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1)
2023(10703)
2022(9538)
2021(8941)
2020(7361)
2019(17093)
2018(16876)
2017(32805)
2016(17958)
2015(20015)
2014(20030)
2013(19815)
2012(18115)
2011(16163)
2010(15984)
2009(14407)
2008(13933)
2007(12058)
2006(10362)
2005(9019)
作者
(50627)
(41485)
(41276)
(39333)
(26705)
(19870)
(18940)
(16446)
(15806)
(14852)
(14494)
(13804)
(13025)
(12945)
(12849)
(12623)
(12424)
(12347)
(11815)
(11809)
(10263)
(10081)
(9970)
(9494)
(9294)
(9285)
(9172)
(9124)
(8274)
(8224)
学科
(66374)
经济(66291)
管理(52474)
(48885)
(41611)
企业(41611)
方法(32727)
数学(28201)
数学方法(27894)
(18441)
(17235)
中国(17041)
业经(15209)
(14457)
地方(13709)
(12733)
财务(12669)
财务管理(12645)
企业财务(12086)
理论(11969)
(11866)
(11857)
贸易(11848)
农业(11761)
(11478)
(11438)
(10921)
银行(10885)
环境(10758)
(10694)
机构
大学(249414)
学院(246692)
管理(102834)
(94316)
经济(92109)
理学(89645)
理学院(88703)
管理学(87310)
管理学院(86874)
研究(79006)
中国(60172)
(52931)
科学(49308)
(44250)
(38878)
(36892)
中心(36547)
业大(36474)
财经(35750)
研究所(35471)
(34190)
北京(33590)
(32778)
(32545)
师范(32519)
(29113)
农业(28730)
(28727)
经济学(27177)
财经大学(26820)
基金
项目(173272)
科学(136068)
研究(128576)
基金(125294)
(108173)
国家(107271)
科学基金(92716)
社会(79343)
社会科(75134)
社会科学(75116)
基金项目(67244)
(67209)
自然(60878)
自然科(59403)
自然科学(59392)
教育(58968)
自然科学基金(58321)
(56759)
编号(53524)
资助(51608)
成果(43387)
(38255)
重点(37942)
(36117)
课题(36064)
(35917)
项目编号(33619)
创新(33386)
科研(32993)
教育部(32984)
期刊
(98444)
经济(98444)
研究(72478)
中国(43578)
学报(37216)
管理(36304)
科学(34369)
(33031)
(32493)
教育(29708)
大学(28234)
学学(26290)
(23755)
金融(23755)
农业(23569)
技术(20777)
财经(16509)
业经(15940)
经济研究(15129)
图书(14678)
(13756)
理论(13734)
实践(12889)
(12889)
问题(12578)
(12168)
科技(12103)
技术经济(11447)
现代(11385)
情报(10922)
共检索到351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鹂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鹂  
对近期发生的债券违约事件进行总体分析,选取并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违约案例,分析违约原因及评级情况,认为应强化评级机构中介责任,提高评级专业水平、完善业务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加强信用评级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以规范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晓旭  
2016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到期债券偿付压力明显增大,国内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债券评级下调大幅增加。当前违约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违约主体开始从民企向国企蔓延,提前兑付、企业实际控制人变更等另类违约风险也逐渐增加,对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违约背后反映出,我国债券市场存在杠杆率过高、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违约风险分担和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健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最后,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晓旭  
2016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到期债券偿付压力明显增大,国内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债券评级下调大幅增加。当前违约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违约主体开始从民企向国企蔓延,提前兑付、企业实际控制人变更等另类违约风险也逐渐增加,对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违约背后反映出,我国债券市场存在杠杆率过高、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违约风险分担和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健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最后,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东坡  
基于中国债券市场2014-2022年间的违约数据,利用国际评级机构构建的基于违约数据的主流评价指标,从评级一致性和及时性双视角实证考察了评级机构顺周期评级行为对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不仅导致评级结果的一致性下降,而且导致评级调整的及时性变差。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评级理念和评级技术,探索构建跨周期评级体系,提升信用评级质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慧辉  顾敏琦  沈红波  
在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下,我国债券市场上部分国有企业信用债券存在信用评级与违约率倒挂的现象,形成较大的信用风险。打破国有企业债券的政府隐性担保预期,需要政府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对违约国有企业进行救助,并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相关配套措施。本文以华晨汽车集团债券违约为例,从政府隐性担保角度,对目前我国债券评级市场上存在的国有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失效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债券违约的省内传染效应、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以及债务违约后的政府救助。研究发现,由于政府的隐性担保,华晨汽车集团债务结构失衡,同时伴随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自有品牌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陷入流动性危机并发生债务违约。华晨汽车集团的债务违约带来了辽宁省内其他国有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上升。在信用评级方面,发行人付费模式可能带来信用评级中枢的全面上移,投资人付费模式相对有效,但也存在信息获取不足等问题。本文发现政府应当持续推进对债务违约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救助,坚定打破国有企业债券的政府隐性担保预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万超  罗红光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美日韩等国构建起了规模庞大、品种丰富的信用债券市场,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监管体系,其中一些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日韩三国摒弃了信用债发行"保姆式"的审核制理念,将发债交由市场参与主体决定,豁免审核报备,并对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做出十分严格的规定;同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小琳  
基于2014年-2016年我国债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债券违约事件,文章根据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分别分析了发债企业和评级机构的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发现双方的风险因子聚合度均较高。研究认为,在这些违约债券的评级过程中发债企业和信用评级机构很可能通过信用评级交易而共谋推高了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水平。因此建议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并从严查处"信用评级交易"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小琳  
基于2014年-2016年我国债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债券违约事件,文章根据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分别分析了发债企业和评级机构的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发现双方的风险因子聚合度均较高。研究认为,在这些违约债券的评级过程中发债企业和信用评级机构很可能通过信用评级交易而共谋推高了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水平。因此建议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并从严查处"信用评级交易"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小琳  
基于2014年-2016年我国债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债券违约事件,文章根据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分别分析了发债企业和评级机构的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发现双方的风险因子聚合度均较高。研究认为,在这些违约债券的评级过程中发债企业和信用评级机构很可能通过信用评级交易而共谋推高了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水平。因此建议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并从严查处"信用评级交易"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世清  
欧洲各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频发,使得主权CDS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本文分析了主权CDS的市场发展状况、运作及定价机制;考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主权CDS的行为;提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启示。研究发现:(1)主权CDS息差变化受到了欧元区因素、本国因素、投机和代理对冲的影响;(2)短期主权CDS供不应求;(3)禁止主权CDS的裸卖空交易存在不合理性;(4)西欧主权风险外溢使得东欧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权CDS市场波动加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梅  刘传哲  
建立信用违约承担机制是转变政府一再为信用类债券违约兜底的前提,也是债券信用风险得以合理分散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中国信用债市场发展现状、发展原因和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出信用债市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信用债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信用风险依然集聚在银行体系。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尝试建立以信用违约互换(CDS)为中心、专业评级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债券合理定价为支撑的信用违约承担机制。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卢伟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开始步入进入新常态。随着国内、国际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企业债务负担也在加重。本文在定量和定性分析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债券市场违约情况,并对机构投资者如何进行债券违约预警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从2014年-2016年10月末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样本出发,通过归纳样本规律,提取定量指标并考量定性因素,于2016年11月初完成债券违约预警分析模型的初步构建,为机构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