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9)
- 2023(6140)
- 2022(5139)
- 2021(4898)
- 2020(4144)
- 2019(8998)
- 2018(9261)
- 2017(17498)
- 2016(9844)
- 2015(10917)
- 2014(11112)
- 2013(10717)
- 2012(10048)
- 2011(9260)
- 2010(9436)
- 2009(8877)
- 2008(8620)
- 2007(8020)
- 2006(7347)
- 2005(6471)
- 学科
- 农(44683)
- 济(39286)
- 经济(39228)
- 业(34817)
- 农业(29664)
- 管理(21869)
- 企(14389)
- 企业(14389)
- 业经(13814)
- 制(11782)
- 中国(10877)
- 方法(10551)
- 地方(10358)
- 农业经济(9993)
- 体(9973)
- 数学(9338)
- 数学方法(9228)
- 村(9055)
- 农村(9049)
- 财(8886)
- 发(8549)
- 学(8167)
- 土地(7920)
- 策(7386)
- 发展(7176)
- 展(7162)
- 劳(6969)
- 劳动(6969)
- 银(6959)
- 银行(6943)
- 机构
- 学院(137889)
- 大学(131370)
- 济(55720)
- 经济(54487)
- 管理(51806)
- 研究(49229)
- 农(48878)
- 理学(44277)
- 理学院(43851)
- 管理学(43115)
- 管理学院(42890)
- 中国(39517)
- 农业(37286)
- 科学(30578)
- 业大(29463)
- 京(27827)
- 所(25917)
- 中心(23936)
- 财(23903)
- 研究所(23283)
- 江(23279)
- 农业大学(22697)
- 省(19081)
- 业(18374)
- 财经(18063)
- 范(17975)
- 州(17761)
- 师范(17753)
- 经济管理(17344)
- 北京(16623)
- 基金
- 项目(90683)
- 科学(70371)
- 研究(69652)
- 基金(63745)
- 家(55868)
- 国家(55256)
- 科学基金(46267)
- 社会(43179)
- 社会科(40252)
- 社会科学(40241)
- 省(37819)
- 基金项目(34109)
- 编号(31679)
- 划(30214)
- 教育(30065)
- 农(28742)
- 自然(28362)
- 自然科(27649)
- 自然科学(27640)
- 自然科学基金(27135)
- 成果(25634)
- 资助(24617)
- 发(20968)
- 课题(20626)
- 部(19983)
- 重点(19931)
- 创(18587)
- 业(18348)
- 性(18169)
- 制(17921)
共检索到218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兴庆 李荣耀
自2003年以来,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在"三权"处置问题上经历了从重保障功能到重财产属性、从直面"一权"到直面"三权"、从强调"维护"到强调"转让"的演进过程。本文提出的支持引导"三权"转让的总体思路是,按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顺序,依次扩大转让改革的尺度;按一般农村、城郊村、城中村的顺序,依次扩大转让改革的力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财产权利,设置不同的受让人范围和优先序;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兴庆 李荣耀
自2003年以来,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在"三权"处置问题上经历了从重保障功能到重财产属性、从直面"一权"到直面"三权"、从强调"维护"到强调"转让"的演进过程。本文提出的支持引导"三权"转让的总体思路是,按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顺序,依次扩大转让改革的尺度;按一般农村、城郊村、城中村的顺序,依次扩大转让改革的力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财产权利,设置不同的受让人范围和优先序;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曲颂 郭君平 李荣耀
在充分保障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的前提下,构建“三权”财产权益实现机制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处在重要窗口期。本文立足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以户籍关系变化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调整为逻辑主线,审视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的内涵演化,梳理进城落户农民“三权”处置的政策脉络和地方探索,进而剖析构建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财产权益实现机制的关键难点。研究认为,构建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财产权益实现机制的关键难点在于辨明农民进城落户与融入城镇的关系,厘清集体内部转让与市场资源配置的边界,着力解决“三权”退出补偿不足的核心问题,确立“以用定转、转用联动”一体化机制,抓住集体成员身份去留的根本症结,以及做好退村进城之间权利保障的接续衔接。在此基础上,应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多层级多元化补偿机制、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软硬兼施”完善引导机制、统筹推进改革与完善配套制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近日,人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计委出台《关于做好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办法》,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基本医保制度体系。《办法》指出,进城落户农民是指按照户籍管理制度规定,已将户口由农村迁入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配合和支持相关部门,做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把进城落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金励
中国从二元户籍的隔离走向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的统一,使户籍制度改革成为了新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时代变革之一,但同时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问题也凸显出来。基于对全国1620个行政村的调查,主要考察退地补偿方案、留地制施行期限、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土地确权、承包地合理利用、"逆城市化"回迁等问题,分析发现,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中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不力。据此,在居住证制度新政实施中,亟需完善思路,积极推进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的互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志 郑志浩
随着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延包时点的临近,进城落户群体的承包地延包处置问题亟需解决。理论分析与访谈调查显示:到期延包处置包含固有的现实依据、效率逻辑与产权归属逻辑;在未来延包时点,主要可以配给直接顺延、有偿退出、无偿退回、有偿使用四种方案;到期后全部直接顺延进城落户群体的承包地可能引发无地人群的不满,而有偿退出存在着标准难统一等问题;直接无偿收回进城落户群体的承包地可能会成为大部分村庄的主要选择,原因是受到户籍变动、公平心理与收入差异的影响;有偿使用方案得到了超过半数的访谈农户支持。事实上,进城落户群体的农村承包地权利处置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主体资格”问题,是对承包权的下属权利如成员权、继承权、退出权等土地产权理论边界的拓展与深化,也是对中国农地产权改革理论内容的细化与丰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慧 张燕 滕飞 邹一南
