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2)
- 2023(6701)
- 2022(4927)
- 2021(4422)
- 2020(3584)
- 2019(7585)
- 2018(7797)
- 2017(15383)
- 2016(8323)
- 2015(9269)
- 2014(9366)
- 2013(9137)
- 2012(8111)
- 2011(7347)
- 2010(7430)
- 2009(6966)
- 2008(6786)
- 2007(6443)
- 2006(6072)
- 2005(5542)
- 学科
- 农(44716)
- 济(38544)
- 经济(38484)
- 业(31164)
- 农业(29544)
- 管理(16044)
- 业经(14870)
- 中国(12516)
- 企(10684)
- 企业(10684)
- 发(10395)
- 农业经济(10046)
- 地方(9695)
- 方法(9460)
- 发展(9176)
- 展(9170)
- 村(9160)
- 农村(9147)
- 制(8534)
- 数学(8423)
- 数学方法(8370)
- 土地(7440)
- 策(7325)
- 人口(7278)
- 体(6966)
- 收入(6798)
- 劳(6743)
- 劳动(6743)
- 财(6581)
- 及其(6579)
- 机构
- 学院(120545)
- 大学(114366)
- 济(54001)
- 经济(52971)
- 管理(45606)
- 农(44268)
- 研究(42433)
- 理学(39591)
- 理学院(39247)
- 管理学(38591)
- 管理学院(38405)
- 中国(34490)
- 农业(33304)
- 业大(25830)
- 科学(25189)
- 京(23553)
- 所(21521)
- 财(21096)
- 中心(20920)
- 农业大学(20297)
- 江(19695)
- 研究所(19381)
- 经济管理(16351)
- 财经(16351)
- 业(15954)
- 范(15829)
- 师范(15709)
- 省(15662)
- 经济学(15348)
- 发(15139)
- 基金
- 项目(80301)
- 科学(63734)
- 研究(62130)
- 基金(57983)
- 家(50235)
- 国家(49669)
- 科学基金(42600)
- 社会(41289)
- 社会科(38624)
- 社会科学(38616)
- 省(33093)
- 基金项目(31165)
- 编号(27331)
- 农(27017)
- 教育(26035)
- 划(25901)
- 自然(25092)
- 自然科(24507)
- 自然科学(24502)
- 自然科学基金(24053)
- 资助(21700)
- 成果(21045)
- 发(19508)
- 部(17883)
- 重点(17486)
- 课题(17463)
- 国家社会(17397)
- 业(16787)
- 制(16418)
- 创(16345)
共检索到186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辉,钱文荣,毛迎春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已进城农民的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表明,进城农民大多在城市社会的融入度较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还有1/4左右的人有重新回农村的想法;户口依然是判断进城农民是否“市民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有效地帮助新进城农民尽快适应城镇的工作和生活,对于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类似浙江省这样经济发达的农村已具备较好的创业环境,因此一些受教育程度高、创业能力较强的进城者回乡创业的欲望较为强烈,城镇如何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进城农民 稳定性 市民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邹秀清
定性分析了农民土地产权稳定性意愿对土地产权稳定性的可能影响,并利用抽样调查的数据对农民土地产权稳定性意愿与土地产权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揭示,在调查区域,农民的土地产权稳定性意愿并未得到尊重,即农民意愿对土地产权稳定性未能发挥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民意愿 产权稳定性 土地承包经营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翁艺青 胡新艳
就近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往农民在县域定居多归因于户籍制度和生活成本等因素,但却难以解释在户籍制度松动和经济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农民就近进城的基本趋势。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村社中,农民将土地视为“命根子”,地权稳定性成为农民行为决策的重要准则。因此,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民进城路径选择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民就近进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确权产生的财产功能效应和生产功能效应分别给农民带来了“离乡非农就业”“留乡守土务农”两种激励导向,而就近进城则成为农民选择的兼容性策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更能促进东中部地区农民和家庭女性劳动力占比低的农民选择就近进城。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在农地确权情况下,农民农业兼业的意愿增强,从而促进其就近进城。笔者认为,农民进城路径选择隐含着深刻的产权经济学含义,这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以县域经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的理解。
关键词:
地权稳定性 农地确权 就近进城 农业兼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成利 孙学涛 彭徽
就业是农民工进城谋生的基本途径,而就业稳定是农民工定居城市的基本保障。利用辽宁省农民工调研数据,在构建农民工城市定居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区域稳定性较之职业稳定性的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普遍存在,且在不同特征群体中存在差异;职业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新一代、高收入和在小城市就业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区域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老一代、从事白领职业和高收入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寇恩惠 刘柏惠
在我国城乡统筹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农民工"短工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工资差距展开分析。在修正劳动参与和短工化的样本选择问题基础上,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农民工工资函数,并且使用MM方法对短期农民工和长期农民工的工资差距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高学历、培训经历、本地就业以及通过亲缘和正规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获得长期合同的可能性较高;地区和教育对农民工工资的贡献较大;两种合同类型的农民工在工资分布的底端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的工资差距存在"粘性地板效应"。这些结论对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提高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平衡区域间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闯 贺晓梦 许怡
