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19)
- 2023(3448)
- 2022(2816)
- 2021(3011)
- 2020(2293)
- 2019(5307)
- 2018(5562)
- 2017(8520)
- 2016(5818)
- 2015(6614)
- 2014(6976)
- 2013(5842)
- 2012(5421)
- 2011(4966)
- 2010(5330)
- 2009(4498)
- 2008(4547)
- 2007(4539)
- 2006(4119)
- 2005(3574)
- 学科
- 教育(19020)
- 济(11979)
- 经济(11848)
- 中国(10968)
- 理论(9884)
- 管理(9218)
- 企(7065)
- 企业(7065)
- 教学(7056)
- 业(6892)
- 方法(6578)
- 学(5969)
- 和(4683)
- 业经(4270)
- 农(4005)
- 发(3784)
- 革(3770)
- 研究(3641)
- 社会(3582)
- 发展(3563)
- 数学(3529)
- 政治(3490)
- 财(3471)
- 展(3441)
- 思想(3436)
- 数学方法(3329)
- 学法(3310)
- 教学法(3310)
- 改革(3294)
- 高等(3150)
- 机构
- 大学(73266)
- 学院(68656)
- 教育(27206)
- 研究(26917)
- 范(21216)
- 师范(21153)
- 管理(18984)
- 京(18037)
- 师范大学(17604)
- 济(16333)
- 理学(16043)
- 科学(15824)
- 理学院(15704)
- 经济(15543)
- 管理学(15055)
- 管理学院(14880)
- 中国(13348)
- 所(13207)
- 北京(12584)
- 职业(12537)
- 技术(12460)
- 江(12404)
- 研究所(11916)
- 中心(11092)
- 教育学(10536)
- 院(9679)
- 州(9619)
- 财(9226)
- 职业技术(8545)
- 技术学院(7789)
- 基金
- 项目(40498)
- 研究(38072)
- 科学(32921)
- 教育(27091)
- 基金(24744)
- 社会(22050)
- 家(20229)
- 国家(19838)
- 社会科(19244)
- 社会科学(19235)
- 编号(19047)
- 成果(18953)
- 省(17494)
- 划(16847)
- 课题(16704)
- 科学基金(16379)
- 年(14816)
- 规划(12128)
- 基金项目(11857)
- 项目编号(11552)
- 部(10792)
- 度(10707)
- 重点(10608)
- 性(10558)
- 研究成果(10478)
- 资助(10106)
- 教育部(10038)
- 阶(9491)
- 段(9448)
- 阶段(9420)
共检索到117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莹
随着网络技术提高,远程教育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结构的重要因素。此外,通过远程教育的网络传播,教育伦理的概念已有新的意义。本文重点关注教育伦理和远程教育在社会层面上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远程教育 教育伦理 网络传播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秀玉 邵龙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本文以此为宗旨试图探讨如何应用儒家伦理的精华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服务,以增强德育有效性,培养一代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浩
本文认为 :教育实体是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的人文本性的实质是伦理实体 ,教育的人文使命是伦理解放 ,即造就“有教养的人”。性善 ,是教育人文精神的逻辑起点 ,也是实现教育伦理精神的基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燕南 赵中建
大数据为学习和教育的变革提供了优质化反馈、个性化定制和精准化概率预测,同时也存在隐私泄露侵害尊严、过往数据束缚个体发展、数据主导决策禁锢学业进步等伦理威胁。在大数据的教育应用过程中推动自主性原则、善意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伦理原则的建立和健全,有助于规避伦理风险、权衡预期受益与潜在威胁、平衡各参与方的利益关系、推动人类价值与技术发展的和谐共进。
关键词:
教育 大数据 伦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曹辉
公民伦理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基础性构成,它形成并作用于公民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呈现了个人以公民身份与其他公民进行交往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作为公民德性核心要素的民主、平等、责任、信任等价值观念,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主导元素。现代公民教育通过创设有意义的公民生活情境,以交往、对话和协商为主要方式,促进了公民道德理性水平的提升,是公民社会构建伦理生态的重要推动力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国洪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学习新的环境论理。这就需要通过教育来建立作为未来公民的学生新的环境论理及价值观 ,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 ,培养对环境的尊重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本文还对环境教育的目的、方法、课程设置、学 合人师资培养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环境论理 环境教育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燕
教育是指向人的,而人应当是自由的。自由是教育价值合理性的内在根据,是教育德性的根基。一切教育的核心或关键就在于使人成为自由的存在者,教育价值合理性的依据应当指向人的解放与自由。培养自由能力、塑造自由精神、养成自由人格是教育自由的内在规定。善的教育必须致力于为人类自由而斗争。
