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4)
- 2023(10133)
- 2022(8661)
- 2021(7980)
- 2020(6432)
- 2019(14374)
- 2018(13935)
- 2017(26507)
- 2016(14679)
- 2015(16204)
- 2014(15932)
- 2013(15508)
- 2012(14421)
- 2011(12947)
- 2010(12883)
- 2009(11887)
- 2008(11832)
- 2007(10675)
- 2006(9552)
- 2005(8774)
- 学科
- 济(58737)
- 经济(58642)
- 管理(45240)
- 业(39673)
- 企(32352)
- 企业(32352)
- 地方(19799)
- 方法(18849)
- 农(18116)
- 财(16926)
- 制(16756)
- 数学(15992)
- 数学方法(15798)
- 中国(15633)
- 业经(14498)
- 农业(12228)
- 体(11860)
- 地方经济(11076)
- 环境(10920)
- 学(10555)
- 体制(9782)
- 务(9771)
- 财务(9754)
- 财务管理(9725)
- 融(9609)
- 金融(9603)
- 银(9334)
- 银行(9325)
- 企业财务(9147)
- 贸(9107)
- 机构
- 学院(200975)
- 大学(199319)
- 济(79887)
- 经济(78031)
- 管理(74367)
- 研究(68936)
- 理学(63552)
- 理学院(62715)
- 管理学(61733)
- 管理学院(61344)
- 中国(52479)
- 京(42070)
- 科学(40804)
- 财(40384)
- 所(33475)
- 中心(32385)
- 江(31953)
- 财经(30983)
- 研究所(30055)
- 农(29403)
- 范(28941)
- 师范(28734)
- 经(27744)
- 业大(26473)
- 北京(25873)
- 州(25753)
- 院(25661)
- 经济学(24666)
- 师范大学(23335)
- 财经大学(22662)
- 基金
- 项目(136729)
- 科学(108518)
- 研究(105160)
- 基金(97921)
- 家(84422)
- 国家(83666)
- 科学基金(72114)
- 社会(67823)
- 社会科(64093)
- 社会科学(64076)
- 省(54427)
- 基金项目(52325)
- 教育(48254)
- 划(45441)
- 编号(43893)
- 自然(43764)
- 自然科(42625)
- 自然科学(42617)
- 自然科学基金(41805)
- 资助(37467)
- 成果(36644)
- 重点(31511)
- 制(31084)
- 课题(31035)
- 发(30679)
- 部(30176)
- 创(28816)
- 国家社会(28262)
- 创新(27046)
- 性(26858)
共检索到308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先文 李周
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国家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点,其传统行政区治理导致了边界屏障效应,造成政府与市场"两极失灵",影响了治理效果和区域发展。本文以武陵山片区"锰三角"为例,分析跨行政区政府与市场行为偏离社会公共性、跨域服务供求"双不足"、治理效果偏离最优状态等"两极失灵"困境;提出跨域治理是解决困境的路径选择,这可以促进跨域利益分享与成本分摊、降低跨域"碎片化"带来的高成本、化解跨域资源配置难题;并构建跨域治理的多中心整体联动治理机制模型,以落实跨域治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辉 刘师师
众多的理论和事实已经证明,"画地为牢"的传统行政区治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跨域环境治理的现实需求,其刚性的治理资源配置是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锰三角"治理的成功在于该区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多元治理、协同共生"的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实现了治理资源在区域主体间的跨界流动,虽然它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但却为破解跨域环境治理困局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个案。
关键词:
跨域环境治理 区域性公共事务 “锰三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俊秀 钱力 倪修凤
基于2014~2017年原始数据,从动态三支决策视角下,构建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4个维度的多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时序和截面两个方向对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进行评价,以此为依据进行动态三支决策分析,并运用Arc GIS软件刻画出片区多维贫困时空分布及演变,为片区有效治理多维贫困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认为:总体上,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现象仍然存在,但呈现出明显的减缓趋势;各片区多维贫困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贫困治理有效性不同;片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较快,而生态环境水平提升趋势不明显;片区多维贫困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逐渐加深"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仙娥 李倩 牛国欣
集中连片特困区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最后堡垒。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状况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极其密切的关系。从片区生态贫困的深重性、人口致富能力的偏弱性、生态治理的片面性三个方面阐释了构建集中连片特困区生态减贫长效机制的必要性。提出构建生态减贫的内部长效机制:加强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公众参与。构建生态减贫的外部长效机制:创新片区合作;完善生态补偿;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组织生态移民,加快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集中连片 生态减贫 长效机制 白河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仝德 刘涛 李贵才
区域城市化受外生拉动和内生成长两种驱动力推进,具有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工业化→小城镇化→城市化→大城市化(城市区域化)。而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受香港等外生拉力驱动,表现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内部需求滞后于外部需求、城市化质量滞后于城市化数量等特征。区域内工业和城市节点发展强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发展,以内生成长力为基础的城市化发展链条并不健全,在城镇向城市发展,城市反哺乡镇等方面的城市化循环链条甚至出现断裂,导致本地区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严重,区域发展严重受阻。基于此,提出四方面建议打通珠三角地区内部农村、小城镇、城市、城市区域之间的资源补给通道,从而构建内生成长力和外生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正岩 高延雷 王志刚
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以内生性的造血模式,通过"内部服务"联合"外部经营"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对于实现同步小康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本文以世界银行在贵州省开展的第六期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为例,通过对合作社经营发展现状的探究,试图辨析潜在的实践困境并给出应对之策,以期为我国扶贫事业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友莲 向延平
