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0)
2023(14536)
2022(12340)
2021(11265)
2020(9672)
2019(22159)
2018(21660)
2017(41267)
2016(22988)
2015(25792)
2014(25496)
2013(25053)
2012(23710)
2011(21432)
2010(21489)
2009(19835)
2008(19794)
2007(18181)
2006(16026)
2005(14172)
作者
(70194)
(59144)
(58732)
(55685)
(37104)
(28675)
(26757)
(23322)
(22306)
(20864)
(20156)
(19787)
(18945)
(18532)
(18480)
(18457)
(18201)
(17256)
(17029)
(16835)
(15112)
(14472)
(14447)
(13576)
(13555)
(13306)
(12997)
(12993)
(12136)
(12135)
学科
(93360)
经济(93252)
(64263)
管理(55757)
(48714)
(41861)
企业(41861)
方法(38453)
数学(34232)
数学方法(33908)
农业(32113)
中国(25467)
(24050)
业经(23416)
(20961)
地方(20775)
(18622)
贸易(18618)
(18066)
(18045)
环境(13650)
(13650)
银行(13581)
技术(13532)
(13513)
(13088)
金融(13085)
(12923)
收入(12851)
(12507)
机构
学院(328496)
大学(326827)
(133033)
经济(130244)
管理(119577)
研究(117994)
理学(103512)
理学院(102189)
管理学(100280)
管理学院(99688)
中国(88211)
(84524)
科学(77493)
(71774)
农业(66369)
(63022)
业大(61757)
研究所(57739)
(57718)
中心(54879)
(51048)
财经(45744)
北京(45002)
(43691)
师范(43107)
农业大学(41894)
(41701)
(41336)
经济学(40213)
(39723)
基金
项目(224571)
科学(173595)
基金(160626)
研究(157756)
(144569)
国家(142984)
科学基金(118920)
社会(98817)
社会科(93084)
社会科学(93051)
(89938)
基金项目(85990)
自然(78701)
自然科(76780)
自然科学(76750)
(75956)
自然科学基金(75406)
教育(70943)
资助(64546)
编号(63650)
重点(51094)
成果(50984)
(50104)
(48776)
(46558)
课题(44350)
(44073)
科研(43993)
计划(43941)
创新(43478)
期刊
(150613)
经济(150613)
研究(91740)
(83920)
中国(67615)
学报(64994)
农业(56832)
科学(55695)
大学(47899)
学学(45393)
(43680)
管理(38334)
教育(32341)
(29945)
金融(29945)
业经(29880)
(28847)
技术(25710)
经济研究(22658)
财经(21888)
问题(21528)
(20042)
(18848)
业大(18726)
世界(17082)
科技(16262)
资源(16179)
农业大学(15977)
技术经济(15693)
农村(15084)
共检索到489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文书  
本文利用五城市调查数据,对进城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①进城农民工就业呈现出行业高度集中、非正规部门比重高、劳动时间长、工资水平低、雇佣关系不规范等特征。②进城农民工的劳动保障状况很差,其保障水平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保障水平存在巨大差距。③进城农民工的小时工资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状况对其小时工资有显著影响,但不同行业和不同雇主类型的农民工小时工资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最后揭示了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红燕  
进城农民工是否能顺利融入城市社会,对我国的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社会公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基于石家庄市农民工城市适应的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几点对策思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考金  狄金华  
以南京市的进城农民工为例,通过调查其居住状况、消费支出、健康状况以及疾病处理等,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住状况较差;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基本消费占据了绝对比重,医疗消费比例偏低;农民工自我健康评价较高,与农村居民相比,农民工的两周患病率略低;在疾病处理上,农民工较为消极,其通常选择低成本的处理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秋秋  金刚  
本文运用2011年针对辽宁省沈阳市964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利用最优尺度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前接受培训情况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显著因素。同时,不同年龄、不同学历水平、不同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仪凤  吴梦然  潘建伟  
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特殊群体,占我国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他们从事城市基础建设、制造行业以及部分服务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本文以消费这一普遍经济活动为切入点,对北京市农民工展开实地问卷调查,从影响农民工消费行为的个体、经济、社会、心理四方面因素出发,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农民工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态度、消费意愿的具体因素,为保障农民工消费、引导农民工合理消费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晶晶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队伍的不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内专家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基本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消费水平及结构、社会保障、进城务工原因、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以及户籍制度等问题。很少基于个体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可就业能力,所以本研究主要就是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辉  杨晶  黄琦  
以石家庄市城区职高生为研究对象,对职高生的自我同一性、生涯自我效能感对职高生生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职高生,其生涯发展及其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职高生的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与自我同一性和生涯自我效能感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我同一性和生涯自我效能感对职高生生涯发展水平有预测作用。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营造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和支持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氛围、提高职业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质量、家校合作共促学生生涯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强  
农民工的家庭化迁移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家庭化迁移和城乡迁移同时发生的"双重迁移"对农民工家庭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家庭中的女性"双重迁移"引发不同以往的就业决策,并改变了农民工家庭的生活状态。文章在新家庭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实证分析"双重迁移"中各类因素对女性就业选择和工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化迁移会减少女性居家就业和外出就业概率,降低女性就业水平。分析表明学前教育、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能够提高流动妇女的劳动参与率,而在职培训和教育水平在提高女性农民工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嵩  焦宝松  王建  
近年来,农民工收入过低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经济学方法对决定农民工收入的户籍制度、教育水平和工作年限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积极发展乡镇企业,降低农民受教育的成本,成立农民工技能认证机构等途径可以改善农民工收入过低的状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学文  杨欣  
利用沈阳市281份农民工抽样调查样本,以职业流动次数作为衡量劳动力职业稳定性的指标,运用负二项回归对农民工职业稳定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就业距离及工作年限是影响农民工职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来说,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会加速职业流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王秋兵  于学文  
本文基于沈阳市271份调查数据,对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的日工作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认为,通过增加培训等人力资本提升的措施对降低农民工的工作强度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虹  汪昕宇  
本文从劳动力供求理论出发,结合当前经济环境,分析并预测了北京外来农民工的供求状态,指出农民工就业形势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并就此提出了解决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洪小良  
文章基于北京市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城市农民工的家庭迁移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外来农民工的流动已呈现明显的家庭化特点,1984~2006年,家庭式迁移发生概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除了个人特征外,以新迁移经济学理论为依据的家庭因素变量对农民工的家庭迁移行为有显著的解释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