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9)
- 2023(12036)
- 2022(10035)
- 2021(9145)
- 2020(7807)
- 2019(17634)
- 2018(17357)
- 2017(34288)
- 2016(18222)
- 2015(20104)
- 2014(19864)
- 2013(19900)
- 2012(18085)
- 2011(15977)
- 2010(16361)
- 2009(15732)
- 2008(16134)
- 2007(14746)
- 2006(12974)
- 2005(11954)
- 学科
- 业(92419)
- 企(86276)
- 企业(86276)
- 济(85153)
- 经济(85020)
- 管理(80112)
- 方法(40640)
- 财(33573)
- 数学(32274)
- 数学方法(32147)
- 业经(29588)
- 农(25725)
- 务(24842)
- 财务(24824)
- 财务管理(24791)
- 企业财务(23661)
- 制(22558)
- 技术(20536)
- 中国(19085)
- 农业(18566)
- 体(16915)
- 划(16224)
- 策(15675)
- 体制(14937)
- 理论(14366)
- 和(14140)
- 技术管理(14021)
- 银(13465)
- 银行(13460)
- 融(13298)
- 机构
- 学院(266135)
- 大学(261502)
- 济(120232)
- 经济(118195)
- 管理(114558)
- 理学(98683)
- 理学院(97912)
- 管理学(97053)
- 管理学院(96531)
- 研究(75797)
- 中国(64191)
- 财(62622)
- 京(52168)
- 财经(48673)
- 经(44197)
- 江(41019)
- 科学(38793)
- 经济学(37137)
- 农(36290)
- 财经大学(35975)
- 中心(35906)
- 所(35293)
- 商学(34001)
- 商学院(33721)
- 经济学院(33672)
- 业大(32422)
- 北京(32395)
- 州(31882)
- 经济管理(30609)
- 研究所(30597)
- 基金
- 项目(166758)
- 科学(136341)
- 研究(128339)
- 基金(125599)
- 家(104746)
- 国家(103797)
- 科学基金(93988)
- 社会(86705)
- 社会科(82489)
- 社会科学(82473)
- 基金项目(66384)
- 省(65358)
- 教育(58804)
- 自然(58166)
- 自然科(56923)
- 自然科学(56913)
- 自然科学基金(56064)
- 划(52504)
- 资助(50601)
- 编号(50188)
- 创(41460)
- 成果(40284)
- 制(39120)
- 部(39012)
- 创新(37673)
- 业(37561)
- 国家社会(36154)
- 重点(35971)
- 教育部(35214)
- 人文(35157)
- 期刊
- 济(135872)
- 经济(135872)
- 研究(81053)
- 财(55303)
- 中国(51917)
- 管理(50205)
- 农(34568)
- 科学(30961)
- 融(30423)
- 金融(30423)
- 学报(28404)
- 财经(26069)
- 技术(24878)
- 大学(24538)
- 业经(23669)
- 学学(23392)
- 农业(23207)
- 经(22318)
- 教育(22126)
- 经济研究(21111)
- 问题(17478)
- 技术经济(16390)
- 财会(16164)
- 业(15144)
- 会计(14175)
- 商业(13825)
- 现代(13780)
- 贸(13753)
- 世界(13181)
- 经济管理(12459)
共检索到402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香梅 宋荣哲 王静
连锁股东作为资本市场新兴所有权主体,对创新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通过协同治理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采用PSM法、工具变量法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路径机制检验表明,信息效应与产能效应是连锁股东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两条重要渠道。拓展性分析发现,高管风险偏好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均正向调节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在高科技企业和东、西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为连锁股东发挥协同治理效应的现有文献提供了重要补充,为当前企业基于自身情境优化创新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寿喜 赵帅 岳成浩
本文以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构建文本和量化两个维度,利用熵值法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证研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分析价值链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从各环节来看,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与企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在不同企业集群中的异质性发现:相较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谢卫红 刘瑾 张茜 郭海珍
数字化创新重塑了价值创造逻辑,为企业效率提升注入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借助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企业数字化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化创新对制造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创新有效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效率的提升,价值共创是数字化创新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路径;基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价值共创在数字化创新与制造业企业效率之间的中介作用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估企业数字化创新的经济效应,为企业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宋炜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了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效应。研究表明,在资本密集度较高的战略性产业中,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正效应不显著;不同所有制企业的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R&D投入与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R&D投入 创新绩效 自主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卫星 倪骁然 赵盼 杨亭亭
基于2003—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和手工收集的企业集团信息,本文系统检验了企业集团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集团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这一关系对发明专利更为显著。基于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各地区推出"企业集团促进政策"改革构建工具变量进行检验,上述发现仍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供给侧看,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了创新的"融资约束"难题,通过内部知识市场缓解了创新的"信息匮乏"难题;从需求侧看,由于专利产出可以在各成员间灵活地配置和使用,因此,企业集团创新产出的市场回报率更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组织形式与创新产出的相关文献,也对推进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简兆权 黄如意 陈伟宏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代理理论,从创新投入,未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和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三个层面研究企业创新绩效,分析CEO过度自信对三个层面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董事会特征在上述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利用2007~2015年中国A股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和CEO两职兼任增强了上述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削弱了上述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流动性增强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CEO过度自信 董事会特征 创新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少秀 冯树清 廖以