对西南地区"锰三角"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分析,以确定污染矿区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分类。结果表明:"锰三角"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部门、锰矿企业、当地居民、新闻媒体、锰矿行业组织或协会、研究和咨询机构等。其中,政府部门、锰矿企业、当地居民为决定型利益相关者;新闻媒体、锰矿行业组织或协会为预期型利益相关者;研究和咨询机构为潜在型利益相关者。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共同治理 识别与分类 锰三角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锋华 王祖山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态,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举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升连片特困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巩固扶贫成果、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连片特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发展举步维艰,总体一个字——"难":兴办难、招生难、稳定难、发展难。对于连片特困地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需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筹职教资源,最终更好地服务于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职业教育 扶贫开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庆红 阿迪力·努尔
我国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贫困多元化现象普遍,从多维视角分析贫困问题对科学制定民族地区扶贫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en的能力贫困理论,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构建农户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A-F法对农户的多维贫困程度和各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度进行测算和分析,探讨致贫原因。结果表明,南疆三地州农户家庭不仅在收入维度存在贫困现象,在受教育程度、健康、卫生设施、做饭燃料、安全用水等指标上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贫困状态。三个及以上维度存在剥夺的人口达到了89.1%,多维贫困程度达到了39.8%,多维贫困比收入贫困更为严重。虽然随着维度的增加,多维贫困覆盖率不断下降,但是贫困强度在逐渐加大;教育、收入和健康...
关键词:
多维贫困 A-F法 维度贡献 农户 南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湘辉 姬冠 孙艳华
连片特困地区是当前扶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湘西地区是这一区域的典型。基于系统科学的视角分析,区域系统开放是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子系统的竞争与协同是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超循环是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部实现途径。推进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构建区域市场协调发展模式——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构建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构建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建设模式——基础设施区域网络体系,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湘辉 姬冠 孙艳华
利用2010年统计数据对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湘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湘西地区39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运用离差平方和法对湘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县域经济差异较大,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四类,邵东县、鹤城区等5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洞口县、隆回县等9个县市区次之,中方县、芷江县等11个县市区为中等水平,江华县、江永县等14个县市区相对较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娟 马国有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殊扶持政策是我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客观评估自2011年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殊扶持政策以来的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殊扶持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新疆南疆三地州区域减贫和经济发展,政策实施促进了实际GDP和人均实际GDP的提高;政策实施对贫困程度深、发展落后地区的减贫效应和区域经济带动效应较强;政策实施可通过提高乡村就业率、城镇化水平、县域医疗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肖远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地方政府对区域信用一体化面临合作治理的困境,需要构建区域信用政府监管与社会治理创新联动机制,形成整体性的治理网络和联动机制。把信用长三角建设成为国内区域信用一体化、区域信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适用于长三角区域信用一体化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构建区域信用治理与区域法治建设的协同推进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锋华
建设一支品德良好、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为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短期教师补充机制无法稳定师资队伍等诸多问题。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有传统的文化观念问题,也有现实政策偏差的原因,它是诸多问题相互交织的结果。深化定向培养、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完善"特岗教师"监管制度等,应是未来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晓亮 陈俊
通过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颍上县的调研发现,该县经过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倡导社会扶贫等措施,扶贫成效显著。但贫困发生率仍居高不下,人均纯收入同比相对较低。文章基于对颍上县的研判,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出应从领导干部的扶贫责任、连片地区的区位特点、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贫困人口的精神生活等方面进行脱贫尝试的建议。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区 脱贫 颍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