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8)
2023(9749)
2022(8805)
2021(8498)
2020(7043)
2019(16555)
2018(16496)
2017(32280)
2016(17761)
2015(20224)
2014(20299)
2013(20169)
2012(18591)
2011(16592)
2010(16546)
2009(15115)
2008(14586)
2007(12743)
2006(11195)
2005(9957)
作者
(51656)
(42537)
(42190)
(40259)
(27142)
(20480)
(19121)
(16807)
(16403)
(15389)
(14761)
(14207)
(13486)
(13374)
(13019)
(12908)
(12788)
(12629)
(12076)
(12011)
(10586)
(10412)
(10164)
(9761)
(9631)
(9464)
(9425)
(9372)
(8546)
(8424)
学科
(67751)
经济(67655)
管理(50931)
(49157)
(40328)
企业(40328)
方法(31407)
数学(26860)
数学方法(26478)
(20629)
中国(18526)
(17477)
业经(15628)
(15572)
地方(14966)
农业(13774)
(13159)
理论(12138)
(11938)
贸易(11934)
(11878)
(11565)
技术(11162)
(11069)
财务(11005)
财务管理(10980)
环境(10683)
教育(10631)
企业财务(10390)
(10282)
机构
大学(250274)
学院(247993)
管理(102069)
(94216)
经济(91899)
理学(88305)
理学院(87310)
管理学(85782)
管理学院(85342)
研究(81984)
中国(61258)
(54356)
科学(52147)
(43524)
(41342)
(40065)
业大(37876)
中心(37854)
研究所(37462)
(36602)
北京(34906)
财经(34715)
(34264)
师范(34016)
(31426)
农业(30859)
(30318)
(29760)
师范大学(27541)
经济学(26598)
基金
项目(171457)
科学(134112)
研究(127900)
基金(123027)
(106462)
国家(105486)
科学基金(90382)
社会(77969)
社会科(73563)
社会科学(73541)
(66968)
基金项目(66261)
自然(59351)
教育(58525)
自然科(57914)
自然科学(57903)
自然科学基金(56827)
(56491)
编号(53896)
资助(50696)
成果(44645)
重点(37818)
(37729)
课题(36476)
(36174)
(35379)
项目编号(33157)
创新(32841)
科研(32702)
教育部(32323)
期刊
(105617)
经济(105617)
研究(75146)
中国(47019)
学报(39030)
(36887)
管理(36513)
科学(36183)
(32033)
教育(31132)
大学(29376)
学学(27158)
农业(25406)
技术(21340)
(21278)
金融(21278)
业经(17739)
图书(16903)
财经(16215)
经济研究(15181)
问题(14007)
理论(13674)
(13665)
实践(12685)
(12685)
科技(12446)
(12007)
技术经济(11781)
书馆(11303)
图书馆(11303)
共检索到365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邢俊利  葛新斌  
进藏职工随迁子女从汉文化环境到藏文化环境、从平原到高原,面临着文化适应和气候适应的双重考验。为了解该群体的适应状况,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692名随迁子女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随迁子女气候适应随进藏时间增长呈"厂"字曲线变化,从进藏一周内的高原反应等不适到一周后的基本适应;其文化适应随进藏时间增长呈"双U"型曲线变化,且采取文化整合的适应策略。气候适应在"有无藏族朋友"变量上差异显著,文化适应在性别、年龄、学业成绩、"有无藏族朋友"和"居留稳定度"5个变量上差异显著。建议通过阶梯习服、高原富氧室、药物预防、营养与高原耐缺氧食品、空气加湿等途径促进其气候适应,通过进一步增强家庭和学校支持、促进群际接触等措施提升其文化适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治  
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迫切需要,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动力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高职院校新生面临的心理、生活、人际交往、学习不适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应对策略——实施"八个一"工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剑虹  金一波  孙芳萍  
本文采用自编学校适应状况及适应策略调查问卷对147名初一和高一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校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习适应和身心症状适应水平相对较低;(2)年级、性别和父母离异情况显著影响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校适应情况: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学生;女生的身心症状和学习适应水平显著低于男生;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适应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家庭子女;(3)整合策略和分离策略与适应状况均存在显著相关,且适应不良学生更倾向于采用分离策略。最后,针对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校适应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育与引导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鸫根  
针对当前高职生源下降、新生心理问题增多等问题,连续3年对新生开展适应性问题调查,跟踪了解新生在进入大学后所遇到的问题及其适应情况。调查发现,新生入学后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学习问题",个性独立与个性发展是其典型特征和主要诉求,适应大学生活主要靠同学、师兄师姐和自己,而社团活动则是其适应大学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回归学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服务"学生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根本追求,并坚持学工队伍与教学队伍"协同育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迎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数量大规模增加,这一群体的入学适应性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学习上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自学方法",在经济上的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基本生活费不足",在人际关系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异性同学相处有困难"。通过入学阶段的新生入学教育、学业规划与指导、奖助体系建设、人际交往渠道的拓宽,以及之后学年中的持续关注,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爱如  卫文凯  
