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1)
2023(12324)
2022(10846)
2021(10184)
2020(8605)
2019(20123)
2018(19850)
2017(38558)
2016(20814)
2015(22954)
2014(22886)
2013(22816)
2012(20857)
2011(18652)
2010(18543)
2009(16814)
2008(16157)
2007(13870)
2006(11970)
2005(10491)
作者
(59930)
(49979)
(49177)
(47169)
(31725)
(23976)
(22501)
(19589)
(18897)
(17858)
(17065)
(16813)
(15880)
(15683)
(15398)
(15357)
(14925)
(14633)
(14214)
(14186)
(12424)
(12138)
(12025)
(11420)
(11049)
(11027)
(10894)
(10850)
(10079)
(9848)
学科
(81352)
经济(81254)
管理(56775)
(54739)
(45187)
企业(45187)
方法(39182)
数学(33917)
数学方法(33502)
(21308)
中国(20540)
(20522)
(20190)
业经(17154)
地方(15787)
农业(14457)
理论(14038)
(13958)
(13584)
贸易(13575)
(13140)
(12723)
技术(12723)
(12717)
财务(12655)
财务管理(12630)
企业财务(12044)
环境(11985)
(11698)
银行(11657)
机构
大学(291152)
学院(287143)
管理(115148)
(110376)
经济(107960)
理学(100483)
理学院(99325)
管理学(97395)
研究(96989)
管理学院(96875)
中国(69979)
科学(62700)
(62256)
(50517)
(49485)
(48989)
业大(46170)
研究所(45036)
中心(43433)
财经(41072)
(40741)
北京(39115)
农业(39011)
(38612)
师范(38251)
(37489)
(35487)
(33271)
经济学(32728)
师范大学(31155)
基金
项目(204833)
科学(160620)
基金(149412)
研究(146463)
(131649)
国家(130598)
科学基金(111612)
社会(91553)
社会科(86735)
社会科学(86711)
基金项目(79962)
(79249)
自然(74426)
自然科(72733)
自然科学(72716)
自然科学基金(71383)
(67385)
教育(67022)
资助(61557)
编号(59004)
成果(47427)
重点(45552)
(44916)
(42542)
(42337)
课题(40258)
科研(39670)
创新(39460)
教育部(38291)
大学(38126)
期刊
(116036)
经济(116036)
研究(83204)
中国(53902)
学报(50890)
科学(45683)
(44264)
管理(41225)
大学(37998)
(37151)
学学(35524)
教育(32247)
农业(30793)
技术(23678)
(21907)
金融(21907)
财经(19592)
经济研究(19057)
业经(18903)
图书(16792)
(16628)
(16285)
问题(15118)
科技(14607)
理论(14427)
(14016)
实践(13422)
(13422)
技术经济(13380)
业大(13213)
共检索到411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燕  孙根年  
以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为例,构建连续性赛事举办地居民获得感测量模型,对居民获得感的多维含义进行解构,明晰其实现路径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群居民的赛事获得感知和支持意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赛事举办地居民依据赛事获得"量入为出",进而决定对赛事的支持度,更趋向于应用有限资源做有限理性判断。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居民获得感主要局限于社会文化和环境领域,居民对赛事的支持度与居民参与城市发展和个人成长密切相关,居民对城市发展涉入度越高,越有助于摆脱个人经济获益评价去衡量赛事效应。赛事举办要充分关注居民的赛事微观经济获益,全方位曝光赛事信息、设定赛事产业化机制、延伸赛事产业链和发掘赛事后效应将有助于举办地居民赛事获得感的提升。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延辉  李志滨  
获得感是衡量社会发展能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指标。课题组对深圳市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基于该调查数据运用社会质量理论考察了社会发展对城市居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质量是影响城市居民获得感的重要因素。社会质量的四个维度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均对居民获得感有促进作用,其中社会经济保障的影响最大。因此,要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需要继续推进我国社会质量建设,尤其要加强社会经济保障制度建设,提升社会凝聚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艳敏  张文娟  赵娟霞  
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能有更多获得感,提升民众获得感业已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从获得感生成基础的实际获得与诱导路径的公平认知角度探究获得感的生成机制,采用定序Logistic模型对CGSS2010数据检验发现:收入仅是触发获得感产生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获得感对于收入的响应服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印证了现实困境中获得感的"钝化"效应;社会地位流动通过双重渠道作用于获得感;公平认知框架对于获得感的生成存在诱导效应。当个体对自我获得处境存在公平认知时,将显著地提升获得感。当个体对社会抱有公平信念时,对获得感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甘小立  汪前元  
互联网使用已成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利用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信心程度两个指标替代幸福感进行稳健性检验和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分样本研究表明,互联网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低收入、女性、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从事自我雇佣工作的农村居民享受更多互联网使用带来的幸福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获取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主要中介变量,互联网获取信息重要性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远甚于电视、报纸、期刊、广播等传统媒介。因此,需要积极推进"数字乡村"战略,通过互联网使用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积超  闫威  
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以来,获得感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对收入与获得感之间关系的考察是这些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笔者利用CGSS 2015的数据,应用社会比较理论和期望值理论为研究视角,在控制了绝对收入的前提下,研究城市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与获得感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比较因素和自我期望因素能显著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当个体收入水平低于同龄群体或自己的过去时,他们的获得感就会下降。当个体在综合考虑自身能力后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他们的获得感也将随之降低。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天芸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设计居民获得感的综合评价指标,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居民家庭收入、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而提升居民获得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而提升居民获得感。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获得感的作用在中低收入样本和老年群体样本中较为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正午  孙玉栋  丁鹏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获得感得到了较大提升。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调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获得感之间关系。研究发现:医疗资源与住房保障资源供给对居民获得感有正向的影响;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居民获得感满足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提出:为提高居民获得感,针对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应对症施策。在教育方面,要突出教育服务的公共性,加大对居民教育需求的识别力度;在医疗卫生服务上,最需要的是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便利性;住房保障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政府应提高其稳定性和连续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丰羽  韩少秀  
