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8)
- 2023(15153)
- 2022(13085)
- 2021(12467)
- 2020(10313)
- 2019(23632)
- 2018(23236)
- 2017(44645)
- 2016(23914)
- 2015(26802)
- 2014(26199)
- 2013(25929)
- 2012(23658)
- 2011(21323)
- 2010(20973)
- 2009(19361)
- 2008(18370)
- 2007(15600)
- 2006(13526)
- 2005(11614)
- 学科
- 济(98100)
- 经济(97995)
- 管理(65741)
- 业(62369)
- 企(50457)
- 企业(50457)
- 方法(43506)
- 数学(37785)
- 数学方法(37414)
- 中国(27835)
- 农(26780)
- 财(22398)
- 业经(22356)
- 贸(19895)
- 贸易(19885)
- 学(19578)
- 地方(19429)
- 易(19368)
- 农业(17922)
- 制(16995)
- 和(15315)
- 环境(15224)
- 技术(15093)
- 理论(14919)
- 银(14129)
- 银行(14089)
- 产业(14002)
- 融(13878)
- 金融(13873)
- 行(13512)
- 机构
- 大学(334090)
- 学院(332567)
- 济(138376)
- 经济(135722)
- 管理(131893)
- 理学(115106)
- 理学院(113835)
- 研究(113348)
- 管理学(112011)
- 管理学院(111428)
- 中国(84004)
- 京(70840)
- 科学(68720)
- 财(59908)
- 所(55419)
- 研究所(50770)
- 中心(50308)
- 财经(49291)
- 农(49225)
- 业大(47474)
- 经(45096)
- 江(44925)
- 北京(44868)
- 范(44388)
- 师范(44044)
- 经济学(42578)
- 院(41602)
- 农业(38575)
- 经济学院(38528)
- 州(36958)
- 基金
- 项目(233039)
- 科学(184661)
- 研究(172823)
- 基金(170746)
- 家(148348)
- 国家(147181)
- 科学基金(126770)
- 社会(110797)
- 社会科(105104)
- 社会科学(105082)
- 基金项目(90913)
- 省(88523)
- 自然(80963)
- 自然科(79086)
- 自然科学(79069)
- 教育(78301)
- 自然科学基金(77653)
- 划(75039)
- 编号(69862)
- 资助(69549)
- 成果(56214)
- 部(52071)
- 重点(51843)
- 发(50256)
- 创(48773)
- 课题(47541)
- 国家社会(46109)
- 创新(45465)
- 教育部(45121)
- 人文(44166)
- 期刊
- 济(147847)
- 经济(147847)
- 研究(98832)
- 中国(58642)
- 学报(49927)
- 科学(47725)
- 管理(47331)
- 农(45285)
- 财(42917)
- 大学(38049)
- 学学(35728)
- 教育(35378)
- 农业(32317)
- 技术(26988)
- 融(25430)
- 金融(25430)
- 经济研究(25132)
- 业经(24643)
- 财经(23611)
- 经(20353)
- 问题(19514)
- 图书(17193)
- 业(16900)
- 贸(16290)
- 科技(16134)
- 技术经济(15666)
- 理论(15454)
- 现代(15019)
- 世界(14734)
- 商业(14588)
共检索到473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光
以连续经济空间为切入点,构建了纳入劳动力增长与迁移、技术创新与扩散、土地使用权竞争的产业转移模型,通过研究中国的产业转移模式发现:劳动力增长和技术水平空间梯度是推动产业转移的条件,高技术水平衍生的高土地租金是产业转移的直接推力,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标志;中国的产业转移方向主要为南北向,东西向产业转移则不明显,只在东、中部的结合处出现了产业转移活跃区且范围有限;当存在技术水平“异常点”时,南北产业转移现象将更加显著;劳动力增长与技术溢出在推动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同向性。国家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可将东部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在东部经由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率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后,借助技术溢出效应和创新引领效应,实现东西向、南北向区域经济的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鉴于中国劳动力增长趋缓的现实,可通过提高技术空间扩散效率降低其对产业结构演化的负面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缉慈 李鹏飞 陈平
在简要回顾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在制造业活动地理转移的视角下,结合案例重新审视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作者认为,一些锁定在低成本竞争的集群正在或已经老化,甚至衰亡。另一些集群中的企业有过度集聚的问题,还有一些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根据产业特征需要增加产业集中度。因为集群的这些问题,随成本上升,出现了集群中企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外移的现象。这种现象挑战了新产业区理论中集群是"在流动的全球空间中的粘结的区位"的观点。根据集群中企业外移现象,就产业承接地的规划和发展,以及转出地那些正在升级的集群的地理稳定性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冬林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了产业国际化转移的进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组合带来了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的转移,并不断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工业发展竞争地位的变化,而跨国公司成为产业转移的载体和知识、技术转移的媒介。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浩进 陈耀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要素逐渐实现了跨区域、跨国别的流动与转移,从而形成了企业群为追逐利润而在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在经济系统中,产业只有适应市场环境,才能在经济选择中被保留下来并继续发展;若产业不适应市场环境,就会在经济选择中被淘汰,这与生物界的自然选择是同一道理。产业转移从不适应旧的市场环境而迁移到新的市场环境,在经济"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不仅从新市场环境主体获取要素,也将会对新环境的市场主体带来福利效应。产业转移引致的区域福利可以分为居民福利、企业福利和政府福利三部分,其区域福利效应是一个增量效应。基于此,可以从产业转入区和产业转出区两个方面,分析出我国东部...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福利效应 演化经济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林 蒙莉丝 高安刚
产业转移是区域间经济发展非均衡导致的产业空间位移的现象,决定产业转移的动力不仅在于区域之间产业发展功能的差异,也在于产业在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功能差异。通过构建两广工业产业转移的互动量度模型,本文以广东广西产业转移为典型案例,运用量图分析法衡量区域间和区域内的产业功能差异,以衡量两广产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在此基础上对广西承接广东相关的产业转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产业转移 互动模型 量图分析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将使原油这一重要能源的运输格局发生变化,通过产业耗油量和产能转移量研究此问题。我国原油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消费区主要集中在东部,采掘业中的油气开采和制造业中的石油加工是原油的主要消费行业。石化工业分布及其高端项目有由内陆向临港布局转变的趋势,而上游产业可能逐步转移至中西部。产能不变时,油气开采的理论转移使国产原油运输总体上由西向变为东向。石化产业转移的影响主要在于目标产业基地外炼油能力的转移,分别分析福建、内蒙、青海、云南四省可能转移方向下的周转量变化,总体变化不大,运输格局的最终变动取决于具体的产能布局需求和有关设施条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妥燕方 孔令池
