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53)
2023(3672)
2022(3078)
2021(2919)
2020(2476)
2019(5529)
2018(5765)
2017(9378)
2016(6116)
2015(7193)
2014(7361)
2013(6709)
2012(6291)
2011(5637)
2010(5768)
2009(5115)
2008(4847)
2007(4516)
2006(4012)
2005(3621)
作者
(18440)
(15580)
(15421)
(14700)
(10016)
(7492)
(7053)
(6090)
(6062)
(5757)
(5406)
(5358)
(5343)
(5103)
(5064)
(4787)
(4740)
(4694)
(4526)
(4488)
(4203)
(4009)
(3872)
(3739)
(3647)
(3618)
(3468)
(3453)
(3438)
(3349)
学科
(14235)
经济(14205)
管理(12529)
(10868)
(8173)
企业(8173)
理论(6672)
(6602)
中国(6359)
教育(6259)
教学(6018)
(5988)
(5901)
(5408)
地方(4863)
(4169)
学法(4145)
教学法(4145)
(3870)
银行(3845)
农业(3836)
(3750)
(3732)
金融(3725)
学理(3670)
学理论(3670)
方法(3625)
业经(3518)
体制(3131)
研究(2909)
机构
学院(77525)
大学(74855)
研究(31159)
管理(22130)
中国(21766)
(21587)
科学(21569)
(21048)
经济(20727)
理学(17853)
(17587)
理学院(17563)
(17371)
管理学(16976)
管理学院(16838)
农业(16779)
研究所(16075)
业大(15276)
(15192)
(15007)
技术(14516)
中心(13981)
(13080)
(12502)
师范(12281)
(11813)
(11711)
北京(10888)
职业(10835)
农业大学(10474)
基金
项目(51721)
研究(38370)
科学(37459)
基金(31766)
(29443)
国家(29133)
(24090)
科学基金(22511)
教育(20021)
(19876)
社会(19419)
社会科(17996)
社会科学(17989)
编号(17564)
基金项目(16465)
成果(15468)
自然(14974)
课题(14651)
自然科(14585)
自然科学(14572)
自然科学基金(14275)
资助(13420)
重点(12586)
(12091)
(11441)
(11437)
计划(11043)
(10995)
科技(10995)
创新(10195)
期刊
(29270)
经济(29270)
中国(25554)
研究(23494)
教育(21293)
(20140)
学报(19424)
科学(13847)
农业(13583)
大学(13501)
学学(12580)
(9670)
技术(9073)
管理(8775)
职业(7684)
(7192)
(7163)
金融(7163)
业大(6056)
(5491)
业经(5489)
农业大学(5171)
技术教育(5015)
职业技术(5015)
职业技术教育(5015)
图书(4906)
(4736)
论坛(4736)
科技(4155)
财经(4104)
共检索到130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刘静  石凤岩  马钰莹  杨旸  冯辉  章云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是快速创制连州菜心双单倍体纯系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建立高效的连州菜心小孢子培养体系,应用于优势杂交育种实践,以引进的3个广东省连州市地方菜心品种迟熟连州菜心(17AY007)、连州尺寸心(17AY008)和连州尖叶迟菜心(17AY009)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薹素内酯,BR及噻苯隆,TDZ)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并对获得的连州菜心小孢子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不同基因型连州菜心的小孢子胚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BR或TDZ可显著提高连州菜心小孢子胚胎发生率和直接成苗率,其中,当BR浓度为0.04mg·L-1时,17AY007和17AY009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均达到最高(2.38胚·蕾-1,72.82%;2.83胚·蕾-1,54.62%);当TDZ浓度为0.1mg·L-1和0.2mg·L-1时,17AY007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分别达到最高(2.67胚·蕾-1,57.76%);TDZ浓度为0.3mg·L-1时,17AY009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均达到最高(2.42胚·蕾-1,57.36%);3种连州菜心再生植株的双单倍体率均在56%以上,其中,17AY007双单倍体率最高,为64.29%。综上,创制了双单倍体植株42株,为连州菜心优势杂交育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美丽  付颖  郑鹏婧  冯辉  
为解决黄心春结球白菜小孢子胚诱导难的问题,以引自韩国和日本的12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小孢子胚发生能力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对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发现了花蕾低温密封预处理具有促进小孢子成胚的作用;MS培养基中添加0.1mg.L-1的NAA具有促进小孢子植株生根的作用。在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黄心春结球白菜的游离小孢子高效培养体系,获得了11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的445株小孢子植株,鉴定出362株双单倍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英  唐兵  付文苑  杨静  陶莲  吴康云  
