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4)
- 2023(4004)
- 2022(3361)
- 2021(3216)
- 2020(2772)
- 2019(6386)
- 2018(6222)
- 2017(11898)
- 2016(6723)
- 2015(7778)
- 2014(7540)
- 2013(7503)
- 2012(6637)
- 2011(5513)
- 2010(5753)
- 2009(5612)
- 2008(6129)
- 2007(5795)
- 2006(5368)
- 2005(4998)
- 学科
- 管理(39681)
- 企(33278)
- 企业(33278)
- 业(32831)
- 济(18973)
- 经济(18936)
- 财(17353)
- 务(14747)
- 财务(14727)
- 财务管理(14685)
- 企业财务(14176)
- 制(11200)
- 方法(10394)
- 数学(7897)
- 数学方法(7845)
- 体(7661)
- 银(7608)
- 银行(7608)
- 人事(7172)
- 人事管理(7171)
- 行(7043)
- 体制(7030)
- 划(6479)
- 业经(6327)
- 策(5817)
- 经营(5751)
- 融(5400)
- 金融(5400)
- 公司(5304)
- 决策(5084)
- 机构
- 大学(86693)
- 学院(86043)
- 管理(40473)
- 理学(32489)
- 理学院(32215)
- 管理学(31997)
- 管理学院(31786)
- 济(30879)
- 经济(29897)
- 中国(25079)
- 财(22920)
- 研究(22705)
- 京(18652)
- 财经(16321)
- 经(14861)
- 江(14710)
- 中心(12818)
- 财经大学(12399)
- 州(11900)
- 北京(11844)
- 科学(11526)
- 商学(11517)
- 商学院(11425)
- 公司(11399)
- 所(10743)
- 银(10086)
- 会计(9613)
- 银行(9500)
- 人民(9425)
- 省(9352)
- 基金
- 项目(48935)
- 科学(38788)
- 研究(37112)
- 基金(36320)
- 家(30623)
- 国家(30344)
- 科学基金(27274)
- 社会(23455)
- 社会科(22149)
- 社会科学(22140)
- 基金项目(19405)
- 自然(18054)
- 省(17916)
- 自然科(17619)
- 自然科学(17617)
- 教育(17373)
- 自然科学基金(17332)
- 编号(15103)
- 划(15082)
- 资助(14770)
- 成果(13238)
- 部(11557)
- 性(10639)
- 重点(10628)
- 项目编号(10569)
- 制(10403)
- 教育部(10382)
- 人文(10153)
- 创(10023)
- 课题(10022)
共检索到147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海燕 陈华
以我国证券市场1999至2008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考察违规监管对管理层薪酬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外部监管在解决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过程中的公司治理功能,发现国有企业更为注重其外部声誉和社会形象;当公司发生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后,公司会对主要责任人进行现金薪酬处罚,从而约束管理层的市场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违规监管会显著影响管理层薪酬,对管理层进行薪酬处罚能有效约束管理层行为,从而减少公司的违法违规事件。因此,外部违规监管在缓解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中发挥了显著的公司治理功能。另外,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对国有企业的违规监管处罚能更好的发挥监管的公司治理作用。
关键词:
违规监管 管理层薪酬 处罚公告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魏芳 耿修林
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在激励高管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可能影响高管的自利动机和风险敏感性,进而导致企业违规等组织不当行为。基于代理理论和锦标赛理论,本文利用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混合样本和配对样本,运用计数模型实证考察了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与企业违规行为显著正相关,环境动态性削弱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相比于国有企业,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建明 黄晓蓓 张新民
本文从外部治理的角度考察了分析师对业绩预告违规的影响及其对监管制度的替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踪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违规的概率;进一步控制分析师跟踪规模后发现,有明星分析师跟踪以及来自高声誉券商的分析师数量越多、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低,预测越准确,这种治理作用越显著。但是分析师的监管作用仅在上市公司受监管较弱时有效,对受监管力度较强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违规行为则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分析师对业绩预告的治理效应仅在监管力度较弱时发挥作用,成为监管制度的有效替代。本文拓展了我国分析师研究的领域与视角,并为监管部门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业绩预告 强制预告 分析师预测 监管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云 李晓方 李卓航
公司违规一直是商业活动中的痼疾,屡禁不止。本文基于2009~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高管团队网络与公司违规的关系,并结合行为代理理论和累积优势理论探讨高管团队薪酬在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网络与公司违规显著负相关;高管团队薪酬在高管团队网络与公司违规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就违规类型而言,高管团队网络与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显著负相关,但与高管个人违规之间的负向关系不显著,而高管团队网络与违规程度和违规次数均显著负相关。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上市年龄越长、企业绩效越高、政治人脉越多的公司中,高管团队网络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越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博 张熙萌 周瑞雪 耿和钰 平帆
高管薪酬追回指的是在某些特定事件发生后,公司有权追回已发放高管薪酬的制度。本文以2006-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整理了公司实施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追回能够有效地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这一发现在经过缓解内生性问题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仍保持不变。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发现高管薪酬追回制度对于非国有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此外,本文还探究了公司内外部约束机制对高管薪酬追回制度与公司违规行为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低,地区法律环境更好时,高管薪酬追回制度对公司违规的治理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高管薪酬追回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重要角色,而且为企业治理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魏志华 李常青 曾爱民 陈维欢
本文以2005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关联交易、管理层权力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公司违规的影响,并探索了审计监督作为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水平越高、管理层权力越大,越有可能发生公司违规;管理层权力加剧了关联交易与公司违规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权力膨胀的管理层可能利用关联交易从事机会主义行为;高质量审计师(主要是国内"四大"而非国际"四大")可以发挥公司治理作用,显著降低了管理层利用关联交易从事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公司违规风险。进一步地研究发现,
关键词:
公司违规 关联交易 管理层权力 审计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凤莲 高遵剑
本文针对频繁发生的上市公司违规现象,从"高薪养廉"和锦标赛理论视角考察了高管薪酬以及高管薪酬差距对上市公司违规概率和违规程度的影响。以上证A股2008-2015年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水平越高,上市公司违规概率越小,这一结论支持了"高薪养廉"假说,高管薪酬内部差距越大,公司违规概率越小;之后又将上证A股违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发现:在违规公司中,高管薪酬水平高的公司,其选择违规的程度会偏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大的公司,其选择违规的程度也偏低,该结论丰富了锦标赛理论。
