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4)
2023(13476)
2022(11835)
2021(11307)
2020(9293)
2019(21919)
2018(21913)
2017(42344)
2016(23109)
2015(26241)
2014(26329)
2013(25681)
2012(23103)
2011(20642)
2010(20647)
2009(18681)
2008(17746)
2007(15250)
2006(13247)
2005(11313)
作者
(65465)
(54466)
(54130)
(51649)
(34940)
(26387)
(24501)
(21356)
(20784)
(19411)
(18924)
(18271)
(17478)
(17049)
(16890)
(16359)
(16345)
(16087)
(15683)
(15509)
(13605)
(13232)
(13128)
(12547)
(12176)
(12116)
(11994)
(11983)
(10874)
(10777)
学科
(90958)
经济(90862)
管理(60910)
(58388)
(47328)
企业(47328)
方法(43587)
数学(37738)
数学方法(37042)
(26302)
中国(22738)
地方(22607)
(20444)
业经(20085)
(19516)
农业(18074)
理论(16453)
(15179)
贸易(15169)
(14674)
(14389)
环境(14318)
(13524)
技术(13360)
(12200)
(11875)
财务(11801)
财务管理(11781)
(11441)
教育(11366)
机构
学院(318664)
大学(316825)
管理(127828)
(117290)
经济(114460)
理学(111485)
理学院(110129)
管理学(107771)
管理学院(107214)
研究(103866)
中国(75424)
科学(69242)
(67645)
(51769)
(51766)
(51596)
业大(49840)
研究所(47766)
中心(47423)
(45712)
(45335)
师范(44945)
北京(42580)
财经(41920)
农业(40440)
(38382)
(38058)
(37980)
师范大学(36409)
技术(34454)
基金
项目(226506)
科学(177278)
研究(163445)
基金(162729)
(142379)
国家(141210)
科学基金(121436)
社会(100404)
社会科(94953)
社会科学(94924)
(90262)
基金项目(87779)
自然(81442)
自然科(79480)
自然科学(79462)
自然科学基金(77964)
(75423)
教育(75348)
编号(67726)
资助(67533)
成果(53510)
重点(50680)
(48218)
(48177)
课题(46598)
(46458)
科研(43370)
创新(43297)
大学(41555)
计划(41108)
期刊
(127057)
经济(127057)
研究(87244)
中国(57158)
学报(51160)
科学(48300)
(47284)
管理(44367)
大学(38403)
教育(36925)
(36854)
学学(36084)
农业(33165)
技术(28375)
业经(22428)
(21694)
金融(21694)
经济研究(19183)
财经(18328)
图书(17899)
资源(17280)
(17030)
问题(16827)
科技(16184)
(15519)
(15231)
技术经济(14790)
理论(14727)
统计(14352)
现代(13922)
共检索到449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麻学锋  
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是集中连片特困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旅游城镇化的研究亦是不可回避的核心命题。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运用空间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讨了片区旅游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模式。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片区内各县域旅游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空间差距进一步缩小,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型;空间维度上,片区旅游城镇化水平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分布特征,高响应区呈"点状"离散分布于武陵源等县区,低响应区呈"片状"集中分布于区域边界和中部地区,片区的发展重点由东北部向西南部偏移,前期存在显著的集聚性,后期集聚性较弱且不显著,热点区数量较少且相对稳定,集中于张家界市,过渡区相对分散于区域边界,冷点区集聚分布于中南部等县区;模式上,武陵源、凤凰、永定、吉首和新宁属于"发达型",新化属于"资本稀缺型",永顺、通道、古丈和城步属于"飞地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渊基  
运用DEA模型开展旅游扶贫效率评价,构建从经典DEA模型到Bootstrap方法的两阶段评价模型,以武陵山湖南片区20个贫困县(市、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该区域旅游扶贫绩效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且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性。引入生命周期模型分析显示,该区域旅游扶贫效率形态主要为潜力期和朝阳期,尚处于成长阶段,应分别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超岳   唐健雄   陈文灏  
厘清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为旅游人地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框架的基础上,该文以旅游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的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结合多源数据并采用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趋势面等方法探析片区内37个县级区域两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2011—2021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整体水平均取得提升;但县域间旅游城镇化的差距逐渐扩张,且多数县级区域难以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渐趋分化,片区内中西部县级区域显著增加而东、南及西北部边缘区则呈下降趋势。2)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双向互动关系;短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旅游城镇化的正向效应十分显著,旅游城镇化的反作用相对较弱,但长期来看双方更依赖于自身惯性发展。