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6)
2023(4426)
2022(3733)
2021(3488)
2020(3174)
2019(6626)
2018(6429)
2017(11938)
2016(6831)
2015(7413)
2014(7054)
2013(7168)
2012(6861)
2011(6306)
2010(6322)
2009(5709)
2008(5674)
2007(5206)
2006(4760)
2005(4288)
作者
(25280)
(21176)
(21064)
(20023)
(13376)
(10468)
(9293)
(8294)
(8182)
(7590)
(7505)
(7220)
(7159)
(7139)
(7088)
(6706)
(6393)
(6362)
(6301)
(6241)
(5668)
(5515)
(5514)
(4920)
(4912)
(4852)
(4574)
(4548)
(4474)
(4472)
学科
(24481)
经济(24455)
管理(14092)
(14015)
(11412)
企业(11412)
(11297)
方法(10419)
数学(9171)
数学方法(9014)
中国(6760)
(6717)
(6275)
(5724)
结构(5279)
业经(5070)
产业(4983)
地方(4973)
(4414)
农业(4079)
(3983)
(3943)
财务(3942)
财务管理(3931)
(3898)
贸易(3895)
企业财务(3820)
(3814)
金融(3812)
(3781)
机构
大学(101174)
学院(98451)
研究(45459)
(35240)
经济(34449)
科学(34391)
中国(32203)
(30125)
管理(30039)
(26866)
理学(25673)
理学院(25247)
研究所(25237)
管理学(24433)
管理学院(24287)
(24267)
农业(23844)
业大(23584)
中心(18964)
(18085)
(17656)
(16691)
(16516)
(15776)
北京(15720)
实验(15589)
农业大学(15143)
研究院(14881)
实验室(14873)
科学院(14228)
基金
项目(73696)
科学(54865)
基金(52498)
(52369)
国家(52036)
研究(43009)
科学基金(40261)
自然(30474)
自然科(29693)
自然科学(29675)
自然科学基金(29171)
(28978)
基金项目(27383)
(26354)
社会(24647)
社会科(23263)
社会科学(23253)
资助(22767)
教育(19035)
重点(18736)
计划(18617)
科技(18444)
(16290)
科研(15737)
(15050)
专项(14816)
编号(14499)
(14399)
创新(13746)
(13287)
期刊
(38589)
经济(38589)
学报(31419)
研究(27889)
(25535)
科学(25279)
大学(21937)
学学(21305)
中国(20122)
农业(16904)
林业(12288)
(11313)
管理(11304)
业大(9645)
(9559)
教育(8074)
(7141)
金融(7141)
农业大学(6944)
(6931)
科技(6664)
经济研究(6616)
业经(6422)
技术(6320)
财经(6243)
自然(5570)
问题(5555)
(5440)
资源(5094)
中国农业(4938)
共检索到150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雪标  徐大平  龙腾  莫晓勇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height, DBH , the individual volume and the growing stock of 4 5 year old Eucalyptus plant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Continuous Planting Rotation(CPR)increasing. The mean tree height of the second,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rotation decreased by 7 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会利  吴秦展  兰文明  陈晓龙  柯琴  王政烨  韦中绵  陈利军  吴立潮  曹继钊  
【目的】林下植被抚育是桉树人工林的重要经营措施之一,研究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与土壤渗透性能等物理性状的变化为科学管理林下植被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枯枝落叶现存量、土壤容重、渗透性能等指标,分析了林下植被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结果】1)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桉树林下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种植前期对林下植被丰富度有促进作用,而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下降趋势,说明连栽导致林下植被种间的个体差异变大;2)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桉树林地土壤孔隙度、持水量、渗透性能和土壤蓄水量大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容重变化趋势则相反,表明种植前期土壤物理性能不断得到改善,第4代是生产经营者需注重改善土壤物理状况的关键阶段;3)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林下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和部分孔隙度指标呈现显著正相关;枯枝落叶现存量与总孔隙度、渗透性能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孔隙状况和持水性能受林下植被的影响更大,土壤渗透性能则主要受枯枝落叶现存量的影响;4)第3代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和枯枝落叶现存量分别达到4.98和8.84 t/hm2,最有利于土壤结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的改善。【结论】保留恢复林下植被与保留枯枝落叶是提高桉树人工林地力恢复能力、提高林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春全  雷静品  刘晓东  成桂珍  李宝东  
通过对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树冠结构的研究表明 :集约经营树冠的枝长分布和树冠形状有利于对光的截获 ;用分级标准木法实测叶面积指数 ,集约经营为 3 0 36 2m2 m-2 ,粗放经营为 2 1 786m2 m-2 ,前者是后者的 1 4倍。集约与粗放经营林分累积叶面积指数可以分别用下列模型进行估测 :ICLAI=0 .2 6 0 7 Z1.80 3 0 e-0 .164 3Z(R2 =0 .991 9)和ECLAI=0 .0 6 39 Z2 .64 80 e-0 .2 53 0 (R2 =0 .996 0 ) 。分别以平均木冠长为自变量 ,用上述模型计算集约与粗放经营林分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蕊  王秀花  陈柳英  冯建国  周志春  
