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76)
- 2023(4542)
- 2022(3649)
- 2021(3468)
- 2020(2541)
- 2019(5786)
- 2018(5417)
- 2017(9454)
- 2016(5619)
- 2015(6196)
- 2014(5975)
- 2013(5499)
- 2012(5078)
- 2011(4750)
- 2010(4878)
- 2009(4262)
- 2008(4283)
- 2007(3911)
- 2006(3531)
- 2005(3080)
- 学科
- 济(16689)
- 经济(16654)
- 业(11500)
- 管理(10741)
- 农(8723)
- 企(7394)
- 企业(7394)
- 农业(6336)
- 中国(6234)
- 理论(5932)
- 教育(5291)
- 学(5277)
- 业经(5170)
- 教学(5126)
- 方法(5126)
- 数学(4081)
- 地方(4033)
- 数学方法(3922)
- 贸(3751)
- 贸易(3750)
- 易(3642)
- 财(3593)
- 学法(3551)
- 教学法(3551)
- 制(3435)
- 学理(3181)
- 学理论(3181)
- 发(3175)
- 融(3044)
- 金融(3042)
- 机构
- 学院(78154)
- 大学(76167)
- 研究(28792)
- 济(25035)
- 经济(24325)
- 管理(23714)
- 理学(20401)
- 理学院(20055)
- 中国(19459)
- 管理学(19420)
- 管理学院(19289)
- 科学(19247)
- 京(16347)
- 农(15528)
- 所(15043)
- 研究所(13973)
- 范(13759)
- 师范(13613)
- 江(12876)
- 业大(12481)
- 中心(12288)
- 农业(12129)
- 财(11917)
- 技术(11028)
- 师范大学(10805)
- 院(10677)
- 州(10333)
- 北京(10253)
- 教育(9977)
- 财经(9588)
- 基金
- 项目(53518)
- 研究(41988)
- 科学(41112)
- 基金(35738)
- 家(31745)
- 国家(31401)
- 科学基金(25603)
- 社会(24281)
- 省(22752)
- 社会科(22739)
- 社会科学(22730)
- 教育(21429)
- 划(19282)
- 编号(18710)
- 基金项目(18608)
- 成果(16213)
- 自然(15521)
- 自然科(15142)
- 自然科学(15134)
- 自然科学基金(14844)
- 课题(14407)
- 资助(13757)
- 重点(13068)
- 年(12480)
- 发(12478)
- 创(11653)
- 部(11289)
- 性(11028)
- 创新(10798)
- 项目编号(10631)
共检索到116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祁
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市466名进城隔代抚养孙辈的祖辈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发现该群体在城市生活呈现多重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消极的身体健康状况自评、非理性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碎片化"的闲暇时间与"差序格局"式的活动空间、低参涉度的活动类型与浅交往式的互动状态、单向度的角色、沉重的家用贴补、"缺场"下的乡愁、无法照料的家人等。据此认为,社区、社会服务机构、物业、子女等可在祖辈照顾孩子与料理家务、闲暇生活、与子女家庭关系、与老家关系等四个方面开展服务,提升祖辈的生活福祉。
关键词:
隔代抚养 生活困境 消解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中一
在当前妇女就业日益普遍和托育资源紧张的条件下,祖辈托育是我国大中城市双薪家庭中选择最普遍的幼童照顾方式之一。祖辈托育不仅有利于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祖辈托育在解决幼儿家长托育困境、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因为责任分配、教养理念不同而带来的世代冲突。建议政府在政策规划和实践中应增加贴近民意的制度设计,进而优化祖辈托育方式,以促进积极老龄化。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祖辈托育 幼儿照顾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祁
文章采用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讨论收集30位进城祖辈信息寻求的数据,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进城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归纳出24个范畴并聚焦为6个主范畴,由此构建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以期提升进城祖辈信息寻求意识与能力,完善进城祖辈信息供给网络与服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晓巍 谢娟 宋雅婷
以317名幼儿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祖辈-父辈共同养育的特点,并探讨其与母亲养育压力、幼儿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共同养育中女性祖辈占大多数,男性祖辈参与共同养育的较少,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姥姥占47.0%,奶奶占43.8%,爷爷占6.0%,姥爷占3.2%。母系祖辈在矛盾暴露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父系祖辈,在其它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2)聚类分析发现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可分为三类:和谐型、一般型和冲突型,分别占33.9%,35.5%,30.7%,三类家庭在母亲养育压力和幼儿问题行为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3)母亲养育压力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华为 葛鸿熙
基于2011-2018年CHARLS四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相结合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了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性别差异,考察了居住安排模式在隔代照料和祖辈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隔代照料影响祖辈健康的潜在机制路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强度照料相比,高强度照料更可能对祖辈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在祖母群体中比在祖父群体中更高。不与子女同住但与孙辈同住会强化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而与子女同住则会显著缓解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居住安排模式对隔代照料健康效应的上述调节作用在祖母群体中更为显著。促进社会参与和增加代际经济支持是缓解隔代照料负向健康效应的重要路径。在农村祖辈参与隔代照料愈发普遍的背景下,未来可以通过下述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祖辈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幼托服务可及性;第二,针对参与隔代照料的祖母群体展开照料能力建设和健康干预;第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降低农村隔代家庭比例;第四,通过文化倡导和制度激励来鼓励成年子女给予祖辈更多的经济和情感支持。
关键词:
隔代照料 身心健康 性别差异 居住安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华为 葛鸿熙
基于2011-2018年CHARLS四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相结合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了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性别差异,考察了居住安排模式在隔代照料和祖辈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隔代照料影响祖辈健康的潜在机制路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强度照料相比,高强度照料更可能对祖辈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在祖母群体中比在祖父群体中更高。不与子女同住但与孙辈同住会强化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而与子女同住则会显著缓解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居住安排模式对隔代照料健康效应的上述调节作用在祖母群体中更为显著。促进社会参与和增加代际经济支持是缓解隔代照料负向健康效应的重要路径。在农村祖辈参与隔代照料愈发普遍的背景下,未来可以通过下述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祖辈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幼托服务可及性;第二,针对参与隔代照料的祖母群体展开照料能力建设和健康干预;第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降低农村隔代家庭比例;第四,通过文化倡导和制度激励来鼓励成年子女给予祖辈更多的经济和情感支持。
关键词:
隔代照料 身心健康 性别差异 居住安排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丽娟 樊振佳
