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1)
- 2023(2229)
- 2022(1874)
- 2021(1931)
- 2020(1519)
- 2019(3313)
- 2018(3106)
- 2017(6326)
- 2016(3641)
- 2015(4025)
- 2014(4102)
- 2013(3906)
- 2012(3784)
- 2011(3316)
- 2010(3616)
- 2009(3562)
- 2008(3821)
- 2007(3498)
- 2006(3324)
- 2005(3307)
- 学科
- 济(12630)
- 经济(12600)
- 管理(12543)
- 业(11498)
- 企(9603)
- 企业(9603)
- 财(5790)
- 农(5743)
- 制(5607)
- 中国(5179)
- 体(3939)
- 方法(3734)
- 业经(3680)
- 务(3678)
- 财务(3665)
- 财务管理(3651)
- 企业财务(3484)
- 银(3448)
- 银行(3448)
- 农业(3432)
- 行(3247)
- 体制(3217)
- 融(2964)
- 金融(2964)
- 税(2760)
- 数学(2740)
- 学(2670)
- 教育(2663)
- 数学方法(2625)
- 理论(2578)
- 机构
- 大学(52184)
- 学院(52023)
- 济(20561)
- 经济(19982)
- 管理(18779)
- 研究(18591)
- 中国(15877)
- 理学(15049)
- 理学院(14875)
- 管理学(14640)
- 管理学院(14528)
- 财(12894)
- 京(11481)
- 科学(9524)
- 所(9469)
- 财经(9381)
- 中心(8918)
- 江(8794)
- 经(8355)
- 研究所(7943)
- 范(7877)
- 北京(7875)
- 师范(7861)
- 州(7345)
- 财经大学(6833)
- 农(6826)
- 院(6513)
- 师范大学(6280)
- 经济学(6261)
- 人民(6207)
共检索到90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崔占峰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造就了大批离土进城的农民工,也形成了数量可观的进城流动商贩。商贩与城管的博弈日益采取社会冲突的表达方式,在于城市管理滞后于社会关系的快速变化,无法为冲突的解决提供释放机制。本文深入分析进城流动商贩问题的根源与本质,是破解流动商贩治理命题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进城流动商贩 根源 本质 治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治菊
流动商贩治理是城市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流动商贩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促进城市社会管理的优化。传统城市社会管理体制下的流动商贩治理存在治理理念落后、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机制不健全、治理模式暴力因素明显、治理成本较高等问题。在新型城市社会管理模式下,要实现对流动商贩的有效治理,必须在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机制、治理模式等方面有所转变。
关键词:
社会管理 街头官僚 流动商贩 十二分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潘登科 张蕾
流动商贩作为一个非正规就业群体,在城市中不得不选择自我就业。由于污染环境、占道经营,政府对流动商贩采取了禁止措施,禁止政策带给政府的是高成本、低收益,更为重要的是流动商贩丧失了非正规就业的机会。本文通过运用模型说明政府需要对流动商贩造成的负外部性进行管制,并且要取消禁止政策。分析了南京市实行的"十二分制",这一模式是解决流动商贩问题的创造性的尝试,为改进目前流动商贩治理状况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关键词:
流动商贩 治理模式 十二分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崔占峰
现代流动商贩是在古代商贩数次分化中沉淀下来的包容性最强的底层社会群体。承袭了古代商贩流动谋生的特点,但在"职业"与"身份"、发展的"时间"与"空间"、活动的"集市"与"常市"以及所处的"阶层"和"地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尤其是城市化的发展,使商贩从一个概念,发展成一个群体,演变成一种现象,甚至转化为一个"问题"。进城流动商贩问题的形成包括流动性爆发和治理问题两个方面。流动商贩的治理应以民生为导向,以其城市融入为目标,在政府与市场构成的二维坐标内寻求出路。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一个"三维九元"的立体治理体系。
关键词:
现代城市 流动商贩 发展与治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姜玉勇
针对流动商贩与城市管理中的冲突,本文主要探讨几个问题:流动商贩的价值选择,他们为什么愿意生活在城市的夹缝中?非正规经济的弥隙市场、游走式营业与消费者选择;流动商贩与城管的辖区冲突,城管采取的措施与效果;冲突的成因:执法者与当事人有限理性;冲突力量的对比及解决途径,和解区的大小与冲突可能性。本文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非正规经济 流动商贩 价值选择 就业冲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相广萍
露天流动商贩经营有着自身的特定性与特殊性,可谓利弊参半、优缺点共存。由于露天流动商贩与普通百姓的消费关系密切,他们既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群体,也是投诉的热点群体,更是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群体,其经营行为对百姓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决定消费者购物意向。研究流动商贩经营内容与行为特征有利于消费市场的规范与管理,并对促进消费者健康消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相广萍