本文以2012-2014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会计指标ROE来衡量企业绩效,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所有权性质会影响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绩效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所有权性质 政府补助 企业绩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立成 刘灿雷 杨德彬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企业生产率的角度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市场"自选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忽视了企业的产品定价优势在对外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定价能力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指标中,综合考察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市场"自选择效应",并进一步考察了其背后的生产率优势和产品定价优势。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对外投资企业而言,对外投资企业具有更高的成本加成率,且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越高相应的对外投资规模也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除生产率优势外,产品定价优势同样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对外投资 成本加成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逯苗苗 孙涛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数据构造了信用议价能力指标,研究了信用议价能力对企业双维绩效~①的影响,并探究了连锁董事网络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信用议价能力与企业长、短期绩效均呈现倒U型关系,且因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连锁董事网络特征中,结构洞对长期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加权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则对短期绩效关系具有反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风险水平抑制了企业的信用议价能力,而连锁董事网络具有隐性担保作用,部分消除了这一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应审慎运用商业信用,宜优化连锁董事网络,以提高非正式制度的担保与监督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民春 刘曈
基于全国投入产出数据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匹配得到的制造业企业样本,研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业”融合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加成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两业”融合通过促进企业投入要素升级、核心技术升级和产品功能升级三种渠道提升企业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两业”融合明显提升了位于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拓展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强化了“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两业”融合还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的离散度,优化了资源配置。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两业”融合如何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助推制造业“质效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旭
本文使用2004~2013年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随机前沿模型分析公司治理、融资情况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因素中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管薪酬与企业技术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不能确定国有控股企业技术效率比非国有控股企业技术效率低;融资因素中杠杆比率与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负相关,同时流动比率越高,企业技术效率也越高;外部融资与企业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内部融资则与企业技术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融资 企业技术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雷新途
专用性资产可以增进企业绩效,同时也决定了企业融资契约的安排,这是资产专用性的两类经济后果。通过考察企业资产是否具有专用性经济后果可以判断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进而可揭示企业内部财务冲突状况。本文以2005~2006年在沪深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长期资产不具有资产专用性应有的两类经济后果,表明我国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不高。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我国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财务冲突的现实。
关键词:
资产专用性 财务绩效 融资契约 财务冲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悖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余韬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R&D投资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制造业企业中股权性质和董事结构与企业R&D投资是有关的,这对于企业通过改善治理结构来提高R&D投资和创新水平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公司治理 R&D投资 实证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宇鹏 和昂达 陈永伟
企业存续时间是产业组织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但从产权保护角度对我国企业存续时间进行的严格实证分析目前还非常缺乏。本文使用2008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我们的研究发现:(1)产权保护程度对企业的存续时间确实有很大影响,产权保护程度越高,该地区企业的平均存续时间越长;(2)产权保护对企业存续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别。特别地,加强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延长私营企业的存续时间,但却减少了国有企业的存续时间。
关键词:
产权保护 企业存续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进口关税、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产融结合、金融发展与企业成长——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经验证据
股权结构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2002~2008年的经验证据
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研究——来自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国际化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化转型与企业绩效——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治理要素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来自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来自电子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增值税分成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韧性测度及演变趋势研究——来自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