选用浙闽23~38年生的8块红豆树Ormosia hosiei人工片林,以研究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等对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材质材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这些因子对红豆树心材生长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栽植的红豆树分叉干率较高(59.1%)、树干通直度较低,需加强修枝和抹芽等促使其优质干材的形成和生长。好的立地条件和适宜的林分密度有利于促进红豆树径向生长和木材积累量。红豆树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中等,为0.50~0.59 g.m-3,平均为0.543 2 g.m-3,较少受立地和林龄的影响。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第35轮后趋于平缓或下降,其径向均匀性相对较高。红豆树心材半径和心材面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勇军  王兵  陈步峰  陈进  史欣  李汉强  
土壤温度是太阳辐射平衡、土壤热量平衡和土壤热学性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大气和土壤温差以及土壤之间的温度梯度决定热通量的大小,进而改变地表能量收支,影响大气边界层发展,对土壤中发生的物理、生物、化学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森林土壤温度是森林气候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热量资源,其变化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存和功能的作用,影响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洋洋  程飞  廖博一  蔡泉星  林俊平  刘爱琴  
为探寻最适合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林地清理方式,选择福建省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全面清除、全树收获、商业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和常规处理)的桉树人工林,进行3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影响,造林半年后,全面清除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明显优于其他林地清理方式;造林第1年,采伐剩余物加倍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最高;造林1.5年到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优势明显,商业收获>全树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全面清除>常规处理.(2)商业收获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数量上有较大优势,商业收获>全树收获>常规处理>全面清除>采伐剩余物加倍.(3)造林1.5年和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林下植被丰富度、群落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也最大.表明采用商业收获进行林地清理更有利于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师  李小川  李兴伟  吴泽鹏  熊伟  
对2005年12月发生在广州地区桉树人工林火烧林分的调查表明:不同类型地被物产生的地表火的强度不同,对桉树造成的烧伤程度亦不同;各种地被物的组成中,形成的地表火强度由强到弱顺序为五节芒+芒萁>五节芒+芒萁+锡叶藤+假鹰爪>芒萁+白茅>芒萁+桃金娘+车轮梅;低度的地表火对桉树的高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中度、高度和强度地表火对桉树高生长不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平亮  熊高明  谢宗强  
为了解封育后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特征和演替趋势,以三峡库区中游地段世坪林场封育11年后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调查(样方法),分析了区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主要种群年龄结构。结果显示,在4 800 m2样地中共记录维管植物(不含桉树)46科76属88种,科属分布型都以热带分布为主,但温带分布也占有一定比例;群落主要由具中小型革质全缘单叶的高位芽植物构成,但落叶树比例高于当地常绿阔叶林;群落层次分明,可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更新不良,将会逐渐衰退,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丝栗栲(Cas...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育锋  肖智华  彭晚霞  杜虎  宋敏  刘永贤  
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广西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主产区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6~8 a)5个不同龄级15个样点45块1 000 m~2样地为调查对象,比较分析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龄级桉树人工林共有63科142种植物,其中灌木层35科88种,草本层28科54种;分布最广的植物为禾本科植物,共计10种。幼龄林下灌木丰富度指数最高,中龄林丰富度指数最低;近熟林和成熟林共有种数最高,达35种,相似性系数为0.365。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变化,有机质与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全磷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仅有机质与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建雄  殷亚方  赵有科  姜笑梅  
该研究选择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尾巨桉、尾叶桉、大花序桉、粗皮桉和园角桉等5种桉树人工林树种,对不同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的生长应变水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间,由圆周4个方向测量的活立木生长应变平均值差异显著;而活立木同一高度的不同方向,生长应变差异不显著.②大花序桉在5种树种中具有最低的生长应变水平;而尾叶桉生长应变水平最高.③各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之间生长应变水平差异不显著.④各树种不同高度间生长应变无显著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晓慧  孙玉军  黄冬辉  