3)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协调发展态势,且县域间的差距逐步收敛;在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在东西方向上呈“中部隆起”特征,在南北方向上保持“北高南低”格局;协调发展区呈现以武陵源和永定为核心、自北向南连片扩张的态势,但旅游城镇化相对滞后的问题普遍存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志耀  张容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背景下,文章运用分形理论对以武陵山片区为例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人口城镇化演进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1990~2016年69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分形结果表明:(1)武陵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人口城镇化明显不同于现代集聚式城市发展模式,呈现出显著的"均等式"城镇化格局;(2)武陵山区的人口城镇化进程以2000和2012年为拐点分成三个阶段,且不同阶段的"均等式"趋势都在持续地强化。同时使用洛伦兹-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莫兰指数对分形结果作了稳健性检验,并进一步从地理条件限制、旅游产业需求、农村人口结构和扶贫政策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均等式城镇化的形成机制。最后,给出了优化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人口城镇化格局的若干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梦瑶   唐健雄  
旅游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之中的一个新范式、新类型,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为例,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anel smooth transition model,PSTR)探究2015—2020年旅游城镇化对山地片区乡村振兴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山地片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水平超前于乡村振兴,旅游城镇化高水平发展的山地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大、面对外部环境冲击的抵御能力最强,乡村振兴发展步伐缓慢、任务依然艰巨。(2)山地片区旅游城镇化空间极化现象严重,存在旅游城镇化发展水平高值区锁定效应;乡村振兴空间集聚效应显著,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小。二者重心逐渐向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和交通互补性较强的山地城市转移。(3)旅游城镇化是推动山地片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旅游城镇化阈值2.490是旅游城镇化驱动山地片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完全越过阈值点后,旅游城镇化的非线性驱动作用持续增强。(4)旅游城镇化对山地片区乡村振兴的非线性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旅游城镇化阈值效应是非线性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山地片区未来应分阶段、差异化、高质量推动旅游城镇化发展,走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为驱动,乡村居民、外来游客、旅游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道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凯  林惠  甘畅  邓楚雄  
采用SBM模型和熵权TOPSIS分别测算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2016年旅游扶贫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度模型探析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在小幅度波动中稳步上升,但各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差异显著。②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综合指数较低,经济增速缓慢,区域差异显著。③研究期内,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较高且呈持续上升态势,二者处于良性协调发展状态;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双向正相关关系,相较于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对提升旅游扶贫效率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龙  
[目的]贫困问题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旅游扶贫可以带来精神和物质双重作用,探讨旅游扶贫的效应对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利用统计分析法对相关年鉴和国民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利用扶贫效应评价指标和指数模型,对其扶贫效应进行评价。[结果]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效应以及总体的扶贫效应的隶属度值分别为0.290、0.506、0.254和0.331,分别对应一般、很强、较强和很强,整体上说明旅游扶贫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效应很明显。同时根据最终评分可以看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效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结论]以继续推进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为目标,加强该片区内经济效应的建设,完善交通体系建设,促进旅游发展进而加快脱贫步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加速小城镇流通产业发展是巩固产业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湖南省武陵山片区37个县(市、区)小城镇2001—2019年数据,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索了小城镇流通产业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小城镇流通产业总体规模扩大但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流通经济联系度(量)不断上升,“增长极(冷水江)—最弱极(古丈)”特征明显;流通产业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性,局部集聚态势减弱但两极分化明显;劳动力、技术进步、政府扶持和城镇化对小城镇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市场需求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本对周边小城镇流通产业发展产生负外溢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水根  王露  
