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0)
2023(6367)
2022(5213)
2021(4995)
2020(3996)
2019(9107)
2018(8681)
2017(16619)
2016(9251)
2015(9814)
2014(9781)
2013(9404)
2012(8767)
2011(8177)
2010(8478)
2009(7906)
2008(8155)
2007(7684)
2006(6873)
2005(6359)
作者
(26381)
(22053)
(21966)
(20939)
(14396)
(10765)
(10011)
(8369)
(8345)
(8208)
(7662)
(7422)
(7354)
(7212)
(7098)
(6751)
(6446)
(6420)
(6381)
(6238)
(5581)
(5374)
(5303)
(5153)
(5078)
(4935)
(4927)
(4687)
(4438)
(4424)
学科
(34303)
经济(34252)
(27742)
管理(25280)
(22911)
企业(22911)
方法(12505)
(10715)
中国(10238)
数学(9747)
(9736)
数学方法(9562)
(9217)
业经(8588)
(8411)
农业(7553)
理论(7487)
(6837)
银行(6830)
(6739)
金融(6738)
(6680)
贸易(6677)
(6541)
(6520)
(6397)
教育(6268)
地方(6259)
(6253)
财务(6234)
机构
大学(138871)
学院(135392)
(52549)
经济(51363)
研究(49496)
管理(45895)
理学(38859)
理学院(38307)
管理学(37607)
管理学院(37298)
中国(35472)
科学(29448)
(29070)
(26672)
(25596)
研究所(23129)
(22337)
师范(22163)
(21279)
财经(21106)
(20881)
中心(20791)
(19086)
北京(18558)
师范大学(18073)
(17398)
业大(17370)
(17340)
农业(16627)
经济学(16626)
基金
项目(83537)
科学(65725)
研究(62981)
基金(60497)
(52884)
国家(52367)
科学基金(43589)
社会(40289)
社会科(37974)
社会科学(37960)
(31269)
教育(30464)
基金项目(30345)
(27732)
自然(26614)
自然科(26023)
自然科学(26016)
自然科学基金(25590)
编号(25495)
资助(24393)
成果(23551)
重点(19418)
(19175)
课题(18849)
(18834)
(17819)
(17048)
教育部(16729)
国家社会(16648)
项目编号(15979)
期刊
(63083)
经济(63083)
研究(45600)
中国(27063)
学报(23393)
教育(22731)
(21593)
(21020)
科学(20912)
管理(18620)
大学(18007)
学学(16475)
农业(14137)
(13892)
金融(13892)
财经(12104)
(10432)
技术(10119)
经济研究(9873)
业经(9329)
问题(8266)
(8032)
国际(7654)
(7648)
(7538)
图书(7517)
世界(7342)
(7215)
论坛(7215)
现代(6284)
共检索到211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银亮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有整体理论分析框架及其赖以建立的基本假定。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国家行为受到体系或结构的影响 ,同时也不否认大国追求最大化权力的本性所具有的意义。米尔斯海默的“非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其悲观主义的逻辑基础上。探讨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非现实主义”逻辑 ,有助于我们把握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实质 ,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时期美国东亚外交战略实践的困惑与悖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邹函奇  刘彤  
以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其从历史分析与理论论证的角度为美国的东北亚政策提出了"离岸平衡手"的解读与构想。然而朝核危机爆发后,美国的东北亚政策正朝着建立多边安全机制的方向发展,进攻性现实主义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也不攻自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潘万历   白如纯  
印太战略是日本因应中国崛起的制衡战略,该战略出台后经过两次主要调整。本文结合新古典现实主义,通过设置相关变量分析其生成、演变的内在逻辑。日本在2018年将该战略改称“印太构想”,并寻求改善中日关系,其实质是制衡能力不足导致其对制衡行为进行的策略性调整,并不代表对华制衡的方向出现变化。菅义伟、岸田文雄执政后,日本对华威胁认知进一步加深,加之制衡能力的提升,其对华制衡力度明显增强。日本印太战略的推进为中国崛起增添了外部压力,对此,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妥善管控双方矛盾分歧,增信释疑,避免战略误判;同时要注重深化双方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以及欧洲大国的合作,减少这些国家对日本的战略配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麻陆东  程又中  
作为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新现实主义也被运用于地区层面,成为很多国内外学者阐释东亚地区主义的主要理论范式之一。在新现实主义者看来,东亚国家对于均势体系或结构的追逐由来已久,无论是东盟的成立,大国平衡战略的实践,还是由于中国崛起而引发的"中国威胁论"以及中日之间的矛盾和竞争等都彰显了东亚地区结构的不断变动,显示出东亚地区国家间追逐权力平衡的过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斌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美关系经历的曲折起伏变化,分析了美国对外政策反复变化的深层原因以及“新现实主义思维”的形成,论述了中国应如何吸取前苏联教训,防范美国采用政治、外交、经济、金融等“软政策”武器,配合军事包围、遏制等传统“硬恫吓”手段,攻击我们的制度要害和薄弱环节, 更好维护中国战略利益和经济金融安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相万  
当前东北亚地区扑朔迷离的形势可视为朝鲜核试验、萨德入韩以及美国的"亚洲回归"政策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的"亚洲回归"以及转而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其旨在应对中国的崛起,对中国进行"战略封锁"。在此背景下,朝鲜核试验(第四、五次)、朝鲜频繁的导弹试射、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等破坏了东北亚既存的和平共处和战略均衡局面,大有使韩美日和朝中俄回归到"冷战式对立"之势,东北亚可能再现"新冷战"格局,地区"安全困境"也将日趋严峻。本文认为,美国积极推进"萨德入韩"的根本动因在于:一方面向日益紧密的中韩关系打入楔子,另一方面要实现对中俄的战略遏制。韩国同意部署萨德本身,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明显的战略误判。"萨德入韩"使得半岛局势急转直下的同时,也使得半岛成为东北亚各国回归传统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中国之所以对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的行为产生怀疑并敏感的反应,原因在于萨德系统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攻击,而是为了弥补美国应对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MD)的缺口。从这种意义上说,部署萨德的负面影响将日益凸显:一是它并不能减少朝鲜的安全威胁,反而有可能刺激朝鲜而使得韩国更加不安全;二是中韩关系将因此严重受损,两国政治、经济、人文交流与合作必将受到冲击;三是东北亚地区将可能再次回归到两极对立状态,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将日益深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钧  
