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2)
2023(12003)
2022(10476)
2021(10214)
2020(8209)
2019(19126)
2018(19166)
2017(35535)
2016(20212)
2015(22821)
2014(23060)
2013(22156)
2012(20288)
2011(18371)
2010(18394)
2009(16383)
2008(15794)
2007(13951)
2006(12290)
2005(10563)
作者
(55402)
(45626)
(45544)
(43474)
(29140)
(22031)
(20962)
(18149)
(17667)
(16309)
(15868)
(15269)
(14409)
(14373)
(14250)
(13875)
(13786)
(13614)
(13080)
(13059)
(11429)
(11397)
(10801)
(10566)
(10279)
(10218)
(10211)
(10102)
(9087)
(9062)
学科
(75772)
经济(75602)
管理(51110)
(46005)
(39039)
企业(39039)
方法(34587)
数学(28541)
数学方法(28189)
中国(24716)
教育(23068)
(21309)
(19372)
地方(18310)
理论(18092)
业经(16945)
(16482)
(14300)
农业(12797)
技术(12216)
环境(11778)
(11124)
(11095)
贸易(11090)
(10674)
(10599)
教学(10536)
地方经济(10515)
(10038)
财务(9977)
机构
大学(281655)
学院(274629)
管理(106639)
(98995)
经济(96517)
研究(94016)
理学(93106)
理学院(91920)
管理学(90238)
管理学院(89694)
中国(62063)
(61409)
科学(59651)
(47581)
师范(47276)
(46563)
(43997)
研究所(42844)
中心(41158)
(40046)
北京(39540)
业大(39376)
(39148)
师范大学(38976)
教育(38390)
财经(36102)
(34147)
(32803)
(32625)
技术(31916)
基金
项目(191530)
科学(151836)
研究(146923)
基金(135733)
(116918)
国家(115795)
科学基金(99103)
社会(90601)
社会科(84741)
社会科学(84715)
(75899)
教育(73639)
基金项目(72340)
(65683)
自然(63202)
编号(62849)
自然科(61665)
自然科学(61653)
自然科学基金(60504)
资助(54758)
成果(53314)
课题(45220)
重点(43837)
(43357)
(41599)
(39619)
项目编号(38683)
教育部(37692)
(36895)
规划(36690)
期刊
(106627)
经济(106627)
研究(87934)
教育(62309)
中国(57029)
学报(42619)
科学(39431)
管理(36733)
(34978)
大学(32837)
(31184)
学学(29132)
技术(26622)
农业(25128)
图书(17776)
业经(17035)
财经(16936)
(16844)
金融(16844)
经济研究(16135)
职业(14641)
(14352)
问题(13461)
理论(13275)
科技(13201)
(12709)
(12540)
论坛(12540)
实践(12401)
(12401)
共检索到39845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红亮  丁新  
远程教育的学科发展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研究,社会学便是一种必要的和可行的研究视角。随着远程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远程教育社会学有望从远程教育学的分支研究领域迈向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远程教育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虽然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但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后者显然不能替代或涵盖前者。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有升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式的核心在于其对教育现实的特定的"问题化"的方式,由此确立起该学科相对独到的研究问题领域及基本理论范式。英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所建构出的研究问题聚焦及由此所形成的理论范式代表着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方向。对教育获得与家庭背景之显性关联的聚焦;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深度洞察;对教育治理与教育政策的批判性审视;以及对教育之民主改进与社会重建的总体探讨,是英国教育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所确立的主要问题领域。以伯恩斯坦及扬为代表的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社会学洞察代表着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大成。这可为当今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胡建华  
在远程教育社会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讨论远程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十分有意义的。知识社会的进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以及终身教育的实践发展是我们考虑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功能的时代背景。保障学有所教,促进学而公平,实现学以发展是当前我国远程教育所能发挥、所应发挥的社会功能的主要内容,实现这些社会功能要求远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注意到目标的社会性,内容的包容性和手段的普及性。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从基本建成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远程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凸现和创新,即从服务经济转型、四个面向、重心下降等,转向服务社会转型,打破教育壁垒,增加教育准入功能,推动社会成员向中间阶层流动,服务大多数社会成员,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并提供理论和操作系统,突出了教育公平多元论中的大众化价值取向。这些构成了远程教育的教育社会学理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远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远程教育学的关系型范畴,也是核心范畴,是学科范畴群的中心概念或基本属性,能够统帅范畴群,并注入新的内容,做到纲举目张。关系型范畴是范畴史的最高级形态。唯有辩证关系的机制,才能解释社会学习化的基本原理:即在对象中返回到自身,也就是社会把学习的进程作为自身发展的机制,反之亦然。关系范畴能够解释、预测重大发展,解释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如何使人的"继续社会化"与社会的学习化统一起来,等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立德  
《教育社会学新论》评介●吴立德在我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社会也在经历着加速演进和根本性重建。怎样科学地审视和把握这一历史性巨变,合理地建构教育社会的现代形态,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理论课题。青年学者傅松涛同志以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魏新岗  李德显  周宁丽  
