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1)
- 2023(11010)
- 2022(8879)
- 2021(8356)
- 2020(7143)
- 2019(16507)
- 2018(16010)
- 2017(31420)
- 2016(16760)
- 2015(19034)
- 2014(18546)
- 2013(18929)
- 2012(17453)
- 2011(15641)
- 2010(15783)
- 2009(15384)
- 2008(15684)
- 2007(13865)
- 2006(12247)
- 2005(11509)
- 学科
- 济(86880)
- 经济(86788)
- 业(86351)
- 企(80377)
- 企业(80377)
- 管理(70265)
- 方法(42561)
- 数学(34549)
- 数学方法(34451)
- 财(31461)
- 业经(27956)
- 务(24904)
- 财务(24896)
- 财务管理(24870)
- 农(24814)
- 企业财务(23771)
- 中国(21347)
- 农业(18212)
- 制(17742)
- 技术(16740)
- 贸(16542)
- 贸易(16531)
- 易(16187)
- 和(15565)
- 策(15528)
- 划(15164)
- 体(14035)
- 经营(12613)
- 企业经济(12482)
- 体制(12453)
- 机构
- 学院(251096)
- 大学(248259)
- 济(122194)
- 经济(120503)
- 管理(106875)
- 理学(91708)
- 理学院(90989)
- 管理学(90311)
- 管理学院(89840)
- 研究(78395)
- 中国(69841)
- 财(57848)
- 京(51395)
- 财经(46549)
- 经(42655)
- 科学(40264)
- 经济学(38787)
- 所(37919)
- 江(36578)
- 中心(36241)
- 农(36099)
- 经济学院(35322)
- 财经大学(34699)
- 研究所(33547)
- 北京(32867)
- 商学(32339)
- 商学院(32080)
- 业大(29896)
- 经济管理(29650)
- 州(28901)
- 基金
- 项目(157056)
- 科学(127899)
- 基金(120373)
- 研究(118854)
- 家(101756)
- 国家(100900)
- 科学基金(89933)
- 社会(81863)
- 社会科(78028)
- 社会科学(78008)
- 基金项目(62834)
- 省(57650)
- 自然(55258)
- 自然科(53956)
- 自然科学(53943)
- 自然科学基金(53157)
- 教育(52979)
- 资助(50123)
- 划(47516)
- 编号(45882)
- 部(37900)
- 成果(36166)
- 业(36043)
- 创(35736)
- 国家社会(35560)
- 重点(34252)
- 教育部(33751)
- 发(33540)
- 人文(33112)
- 创新(32566)
- 期刊
- 济(133069)
- 经济(133069)
- 研究(76894)
- 财(49833)
- 中国(45246)
- 管理(44316)
- 农(32920)
- 融(31389)
- 金融(31389)
- 科学(30896)
- 学报(27885)
- 财经(24911)
- 大学(22698)
- 农业(22308)
- 经济研究(22008)
- 技术(21825)
- 学学(21491)
- 业经(21483)
- 经(21456)
- 问题(17721)
- 贸(16470)
- 技术经济(15995)
- 世界(15732)
- 业(15677)
- 教育(14860)
- 国际(14463)
- 财会(14398)
- 会计(12979)
- 现代(12717)
- 统计(12183)
共检索到382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倪婷婷 李连军 朱秀丽
以因违规被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处罚决定是否会影响企业的银行贷款。研究发现:在处罚公告后,违规企业的年度新增银行贷款额会比公告前年度降低;处罚决定越严厉,被处罚企业的年度新增银行贷款额下降越多。此外,处罚决定越严厉,被处罚企业的年度新增银行贷款额下降越多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并不明显。最后这一现象更多存在于民营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中。
关键词:
处罚决定 银行贷款 市场化程度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培功 陈秀婷 汶海
通过制约和改变个体偏好,社会规范能够对人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以我国环境治理为背景,审计收费行为可能成为社会规范对资本市场参与主体进行治理与惩戒的又一重要渠道。研究发现,在控制公司特征变量后,重污染企业的审计费用显著高于其他企业;同时,环保企业的审计费用与其他企业未发现显著差异,社会规范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横截面角度,社会规范约束越强地区的重污染企业的审计费用越高;时间序列上,社会大众环保意识越强的年份,重污染企业的审计费用越高。近年来,在我国环保立法及执法强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重污染企业的审计收费却显著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遗漏变量的可能性,也暗示重污染企业更高的审计费用更可能受到来自社会规范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规范 环境影响 上市公司 审计收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沛华
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负面声誉事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基于中国2000—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公司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冲击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第一,负面声誉会降低企业的融资规模,且事件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第二,从企业融资结构的角度来看,负面声誉冲击主要降低了公司长期贷款与发行债券的融资能力,并促使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租赁融资与短期贷款融资。第三,负面声誉冲击在约束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后,会对企业当期的业绩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然而,本文发现对企业罚款并不会对企业融资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企业违规的罚款机制设计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认识和解释声誉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违规处罚 融资结构 声誉机制 罚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伍中信 张娅 张雯
本文以2001—2010年846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构建了企业资本结构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研究了信贷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及其调整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政策作为宏观金融供给层面因素显著地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并且对流动负债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长期负债。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存贷利差的利率结构政策和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进一步地,资本监管制度变迁促使企业调整资本结构的速度最快,存款准备金政策次之,利率政策下的调整速度最为缓慢。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鱼乃夫 杨乐
基于2009~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和企业社会责任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教育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有一定的正向影响,高管的学历越高,企业越不容易违规;(2)高管的年龄和女性占比都对企业违规行为有负向影响,但均不显著;(3)企业高管是否具有金融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社会责任和企业违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指数越高,企业越不容易违规。因此,为了减少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应当从提高高管的学历、提升专业知识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着手,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盈厚 马亚民 董馨格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现有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主要基于公司独立决策假设展开,较少探讨社会互动因素的作用。本文以2007—2018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同伴效应视角,依托行业与地区,研究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违规关系。控制异方差、采用2SLS与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处理内生性后的基本回归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同伴效应,能够增加企业违规概率与违规程度;机制检验证实,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降低市场信息透明度,进而正向影响企业违规。在进一步研究中,区分金融资产配置类型后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导致企业违规主要是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发挥作用;违规动机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增强企业套利、盈余管理与利益侵占动机;外部冲击分析发现,受企业金融化监管政策影响,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的正向作用在2012年之后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目前我国经济"脱实向虚"扰乱资本市场的内在逻辑,为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违规风险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盈厚 马亚民 董馨格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现有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主要基于公司独立决策假设展开,较少探讨社会互动因素的作用。本文以2007—2018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同伴效应视角,依托行业与地区,研究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违规关系。控制异方差、采用2SLS与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处理内生性后的基本回归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同伴效应,能够增加企业违规概率与违规程度;机制检验证实,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降低市场信息透明度,进而正向影响企业违规。在进一步研究中,区分金融资产配置类型后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导致企业违规主要是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发挥作用;违规动机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增强企业套利、盈余管理与利益侵占动机;外部冲击分析发现,受企业金融化监管政策影响,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的正向作用在2012年之后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目前我国经济"脱实向虚"扰乱资本市场的内在逻辑,为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违规风险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路军