科萨根用"实践智慧"取代了"理论知识"作为现实主义教师教育的认识论基础,主张师范生的培养以发展实践智慧为目的。借鉴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建构主义和人类学情境学习理论,科萨根提出了"三层次"学习理论作为现实主义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科萨根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教师教育学,即帮助师范生在经验与反思中学习教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国  
“生态现实主义”(Ecorealism)是当前如何解决环境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思潮。它要求在环境保护为人们共识的条件下,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以引导和保证有关措施的实施和法律保护。当前人们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各国的法律和政策还未有相适应的转变,这也就是生态现实主义的核心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曹飞  陈凌  
第一次法经济学运动是从两条主线展开的:旧制度经济学和法学现实主义。从进步主义时代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学自由主义的批判,到旧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形式主义的攻击,都凸显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制度的探究。康芒斯对"财产"与"财产权利"的区分及对"交易"概念的一般化为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和科斯定理架起制度和交易成本、新古典理论和法律经济学之间的桥梁提供了基础;对现实主义法学来说,无论是霍姆斯的"法律的生命是行动,而不是逻辑"的主张,还是庞德提出的"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差异的观点都着眼于瓦解和攻击法学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法学自足性,从而努力弥合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的鸿沟。其价值在于引入外在的视角来研究法律,从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中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习惯采取理想主义的开发思路,需补充能引导学生走近普通劳动者及其劳动现实的现实主义。开发现实主义的新劳动教育课程,可以从历史上的课程典范寻找启示,但更需关注当下普通劳动者,将马克思主义劳动现实研究引入新劳动教育课程,籍此弥补当前中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两点薄弱之处,使学生不仅养成对于普通劳动者的基本理解与同情,而且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概念与理论研究当下普通劳动者的劳动现实,以防劳动教育种下的美好劳动理想经不起劳动现实的冲击,发生变形或被消解,同时夯实将来为劳动者造福的知识基础与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曹军强  
自台湾问题出现以来,美国涉台思维尽管有"弃台论"、"盟友论"、"维持现状论"之别,但都没有溢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范畴。2012年奥巴马连任之后,正式提出亚太战略"再平衡",台湾在美国亚太布局中的地位似乎再度提升,为"防范""引导"中国,美国涉台关系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进一步交汇。按理想主义(意识形态)思维,美国需要台湾发挥所谓"民主灯塔"效应,"以小搏大"影响中国大陆。从现实主义(战略利益)逻辑出发,美国需要台湾帮助其实现与巩固其亚太及全球利益。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卫平  
茅盾经典现实主义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资源,应该重新认识其价值和重要意义。特别是他立足现实、关注当下、参与时代思考的文学传统,对于当下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茅盾在创作实践上开创了现实主义经典的四种品格,即时代性的品格、社会性的品格、政治性的品格、史诗性的品格;在理论主张上倡导现实主义又不独尊现实主义,主张创作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写作手法的丰富性,这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今天的中国尤其需要现实主义文学,需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和勇敢地创造生活,茅盾的现实主义创作实践及理论倡导具有鲜明、突出的当代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炎秋   邓智  
恩格斯的“历史观点”翻译为“史学观点”是不大妥当的。在恩格斯两篇涉及“历史观点”的重要文献中,“历史观点”的核心内涵都是“现实”。恩格斯的“现实”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当下的现实;二是过去的现实或者说历史上的现实;三是作者、批评家的思想与认识立足当下的现实,同时符合历史的现实。其基本指向是“真正的现实”。恩格斯的“历史观点”与其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其一,“历史观点”促进了恩格斯文艺思想的现实主义转向;其二,二者相互契合;其三,二者相互促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伟  
本文认为,大国存在一种整体国家利益,这种利益是位置性的,是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和制度地位目标。霸权国、潜在争霸国和非争霸国谋求不同的实力地位和制度地位,因此它们之间的实力关系和制度关系决定着是否适合和能够建立联盟。本文提出了有关联盟战略的五个假设,并用一战前英德联盟战略的历史进行检验。英国的联盟战略完全符合了位置现实主义的联盟假设,有效捍卫了英国的整体国家利益。而德国的联盟战略由于对整体国家利益的界定不合理,没有准确把握本国和霸权国之间的实力关系以及制度关系,导致了在一战中的最终失败。因此,合理界定整体国家利益,在条件不成熟时追求克制的目标,才能有真正明智的联盟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伟  
本文认为,大国存在一种整体国家利益,这种利益是位置性的,是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和制度地位目标。霸权国、潜在争霸国和非争霸国谋求不同的实力地位和制度地位,因此它们之间的实力关系和制度关系决定着是否适合和能够建立联盟。本文提出了有关联盟战略的五个假设,并用一战前英德联盟战略的历史进行检验。英国的联盟战略完全符合了位置现实主义的联盟假设,有效捍卫了英国的整体国家利益。而德国的联盟战略由于对整体国家利益的界定不合理,没有准确把握本国和霸权国之间的实力关系以及制度关系,导致了在一战中的最终失败。因此,合理界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