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7)
2023(14244)
2022(12495)
2021(11654)
2020(9812)
2019(22744)
2018(22369)
2017(43926)
2016(23438)
2015(26205)
2014(25891)
2013(25243)
2012(22963)
2011(20388)
2010(19925)
2009(17691)
2008(16817)
2007(14297)
2006(12115)
2005(10106)
作者
(63849)
(53290)
(52700)
(50342)
(33800)
(25394)
(24103)
(21029)
(20261)
(18588)
(18189)
(17747)
(16545)
(16481)
(16479)
(16042)
(15981)
(15831)
(15224)
(15066)
(12896)
(12824)
(12754)
(12166)
(11948)
(11789)
(11682)
(11504)
(10640)
(10440)
学科
(93521)
经济(93421)
管理(67283)
(63052)
(52653)
企业(52653)
方法(48508)
数学(43140)
数学方法(42588)
(23905)
(23142)
中国(23117)
业经(20156)
(18636)
地方(18117)
(17412)
贸易(17403)
(16943)
农业(15692)
(15539)
财务(15469)
财务管理(15436)
(15243)
理论(14884)
技术(14724)
企业财务(14620)
环境(14399)
(14041)
(13873)
银行(13838)
机构
大学(320921)
学院(318552)
管理(132849)
(129240)
经济(126705)
理学(116988)
理学院(115816)
管理学(113673)
管理学院(113107)
研究(100026)
中国(74424)
(66450)
科学(61912)
(57276)
业大(47848)
(47629)
财经(47458)
(47051)
中心(46838)
研究所(43923)
(43508)
(43188)
北京(41081)
(40427)
师范(40047)
经济学(39684)
(36977)
农业(36766)
经济学院(36218)
财经大学(35942)
基金
项目(231540)
科学(183391)
基金(170474)
研究(168269)
(148039)
国家(146861)
科学基金(128041)
社会(107155)
社会科(101788)
社会科学(101763)
基金项目(91016)
(89271)
自然(84363)
自然科(82486)
自然科学(82468)
自然科学基金(80975)
教育(77643)
(75096)
资助(70571)
编号(68202)
成果(53071)
(51433)
重点(51157)
(48393)
(48185)
课题(45243)
创新(45106)
科研(44820)
教育部(44750)
国家社会(44487)
期刊
(127634)
经济(127634)
研究(88867)
中国(52570)
学报(49131)
管理(46834)
科学(45242)
(42836)
(40890)
大学(38100)
学学(35877)
教育(31846)
农业(28798)
技术(28621)
(25443)
金融(25443)
财经(22140)
经济研究(21398)
业经(21213)
(18907)
图书(17275)
问题(16765)
理论(15837)
技术经济(15429)
科技(15377)
实践(14629)
(14629)
统计(14593)
(14495)
(13975)
共检索到439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昊  蒋兴明  
本文用行业长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口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及进口额对汇率传递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将导致中国进口价格水平下降约0.02%;(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进口价格指数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性";(3)进口额对汇率传递存在"门槛效应",进口额超过"门槛值"时,汇率传递效应才显著存在,目前中国进口额已超过这一"门槛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昊  蒋兴明  
本文用行业长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口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及进口额对汇率传递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将导致中国进口价格水平下降约0.02%;(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进口价格指数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性";(3)进口额对汇率传递存在"门槛效应",进口额超过"门槛值"时,汇率传递效应才显著存在,目前中国进口额已超过这一"门槛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青  范德成  周丽  
文章利用1995年1月至2013年7月的月度数据针对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进行研究。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是非对称的,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滞后的。在不同的转换变量下,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不同,汇率的波动性对传递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产出缺口,最后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的转换速度最快,其次是汇率的波动性,最后是产出缺口。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赵颖岚  倪克勤  
本文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了汇率传递效应非对称性理论,分析了1995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动态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结论表明,第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存在较强的传递效应,部分时间存在超传递现象和逆传递现象。第二,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总体并未出现下降趋势,而呈现时大时小的特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关系,这与以往研究从宏观层面得到的结论截然不同。第三,无论本文单独考察升值和贬值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对原油进口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性,还是加入汇率变动幅度这一约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军  佘传奇  熊雪  
本文从波动幅度视角出发,对比研究了中美日三国名义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非对称效应。使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对1994年1季度到2010年4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2)不同变动幅度下,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三国方向上存在差异。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时,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较高,而日本和美国则相反。(3)汇率传递具有国别差异。中国的汇率传递水平较高,美国次之,日本最低。(4)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美国的调整力度较高,日本次之,中国相对较低。(5)相比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传递水平相对较低。结论对货币政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啟仁  