【目的】精确量化马尾松树冠因子,为进一步制订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设置27块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相关指标,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标准去叶枝鲜质量与标准枝的叶鲜质量,树冠轮廓与胸径,材积与冠幅间的相互关系,并构建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马尾松人工林以轮生枝数为6的枝条出现的频率最大,轮生枝数为3~8的枝条数量占轮生枝总数的84.946%,其分布近似正态。针对标准去叶枝鲜质量与标准枝的叶鲜质量构建了指数函数,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为0.901。利用胸径、冠幅和冠长3个林木因子构建了树冠轮廓模型,树冠轮廓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大,在95%置信区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秘洪雷  兰再平  孙尚伟  傅建平  彭晶晶  马鑫  
[目的]为探究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大兴区林场滴灌栽培的5年生欧美107杨的细根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根钻法分别在株间、对角和行间方向距树干0.2、0.5、1.0、1.5 m处取样,取样深度为60 cm,每10 cm为1个土层。[结果]滴灌条件下,在不同方向的不同树干距离和土层深度,杨树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和根长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其分布受树干距离、土层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对角>行间,细根主要分布在湿润带范围内且在0 40 cm土层相对集中分布。依据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细根的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万鹏  李吉跃  胡兴宜  崔鸿侠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变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物理结构退化,土壤容重增大0.71%,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降低0.41%和6.89%,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增大,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减小;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连栽导致大量元素下降2.88%~12.20%,其中对N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连栽导致微量元素下降2.27%~53.37%,其中对Zn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Cu、Fe、Mn和S;连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也有影响,随着连栽代数增加,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小芳  陈凯鹏  陈丹  王聪  李勇  何斌  杨梅  
深刻认识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属性特征对优化桉树营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桉树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和夏季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和20~40 cm深度土壤理化性质、C∶N∶P化学计量比和细菌数量,探讨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理化属性和细菌丰度特征。结果表明,非根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非根区0~2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全磷(TP)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夏季根区、非根区土壤含水量、DON、SOC和非根区DOC含量显著大于冬季;夏季桉树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土壤TN、TP、土壤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冬季。参照全国土壤分级标准,冬季根区土壤SOC和夏季根区土壤TN含量为四级较缺乏水平。与全球森林土壤C∶N∶P平均值相比,桉树幼龄林根区土壤C:N夏季高、冬季低,且根区土壤N∶P和C∶P均低于平均水平,推断桉树人工幼龄林冬季根区土壤存在C限制,夏季根区土壤存在N限制。桉树非根区0~20 cm土壤细菌丰度显著大于根区0~20 cm和非根区20~40 cm土壤。夏季土壤细菌丰度较冬季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桉树人工幼龄林非根区土壤C、N含量和细菌丰度较根区高,根区土壤可能处于C、N元素缺乏状态,根区、土壤深度和季节是影响桉树幼龄林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丰度的重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光军  田大伦  朱凡  闫文德  郑威  李树战  
用LI-COR-6400-09测定并研究湖南长沙樟树人工林生长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与土壤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樟树林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5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化相一致,2者呈显著指数相关,P=0.003;樟树林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显著,呈不规则曲线波动,平均呼吸速率为4.0μmolCO2.m-2s-1,与5cm深处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指数相关,拟合方程为y=0.3242e0.1064x,R2=0.903,P=0.001,与5cm土壤湿度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模拟方程为y=-0.0261w2+1.869w-28.406,R2=0.436,P=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