以3个优良的地方品种(杂合体)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胚诱导、植株再生、倍性分析和单倍体加倍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创制优良DH系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在小孢子培养中,选取花蕾是小孢子培养成功的关键,花瓣长/花药长为3/4,花药为黄绿色可作为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选取花蕾的形态指标;供试3个品种都获得胚状体,但品种间出胚差异较大,MR-1共45个胚/皿,MR-2共198个胚/皿,MR-3共4个胚/皿;子叶形胚接种于再生培养基上成株率达98%,获得128株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出105株双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82%,在组培苗期用0.1%的秋水仙素浸泡单倍体植株茎尖1h,加倍率为75%。从DH群体中筛选出4个优良DH系,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鉴选出1个耐抽薹DH系,4月上旬开始抽薹开花,叶柄宽大肥厚,产量高,适合鲜食加工,可补充当地春淡市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储玉凡   陈野   付文苑   姚培杰   张志琪   兰凯   余长春   万正杰  
为探究不同芥菜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适合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方案,对芥菜8个不同变种的34份自交系进行了小孢子培养,比较不同热激时间、活性炭浓度、小孢子密度对出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因型对芥菜小孢子培养成功与否影响较大,34份材料中11份材料成功培养出胚状体;不同材料间出胚率差异较大,其中,大头菜出胚率最高,可达23.85胚/蕾;芥菜小孢子出胚最佳条件为:32℃热激1~2 d,培养基含活性炭3~5 g/L,小孢子密度为1.5×10~5~2.0×10~5个/mL。染色体加倍试验结果显示,1 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茎尖1 h的处理加倍效率高,形成嵌合体少,可应用于芥菜染色体的加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萍  田志宏  陈爱武  孟金陵  
包心芥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初步研究陈玉萍1)田志宏2)陈爱武2)孟金陵2)(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2)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STUDIESONMICROSPORECULTUREOFBrasicajunceava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爱松  冯翠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以20份类型丰富的F1及亲本甘蓝为试材,探讨了不同甘蓝类型、F1及其亲本材料、供体植株的生长温度、供体植株的花期、高温热激时间、NLN培养基pH值等因素对甘蓝小孢子胚胎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叶球类型与小孢子的产胚率无明显相关性,但不同栽培季节及熟性的甘蓝品种间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秋类型的早、中熟甘蓝要明显好于晚熟的越冬甘蓝;用产胚能力强与产胚能力弱的材料分别做亲本杂交,所得杂交种的出胚率介于两亲本之间,表明小孢子产胚能力是一种受基因调控的遗传性状;供体植株的生长温度对于结球甘蓝胚状体的产生并无显著影响;从胚胎发生频率及胚胎质量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裕  王岩  程智慧  王晓武  
以建立的菜心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GU S染色组织分析法研究了根癌农杆菌菌株、乙酰丁香酮(A S)、预培养时间、浸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菜心((B rassica camp estris L.var.p arach inesis)子叶遗传转化的影响,探讨了适宜菜心转化的卡那霉素与抑菌抗生素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AGL 0对菜心的浸染能力最强,添加100μm o l/L的乙酰丁香酮有利于菜心转化;子叶外植体预培养2 d后浸染(菌液浓度OD600值为0.8)15m in,共培养2 d,然后转移到含15 m g/L卡那霉素和100 m g/L T icarc illin的筛选培养基上,...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慧敏  何勇  邵泱峰  朱祝军  符庆功  
以5个叶用芥菜Brassica juncea var.foliosa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基因型、低温预处理、高温热激、更新及加液和秋水仙碱等对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有4个品种获得胚状体,各品种间胚状体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特选九心芥’胚产量最高;4℃低温预处理24~48 h及33~34℃高温热激处理24~48 h对诱导胚状体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更新和添加培养基处理也可促进胚状体发生,以质量浓度为170.0 g·L-1的蔗糖起始培养48 h后添加等质量浓度90.0 g·L-1蔗糖培养基处理效果最佳;1~10 mg·L-1秋水仙碱24~48 h处理可提高小孢子培养反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凤英  冯辉  王超楠  