本文以2004-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研究了女性参与公司治理对企业违规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本文选取的女性高管指标(企业是否拥有女性高管、女性高管比例以及根据女性高管比例计算的BLAU指数等)与企业违规概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女性高管降低了企业违规概率在对违规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分析之后发现,女性高管仅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违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未显著降低公司经营违规和领导人违规的概率文章结论丰富了女性高管治理和企业违规行为等领域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慧毅 彭一航 刘瑞姣
随着实体经济投资率的下降,我国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到高收益的影子银行业务中,系统性风险不断聚集。文章利用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信贷供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增加均会正向影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扩大信贷供给并没有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反而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及区域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环境差异,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程度对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敏感程度出现异质性。要遏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趋势,应当更加精确地识别信贷的真实需求方,加强资金的后续监管,从而提高信贷的利用效率,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研究为后续信贷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非金融企业 信贷供需 地区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忠民 李振英 马本江 张燕
利用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企业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的关系,以及银行信贷对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正相关,特别是企业过度投资中耗费的资源、形成的产能具有不可逆性,将直接增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导致企业沦为僵尸企业;银行信贷对企业僵尸化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相对于过度投资来说,银行信贷对于抑制投资不足导致的企业僵尸化问题更加有效;从贷款期限来看,短期贷款能够给债务企业形成流动性压力和再融资压力,迫使企业经理人提高投资效率,从而对企业僵尸化问题的调节效应更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单华军
本文以2007—2008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的体制性成因,检验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违规之间的相关性,正面考证了我国有限的执法资源约束条件下证券法律法规的执行效力。与已有的文献结论不同,本文的研究支持中国证券市场法律在执法资源紧张的境况下执行效力尚佳。具体体现为内部控制缺陷越多的上市公司,受到诉讼和违规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受到违规惩戒时存在着监管部门处罚不一的事实。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证券监管部门优化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惩戒实效以及投资者经济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证据和改进路径。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内部控制 公司违规 监管绩效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杰
以2007~2017年间中国A股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视角研究企业金融化行为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研究发现,随着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的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信息披露违规次数也会随之增加,表明金融化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套利与财务舞弊动机。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加剧了公司业绩波动性,挤出了公司实物资本投资,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大股东与管理层对公司财务资源的"掏空"动机,进而增强了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融资约束较低、盈余质量较低以及审计质量较低时,企业金融化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一方面验证了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资本逐利动机,另一方面验证了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在抑制金融化企业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加强金融管制,严格打击金融资产频繁交易、违规套利行为,同时加强对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信息监管。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市场套利 信息披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文宇
文章以2008—2011年在上海和深训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披露违规行为与公司绩效、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表明:公司绩效、财务风险与披露违规行为负相关,且审计意见类型会对公司绩效、财务风险与违规行为披露的相关性产生明显的扰动作用。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公司内部信息的提供者与监管者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邹洋 张瑞君 孟庆斌 侯德帅
本文以我国开启"沪港通"交易试点为背景,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2007-201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的开通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该结论在使用PSM方法校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后仍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沪港通"抑制公司违规行为的途径是通过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或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公司的违规成本、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在发现和防范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从公司违规这一视角,揭示了"沪港通"机制所发挥的公司治理效用,为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提供了理论证据。
关键词:
沪港通 资本市场开放 公司违规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吴华强 张承鹫 才国伟
通过手工整理2008—2021年近15万条A股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公告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建设如何影响企业信贷配置。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周边高铁站数增多,会提升企业从周边银行获取贷款的比重,且该影响机制在非省会城市企业样本中作用力度更大。高铁建设能够强化企业对周边信贷资源的依赖性,支持“信贷监管理论”。机制分析表明,高铁站建设主要吸引银行机构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聚集,有利于提高银行竞争及其对信贷的影响力度,进而提升企业从附近银行机构获取信贷的比重。研究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金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一种作用机制,为中国实现交通强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管新规”、影子银行与企业融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银行信贷与企业ESG表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多个大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来自企业违规的经验证据
内部审计经理监察能力与企业违规——来自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中国银行业贷款利率是否反映企业违约风险水平——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证据
惩戒风险、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分析及监管启示——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银行竞争与企业间信贷再分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银行关系、政治联系与民营企业贷款——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化翅膀”如何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来自公司违规治理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