在信息社会,信息问题始终存在,关注农村儿童的信息分化、减轻儿童信息困境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儿童的隔代抚养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在中国农村更是普遍存在。农村儿童受抚养模式及祖辈的影响,常遇到多种信息困境,但对该群体信息困境的研究相对缺乏。围绕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困境,文章提出4个研究问题,探究该群体面临的信息困境现状、表征、发生机理及信息脱困路径。文章以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环境、信息意识与需求、信息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其信息困境与信息脱困进行研究。在中国山东省某县域开展田野调查,通过网络调查、观察和访谈收集了隔代抚养儿童及家长的17份数据,使用文本分析法借助NVivo11对数据进行三级编码、描述与分析。文章总结了该县域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环境与信息活动现状;归纳出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困境的表征;构建隔代抚养儿童信息困境的发生机理模型并阐释了传导路径;最后基于6个责任主体提出帮助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脱困的策略。研究结论对解决社会信息问题,帮助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脱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文敏
民办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的必要条件。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面临着社会场景中的职业身份不清晰、学校场域的教师角色冲突以及职业实践中话语权受限等三重困境。为化解这三重困境,民办高校要正确对待学校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以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学术认同;重塑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用话语权增加教师的学校认同;优化学校的组织生态,提升教师对教育职业的归属感。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祁 顾丽丽
探究未成年残疾人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从而为构建有助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内外部生态提供依据,进而增进未成年残疾人及其家庭福祉。采用深度访谈法搜集15位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相关资料,对文本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并检验理论饱和度。研究发现:影响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能力维度、家庭生态、信息源特征、内外部感知与残疾状况,由此构建未成年残疾人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系统阐述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提出有助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总体性构想与操作化建议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聂景春 聂炜琦 祖丽胡玛尔·热合曼 庞晓鹏 李英
本文基于2019年和2021年在陕西省农村地区开展的孕婴营养健康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分析了祖辈作为主要照护人参与孕婴照护对农村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祖辈为主要照护人对农村孕产妇身体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孕产妇心理健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家庭功能视角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当孕产妇自身养育照护能力更强、丈夫更多参与照护或养育照护社会服务更健全时,祖辈在孕婴照护中的作用会被替代,因而对孕产妇身体健康的正向影响会减弱。但是,孕产妇自身养育照护能力更强或养育照护社会服务更健全时,祖辈与孕产妇在养育照护方面的意见分歧可能增加,祖辈为主要照护人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会增强,而丈夫介入可以起到调和作用。本文呈现了随着家庭现代化的演进,农村地区祖辈在核心家庭子代抚育中的作用变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劲松 李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80后青年逐渐成长为进城务工的主体,他们融入城市生活,不仅关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乎城市健康和谐发展,而且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对进城务工80后青年融入城市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原因进行剖析,提出进城务工80后青年自身、社会,尤其是政府在80后务工青年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
进城务工80后青年 融入城市 困境 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庆
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电子商务技术、物流技术等加速了农产品的商贸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农产品商贸活动的信誉度问题也备受关注。农产品商贸活动面临信誉度不高、品牌建设不足、诚信意识不强的困境,为促进农产品商贸活动的健康发展,应树立诚信、品牌化意识,提升信誉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冬梅
老人隔代抚养已成为社会常态,对老人进行隔代抚养培训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访谈发现,老人对社区教育不了解,参加隔代抚养的培训不多,受时间、身体条件、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老人参与意愿不一,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场所参加培训,对隔代抚养培训的内容需求主要体现在营养健康、行为习惯、学习指导、教育资源、代际沟通等方面,培训形式上倾向于面授、讲座,偏爱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指导。基于老人的需求,社区应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引领,明确目标定位;优化隔代抚养课程设置,选择适当内容;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采取多样化教育方式;提供有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应予以政策和经费保障。
关键词:
隔代抚养 教育培训 老龄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贝贝 青平 肖述莹 廖芬
本文从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溺爱角度出发,基于湖北省1125户留守儿童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和Bootstrapping分析方法,探讨了隔代溺爱与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祖辈作为看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溺爱程度会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从而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而言,祖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溺爱程度越大,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力就越弱,越容易导致儿童的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进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隔代溺爱 消费 健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伟同 陈琳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决定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三期调查数据,分析了中老年人隔代抚养行为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拥有16岁及以下孙辈的中老年群体中,隔代抚养行为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但这种影响会随着抚养强度和中老年群体年龄的增长而减弱,65岁以上老年群体并没有通过隔代抚养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子女异地居住的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不能通过隔代抚养行为得以提升,这意味着隔代抚养留守儿童不利于改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机制分析表明,中老年人孤独感的降低、与子女联系频率和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增加是其生活质量提升的内在机制,机制分解发现孤独感降低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
隔代抚养 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抚养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