
(127474)
经济(127474)
研究(73176)
(45204)
管理(41953)
中国(40923)
(31270)
科学(29792)
学报(27133)
财经(23713)
(23309)
金融(23309)
大学(22569)
农业(21816)
经济研究(21776)
技术(21535)
学学(21440)
业经(20649)
(20522)
问题(16979)
教育(16063)
(15982)
技术经济(15620)
世界(14981)
(14820)
国际(13340)
统计(12380)
商业(12265)
财会(11941)
现代(11924)
共检索到354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卢昌崇  陈仕华  Joachim Schwalbach  
本文对散见于国内外的连锁董事文献进行了梳理,将之归纳为四种理论体系,即互惠理论、资源依赖理论、金融控制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并依据每一种理论提出了相关假定。指出了数据来源,并选取了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其他变量。对相关理论进行检验,其结果证实了资源依赖理论,部分证实了金融控制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这些结论表明现有的连锁董事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连锁董事的解释能力还待于深入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贾妮莎  申晨  雷宏振  兰娟丽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创造"还是"转移"了母国就业?针对该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异质性投资动机OFDI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2005-2007年522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企业数据,设定就业绝对量和就业相对量两个指标,采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OFDI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OFDI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母国的就业;进一步分析发现,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促进了母公司在本国就业的绝对量,但对就业相对量并未有明显促进,技术寻求类OFDI则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本国的就业绝对量和就业相对量,投资于发达国家显著促进了企业在母国的就业绝对量和就业相对量,投资于发展中国家则仅促进了就业相对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兵  区玉辉  林自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乐  张秋生  赵立彬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了连锁董事关系网络对企业并购行为和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连锁董事网络的结构特性对企业的并购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即位于连锁董事网络不同位置的企业,其并购行为存在着差异。在连锁董事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为企业带来了潜在的竞争优势,从而增加了企业并购的可能性。同时,处于连锁董事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并购绩效较低。研究表明,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中,企业与其它企业建立连锁董事关系,对企业并购决策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企业并购绩效改善不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永辉  王贤彬  韦东明  张帆  
本文匹配来华留学生数据以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考察了以来华留学生为载体的国际教育交流所产生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效应。研究发现,国际教育交流显著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表现为明显的“润滑剂效应”,且主要通过促进信息交流、提高文化认同度产生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以学历生为国际教育交流主体的促进效应更强,且学历生奖学金政策促进效应更强,显现出深层信息交流的经济效应;相较非“一带一路”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贸易规模扩大与制度水平提升强化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积极作用,即双边贸易规模越大、东道国制度水平越高,来华留学生的并购促进作用越强。本文研究印证了国际教育交流和国际经贸交流两者的紧密关联,对中国更好地推动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岳中志  付竹  袁泽波  
本文以中国上市跨国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交易成本理论视角下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选择行为。研究发现,总体文化距离越大、东道国国家风险越高、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企业所有权优势越明显,中国企业OFDI选择合资进入模式的几率越高;而东道国市场规模、企业规模越大,中国企业OFDI选择全资进入模式的几率越高。文章最后结合中国的现有约束对上述结论作出了解释。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永辉  王贤彬  韦东明  张帆  
本文匹配来华留学生数据以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考察了以来华留学生为载体的国际教育交流所产生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效应。研究发现,国际教育交流显著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表现为明显的“润滑剂效应”,且主要通过促进信息交流、提高文化认同度产生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以学历生为国际教育交流主体的促进效应更强,且学历生奖学金政策促进效应更强,显现出深层信息交流的经济效应;相较非“一带一路”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贸易规模扩大与制度水平提升强化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积极作用,即双边贸易规模越大、东道国制度水平越高,来华留学生的并购促进作用越强。本文研究印证了国际教育交流和国际经贸交流两者的紧密关联,对中国更好地推动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宏  韩颖  张鑫  
自新—新贸易理论提出后,生产率被认为是决定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最为重要的因素。本文运用201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中国企业OFDI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然后根据中国国情,对HMY模型进行扩展,分析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行为的其他异质性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OFDI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存在生产率悖论,企业规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企业性质与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利润并不是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刚   熊正韬   蒋尧明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如何“稳就业”“保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治理层面极为重要的研究话题。职工董事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代表和维护着企业员工的利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其如何影响企业劳动力雇佣决策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中国2007年至2021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设立职工董事能够促进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提升;机制检验表明,职工董事能够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以及提高企业声誉,从而提高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职工董事在发挥促就业效应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从企业内部治理的视角,揭示了职工董事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拓展了职工董事相关的研究文献,同时也为解决“稳就业”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嵇尚洲  田思婷  
中国企业总是倾向于建立某种政治关联,选聘政府官员独立董事就是建立政治关联的一种方式。文章选取2013年截止到2015年底3年期间1320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政治关联减少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发现官员独立董事辞职会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段海艳  
以连锁董事这种典型的企业之间关系网络为起点,以资源依赖理论为支撑,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给定企业、董事会等传统因素条件下,重点就连锁董事关系网络因素对以债务融资能力和债务期限结构为代表的企业融资行为做探索性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涛  朱敏  
基于中国的转型经济环境,从连锁董事的中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出发,考察连锁董事网络位置和连锁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动态环境中的表现。研究结果显示:连锁董事网络的镶嵌效应对处于连锁董事网络中不同位置企业的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在高动态性的环境中,处于连锁董事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绩效较低。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段海艳  仲伟周  
本文以西方学者提出的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现实背景提出企业连锁董事网络形成的相关假说,并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对资源依赖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司规模是影响企业连锁董事关系网络中心度的关键因素,这为资源依赖理论对中国企业连锁董事网络分析的适用性提供了实证支持;而基于中国现实背景提出的独立董事人数、地区、企业性质三个假说中,企业独立董事人数与其在连锁董事关系网络中的中心度呈正相关,上海地区企业中心度显著高于广东地区,国有企业中心度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本文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中国企业连锁董事网络研究,以及规范中国企业连锁事事的行为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芳  胡悦  
本文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创业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以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质量(发明专利申请、有效专利数、国际专利分类号IPC数和专利权利要求数)衡量企业创新绩效,回归结果表明创业投资显著促进了创新绩效;对于外部融资依赖度更高、高新技术密集度更高的行业以及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创业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更显著。本文进一步区分创业投资机构的特征,发现非国有创业投资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国有创业投资;高声誉、高网络资本的创业投资机构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芳  胡悦  
本文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创业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以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质量(发明专利申请、有效专利数、国际专利分类号IPC数和专利权利要求数)衡量企业创新绩效,回归结果表明创业投资显著促进了创新绩效;对于外部融资依赖度更高、高新技术密集度更高的行业以及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创业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更显著。本文进一步区分创业投资机构的特征,发现非国有创业投资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国有创业投资;高声誉、高网络资本的创业投资机构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