关键词:
高管薪酬 违规 高薪养廉 锦标赛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兵 何依 吕梦
CFO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执行者,CFO薪酬状况影响企业财务表现。通过采用A股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文章考察了CFO薪酬溢价与公司财务违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及董事长权力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CFO薪酬溢价越大,公司出现财务违规的可能性越小;董事长权力较大时,CFO薪酬溢价也较大,公司财务违规的可能性上升。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CFO薪酬溢价与公司财务违规的负向关系更为显著;且给予CFO相对的高薪有助于减少其违规倾向,而非被稽查概率;而一旦财务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发现,相对高薪的CFO所受的处罚也会更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薪酬激励正向效应在CFO身上得到体现,但企业领导人员过大的权力反而会削弱这种正向效应。
关键词:
薪酬溢价 财务违规 董事长权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文亮 罗宏 程培先
"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是目前管理者激励领域研究的两种主要理论基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国外资本市场上公司高管薪酬一样具有粘性特征,这与"最优契约论"的观点不符。薪酬粘性是指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存在不对称的特征,业绩上升时薪酬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业绩下降时薪酬的减少幅度。笔者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型企业的高管薪酬显著高于非管理层权力型企业的高管薪酬,并具有更高薪酬粘性。
关键词:
管理层权力论 薪酬粘性 异常薪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明泉 车鑫
高管薪酬的合约安排一直是公司治理中的难题。随着越来越多高管"天价"薪酬的披露,人们对薪酬的激励效果产生了深深的质疑。笔者以我国2008—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最优契约在我国仍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更进一步地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造了"管理层权力"这一指标,从而对管理层权力之于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激励效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原因可能在于高管会利用其拥有的管理层权力来影响其薪酬的制定或谋求更多的在职消费等隐...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傅颀 汪祥耀 路军
本文探究了不同产权性质下管理层权力对薪酬利益驱动所带来的大规模并购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中央国有上市企业和聘请职业经理人担任高管的民营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解释了公司间薪酬水平变动、并购后市场业绩的明显差异。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在并购活动中其高管薪酬的变动受到高管权力的影响甚微,企业规模起到了决定性因素,而控股股东或家族成员直接担任高管的民营公司在发生并购时其管理层薪酬的变动与并购交易的规模、并购的复杂程度和CEO努力程度更加相关,相对而言薪酬安排更具有契约有效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管理层权力和公司并购的理论内涵,并为管理层权力影响下的并购行为提供了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薪酬变动 公司并购 管理层权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华荣 李波
近年来,高管薪酬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快速增长以及异常工资等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本文选取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验证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以及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粘性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股权性质来对比考察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管理层权力与高管的薪酬粘性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且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程度较非国有企业更显著。结合中国特殊制度背景,笔者认为在治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的方法中,约束管理层来控制其手中职权是降低高管薪酬粘性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军英 靳毓
十九大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惩罚频次和力度明显加大。"天价"高管薪酬也是困扰社会各界的普遍问题。本文以沪深两市2008-2016年发生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违规行为的披露和惩罚力度对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薪酬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以及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违规行为是否发生以及违规程度对高管薪酬有显著影响,且均为显著负相关;但对于国有上市公司,二者影响并不显著;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来说,违规程度对高管薪酬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且能够带来非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明显改善。
关键词:
违规行为 高管薪酬 产权性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秀良 徐世莹 刘佳宁
管理层作为公司决策的参与者和信息知情人,其非正常离职行为通常会为公司治理状况的解读提供重要信息。文章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管理层非正常离职对公司违规行为的信号作用,研究发现:与不存在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的公司相比,存在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的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更高,通过多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内在逻辑分析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仅对公司违规倾向具有信号作用,而对违规稽查的信号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上市公司不同的股权结构会使管理层非正常离职行为呈现出差异化的信号特征,在股权制衡度较低和非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下,管理层非正常离职行为对公司违规具有更好的信号作用;投资者能够识别管理层非正常离职事件传递出的风险信号,但其也会在短期内淡忘风险。文章为解读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提供新的视角,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预判上市公司的违规风险提供了独特的解读信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海峰 白宗航 王爱萍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频发,扰乱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以2004—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会提高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区分违规类型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将引起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行为的发生。在影响机制上,管理层过度自信促使企业选择进攻型战略、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导致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审计力度和股权制衡度的提高,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将有效缓解因管理层过度自信而导致的公司违规行为。研究探讨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股东和监管部门提供了新的监管视角与经验证据,也对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