中国居民教育获得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直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围绕该问题的相关研究多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1)从教育体制出发考察个人教育获得的作用机制;(2)分析个人教育获得过程中的宏微观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趋势;(3)论证当前教育获得差异与教育不平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文章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将现有文献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并指出未来该研究领域可能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几个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胥  谢迟  毛中根  
研究目标:测度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剖析两者现状与差异。研究方法:构造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指标,问卷测度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居民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相关系数为0.472,但差异也较为明显。数值差异方面,民生获得感总体明显高于民生满意度,民生获得感大于、等于、小于满意度的样本数分别占总体样本的58.34%、2.3%、39.36%,且两者数值正负等级也差别明显;特征差异方面,民生获得感仅在不同的收入与年龄群体中有明显差异,而民生满意度在不同的年龄、居住环境、就业状态、收入、文化程度群体中都存在明显差异。第二,导致两者数值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民生预期在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之间有负向中介调节作用、预期值越高,民生获得感提高对满意度的促进作用越弱;导致不同的年龄与收入群体均在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中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年龄与收入能够同时影响到民生获得感、满意度与预期,其他个体因素则没有这样全面的影响。研究创新:测度与分析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差异,揭示造成差异的原因。研究价值:有助于协同把握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为增强民生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运清  
针对符号检验法只考虑两样本中不一致部分n_+和n_-而忽略两样本间一致部分n_0的问题,文章用重新分组的方法对符号检验公式做了修正。修正后的检验依据样本整体信息,在n_+和n_-一定的情况下,随着n_0的增大检验统计量减小,p值增大。此外,检验公式的连续性矫正公式和原始公式的检验结果的p值分别与二项分布的通常累积概率和中心累积概率基本一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运清  
针对符号检验法只考虑两样本中不一致部分n_+和n_-而忽略两样本间一致部分n_0的问题,文章用重新分组的方法对符号检验公式做了修正。修正后的检验依据样本整体信息,在n_+和n_-一定的情况下,随着n_0的增大检验统计量减小,p值增大。此外,检验公式的连续性矫正公式和原始公式的检验结果的p值分别与二项分布的通常累积概率和中心累积概率基本一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辉婕  胡侦  陈洋庚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CGSS2015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资本禀赋和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农民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对其有序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直接影响系数为0.428、1.373;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和民生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296、-0.242和0.012,异质影响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在获得感中介作用下,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间接影响系数为-0.174、-0.141、-0.078,存在抑制作用。资本禀赋、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激励效应不足。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产业兴旺,强化农民资本禀赋积累;另一方面更应加快农村政治参与平台制度建构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优化,降低获得感钝化效应,提升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动机与信任,以提高农民有序政治行为参与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琦  倪志良  
本文基于中国收入差距大而居民收入差距容忍度高的反差现象,从公共服务支出的视角切入,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和宏观层面的匹配数据,使用Binary Probit方法,分析公共服务支出在这种反差现象中对居民收入差距容忍度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支出显著提升了居民收入差距容忍度,而各项公共服务支出对收入差距容忍度的影响不尽相同,基础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显著提高了收入差距容忍度,而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差距容忍度无显著影响,并对此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该结论仍成立;公共服务支出对收入差距容忍度的效应因地区差异而存在显著异质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服务获得感在公共服务支出对收入差距容忍度的效应中发挥中介机制作用,公共服务支出对居民公共服务获得感具有正向影响,提升了收入差距容忍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庚  邱晶钰  
提升居民阅读获得感是新时代农村公共阅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立足湖北69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居民公共阅读获得感总体特征,运用关联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再以logistic回归明确群体间差异。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公共阅读获得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个人阅读喜好程度、阅读重要性认知、农家书屋平均停留时间及借阅册数与公共阅读获得感正相关;不同的职业、居住地、阅读习惯以及农家书屋参与次数及阅读活动参与情况不同的群体间存在显著的获得感差异。要提升农村居民公共阅读获得感,应完善阅读服务供给和阅读场景营造,提高农村居民公共阅读的参与率和参与度,采取差异化和针对性策略提升不同群体的公共阅读获得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远太  
本文利用全国6省市"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居民社会地位对其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是客观社会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的共同产物;客观社会地位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下层居民的获得感是最低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