露天流动商贩经营有着自身的特定性与特殊性,可谓利弊参半、优缺点共存。由于露天流动商贩与普通百姓的消费关系密切,他们既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群体,也是投诉的热点群体,更是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群体,其经营行为对百姓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决定消费者购物意向。研究流动商贩经营内容与行为特征有利于消费市场的规范与管理,并对促进消费者健康消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延吉 张磊 吴凌燕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仍然缺乏以城市或区域为尺度、以空间统计为方法的非正规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流动商贩是非正规经济的重要部门,结合地统计方法(Geo-Statistics)和空间结构模型,研究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商贩区内分布。研究发现:区域内流动商贩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并在区内具有多个中心地。其与人口的中心地相互耦合,反映出居民需求在形塑流动商贩集聚格局中的重要影响,以及非正规经济的依附性特点。而流动商贩与正规商业的中心地在本区域并不吻合,两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集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的城市空间分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晓穗 吴晓
本文通过实地勘察、问卷调查与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岳麓山大学城周边的流动摊贩的人群构成及经营活动的时间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寻流动摊贩在区域内的时空分布规律,旨在从规划角度提出流动摊贩治理策略。研究发现流动摊贩的集聚特征呈现相对稳定性,为流动摊贩的疏导规划提供了依据。文末基于包容性的多方融合协同原则,分别从规划主体、城市管理主体及流动摊贩主体出发,提出治理策略,以期为新时期的城市治理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晓 王志权
认为治理流动摊贩的关键在于推进流动摊贩的合法经营;推进流动摊贩的合法经营,对于解决流动摊贩非法无序经营的问题、破解城市治理的困境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地区探索了以推进流动摊贩合法经营为主的流动摊贩治理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推进流动摊贩合法经营,对流动摊贩进行分类分区治理,发挥好城市社区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是解决流动摊贩问题的治本之策。
关键词:
流动摊贩 武汉经验 温州经验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林
“宰”你没商量──商贩“煞”黑现象扫描王林时下,集贸市场和商厦陈列商品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好一派活跃与繁荣的景象。"文明经商、优质服务"之风正逐步形成。然而,少数不法商贩见利忘义,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宰客"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招之多、艺之高,往往使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波 孟青
街头商贩是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中不容回避的客观现象。如何应对街头商贩已引起公众的广泛探讨,但城市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却有不足。以国内外多学科的文献梳理为基础,首先分析街头商贩的概念并总结其特征,简要回顾我国街头商贩发展历史,归纳街头商贩对城市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而提出对于街头商贩既不应"一扫而净",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进行弹性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科学规划与管理;并针对不同空间分布类型的街头商贩提出相应的管理思路与规划对策。
关键词:
街头商贩 管理政策 城市规划 空间分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玲玲 刘承水 史兵
文章基于北京市流动摊贩的治理难题开展分析,首先对城市流动摊贩的定位、流动摊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报告了城市流动摊贩的内部生存环境与外部生存环境——分别从内部自身生存状态与外部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通过采用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首都流动摊贩存在现象的外部性调查,分别阐释了流动摊贩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正外部性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就业安置及社会安宁、传承文化,活力城市、满足低收入市民需求、存在的独特性;负外部性主要体现在影响食品安全、影响交通安全、污染环境,影响市民生活、扰乱市
关键词:
流动摊贩 城市环境 市场秩序 摊贩管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呈忠
北宋晚期蔡京推行了以盐钞茶引之法为主要内容的茶盐新政,一方面重视发挥商人在运销环节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并进行严密管理。按照茶盐新法的制度设计,招诱茶盐商人到本地销售成为地方政府的关键职能。朝廷针对地方机构茶盐销售状况制定了比较赏罚制度,茶盐销售额与地方官员奖惩升降紧密结合。在茶盐新法的实践中,对地方官员进行政绩考核的周期越来越短,从每岁比较发展到逐月摊定,赏罚力度也越来越大。在动力与压力并存的形势下,地方官员为了提升政绩往往通过抑配民户的方式来提高茶盐销售额,从而使得茶盐新法成为严重的弊政。从蔡京茶盐新法的地方运作方式来看,宋徽宗一朝经济政策的失败与政治生态的恶化之间有着交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兆勇 戴昀
城市管理部门和无证商贩、流浪人员等弱势群体之间经常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展开的博弈。这种博弈,使双方陷入了"囚徒困境",由此造成了城管部门执法与弱势群体生存之间的矛盾。为改变这种局面,本文拟用博弈论的方法洞察双方冲突的内在原因,并通过有效的制度约束限定个人理性来改变支付矩阵等方式,引导双方走上合作博弈之路,构建和谐城管。
关键词:
囚徒困 制度约束 合作博弈 和谐城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