基于国内外双维度视角研究产业转移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对外直接投资抑制制造业技术升级,且结论具有明显的行业与地区异质性;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将给制造业技术升级带来困难,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则与之相反,而内陆产业转移技术升级效应较沿海地区更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升级效应在交通基础条件好、市场容量大、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尤为明显,其与国内产业转移主要依靠资源再配置、资本与知识扩散效应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市场分割将弱化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技术升级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文武
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1990~2011年分行业和区域的Ellision-Glaeser指数系统考察中国产业转移与扩散趋势的现实规律。结果表明,以2004年为界,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基本趋势。规模经济效应强,资本密集度高和技术含量丰富行业的产业集聚度持续提高,而消费导向性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2002年开始最早出现扩散趋势。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但近年来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等省份产业集聚度有所下降,中部省份和个别西部省份集聚度逐渐上升,部分行业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扩散的趋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霍杰
在对四次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产业重新布局的基本规律,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重新布局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移的区域环境,并通过比较探讨了中国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内部和周边各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单位劳动成本差异明显,多地具备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劳动成本优势。但从区位环境综合评价角度看,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某些国外经济体不适合承接中国大规模产业转移,中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进行国内转移较为合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霍杰
在对四次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产业重新布局的基本规律,重新审视全球产业重新布局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移的区域环境,并通过比较探讨了中国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内部和周边各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单位劳动成本差异明显,多地具备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劳动成本优势。但从区位环境综合评价角度看,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某些国外经济体不适合承接中国大规模产业转移,中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进行国内转移较为合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汪晓文 李伟华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推动合作国双方的经济结构优化与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目前对中亚五国的产业转移还处于没有固定模式的探索阶段。利用拓展引力模型与产业结构相似模型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的产业承接基础最好,中国可以优先向哈萨克斯坦进行产业转移然后分次序向其他中亚四国进行产业转移。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方式、政府合作、融资模式等方面针对产业转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继绳
技术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从一个行业向另一个行业的转移,促进着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低效率的部门效率得以提高,使应用领域得以扩大,使落后行业面貌涣然一新。通过转移,又可使不同的技术组合成新的技术体系,从而产生新的飞跃,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二次大战以来,技术转移已趋于多种形式。目前常见的国际技术转移有20多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商业性技术转移和非商业性技术转移。前者最典型的形式是许可证贸易,后者的典型形式是政府或国际间技术援助和技术间谍。尽管技术转移的类型各异,但其转移有着共同的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璐 李华
文章以江西省永县赵村为例分析了产业转移中的空间生产及其对村庄的影响。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与政绩、工业企业追求利润的合力作用下,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通过产业转移落户赵村。赵村的农业生产空间和人口生存空间因此受到严重侵占和威胁,从而出现农业生产萎缩、商品化加剧、人口和家庭再生产面临困境等一系列问题。赵村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乡村受工业资本影响而发生变迁的独特路径。通过分析产业转移现象并与当下突出的资本下乡现象相结合,文章扩展了农政问题的分析视角,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空间视角宏观系统地思考当下中国的农政变迁,深刻理解农政问题背后资本以空间生产进行积累的本质。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资本 空间生产 农政变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安增军 刘琳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各国或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会促进彼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又会反过来推动它们之间的产业转移。为此,文章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阶段性特征来考察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现实基础,进而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机理及其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推动我国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胜 杨世信
组织结构转移是知识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结构转移者与组织结构接收者的一种互动。本文对当前国内外有关知识及其转移、组织结构及其转移和组织结构转移对组织变革、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此作简要评论,认为组织结构作为组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结构的转移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具有知识转移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关键词:
知识转移 组织结构转移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