以城市规模制定差别化落户政策存在诸多局限,按照"城市压力+农民工条件差异"分区域分群体是推进农民工差别化落户的现实途径。推进农民工差别化落户,要分群体按照"两稳定+分群体年限指标"制定"低门槛、标准化"的准入条件,分区域因地制宜推进农民工落户城镇。Ⅰ类地区以空间换容量为突破点,实行"重点突破、适度从紧、郊区为主、提升管理"的落户策略;Ⅱ类地区以政策提能力为突破点,实行"存量优先、渐次放开、全域承接、加大倾斜"的落户策略;Ⅲ类地区以创新强保障为突破点,实行"存量为主、适度宽松、分级引导、省域统筹"落户策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济芳 聂伟
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方言技能对进城农民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越熟悉当地方言的进城农民,越倾向于落户城镇;方言技能通过收入、社会交往以及社会认同机制实现对进城农民落户意愿的正向影响。进城农民收入水平每增加一个对数单位,落户意愿提升28.3%;进城农民交往意愿因子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单位,落户意愿提升16.4%,与本地人实际交往融洽每提升一个等级,落户意愿提升22%;进城农民城市认同因子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单位,落户意愿提升20.4%。另外,方言技能的城镇落户效应在跨省流动中以及在城乡结合部与县镇正向影响显著,但在市内跨县和市区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方言技能 进城农民 落户意愿 影响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卢小君 向军
本文利用大连市459位农民工问卷调查的基础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在不同情境下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要求农民工放弃土地换取城市身份时,农民工的进城落户意愿会迅速下降;在不预设交出土地资源的情境下,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受到受教育程度、城市住房状况、承包地和宅基地处置方式的显著影响;在预设交出承包地,甚至承包地和宅基地"双放弃"时,受教育程度和城市住房状况仍对其进城落户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心理适应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制定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时,既要注重提升市民化的能力,又要完善农村土地退出补偿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关键词:
农民工 进城落户意愿 农村土地处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常青 郜亮亮 刘同山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转让问题日益成为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本文首先对重庆梁平、浙江乐清和宁夏平罗等试点地区的"三权"转让的典型做法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三权"转让改革试点的基本经验与存在问题,最后在对"三权"转让若干问题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崇举
现阶段农民工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不能享受同工同酬,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城市福利和服务;进城农民工土地权益相关问题,等等。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在于:城市管理者需及时转变观念,制定强制性政策,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经济、社会、资源三大系统,推进城市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工作;努力改善农民工福利、待遇;研讨和制定相关政策,保障转户入城农民工土地权益;引导农民工向大、中、小城市(镇)有序转移。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转移 现状 解决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翼
文章通过对2010年全国性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1)绝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如果要求其交回承包地,则只有10%左右愿意转为非农户口。(2)"为了孩子的教育与升学"是少数农民工愿意转户的主要原因。(3)"想保留承包地"是大多数农民工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4)在转为非农户口这一问题上,80前与80后农民工不存在显著区别。由此作者认为,推进城镇化的优选之路是"常住化城镇化"而非"户籍化城镇化";要在不强迫改变农民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将农民工转变为城市新市民;应给予进城的"80前"与"80后"同等重要的政策关注。深层城镇化的政策配置重点,应是"基本公共服务与福利配置的均等化",而不是强化户籍的制度区隔功能。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 深度城镇化 进城落户意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唐宗力
文章使用2009和2014年在安徽农村地区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分析了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定居城市行为和意愿上呈现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近5年来,农民工大量回流,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和县市城区就近打工,早出晚归,已成为一种新趋势。与此同时,农民工落户定居城市的行为和意愿不进反退,导致这种状况的农村"拉回"和城市"推出"的因素都在增强,以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将农民固定在某一个城市的城镇化目标可能难以推进。文章建议在取消城乡户籍上的附加利益,为统一户籍和最终取消户籍创造条件的同时,加强新农村建设,并将其纳入城镇化进程中。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工 移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琳 刘彦随
基于"推—拉"理论、新经济学劳动力流动理论,剖析了农民进城落户意愿的城乡作用力、农民进城落户的内部影响因素,并结合郸城县169份农户有效问卷和村干部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农民进城落户意愿可用"推力—拉力"范式解释,包括生活便捷程度、子女的受教育环境、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家庭收入和非农就业、消费和生活成本,其中,便捷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子女受教育环境是最大的城镇拉力,没有稳定的非农工作是最大的城镇推力。②农民进城落户决策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村庄因素三个层面。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生活水平、亲朋好友是否进城落户、村庄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郸城县农民进城落户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文化程度、亲朋好友是否迁户的影响效应为正,年龄、家庭生活水平及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影响效应为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燕 李录堂
在当前农民工进城落户的过程中,已经实现全家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更容易产生在城市落户的需求,而且只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因个人进城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通过对西安城六区农民工的调查,将全家进城农民工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等进行梳理,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全家进城农民工城市落户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打工时间、寻求更多发展机会、进城具备条件判断、打工收入、子女教育费用、户籍解决麻烦作用、户籍对提高地位作用9个变量对全家进城农民工的城市落户需求影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