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2)
2023(4148)
2022(2759)
2021(2303)
2020(1783)
2019(3749)
2018(3946)
2017(7279)
2016(4348)
2015(4781)
2014(4985)
2013(4470)
2012(3753)
2011(3249)
2010(3231)
2009(3039)
2008(2995)
2007(2803)
2006(2626)
2005(2541)
作者
(13813)
(11798)
(11673)
(10978)
(7318)
(5678)
(5046)
(4560)
(4534)
(4154)
(4127)
(3909)
(3825)
(3808)
(3723)
(3664)
(3508)
(3487)
(3468)
(3443)
(3077)
(3030)
(3027)
(2717)
(2713)
(2635)
(2568)
(2561)
(2451)
(2434)
学科
(16386)
经济(16367)
(9969)
管理(9200)
中国(7229)
(6935)
企业(6935)
(6920)
业经(5630)
农业(4773)
(4725)
(4343)
地方(4208)
发展(3905)
(3901)
方法(3784)
(3716)
土壤(3703)
产业(3556)
(3333)
信息(3123)
(2998)
数学(2976)
总论(2974)
数学方法(2948)
信息产业(2942)
(2938)
(2891)
(2598)
银行(2586)
机构
学院(60572)
大学(59304)
研究(24630)
(21977)
经济(21499)
管理(18744)
中国(17554)
科学(17172)
(16954)
理学(15721)
理学院(15538)
管理学(15096)
管理学院(15015)
(13914)
(13518)
农业(13264)
研究所(12942)
业大(12523)
中心(10274)
(10171)
(9680)
(9340)
(8935)
科学院(8583)
北京(8478)
农业大学(8389)
(8025)
师范(7922)
(7856)
财经(7623)
基金
项目(42758)
科学(32355)
基金(29766)
研究(28549)
(28533)
国家(28334)
科学基金(22366)
社会(17560)
(17277)
社会科(16537)
社会科学(16532)
基金项目(15501)
(14858)
自然(14802)
自然科(14456)
自然科学(14449)
自然科学基金(14168)
教育(12316)
资助(11293)
编号(11181)
重点(10718)
(10218)
计划(9217)
成果(9019)
科技(8867)
(8528)
课题(8472)
(8324)
科研(8263)
(8175)
期刊
(26323)
经济(26323)
(17298)
研究(17026)
学报(15669)
中国(13311)
科学(12469)
农业(11747)
大学(11062)
学学(10613)
(7227)
管理(7209)
(6739)
教育(6544)
(5478)
金融(5478)
业经(5114)
业大(4766)
技术(4566)
林业(4555)
经济研究(4253)
(4147)
问题(4061)
农业大学(3784)
财经(3780)
科技(3618)
(3308)
现代(3162)
资源(3101)
中国农业(2901)
共检索到92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光训  
杉木连栽引起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机理 ,尚未定论。腐殖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根据腐殖质生物化学形成理论、酶学以及林地的研究现状 ,认为林地土壤中氨基酸的缺乏是导致连栽杉木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症结。阔叶树种在杉阔混交林中具有增氮和调节碳氮比作用 ,退化点和作用点彼此互为佐证。参 2 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开敏  林国清  张沈龙  俞立  
天然阔叶林林地土壤具有比杉木林林地良好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杉木林增加2.82%和4.15%;0.25mm以上和5.00mm以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杉木林高6.56%和9.86%,而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系数却比杉木林低。天然阔叶林土壤养分贮量较杉木林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杉木林高1.07%。因此,应注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纯林营造规模,尽量采用与阔叶树进行混交或轮栽,以便防止杉木多代连栽所造成的地力衰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波涛  王欣  殷建强  姚建勇  李宏  
为了解造林后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对杉木中心产区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土壤肥力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2和P2K1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和21%,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0%和19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高25%和28%,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1%和29%;造林后,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林地的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林5年后,离树干距离40cm的土壤含N、P、K肥的下降比例较树干距离80cm的低。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凌申坤  
由我院主持承担的“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研究”日前通过通讯鉴定。南京林业大学罗汝英教授、浙江农业大学袁可能教授等土壤、造林专家评审后认为:该项研究立题明确,方法先进,结论可靠,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已属国际先进水平。 该课题主要成果:1.从土壤理化性质、立地条件等10项因素以数学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杉木生长的主导因子,探讨了土壤肥力因子与杉木生长的内在关系,为杉木速生丰产提供了土壤保证;2.在一栽和二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翠玲  朱占学  王珍  佟超然  
在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北京等五个杨树(PopulusL.)栽培地区,抽样调查48块样地,并进行土壤养分化学分析,研究了杨树同代纯林,一代林、二代林生长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杨树与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L.)、混交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杨树同代林,随林木生长,土壤养分含量有下降趋势;连栽二代纯林比一代纯林,土壤养分含量及林木生长量有明显下降趋势;杨树与刺槐、紫穗槐、沙棘混交,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平  叶正环  朱昌乐  侯建育  
本文分析了柳杉连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比较分析了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肥力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立地条件类型的土壤肥力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的肥力一耕土比二耕土高,根际土壤显著地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土壤肥力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炳宁  张月平  张秀美  
研究建国以来农业生产体制、耕作方法等人为因素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以及由此造成的土壤肥力退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用高产品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采用免耕等新型耕作方法,在促进产量迅速上升的同时,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对土壤肥力发育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土壤基础地力、粮食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以及化肥的效益均有所下降。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网络,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研究合理的轮作、轮耕制度以及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是保护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宁华  阳胜男  陈怡  陈胜兰  文敏  付豪  廖美振  
