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9)
- 2023(14963)
- 2022(12326)
- 2021(11553)
- 2020(9639)
- 2019(22144)
- 2018(21470)
- 2017(41208)
- 2016(21595)
- 2015(24087)
- 2014(23581)
- 2013(23125)
- 2012(20790)
- 2011(18500)
- 2010(17966)
- 2009(16238)
- 2008(15630)
- 2007(13016)
- 2006(11131)
- 2005(9995)
- 学科
- 济(94147)
- 经济(94035)
- 管理(58080)
- 业(55979)
- 企(44566)
- 企业(44566)
- 方法(44183)
- 数学(39383)
- 数学方法(38913)
- 中国(27610)
- 贸(25684)
- 贸易(25670)
- 易(25001)
- 农(24234)
- 财(22206)
- 业经(19111)
- 学(16668)
- 地方(16574)
- 制(16150)
- 农业(15834)
- 银(13974)
- 银行(13956)
- 融(13800)
- 金融(13799)
- 务(13515)
- 财务(13464)
- 财务管理(13442)
- 行(13406)
- 技术(13255)
- 环境(13130)
- 机构
- 大学(300876)
- 学院(297529)
- 济(136118)
- 经济(134044)
- 管理(115371)
- 研究(103753)
- 理学(100983)
- 理学院(99929)
- 管理学(98158)
- 管理学院(97606)
- 中国(78418)
- 京(62014)
- 科学(59561)
- 财(59051)
- 所(49832)
- 财经(48574)
- 中心(46695)
- 农(46138)
- 研究所(45744)
- 经(44748)
- 经济学(44401)
- 业大(41894)
- 江(40687)
- 经济学院(40224)
- 北京(38444)
- 院(38050)
- 范(37285)
- 师范(36896)
- 财经大学(36769)
- 农业(36205)
- 基金
- 项目(209545)
- 科学(168029)
- 基金(158485)
- 研究(151305)
- 家(139042)
- 国家(138013)
- 科学基金(119473)
- 社会(101559)
- 社会科(96637)
- 社会科学(96617)
- 基金项目(82648)
- 省(77251)
- 自然(76359)
- 自然科(74775)
- 自然科学(74756)
- 自然科学基金(73458)
- 教育(69396)
- 划(66393)
- 资助(64743)
- 编号(57432)
- 部(48303)
- 重点(47450)
- 成果(45483)
- 发(44956)
- 国家社会(44702)
- 创(44001)
- 教育部(42173)
- 创新(41346)
- 科研(40718)
- 人文(40466)
共检索到430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瑶 张一平 王孟竹
进口贸易自由化是中国加入WTO后的重要承诺,扩大高质量的进口贸易也是推动中国"双循环"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20个国家2001~2018年HS-6分位进口贸易数据和关税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对双边进口需求弹性和贸易限制指数进行了估算,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福利影响进行了评估和情景模拟。研究发现,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产品平均缺乏弹性,且略低于中国整体进口需求弹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关税的减让显著提高了中国的贸易福利,样本期内无谓损失占GDP的比重下降了67.70%;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关税继续降低10%、25%、50%,则中国因贸易限制而产生的无谓损失分别下降约19%、44%和75%。文章识别了影响进口需求弹性的因素,这有利于准确预测关税减让的进口促进效应与福利变化,为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水灵 肖扬
增进消费者福利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进口增长的福利评估和来源渠道的挖掘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2001—2019年中国HS6位数农产品进口数据,通过构建经质量变化的精确和价格指数,考察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增长中,种类增加和质量提高对增进消费者福利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忽略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会引致价格指数向上偏误,数量变动、种类增加和质量提高,使消费者获得的福利分别为2019年农业GDP的0.096 8%、0.113 2%和6.886 7%。质量提高带来的贸易福利最大,种类增长导致的贸易福利次之,数量变化促进的贸易福利较少。因此,扩大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中,不仅要实施种类多样化和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要促进农产品进口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农产品进口改善国内消费者福利的政策功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 胡明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木质林产品的重要进口市场。从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方面选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原木、锯材、木浆、纸和纸板的贸易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从沿线国家进口锯材、原木、纸和纸板贸易潜力较大;纸和纸板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印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木浆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奥地利、波兰、斯洛伐克等,锯材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原木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不同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总体上来看,产品互补性、是否属于亚太经合组织、是否属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实现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潜力的影响较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徐慧娟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区域和产品结构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是对不同收入国家的不同贸易结构影响效应不同,存在着创造和替代双重效应;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微微 谭咏琳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提高双边贸易效率,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利用2016年数据,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纳入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拓展的引力模型,测算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经济总量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之间的国家进行双边贸易的潜力巨大,假设沿线58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都提升一个层次,这些国家间的贸易流量将会提升190.84%,且给"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带来的贸易潜力比沿线欧洲国家要大。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便利化水平 贸易潜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杰妮
本文首先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从理论层面梳理进口国数字化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以2013-2022年36个“一带一路”沿海岸线的国家为切入点,构建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进口国数字化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国数字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进口国的GDP、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商品的出口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进一步分国家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低收入国家的数字经济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更大的正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君军
