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7)
2023(4870)
2022(3844)
2021(3404)
2020(2724)
2019(5784)
2018(5396)
2017(10693)
2016(5649)
2015(6363)
2014(6385)
2013(6340)
2012(5982)
2011(5591)
2010(5617)
2009(5244)
2008(5323)
2007(4789)
2006(4528)
2005(4343)
作者
(17465)
(14576)
(14499)
(13889)
(9103)
(7030)
(6704)
(5556)
(5543)
(5246)
(5113)
(4908)
(4770)
(4769)
(4623)
(4585)
(4391)
(4238)
(4128)
(3974)
(3673)
(3633)
(3545)
(3358)
(3288)
(3266)
(3208)
(3128)
(2919)
(2913)
学科
(31595)
经济(31581)
(16033)
银行(15888)
管理(15193)
(14699)
(12938)
(12618)
企业(12618)
(12564)
地方(10644)
方法(9742)
(9404)
金融(9403)
业务(9036)
数学(8823)
数学方法(8766)
(8664)
制度(8659)
业经(7907)
银行制(7889)
中国(7344)
地方经济(7013)
环境(6938)
(5036)
(4871)
(4673)
(4663)
(4402)
贸易(4395)
机构
大学(82828)
学院(82572)
(38727)
经济(37927)
研究(31139)
中国(31012)
管理(30590)
理学(25149)
理学院(24795)
管理学(24445)
管理学院(24274)
(18753)
(18173)
银行(18007)
(17789)
科学(17507)
(16729)
(15798)
中心(14937)
研究所(14224)
财经(14096)
(13716)
(13702)
(12799)
经济学(12627)
(11498)
(11444)
经济学院(11429)
北京(11277)
农业(10935)
基金
项目(53234)
科学(42703)
基金(39526)
研究(38960)
(34294)
国家(34045)
科学基金(29367)
社会(26484)
社会科(25332)
社会科学(25322)
(20731)
基金项目(20556)
自然(17794)
(17364)
自然科(17333)
自然科学(17325)
自然科学基金(16995)
教育(16631)
资助(15731)
编号(14499)
(12913)
重点(12508)
国家社会(11672)
成果(11651)
(11604)
(11134)
发展(10774)
(10617)
创新(10604)
课题(10473)
期刊
(43994)
经济(43994)
研究(28896)
(25200)
金融(25200)
中国(16907)
(13368)
管理(11732)
(11715)
学报(11542)
科学(11256)
大学(8608)
学学(8273)
财经(7460)
国际(7118)
经济研究(6696)
(6340)
(6247)
农业(6226)
业经(6145)
技术(5979)
教育(5910)
问题(5797)
理论(4838)
资源(4398)
实践(4348)
(4348)
农村(4278)
(4278)
(4103)
共检索到140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兆杰  张艳花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一个从沿海到内地、从外币业务到人民币业务的发展过程。最近5年内,在逐步放宽外资银行经营地域、业务范围、客户对象限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据统计,到2001年末,外资银行在华共有分行168家,当地注册外资金融机构19家(其中合资银行7家,独资银行6家,合资、独资外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杰斌  赵毓婷  
本文采用Claessens、Demirguc-Kunt和Huizinga(2001)计量模型,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5家银行1997—200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以往研究未曾采用的固定效应的变系数估计方法,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并且具有不一致的特点。外资银行的进入正逐步推动着我国银行业整体结构由寡头垄断转变为垄断竞争,"鲶鱼效应"开始发挥作用。文章最后相应给出了我国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立泰  叶长华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效率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利用1999~2007年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资产与数量份额,以及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效率和成本效率的影响,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效率与成本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缘于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自身的因素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应通过引进和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晓峰  王维  严佳佳  
本文选取我国银行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14家银行1994-2004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的流动性、非利息收入、经营费用和资产收益率降低,并使其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加,但是技术外溢效应以及对国内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对国有银行造成的冲击小于股份制银行。本文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孙兆斌  
本文综合利用财务绩效指标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衡量商业银行的效率状况,对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商业银行效率改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行为,对被参股银行的财务绩效改善明显,但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华业务拓展行为总体上对中资银行的财务绩效有负面的影响,对生产率的影响则偏正面,但都不够明显。未来银行业开放的重点在于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战略投资者撤资的现象则无须过于忧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兰  徐强  
在经济和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组织的空间分布应该与经济增长相协调,从而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文章利用"经济算法"和"自然算法"对面积相近的六个省份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组织的空间分布更大程度上符合自然算法,但其发展趋势将与当地市场规模相一致。同时,通过对外资银行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发现外资银行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值得国有银行借鉴,最后提出国有银行的机构调整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家庭  张俊韬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和无序扩张的现实问题,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蔓延现象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蔓延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城市表现出蔓延现象,平均蔓延指数为3.9047,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为122.67%,市区人口增长率为47%,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低密度扩张趋势;(2)我国城市蔓延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城市蔓延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伟光  肖晶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抗风险能力、安全性与稳健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相关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晓艳  徐光  
随着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银行业的开放度逐步增强。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开放,对外资银行运营将不存在更多的区域和顾客限制,银行业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截至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033亿美元,占中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怀宇  
本文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动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方法上本文采用数学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检测中国外资银行机构数与中国GDP、FDI和外贸进出口总额之间的相关性,用来判断外资银行进入是跟随原来的跨国投资客户来到中国,还是看重中国市场机会。研究表明:外资银行1985-1996年间由于受我国外资银行进入管制,进入形式以代表处为主,进入动机属客户追随;1997-2009年间中国放开了本币业务和经营区域,外资银行进入动机发生变化,转为开拓新市场,寻找市场机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杰  
当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已经成为诸多国际银行巨头国际化战略步骤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外资银行进入力度不断加大,如何看待、分析、应对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时调整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战略,将是我国银行业监管者及商业银行经理人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基于银行国际化的一般规律,深入剖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的动机、效应和策略,指出当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主要是资源-内驱型导向,其市场战略呈现"广化、深化、强化、优化"四大趋势,对我国银行业的潜在影响日益显性化。为加快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本文提出当前我国银行业必须走内生性增长之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长春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障碍的减少,外资银行扩展迅速,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成了维护本国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一环。由于外资银行经营的跨国特性,一国不能将其监管收益内部化,产生监管溢出效应。外资银行母国与东道国监管机构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以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阻碍双方之间监管信息的有效交流。因而,协调母国与东道国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明确划分双方监管责任、保障监管信息有效交流,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小滨  王建忠  张占全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会与我国商业银行展开竞争,只有认清争夺的重点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抗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