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年的数据,采用Fairlie分解方法确定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稳定性差距的成因,在校正了就业选择所产生的偏误之后,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析了不同就业稳定性下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结果表明:市场分割、人力资本差异和行业差异对就业稳定性差距给出了显著性解释,其中人力资本差异解释了近50%的就业稳定性差距;人力资本差异也是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市场分割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很小;市场分割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稳定就业中,在非稳定就业中不存在。本文的结论表明,对城镇劳动市场就业分割的关注应转向更为隐性的分割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闯 贺晓梦 许怡
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年的数据,采用Fairlie分解方法确定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稳定性差距的成因,在校正了就业选择所产生的偏误之后,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析了不同就业稳定性下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结果表明:市场分割、人力资本差异和行业差异对就业稳定性差距给出了显著性解释,其中人力资本差异解释了近50%的就业稳定性差距;人力资本差异也是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市场分割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很小;市场分割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稳定就业中,在非稳定就业中不存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翌琳 张心雨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本文基于中国CGSS微观调查数据,利用逻辑回归、逐步回归、随机森林等方法对农民进城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是政策方面的阻碍,在流向上,县级市和小城镇是农民进城定居的首选。从个体来看,家庭收入越高、越年轻、教育程度越高、所在村务农氛围较弱、所在村生活更加便利以及西北地区的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更强烈。从政策角度,应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有序推进就近城镇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翼
文章通过对2010年全国性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1)绝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如果要求其交回承包地,则只有10%左右愿意转为非农户口。(2)"为了孩子的教育与升学"是少数农民工愿意转户的主要原因。(3)"想保留承包地"是大多数农民工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4)在转为非农户口这一问题上,80前与80后农民工不存在显著区别。由此作者认为,推进城镇化的优选之路是"常住化城镇化"而非"户籍化城镇化";要在不强迫改变农民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将农民工转变为城市新市民;应给予进城的"80前"与"80后"同等重要的政策关注。深层城镇化的政策配置重点,应是"基本公共服务与福利配置的均等化",而不是强化户籍的制度区隔功能。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 深度城镇化 进城落户意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振虎
农民工是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也是城镇化的主力军为城镇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必须得到保护尊重。城镇化不能只强调土地的城镇化,更要尊重劳动素,切实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现实难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载体。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国上下对于推进城镇化的重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但是,推进城镇化的热情,需要建立在从一般规律和中国国情两方面加深对城镇化内涵的准确理解之上。从经济发展阶段出发,我国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并落户于城市,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普照之光。因此,推进城镇化要求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庆 章元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土地调整破坏了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从而削弱了农民的长期投资激励。本文将农户的长期投资划分为两类,“与特定地块不相连的长期投资”以及“与特定地块相连的长期投资”,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土地调整对农户的这两类长期投资决策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减人减地”使农户的第一类长期投资大幅度下降,“增人增地”对农户的第一类长期投资没有什么影响;“减人减地”和“增人增地”对农户的农家肥使用量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减人减地”导致的以及大调整所可能导致的第一类长期投资的减少完全归咎于土地调整所导致的...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土地产权稳定性 长期投资激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河清 肖红梅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面临制度、经济和物质等诸多制约因素。基于2008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调查数据,本文运用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的实证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面临诸多困境;就业稳定的新生代农民工,其城镇化的倾向越明显,城镇化的可能性越大。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稳定性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飞 杜云素
中国农民城镇化不能回避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城镇化的实质是"弃地"城镇化。计划经济时期,农民进城后拥有城市全方位的福利保障,"弃地"城镇化有其合理性。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继续采用"弃地"城镇化模式,形成"半城镇化"困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弃地"城镇化的合理性基础已经丧失,且不符合农民的实践理性。因此,有必要赋予农民明确的农村土地权利,让农民"带地"城镇化。从社会良陛运行的角度看,"带地"城镇化有利于提升进城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他们实现向上社会流动。
关键词:
农民 城镇化 农村土地制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后平 邓霞 韩明月
新型城镇化抛弃了过去偏重于大中城市和城市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文章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应遵从农民意愿,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更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意愿 新农村综合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