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3)
2023(14787)
2022(12754)
2021(11879)
2020(9567)
2019(22161)
2018(22026)
2017(41572)
2016(22451)
2015(25079)
2014(25325)
2013(25170)
2012(23489)
2011(21458)
2010(21583)
2009(19871)
2008(19053)
2007(16996)
2006(15262)
2005(13379)
作者
(66102)
(54786)
(54419)
(51502)
(34802)
(26318)
(24667)
(21533)
(20891)
(19782)
(18693)
(18458)
(17396)
(17368)
(16799)
(16631)
(16169)
(16053)
(15597)
(15436)
(13689)
(13636)
(13231)
(12605)
(12258)
(12177)
(12161)
(12156)
(11086)
(10877)
学科
(96821)
经济(96718)
(62906)
管理(59347)
(45729)
企业(45729)
(37803)
方法(37102)
数学(31831)
数学方法(31491)
中国(29506)
地方(27871)
农业(25825)
业经(24100)
(21123)
(19863)
(17482)
(16397)
贸易(16381)
(15811)
(15786)
(15481)
银行(15442)
环境(15337)
(15136)
金融(15134)
(14923)
(14636)
技术(14510)
地方经济(14491)
机构
学院(320141)
大学(319274)
(126793)
管理(125990)
经济(123855)
研究(112350)
理学(108423)
理学院(107121)
管理学(105352)
管理学院(104767)
中国(84184)
科学(69721)
(69288)
(57347)
(56556)
(56551)
研究所(51322)
中心(51000)
业大(48826)
(47899)
(45668)
师范(45280)
财经(44334)
北京(44214)
农业(43488)
(40645)
(40238)
(39590)
经济学(36826)
师范大学(36499)
基金
项目(218196)
科学(171123)
研究(163127)
基金(156020)
(135321)
国家(134058)
科学基金(114605)
社会(102248)
社会科(96507)
社会科学(96486)
(86426)
基金项目(83312)
教育(73606)
自然(72544)
(72214)
自然科(70794)
自然科学(70780)
自然科学基金(69473)
编号(68181)
资助(62878)
成果(55949)
(50928)
重点(48625)
(47303)
课题(47170)
(45079)
创新(41954)
国家社会(41372)
发展(40947)
科研(40818)
期刊
(150030)
经济(150030)
研究(97568)
中国(68760)
(58004)
学报(50436)
科学(48161)
管理(45634)
教育(39993)
(39794)
农业(39411)
大学(38643)
学学(36230)
(30812)
金融(30812)
业经(27731)
技术(27661)
经济研究(22184)
财经(20648)
问题(19659)
图书(18234)
(18036)
(17565)
科技(16320)
(15849)
理论(15552)
技术经济(15229)
资源(14909)
现代(14773)
实践(14338)
共检索到485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边慧敏  张玮  徐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亦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地。面对未来两年此两大战略交汇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本文将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思考,系统梳理二者内涵关联,深入分析其互促共进面临的挑战。探析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路径,以期形成两者有机衔接、长效互促、协同发展的良性联动格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怡  郭萌  
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是现阶段“三农”工作重点,现有文献多集中在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辨析以及意义论述研究,定量测量评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度的研究不多,更缺少针对重点区域14个曾经的“连片特困地区”整体情况的分析。对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求,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原理测量了14个曾经的“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效益积累情况,梳理了五年来的动态演变,找出了短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深化对推进衔接的认识,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做出衔接安排;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实绩考核力度;持续培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精准施策,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怡  郭萌  
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是现阶段“三农”工作重点,现有文献多集中在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辨析以及意义论述研究,定量测量评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度的研究不多,更缺少针对重点区域14个曾经的“连片特困地区”整体情况的分析。对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求,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原理测量了14个曾经的“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效益积累情况,梳理了五年来的动态演变,找出了短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深化对推进衔接的认识,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做出衔接安排;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实绩考核力度;持续培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精准施策,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璐  
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审计监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助力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伏广彬   吴秉昊   李文   郭精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构建了符合甘肃省省情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相对发展模型、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证测度甘肃省2011—2021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甘肃省各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水平高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距逐渐变大;两者在空间上都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以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类型为主,高度协调类型集中在甘肃省西北部,两者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属于“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的城市最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美荣  王帅  
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两者的跨界复杂性和多元综合性决定了其衔接过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从政策协同视角来看,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与协同理论相契合,其政策供给目标、政策供给方式和政策供给内容等方面在多个维度和层级都具政策协同性。因此,以政策协同为分析框架,从政策协同的内容入手,做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政策协同的方式入手,统筹推进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从政策协同的机制入手,构建好结构性机制和程序性机制,以此探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树平  吴巧洋  
职业培训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帮扶贫困者致富的社会功能,是民族地区治理相对贫困的有效手段。在我国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应该把职业培训作为巩固拓展民族地区脱贫成果与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进路,开发依靠职业培训帮扶相对贫困者技能之贫的新模式。在“主体—工具—内容”定向培训理论框架指导下,聚焦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个体发展,成立多方协作的培训帮扶共同体,设计“定岗—定培—定技能”定向培训框架,开发“志+智+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能提高培训帮扶精准度,增强相对贫困者的核心造血能力,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静  武彤  王志章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叠加,深度贫困地区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又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探索统筹衔接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县的366份农户、36份村干部访谈文本,根据多维贫困理论、按照乡村振兴建设总要求,分别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交互耦合的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两者统筹衔接现状。研究发现凉山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二者的统筹衔接处于低协同低发展水平下的低耦合状态,协调度落入0.10~0.19的严重失调区域。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衔接共识、制度设计、优势产业培育、人力建设四个维度提出了二者统筹衔接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建军  
认真谋划,积极布局,着力从四个关键环节入手,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金融银行,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经过8年持续奋斗,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胜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作为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莎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要实施的七项重点战略之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不仅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动力,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分析当前在我国乡村振兴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指出了当前乡村发展出现衰落趋势,人口数量减少,城乡不协调问题突出以及缺乏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因而结合问题进一步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融合、注重绿色农业、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文洪武  
紧密结合贵州省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工作部署,推动优化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全力支持贵州省在乡村振兴上起好步、开新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工作牵头职责,统筹做好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金融成为助推贵州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缺少的关键力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学敏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窘境,如"空心村"和老龄化、扶贫产业缺乏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消费扶贫语境下有些产品质次价高、一些地方发展主导产业时忽视生态环境等问题。为此,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支撑农村和农业及非农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农、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和科技富农,推进传统资源依附型农业向智能依附型农业转变,打通科技创新助力实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通道。通过制度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本向有条件的农村聚集,实现科技与产业、技术与农户的有效对接,最终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聂婷  蔡幸  王水莲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铺路石”作用。在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金融被赋予新的使命和要求,却也面临着挑战。加快畅通金融支农渠道,充分释放金融动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催生的巨大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推动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重大命题,也是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期刊] 改革  [作者] 豆书龙  叶敬忠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基层实践现实需要、制度衔接理论诉求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以内容共融、作用互构和主体一致为表征的互涵式关系,为二者衔接奠定了理论可行性。实践可行性方面,乡村振兴可以借鉴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实现稳健推进,而脱贫攻坚亦能够利用乡村振兴机遇谋求纵深发展。虽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有机衔接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衔接不畅、产业发展升级困难和内生动力难以激发等问题。为此,应该着力在体制机制统筹落实、产业发展多元鼓励和主体意识积极培育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