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1)
- 2023(10137)
- 2022(8648)
- 2021(8108)
- 2020(7118)
- 2019(16252)
- 2018(15964)
- 2017(31847)
- 2016(16947)
- 2015(18847)
- 2014(18505)
- 2013(18250)
- 2012(16658)
- 2011(14587)
- 2010(14433)
- 2009(13183)
- 2008(12756)
- 2007(10936)
- 2006(9342)
- 2005(8102)
- 学科
- 济(75350)
- 经济(75265)
- 管理(53512)
- 业(51335)
- 企(43224)
- 企业(43224)
- 方法(43051)
- 数学(39638)
- 数学方法(39216)
- 财(22644)
- 农(17530)
- 中国(16082)
- 务(15487)
- 财务(15449)
- 财务管理(15423)
- 企业财务(14707)
- 业经(14136)
- 制(13407)
- 地方(12658)
- 贸(12263)
- 贸易(12255)
- 农业(12117)
- 易(11922)
- 学(11417)
- 融(11016)
- 金融(11015)
- 银(10612)
- 银行(10587)
- 技术(10213)
- 行(9952)
- 机构
- 大学(234197)
- 学院(232065)
- 济(100433)
- 经济(98770)
- 管理(97364)
- 理学(85291)
- 理学院(84581)
- 管理学(83205)
- 管理学院(82776)
- 研究(67068)
- 中国(53886)
- 财(49023)
- 京(46050)
- 财经(39909)
- 科学(37494)
- 经(36569)
- 中心(34036)
- 江(33568)
- 农(32267)
- 经济学(32116)
- 业大(31869)
- 所(30550)
- 财经大学(30188)
- 经济学院(29350)
- 北京(27944)
- 研究所(27281)
- 商学(26741)
- 商学院(26531)
- 范(26380)
- 州(26338)
- 基金
- 项目(161051)
- 科学(129695)
- 基金(122533)
- 研究(116153)
- 家(105399)
- 国家(104596)
- 科学基金(92840)
- 社会(77778)
- 社会科(74081)
- 社会科学(74067)
- 基金项目(64736)
- 自然(60793)
- 省(60466)
- 自然科(59528)
- 自然科学(59517)
- 自然科学基金(58520)
- 教育(54865)
- 资助(51119)
- 划(51044)
- 编号(45130)
- 部(37455)
- 重点(35404)
- 成果(35398)
- 创(33835)
- 教育部(33407)
- 国家社会(33229)
- 人文(32602)
- 发(32295)
- 科研(31710)
- 创新(31678)
共检索到328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伍坚 孙洪泮
近来,资本市场频频出现违规股份增持行为,但我国对该行为如何规制存在诸多争议。如何有效规制该行为,关键在于明确行为成因和定性。文章以违规增持股份行为成因为切入点,通过内幕交易与违规股份增持行为比较,将其认定为内幕交易或者类推适用内幕交易的不当性,应认定为一般违规或违法行为,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规避此类行为的再次发生,从而完善我国大额持股信息披露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股份增持 违规成因 内幕交易 规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怡丞
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在上海瀛翊案中的监管路径转换缘于“零容忍”的政策背景、既有行为监管效果不佳和民事诉讼救济不显的实践需求,反映了“命令—控制”的威慑监管策略。此次路径转换中对行为性质的突破认定已然违背了信息披露和股份转让限制的规则意旨和价值导向,彰显了基于威慑策略的监管模式所具有的执法随机性、过度惩罚倾向和对立关系预设等内在局限。回应性监管理论摆脱了“以惩戒强威慑”的单一思路,致力于构建合作关系,能够提升监管效能,可作为中国证券监管改革的依托。但在其本土化过程中需妥当处理其与中国证券监管本土资源的扞格,避免导向监管俘获与实质的监管放松。发挥回应性监管的正向作用,提高中国证券监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立足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需求,推动自律监管者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塑造,优化合作型行政监管工具,保障证券执法威慑强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保华
2018年《公司法》修改取消股份回购资金来源限制后,股份公司可以通过回购股份向股东返还财产,同时规避利润分配规则与减资规则,导致了债权人保护的法律漏洞。两大证券交易所与全国股转公司发布股份回购实施细则等自律性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债权人保护的法律漏洞,并实质性地引入了偿债能力测试及董事责任规则,为公司资本制度的未来变革进行了有益尝试。《公司法》应当把握股份回购导致财产返还的经济实质,恢复资金来源限制,但具体限制标准则依赖于资本维持原则的改革方向。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基报
对证券市场交易的监管只是对交易市场的监管,而违规者更多的是在交易市场的背后使用各种手段,以达到非法获取暴利的目的。因此,未来证券市场的监管任重道远,监管机构在努力提高监管水平的同时,应进行体制上的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性玉
证券市场违规违纪行为的多发性,已严重影响到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各种监管法规或不尽合理或实施不力,理论研究方面多是从局部问题入手,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框架。而从博弈分析入手,可提出证券市场违规行为监管思路的调整方向和一些具体的监管对策。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违规行为 均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胡奕明 周智辉 郑德成
本文通过对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统计 ,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违规现象 ,发现受罚机构中证券经营机构占比例最高 ,它们在资金使用方面违规最多。上市公司受罚原因首先以信息披露违规比例最高 ,其次是市场行为。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受罚大多是由于其提供中介服务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材料和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 ,事务所未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对问题处理不当 ,直接参与造假的较少。