本文以SSCI数据库中美国《教育社会学》期刊从2000-2011年刊载的文献作为分析的基础。使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下载的数据进行了文献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绘制了相关图谱,又因为该期刊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的专业核心期刊,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在这一时间段研究的前沿主题和热点领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雪龙  
教育社会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在理论建设上非常薄弱的学科。本文通过梳理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文献,从教育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科内部各种研究取向的关系、理论发展趋势等方面,探究了教育社会学理论建设薄弱的原因。教育社会学的"弱语法"正体现了其作为"领域性"(region)学科的特征,超越了传统"学科模式"(discipline)的框架,形成了多种知识体系的融合。目前教育社会学的主要问题或困境是多学科要素之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整合与统整。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大约共享一个根本的思想前提或日研究范式,即教育与社会二分,且教育从属于社会——可谓之"教育/社会"学,即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这种范式的研究在学理上产生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在观念上产生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之吊诡成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检视发现:教育与社会是互嵌的,且教育日益成为型塑社会的主导与根本制度而非后者的"随从"和"反应","教育社会"业已浮现,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也随之呼之欲出——从"教育/社会"学到"教育社会"学。这一转换或可破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包括学科要素与学科历史两个基本论域,学科要素则主要由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方法论三者构成。通览我国教育社会学近百年的学科论,可概括大要为如下四则:"一涉",即研究方法论上的"价值涉性";"二说",即研究对象上的"社会化过程说"与"相互关系说";"三论",即学科性质上的"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论";"四段",即学科历史上的"初创"、"停滞"、"重建"及"转型"四个阶段。本文以史带论地检视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中的四个困扰性问题:研究对象上长期主导的"关系说"其实并不能标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独特性,学科性质上不得不坚持的"事实学科论"事实上难以成立,学科历史上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家建  
对主体领域开展研究是经典时代的社会学主旨,涂尔干、韦伯等理论家都对现代社会的总体格局有过深入的论述。在当前,因为现代性的演进,主体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其中,政府、企业、金融、法律四个方面的影响力最为显著,也是社会科学应该关注的主体领域。主体领域的研究能力决定着社会学的理论想象力和经验解释力。同时,主体领域的研究是一个学科竞争的场域,无论是量化分析还是质性分析,都需要通过主体领域的研究提升方法能力。社会学具有底层关怀,但学术研究不应囿于底层路线,对社会事实的总体理解是一种学科价值的传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兴德  
有关高等教育学身份属性的争论由来已久,潘懋元主张的"学科论"和阿特巴赫主张的"领域论"最具代表性。学科分类既是知识生产的客观需求,也是学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更深受文化传统和科学管理体制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受强制性学科专业目录影响,走的是学科化发展道路。美国学科专业目录的市场化和指导性特征,以及二战后跨学科研究兴起导致其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域化生存状态。此外,"学科论"与"领域论"的争论还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学者面对西方学术霸权时的身份焦虑。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既要树立学科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更要增强现实解释力以及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适切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闫引堂  
1977年哈尔西(A.H.Halsey)和卡拉贝尔(Jerome Karabel)为其主编的《教育中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撰写的导言已经成为窥探二战以来教育社会学理论演化的经典文献,他们把西方二战以来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归结为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这种理论谱系只是界定了1970年代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局面,此后西方教育社会学研究并没有受这些理论的束缚。在这些经典理论范式之下,一些理论暗流在不断涌动,经验研究日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  
本文首先回顾了教育社会学思想先驱的研究,然后探讨自帕森斯的功能主义以来教育社会学宏观分析的主要成果。从"能人治国"理论开始,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着眼于分析教育对社会秩序与社会功能维持的作用;但批判社会学对这种理论假设提出了质疑,由布迪厄等人提出的"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的再生产的工具。于是。对教育的功能的讨论成为不同观点交锋的焦点。但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的文凭理论则提出了另外一些视角,这些研究推动了一个多世纪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使之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阳  
回顾与评论教育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斯宾塞之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及他对科学知识价值的推崇,到20世纪涂尔干科学理性源于社会结构与宗教的知识观;从20世纪70年代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以及伯恩斯坦提出的四对知识论范畴,到扬对他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从社会建构主义向社会实在论的转变;集中讨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理性知识与经验知识、能力教学模式与表现教学模式、强有力者的知识与强有力知识的矛盾关系;厘清这些知识论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对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