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84)
- 2023(3716)
- 2022(2965)
- 2021(3099)
- 2020(2261)
- 2019(5473)
- 2018(5591)
- 2017(8869)
- 2016(5847)
- 2015(6669)
- 2014(7034)
- 2013(6007)
- 2012(5623)
- 2011(5342)
- 2010(5624)
- 2009(4950)
- 2008(4988)
- 2007(4780)
- 2006(4478)
- 2005(3989)
- 学科
- 教育(19456)
- 济(16137)
- 经济(16000)
- 中国(11853)
- 理论(11526)
- 管理(10099)
- 企(8820)
- 企业(8820)
- 业(8339)
- 方法(7585)
- 学(7157)
- 教学(6118)
- 业经(5652)
- 和(5542)
- 农(4742)
- 发(4294)
- 财(4170)
- 经济理论(4084)
- 思想(4058)
- 发展(4052)
- 展(3929)
- 社会(3902)
- 政治(3874)
- 革(3791)
- 企业经济(3701)
- 数学(3592)
- 研究(3557)
- 数学方法(3490)
- 思想政治(3389)
- 政治教育(3389)
- 机构
- 大学(81871)
- 学院(75245)
- 研究(28982)
- 教育(27299)
- 济(23032)
- 管理(22645)
- 经济(22229)
- 范(22205)
- 师范(22163)
- 理学(19503)
- 理学院(19154)
- 京(19110)
- 管理学(18678)
- 师范大学(18584)
- 管理学院(18493)
- 科学(15488)
- 中国(14503)
- 所(13538)
- 北京(13136)
- 江(12686)
- 财(12554)
- 研究所(12195)
- 职业(12009)
- 中心(11382)
- 技术(11211)
- 教育学(10673)
- 院(10150)
- 财经(9793)
- 州(9771)
- 经(8821)
- 基金
- 项目(43880)
- 研究(41667)
- 科学(36778)
- 基金(28767)
- 教育(28499)
- 社会(26100)
- 家(23152)
- 社会科(23099)
- 社会科学(23090)
- 国家(22741)
- 编号(20181)
- 成果(20093)
- 科学基金(19297)
- 省(17834)
- 课题(17293)
- 划(17277)
- 年(15147)
- 基金项目(14049)
- 规划(13070)
- 项目编号(12223)
- 部(12178)
- 性(11828)
- 教育部(11628)
- 重点(11440)
- 度(11369)
- 资助(11036)
- 研究成果(10727)
- 阶(10545)
- 段(10487)
- 阶段(10462)
共检索到125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从基本建成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远程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凸现和创新,即从服务经济转型、四个面向、重心下降等,转向服务社会转型,打破教育壁垒,增加教育准入功能,推动社会成员向中间阶层流动,服务大多数社会成员,培育橄榄型社会结构,并提供理论和操作系统,突出了教育公平多元论中的大众化价值取向。这些构成了远程教育的教育社会学理论。
关键词:
远程教育 社会转型 社会成员 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马琳琳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不尽人意:成为社会形态成人教育的翻版、成为成人教育与社会学的叠加、成为教育社会学原理的机械照搬。分析原因有:缺少核心问题的梳理、缺少科学合理的架构、缺少逻辑线索的规整。重建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必须寻找学科赖以存在的核心支柱、框架模型和逻辑线索,这是当下成人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社会学 理论研究 重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丁兴富
远程教育哲学理论的中心课题是论证远程教育形态的合理性。人际面接交流一直被公认为所有教育形态的必备要素和核心。正是在远程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态中,依据工业化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面对面交流的核心地位被非人际的电子通信手段替代了。远程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通过非连续通信克服时空间隔重新构建或再度综合教-学过程。本文概括论述国内外远程教育理论界对创建远程教育哲学理论所作的探索及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远程教育学生自治和双向通信的理论,以及远程教育教与学重组的理论,它们已经成为远程教育哲学理论的主要代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丁兴富
在简述远程教育形态和院校的分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关于世界远程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一种新的分类体系,即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和三大学派的理论。远程教育的三种实践模式是指英国等国的开放大学单一院校模式,美、俄和澳大利亚的双重院校模式,以及中、法和加拿大的多重系统模式。三大学派则是指革命、趋同和谱系这三种远程教育理论。文章进一步讨论了远程教育主流模式和主流学派的概念以及对主流模式和主流学派的挑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胡建华
在远程教育社会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讨论远程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十分有意义的。知识社会的进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以及终身教育的实践发展是我们考虑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功能的时代背景。保障学有所教,促进学而公平,实现学以发展是当前我国远程教育所能发挥、所应发挥的社会功能的主要内容,实现这些社会功能要求远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注意到目标的社会性,内容的包容性和手段的普及性。
关键词:
远程教育 社会功能 社会学视角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红亮 丁新
