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34)
- 2023(4444)
- 2022(3535)
- 2021(3373)
- 2020(2573)
- 2019(5770)
- 2018(5741)
- 2017(11116)
- 2016(6109)
- 2015(6567)
- 2014(6427)
- 2013(6543)
- 2012(6033)
- 2011(5554)
- 2010(5603)
- 2009(5292)
- 2008(5101)
- 2007(4939)
- 2006(4533)
- 2005(3918)
- 学科
- 农(47835)
- 农业(32048)
- 济(30416)
- 经济(30392)
- 业(25330)
- 业经(13966)
- 农业经济(12252)
- 村(9319)
- 农村(9302)
- 劳(9133)
- 劳动(9116)
- 发(8821)
- 中国(8788)
- 管理(8394)
- 地方(7954)
- 发展(7916)
- 展(7914)
- 土地(7027)
- 建设(6854)
- 方法(6786)
- 制(6623)
- 收入(6614)
- 人口(6578)
- 农业劳动(6445)
- 数学(6317)
- 数学方法(6289)
- 动力(6188)
- 劳动力(6068)
- 分配(6003)
- 农业人口(5832)
- 机构
- 学院(88876)
- 大学(81868)
- 济(40858)
- 农(40219)
- 经济(40195)
- 管理(34752)
- 理学(30664)
- 理学院(30427)
- 研究(30212)
- 管理学(30020)
- 农业(29990)
- 管理学院(29885)
- 中国(24824)
- 业大(21795)
- 农业大学(18264)
- 科学(17758)
- 京(16016)
- 中心(15356)
- 所(15214)
- 财(14203)
- 江(14006)
- 业(13869)
- 经济管理(13774)
- 研究所(13688)
- 发(12408)
- 省(12379)
- 范(11435)
- 发展(11427)
- 展(11412)
- 师范(11369)
- 基金
- 项目(60065)
- 科学(47721)
- 研究(47627)
- 基金(43543)
- 家(37409)
- 国家(36918)
- 社会(32048)
- 科学基金(31541)
- 社会科(29824)
- 社会科学(29819)
- 农(25805)
- 省(25265)
- 基金项目(23678)
- 编号(21409)
- 划(19111)
- 教育(19099)
- 自然(17869)
- 自然科(17411)
- 自然科学(17409)
- 自然科学基金(17082)
- 成果(16320)
- 资助(15827)
- 发(15015)
- 部(13521)
- 国家社会(13466)
- 村(13335)
- 业(13285)
- 制(13059)
- 课题(12985)
- 发展(12715)
共检索到134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农民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志彬 徐玉龙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德成 王韶华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规模化经营必然使农业出现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成为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包括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将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结构的形成。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本文勾勒出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简图。保障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为:规范和促进土地流转;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健全农村社会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业规模化经营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玲 耿永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农村建设也不能脱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实际情况。
关键词:
劳动力 农村 流动 转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车伟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劳动供给 新农村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琦 罗明忠 唐超
理性的农村劳动力会对非农转移与农业内部转移的收益进行比较,并结合其对转移成本的支付能力做出转移选择,而转移成本深受劳动力家庭资源禀赋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选择与家庭资源禀赋密切相关,相较于非农转移,农内转移虽然是农户最大化家庭收益的次优选择,却也是控制转移风险和费用的最优选择。因此,要结合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实际,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转移 农内转移 行为选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团虎 姚慧琴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吸收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对制度变量的讨论,建立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模型,并用以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本文认为,政府的强制性制度障碍导致"S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的产生,从而使城市居民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政策和人力资本优势;作为对福利制度缺失的替代,"隐形补贴"等诱致性制度创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成本优势。这一模型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中的特殊现象有较好的解释力,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和我国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建军 孙君
文章对1980~2011年不同时期的劳动力价格趋同情况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0~1987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较大;1988~1994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超过了城镇劳动力工资;1995~2003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工资差距迅速加大;2004~2011年,二者的差距又开始逐步缩小,并有逐步动态趋同的趋势,虽然趋同的速度总体上不是很快,但有加速的趋势。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价格扭曲 价格趋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敬宝 罗智 李梦 文敬荣 姜陆洋
实地调研表明,有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有些"留乡",还有些仍然作为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际上是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的某种综合。政府应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社保体系、推广中介服务,促进我国剩余劳动力顺利地转移。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转移 刘易斯模型 托达罗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华欣
上海郊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江南一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长期以来,单一封闭的农业格局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上海郊区这个历来盛名的渔米之乡也难以承受人口迅速增长的负担。近十年来,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才开始使上海郊区农村经济增添了生机。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大批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农村综合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1987年上海郊区农村劳动力总量为259.86万人,从事大农业的劳动力为87.1万人,仅占33.5%(其中种植业77.2万人,占29.7%),而非农劳动力已达172.76万人,占66.48%(其中乡镇企业124.05万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