自2018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升了进口贸易的战略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中国各省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数据,首次编制了各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汇率波动对中国自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汇率水平值的变动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更大;(2)从地区层面看,汇率变动对中国各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3)门限模型回归结果表明,较大的汇率波动率对实际进口的抑制作用较大。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一带一路 进口贸易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超 兰宜生
"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强的行政化特征,创新合作以直接技术转移等援助型方式展开,那么,区域内进口贸易能否充实"一带一路"建设实质内容、转变合作方式、提高创新研发整体水平?研究发现,区域内国家创新研发水平是非对称的,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对提高区域整体创新研发水平作出了贡献,扩大进口的贸易政策是国家创新研发的正向激励,但需要提供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进口中间品、最终品提高了进口国创新研发强度,进口最终品缩小了两国之间创新研发差距,这有利于提高区域内创新研发整体水平;进口贸易可以通过要素禀赋结构调整效应、技术溢出效应、质量提升效应影响创新研发,其中技术溢出效应是主要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洪铎 蔡晓珊
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1995—2013年间的双边贸易成本的演进特征、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1)从绝对值水平来看,在本文的考察期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最高,整体的双边贸易成本次之,而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则最低;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制造业部门以及整体的双边贸易成本在1995—2013年间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划分子区域考察发现,中国与沿线绝大部分区域间的双边贸易成本在考察期内基本呈下降态势,但与东北亚、南亚地区的整体和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以及与西亚北非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的双边贸...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边婧 张曙霄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区分沿线国家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从出口方面看,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替代效应,在南亚地区、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互补效应,但在西亚地区、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出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从进口方面看,我国在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替代效应,在西亚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互补效应,但在东南亚地区和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进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基于此,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应注重与不同国家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共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言方荣 鲍曙明
本文将邻国效应引入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OLS、相依回归以及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变动、邻国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当期人民币升值反而使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减少,但滞后一期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人民币贬值均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2)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普遍小于邻国效应的影响;各国之间的邻国效应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无论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还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邻国效应普遍表现为"竞争抑制"关系。(3...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淑春 林汉川
本文基于扩展引力模型,利用联合国Comtrade Database SITC中2000—2015年装备制造出口数据,实证分析了"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分别对中国电力装备、通用装备、通信装备、交通装备"走出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通信装备外,"标准化+"与其他三类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更为复杂的"倒U"型关系,或者说"标准化+"的影响存在"两阶段性";标准国际化对4大类装备制造"走出去"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呈线性轨迹;从"一带"国家和"一路"国家分别看,并没有本质差异;"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永彬
在对"一带一路"论争的理论辨析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我国周边22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通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依存度考察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于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依存度,双方依存度都呈稳步增长趋势;变量WTO (世界贸易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OBAOR ("一带一路"倡议)和Bor (直接相邻)为显著正向影响,ASEAN (东南亚国家联盟)为反向影响,lnYt (中国GDP)和lnYit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思源 刘玉奇
文章以2012—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或地区为样本,借助静态面板OLS模型、动态面板系统SGMM模型,考察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外价值链关联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可深化中外价值链关联;出口技术复杂度、金融开放、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集聚的正向效应是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动中外价值链关联的关键传导路径。进一步研究得出,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外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具体呈倒“U”型“;一带”与“一路”国家或地区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外价值链关联的作用差异不明显;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亦可强化中外价值链关联。据此,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积极搭建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为深化价值链关联提供外部保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茹 蒋俊
从出口贸易角度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一带一路"对我国沿线地区出口贸易增长的政策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振我国沿线地区的出口贸易,但这种促进作用不具有稳定而持续的动态效应。分片区来看,"一带一路"对我国沿线地区的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其对东南沿线地区的边际带动效应显著,但对西部和东北沿线地区的边际带动效应还未显现出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