关键词:
自由 教育伦理 教育自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英 陆根法 姜冬梅 刘丽莉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深层次上讲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正确认识。本文分析了环境伦理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价值,提出了公众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以及针对政府、企业、学校、农村和社区等不同对象进行的环境伦理教育中各有特点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
生态问题 环境伦理 公众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教育伦理特性即在教育历史发展历程中共同存在的体现教育本性的道义假设和伦理精神。考察教育的历史和现实 ,可以发现 ,文化共享和育人成才是人类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道德基石。文化共享和文化私有、文化独占相对立 ,强调把文化财富传递和传播给他人 ,让大家共同享有文化进步的成果。它的一般要求是 :努力丰富文化共享的资源 ,扩大文化共享的人群。育人成才体现着教育的基本宗旨 ,强调对人发展的关爱和对人成长的促进。在现代社会 ,它的基本要求是 :发展人的主体性 ,提升教育公平的水平 ,从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育伦理 文化共享 全面发展 道德标准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佑镁 王旦 梁炜怡 柳晨晨
智能时代ChatGPT强势崛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惊艳大众,引领人工智能走向场景落地,为教育领域变革带来巨大机遇。ChatGPT为教育创造有益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伦理风险。本文阐述了ChatGPT的发展脉络和内涵特征,揭示ChatGPT教育应用存在的伦理风险,包括:数据隐私的泄露与滥用、机器算法的歧视与偏见、师生关系的弱化与破坏、学术公平的失信与失衡。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从道德伦理角度剖析“教育-ChatGPT”之间的最优关系,提出ChatGPT教育应用伦理困境的规避建议:唤醒大众意识与保护数据隐私,警惕惯性认知与防范算法偏见,把握任务重心与调节师生关系,规训道德行为与重塑学术公平,以此增强“教育-ChatGPT”的应用价值利益,共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促进教育人工智能理性发展。
关键词:
AIGC ChatGPT 伦理风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洁
网络教育技术日益回归本位,成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改进教学效果、提升教育质量的利器。网络技术、平台和资源改变着高等教育机构中教育主体的生存环境、学习生态和日常生活。加强对互联网教育应用的伦理关怀,要重视网络媒介素养和网络道德的培育。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世界,也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时,互联网技术在高等教育机构领域的使用也更加普及化,技术与教育的双向推动更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新现实。因此,以互联网思维、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建红
现代科技活动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试验.不仅使已有的道德问题得到拓展,而且还引发了传统道德与科技发展现实的诸多冲突,为道德教育内容注入了新的因子,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新视点。伦理学向来是道德教育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伦理学领域发生了重大转向,道德教育也要实现整体的转型。科技伦理教育是有别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应突出地运用道德感化和道德舆论的手段,使人们学会关心,懂得尊重,对人、自然、社会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做到追求真理和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糜海波
教育公正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包含了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差别平等以及教育补偿原则等方面的要求。实现教育公正,既是教育者行为的伦理准则,也是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国家和政府之伦理责任。
关键词:
教育伦理 教育公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淼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国关于教育公平的理念有鲜明的"后发外源型"特点。通过对教育公平内涵的多元梳理,挖掘其时代特性及其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探讨教育公平理念在政府教育职能的转变中的深远意义,初步提出了教育公平作为政府教育责任伦理的实现的几点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小俊
本文从社会行动伦理的角度反思我国长期以来教育改革的两条基本路径:在"信念伦理"下的教育改革只是"理想化"地追求某种"教育价值信念"而忽视改革的可行性,从而使改革路径陷入自身合理性的危机;而在"责任伦理"下的教育改革路径往往只关注"技术合理性"而忽视改革的"价值合理性",从而又使改革陷入了"正当性"的危机。超越教育改革路径的前提是必须要对"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这两种改革的伦理立场进行超越,以"价值共识基础上的责任自觉"作为改革行动的伦理立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