21个小白菜品种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适宜的花蕾长为2.5~3.5mm,花瓣与花药长度比为1/2~3/4;0.05~0.10 mg.L-1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小孢子胚的发生,高于此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小孢子胚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并使小孢子胚向畸形化发展;0.05mg.L-16-BA+0.10 mg.L-1NAA的配比可以明显提高成熟胚的比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文佳  侯喜林  赵晓嫚  刘照坤  
以7个基因型的小菘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基因型、培养方法、激素及AgNO3对小孢子胚芽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菘菜小孢子胚芽诱导率的最重要的因子;小菘菜小孢子培养初期用170 g.L-1蔗糖处理1 d后,更换培养基能显著提高小孢子的胚芽诱导率;0.05 mg.L-16-BA和0.2 mg.L-1NAA能促进小菘菜小孢子胚的发生;添加0.1 mg.L-1GA3和0.3或0.4 mg.L-1AgNO3可显著提高小菘菜小孢子胚的胚芽诱导率和平均每胚出芽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梅德圣  王汉中  李云昌  胡琼  李英德  徐育松  
针对我国油菜小孢子培养供体材料一般种植在大田,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出胚率较低的现状,对大田环境条件下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构建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研究了黄籽油菜的出胚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间对小孢子胚状体再生频率的影响很大;秋水仙素处理游离小孢子对胚状体的诱导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浓度越高,影响越大;黄籽油菜的出胚率较低(0.56枚/皿),同样条件下,不到黑籽油菜的1/8。不同黄籽单株间出胚率差异较大,变异幅度在0.04~1.97枚/皿。采用小孢子苗直接移栽大田技术,移栽成活率达89.0%,经染色体加倍后,最终构建了含有127个株系的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冰  闻凤英  王玉龙  宋连久  刘晓晖  张斌  
对影响青麻叶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体植株的基因型与小孢子胚胎发生密切相关;33℃,24h高温处理有助于小孢子转化成胚状体,每蕾成胚数比25℃恒温培养提高4 5倍;在培养基中加入外源激素和多种氨基酸可以提高胚状体的诱导效率,平均比对照增加59.64%;培养基的琼脂含量增加到12g/L能显著提高小孢子胚的成苗率,比含琼脂8g/L的高出40.5个百分点。通过对青麻叶大白菜小孢子胚的培养,获得二倍性的双单倍体植株,从中选出性状优良的纯系进行杂交组合的选配,培育出青麻叶大白菜的新品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双  曹鸣庆  秦智伟  
对绿菜花“Galaxy”、“bc-0”和“bc-4”3个基因型进行了渗透压、外源激素、热激处理温度和时间、花蕾长度或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激素的作用并不明显,但相比之下,单独加入6-BA比同时加入6-BA、NAA效果好;绿菜花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适热激处理温度和时间为32.5℃,24h;绿菜花游离小孢子的最适培养花蕾长度因基因型而异,如基因型“bc-4”蕾长为4.1~5.0mm,此时大多数小孢子处在单核晚期、双核早期,出胚率高达37.08胚/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翠  曾爱松  严继勇  宋立晓  高兵  侯喜林  
以10份不同类型的F1代青花菜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观察、培养基类型及pH值等对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胚胎诱导频率差异显著;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基因型之间最适花蕾的长度也有一定的差异;1/2 NLN+130 g蔗糖是青花菜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培养基最佳pH值为6.2;子叶胚在液体培养基中停留25 d为最佳时间;MS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为7.0 g.L-1时胚状体苗的成活率最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琳  侯喜林  郝慧楠  
以3个高菜品种三池高菜、紫高菜、柳川大缩缅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限制小孢子胚发生的主要因素,相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之间出胚率有显著差异,紫高菜出胚率为16.00%,三池高菜出胚率为10.67%,而柳川大缩缅未产生小孢子胚;热激诱导时间对胚发生也有明显影响,当热激(33℃)时间为48~72 h时出胚率有较大提高;转胚后适宜胚状体生芽培养基为B5+0.02 mg.L-1TDZ+0.02 mg.L-1NAA+0.05 mg.L-1KT+1 g.L-1活性炭+30 g.L-1蔗糖+8 g.L-1琼脂,生芽率为88%;继代生根培养基以1/2MS+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