远程教育的学科发展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研究,社会学便是一种必要的和可行的研究视角。随着远程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远程教育社会学有望从远程教育学的分支研究领域迈向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远程教育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虽然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但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后者显然不能替代或涵盖前者。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燕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教育社会学体系中的新、旧制度主义分析的理论,认为新制度主义分析不仅拓展和深化了“制度”的概念,而且通过对旧制度主义分析的规范-制度体系的完善,形成了规范-组织-制度这一新的分析体系。这不仅有助于突破旧理论的边界局限性,而且与我国目前正经历着的激烈的教育制度变革更具有理论上的相关性。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分析 新制度主义 旧制度主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晨
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日益成为社会流动的主要渠道。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通过对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以场域为核心、以学校为中介的社会再生产模式。这一理论揭示了权力与资本在学校场域中通过国家意识和个体惯习的符号化实现再生产的过程。其观点揭示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虚无主义的特征。布氏的理论与方法对于研究中国20世纪以来社会流动与教育的关系及其背景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
布尔迪厄 高等教育 权力再生产 社会流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改学
文章从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的结构—发展教学理论和巴斑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出发,论述了三种教学理论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对学生发展、教学效果、教学反馈、教学规模和教学媒所产生的影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彼得·贾维斯 陈青 张伟远
最近在读了一本远程教育的教材后,我感到远程教育教材的编写者需要更多的专业训练。尽管他们中有许多经过良好训练的课程开发者,但也有些的确需要获得远程教育专业的资格,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建议,远程教育教材开发者至少需要经过教与学的理论培训,因为这些理论跟远程教育关系密切,就如同与传统面授教学的关系一样。为此,文章介绍并讨论了与远程教育相关的教与学理论,然后详细论述和讨论了一种存在主义学习模式。
关键词:
远程教育 教与学理论 存在主义学习模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远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远程教育学的关系型范畴,也是核心范畴,是学科范畴群的中心概念或基本属性,能够统帅范畴群,并注入新的内容,做到纲举目张。关系型范畴是范畴史的最高级形态。唯有辩证关系的机制,才能解释社会学习化的基本原理:即在对象中返回到自身,也就是社会把学习的进程作为自身发展的机制,反之亦然。关系范畴能够解释、预测重大发展,解释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如何使人的"继续社会化"与社会的学习化统一起来,等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立德
《教育社会学新论》评介●吴立德在我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社会也在经历着加速演进和根本性重建。怎样科学地审视和把握这一历史性巨变,合理地建构教育社会的现代形态,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理论课题。青年学者傅松涛同志以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史振华 卢燕平
社会资本是以信任、互惠和规范为基础的网络和人际关系。社会资本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朔到社会学的道德、互惠、团结和信任等概念。亚当·斯密对美德和信任的研究、马克思对有限团结的研究、迪尔凯姆对道德和经济交易的阐述、齐美尔对互惠交换的阐述和马克斯·韦伯对价值观的研究等都构成了社会资本的理论来源。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道德 互惠 信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新教育社会学是1960年代以来由立场接近、体验相似的一群新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发起的一种文化政治运动,其目标是以文化教育批判和重建的方式来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这一马克思式的学术信仰与行动在促使新教育社会学者向"人间疾苦"接近的同时,也因为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而陷入了政治困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钱民辉
在当代社会科学领域,“现代性、后现代性、全球性”已经形成了一条特殊的逻辑线索,并以主题的形式进入了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在现代性的主题思考与建构中,其理论如同社会学理论一样形成了“宏大叙事体”和“基础主义”;后现代性试图在超越现代性的同时,将教育社会学理论变成多元和具有反思性; 当一种扩展的现代性——全球性进入我们的视野时,教育社会学家不得不把自己的研究视野从传统单一的“民族”、“社会”、“国家”扩展到国际乃至全球社会,并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民族国家中心论、人类中心论、西方中心论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性研究范式”,使得建构一种适应全球的教育社会学概念和理论体系日益成为必要和紧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