出口厂商根据汇率历史波动频率预期汇率升值或贬值的持续性,进而采取不同的调价策略,这造成汇率对出口价格的非对称传递。本文选取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中国等7国对美国出口价格等面板数据,采用"移动窗口单向带通滤波"技术将汇率分解为19种相互正交的频率分量,并频域估计出不同频率的汇率波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系数,检验其非对称传递性。结果表明:显著存在汇率传递的频率区间集中在[0,1.4],即汇率持续升值或贬值累积超过4.5个月会导致显著的汇率传递,而汇率短暂的波动并不引起显著传递效应,汇率波动频率对出口价格存在显著非对称传递性。因此,人民币应增强汇率弹性以减少持续升值的累积,从而降低其对厂商定价的不利冲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浩  赵田园  
本文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商品(中间品、消费品、资源品)进口价格对国内不同类型商品(食品、衣着、医药、交通和家庭设备)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品进口价格上升、消费品进口价格上升都会引致中国国内消费价格上升,资源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成本增加效应,消费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需求结构升级效应;中间品进口价格上升对我国国内消费价格的影响效应不稳定、影响方向不确定,原材料类中间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成本下降效应和成本上升效应,机器设备类中间品进口价格的影响机制是质量升级效应、成本转嫁效应和效率提升效应。在制定政策应对外部冲击对国内消费价格的影响时,中国政府应依据进口商品的特点和属性,制定有差异的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本文沿银行信贷、资产负债表和相对价格三条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30个典型行业月度面板数据、分四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果。研究发现,行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传导后对各行业影响程度差别非常之大;行业运营资本比重、银行信贷依赖程度、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越高以及行业内公司的平均规模越小,受货币政策的冲击越大。把握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规律并发挥政策在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对于中央银行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小型公司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政策影响最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剧中国的失业问题。中央银行应尽可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配合信贷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凯威  
文章以加成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非对称ARDL模型,以1991—2013年为区间,通过边限协整t检验、F检验及Wald检验对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传递在长、短期内都有显著的非对称性;本币贬值对消费者价格上升的影响大于同等程度升值对价格下降的影响;对称ARDL与非对称ARDL中的汇率与消费者价格均有协整关系,但前者忽略了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高估了汇率传递,使建立在对称ARDL基础上的通货膨胀预测存在严重偏误,影响了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博婕  西村友作  门明  
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的理论解释,并对2002年1月—2012年5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且传递程度较低;PPI作为国内物价水平的衡量指标时,相较于CPI,传递效应更大。无论是单独考察升值或贬值条件下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问题,还是加入汇率变动幅度这一约束条件,均得到了人民币贬值相较于升值时,汇率传递程度更大的结论;同时汇率变动幅度较大时,汇率传递程度更显著,反之则不存在传递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涛  
从汇率传递视角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两种不同的函数形式从汇率波动方向和波动幅度两个层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传递存在非对称性: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一般价格水平存在较高的传递效应,而人民币贬值对一般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较小;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越大,对一般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越大;最后,本文分析了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运苏  彭恒文  
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果。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明显大于本国企业,转嫁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能力相对较强。在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影响的非对称性,采取措施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本国出口企业的冲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恩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恩义  
汇率变动对国内产品价格、进出口产品价格具有传递效应,贸易厂商根据其平均价格加成能力、对进出口产品的依赖程度等市场势力大小调整其研发投入的强度和结构;同时,金融结构的变迁也影响着研发投入结构的调整。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对研发投入有显著影响;市场势力增强对不同地区研发投入有不同效应,但市场势力与实际有效汇率共同作用均有显著效应;实际汇率通过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对研发投入有显著影响;研发结构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下更多关注的是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而对具有长期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较为忽视;金融结构的变迁有助于提高研发投入,东部地区表现出这一显著特征。因此,我国应合理运用汇率政策,积极培育企业市场势力,优化配置研发结构,加快发展金融市场。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会清  
以中国的20种主要出口商品作为研究对象,考察1997年一季度至2016年四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出口商品价格的非对称传递特征。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了显著的非对称传递效应,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远强于人民币贬值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变动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也远强于汇率小幅变动的情形。汇率传递效应在汇改前后表现出动态的非对称性,汇率因素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在2005年汇改之后才开始显现。由于进口投入品比例上的商品异质性,汇率传递效应及其非对称性传递特征仅限于资源性产品和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