开展我国老年人养老机构适应性研究,是探寻提升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路径的基础。文章运用k-means聚类算法,从基本需求适应、心理适应等六个维度分析老年人的机构适应性问题。实证研究发现老年人在机构适应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在老年人养老机构适应性评价中应注重对老年人个体系统及个性差异指标的选择;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要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与人性化,重视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并促进养老与医疗机构相结合,走"医养结合"的发展道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莉  綦振法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要在网络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改变传统的科层组织模式而导向有机型组织———虚拟组织的运作模式。文章从员工素质适应性的角度对虚拟组织的有效运作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虚拟组织中员工素质的适应性应包含员工与组织机构,与工作组,与具体工作的适应性三个层面的新观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佘亮  
人际关系是一个敏感、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指出了在人际关系方面研究生思想观念上的主要误区,根据作者自己做人的体会,谈了五个要处理好的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缺陷,提出了六条应当采取的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启富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导向是其具体体现。对此,要解决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即针对性与适应性关系,即就业竞争力与人力发展后劲关系问题,必须着力于两大关键性问题:实行“订单培养”是有效途径;全面准确把握就业能力是根本基础。同时要倾力构建“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切实保障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的落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茹  
文章以天津社会培训情况分析为背景,提出提升社会培训适应性、有效性要关注培训项目设计(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资源等方面)与培训对象之间的融合度与适应度理论,并在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项目设计和实践中加以验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兆信  李远煦  
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角度,研究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适应性障碍。分别从高中和大学两个不同角度,针对学生成长的需要,对高中与大学进行有效的衔接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在高中阶段要加强对学生适应新环境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阶段要实行有效机制引导新生缩短大学生活适应期。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任杰慧  
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从生活、文化、学习、身体和经济5个方面对中国小留学生海外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原有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上提出"前告诫"和"阈限期告诫和唤醒"的概念。研究发现,留学初期是小留学生适应性调整的"关键期",父母和教育者的关心和及时告诫,有助他们摆脱"阈限"状态。此外,个人性格、家庭关系等也对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爱如  卫文凯  
开展我国老年人养老机构适应性研究,是探寻提升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路径的基础。文章运用k-means聚类算法,从基本需求适应、心理适应等六个维度分析老年人的机构适应性问题。实证研究发现老年人在机构适应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在老年人养老机构适应性评价中应注重对老年人个体系统及个性差异指标的选择;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要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与人性化,重视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并促进养老与医疗机构相结合,走"医养结合"的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边丽  张海丛  刘建平  
为了解听力障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随机抽取某特殊教育学院的听障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共30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听障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学习适应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听障大学生在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上显著高于健听生,在学习自主、学习行为、信息利用、学业求助上非常显著低于健听生。听障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管理策略存在显著专业差异,听障大学生的学习自主、学习行为存在年级与专业的交互效应,环境选择存在年级与性别的交互效应。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雷云  雷善玉  
通过自编高校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问卷,对辽宁省大连市三所高校557名硕士新生的学习适应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硕士新生总体学习适应性水平处于中等稍偏上状态,主观学习适应性的水平优于客观学习适应性水平。在差异性比较方面,硕士新生在录取志愿、是否跨专业、是否为重点院校这三方面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硕士新生在性别、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这三方面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