[目的]研究红心杉连栽对地力和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为红心杉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立地条件相同的第1(G1)、2(G2)、3(G3)代红心杉人工幼林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换时间的方法,测定第1、2、3代红心杉幼林地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中的土壤酶活性及主要理化性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估不同代次红心杉幼林林地的土壤肥力,探究与分析连栽红心杉林地肥力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指数F值的变化范围为5.993~(-4.436),23个评价指标通过"降维"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913%,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71.862%,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9.123%,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仅有7.927%;随着连栽代次增加和土层加深,土壤水分和孔隙指标均呈降低趋势;大量元素、有效微量元素、脲酶和磷酸酶活在第1、2、3代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当前的种植方式下,随着红心杉连栽代次的增加,土壤肥力和容蓄能力下降,脲酶、磷酸酶、全P、碱解N、速效K、有效Cu、有效Mn和有效Fe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关键要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启武  杨承栋  焦如珍  
对江西分宜县大岗山不同立地指数(12、14、16指数)、不同生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1、2代杉木人工林23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3个综合因子,并用主分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样地进行综合评分、排序。2代杉木人工林综合得分均低于对应的1代杉木人工林,表明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的事实;1代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为:从幼龄林发育至中龄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呈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发育至成熟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略有回升,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孕育在1代林阶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竑竣  李传涵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力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杉木人工林面积占全国人工林面积24%。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特性有重要意义。土壤酶参与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与力向,还可以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本文以阔叶杂木林为对照,探讨了杉木幼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及在土壤营养物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为杉木人工林土壤改良、低产林分的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宇   孙麟钧   朱嘉宁   吴小健   许迪   林华章   吴鹏飞   李明   马祥庆  
【目的】探讨中龄林修枝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选择17年生杉木中龄林,设计修枝与不修枝对比试验,对修枝20 a的样地与不修枝样地进行林下植被发育和土壤肥力调查。【结果】修枝(处理)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是不修枝(对照)的1.21倍,表明修枝可显著提高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修枝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修枝(处理)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不修枝(对照)的差异不显著;但修枝(处理)对林地土壤pH值及细菌、真菌的组成有显著影响,降低了土壤pH值,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修枝(处理)对林地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没有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中龄林修枝可显著提高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对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肥力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秦国宣  项文化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和30~60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磷含量在0~30cm土层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0~3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1),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5),30~6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地(P<0.05),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也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但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祥庆  范少辉  刘爱琴  陈绍栓  林上杰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 1、2、3代 )、不同发育阶段 ( 5、10、15、2 0a)及不同立地 ( 14、16、18地位指数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连栽导致了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明显下降 ,随栽植代数增加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及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和容重却呈增加趋势 ,林地肥力朝不利方向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何智英  邱尔发  林思祖  
对29年生五种造林密度生物量结构及土壤肥力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株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不同密度的杉木林分生物量及其生产力基本趋于一致;各种密度单位面积现存枯枝落叶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林下植被生长及其生物量则相反;五种密度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基本上以2805株/hm2和3750株/hm2较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杉木初植密度尽量控制在2805—3750株/hm2之间,以利于杉木产量提高和地力维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鼎华  叶章发  李宝福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连作相比 ,轮作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酶活性增强、土壤酚类物质减少、土壤酸度降低、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增加 ,并由此导致了林分生长量的提高。轮作林分土壤肥力提高 ,林分生长量增加的实质在于 :人工林林分实施轮作后 ,由于后茬植物与前茬植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 ,土壤生物活性增强 ,并由此而导致土壤酸度降低、有毒物质减少 ,速效养分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