加速小城镇流通产业发展是巩固产业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湖南省武陵山片区37个县(市、区)小城镇2001—2019年数据,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索了小城镇流通产业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小城镇流通产业总体规模扩大但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流通经济联系度(量)不断上升,“增长极(冷水江)—最弱极(古丈)”特征明显;流通产业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性,局部集聚态势减弱但两极分化明显;劳动力、技术进步、政府扶持和城镇化对小城镇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市场需求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本对周边小城镇流通产业发展产生负外溢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银马华  王群  杨兴柱  司新新  
贫困山区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往往具有高度地理重叠性,成为当前旅游扶贫攻坚战重点区域。在当前各种旅游扶贫鼓励政策下,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是旅游扶贫的重要前提和现实基础。利用旅游优势度评价模型和区位熵指数法对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36个县(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和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空间等级划分与评价。运用多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36县(市)旅游资源与产业进行集聚类型分类,得出由各县(市)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与空间滞后量决定的四种不同旅游扶贫区域类型。依据各区域类型特征提出政企合作模式、战略联合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模式及区域联动模式4种旅游扶贫模式,以期为各县(市)探索新型旅游扶贫模式实现精准扶贫提供指导,对其他同类型贫困片区旅游扶贫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朱芳书  甘畅  王梦晗  
基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武陵山湖南片区32个贫困县的数据,采用DEA模型与旅游资源优势度评价模型估算各县域旅游扶贫效率与旅游资源优势度,并借助ArcGIS对测度结果进行等级划分与耦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武陵山湖南片区32个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均值为0.5,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并且呈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格局;旅游资源整体优势度较低,均值为13.62%,数值大小受旅游资源总丰度与配合指数的双重约束;在两者的耦合关系中,低旅游扶贫效率—低旅游资源优势度地区的数量高达21个,反映出现阶段该区域旅游扶贫效果主要受资源禀赋的约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甘畅  尹建军  王梦晗  
旅游扶贫效率作为旅游扶贫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旅游产业发展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借助基于产出导向的SBM模型测算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综合运用G指数、标准差椭圆、重心轨迹,对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呈先降低后提升的态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旅游扶贫效率空间异质性显著,热点地区持续集聚,形成以新洲区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冷点地区跃迁活跃,形成以麻城市为中心的低值集聚区;旅游扶贫效率总体格局呈西北—东南走向,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迁移,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敛缩态势,次方向始终呈极化状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兆峰  霍菲菲  
环境影响效益与旅游经济的"帕累托最优"是旅游产业追求的理想目标。通过测算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对其4地市的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Eviews 8.0进行处理,探讨该区域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南武陵山片区4个分地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趋势,但存在一定地区差异。(2)技术效应对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冲击值在滞后期前3期迅速增加,小幅度下降至第5期后呈现稳步上升状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对结构效应的响应值在滞后期5期由负转变为正,在10期达到正向最大。而规模效应对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冲击均为正值,3期达到正向最大后逐渐趋于稳定状态。(3)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以及规模效应对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程度的趋势逐渐增加,结构效应贡献率最大稳定在12%左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志红  
随着中国贫困标准线的提高,贫困发生的因素更加复杂多样化。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受自然环境、资本投入、个人能力和社会制度等综合多维因素影响。因此,贫困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救济式扶贫。由此建议:通过促进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渐用发展式扶贫最终取代救济式扶贫;综合考量贫困发生原因,多方面实施扶贫工程;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确保贫困地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渊基  匡立波  贺正楚  
在生态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双重作用下,生态文化旅游可激发出很强的经济活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成为经济欠发达山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武陵山区是有着丰富生态文化资源的连片特困区,比如张家界市慈利县是湖南省贫困县,但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因此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是慈利县开展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武陵山片区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重视生态资源合理开发与升级整合,加强文化资源开掘利用与创新发展等三个方面着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