关键词:
证券市场违规 信息披露 市场行为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袁平 李巧平
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在一定时期甚至是主导力量,其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非常明显,而对其自身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证券公司的违规行为越来越少,而因违规经营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却是越来越严重,有的证券公司甚至因此遭灭顶之灾,从此退出证券市场。因此,证券公司杜绝违规行为,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违规风险的防范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董华春
投资合同的定义相当有弹性,类似于证券定义中一个“兜底条款”。其它定义所不能涵盖的“证券”都可以设法联系到这里。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蔡奕
我国《证券法》对市场操纵认定的规定,主要集中在《证券法》第71条中。该条主要采取列举式对操纵行为的类型作了规定,同时也预设了一些认定市场操纵的条件。由于我国是成文法国家,行政和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审裁断案,不允许超越或篡改法律,因此对《证券法》市场操纵规范的解读实际上就关系到我国司法和行政执法过程中对市场操纵的具体认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证券法 市场操纵 对敲交易 对倒交易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岩 吴芳
2019年《证券法》的修订是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大幅提高了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和威慑力度。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新《证券法》实施对审计定价影响的结果表明,新《证券法》实施后,上市公司的审计定价显著提升,且对于信息披露质量越差的公司,其定价提升幅度越大。机制检验表明,新《证券法》实施后,审计工作的时长显著增加、审计定价过低的现象得到缓解、高风险以及治理水平较低公司的审计风险溢价显著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新《证券法》实施后,相比信息披露质量较好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差公司的盈余质量提升幅度和财务重述概率下降幅度均更大。上述研究结论为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和理论依据,为企业管理者应对严格的制度环境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启示。
关键词:
证券法 审计定价 审计质量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力毅
保险事故如已经发生,基于最大诚信原则之贯彻、道德危险之防免、社会财富最大化之追求等政策考量,《保险法》第57条确立了被保险人的减损义务。现行法存在的明显漏洞在于,如被保险人违背减损义务,从条文文义而言似乎不用承担任何不利的法律后果,但这显然不符合该条的规范目的。为填补该漏洞,主要存在两种解释论方案,其一为个别类推《民法典》合同编当一方违约时,守约方违背减损义务的法律后果,其二为总体类推《保险法》当保险事故已经发生,被保险人违反不真正义务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基于构成要件之考量,尤其是保险给付不同于损害赔偿,加之特别法类推优于一般法类推、总体类推优于个别类推理念之贯彻,不真正义务体系下总体类推方法之适用更为妥适。未来应以《保险法》修订为契机,借鉴上述解释论上的合理结论将这一漏洞彻底予以填补。司法实践虽然已经意识到法律漏洞的存在,认可被保险人违反减损义务时保险人免责的可能性,但基本没有回归可能的类推适用方法之运用并予以详细的说理,解释论共同体之构建仍需努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萍
中期票据在我国系新生金融工具。其作为直接债务融资类型,贯彻了私法意思自治理念,彰显了融资便利化属性。从中国现有法律规定来说,中期票据不仅违反了《票据法》的规定,而且还对《公司法》、《证券法》的法律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中期票据在中国的发展是先实践、后立法模式,从未来制度完善的角度来看,要为中期票据发行定价提供价格形成机制,提供票据流转的市场化设施,包括中期票据有纸化的设计。同时,也要注意风险监管和控制,相应制度包括信用机制的完善、风险防范和法律责任制度。
关键词:
中期票据 制度构建 发行 流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关家涛
本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英美国家的公司收购法律制度 ,从立法原则和具体制度两个层面上进行了考察。并结合我国的法律实践 ,分析了《证券法》中诸如上市公司收购中关联人持股问题、比例收购制度、最高价制度、目标公司管理层的信息披露义务、协议收购与强制收购、反收购措施等的立法不足 ,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丽婷 金雪军
管理者政治关联在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会弱化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公司违规行为发生及管理者被迫离职两个方面,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研究管理者政治关联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政治关联的管理者所在企业更加倾向发生违规行为,尤其是民营企业;管理者的政治关联能够降低其违规行为被稽查处理的可能性,尤其是国有企业。政治关联有助于管理者建立职位壕沟,降低管理者被迫离职的概率;而企业违规行为被稽查后,管理者被迫离职的可能性将显著提高。文章的研究结果证明,管理者政治关联会弱化企业发生违规行为的事前监管,同时也会降低企业违规行为的稽查在事后监管中的公司治理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