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0)
- 2023(10237)
- 2022(8614)
- 2021(7774)
- 2020(6498)
- 2019(14119)
- 2018(13934)
- 2017(26127)
- 2016(13512)
- 2015(15016)
- 2014(14406)
- 2013(13885)
- 2012(12761)
- 2011(11548)
- 2010(11698)
- 2009(10880)
- 2008(10872)
- 2007(9955)
- 2006(8761)
- 2005(8082)
- 学科
- 济(52859)
- 经济(52774)
- 管理(50660)
- 业(49066)
- 企(43040)
- 企业(43040)
- 贸(21297)
- 贸易(21283)
- 方法(21181)
- 易(20718)
- 技术(20338)
- 数学(17258)
- 财(17220)
- 数学方法(17121)
- 制(15541)
- 中国(15321)
- 农(14237)
- 业经(14174)
- 技术管理(13625)
- 体(10832)
- 银(10280)
- 银行(10262)
- 务(10206)
- 财务(10183)
- 财务管理(10162)
- 行(9849)
- 融(9730)
- 金融(9728)
- 企业财务(9559)
- 地方(9428)
- 机构
- 学院(193141)
- 大学(192167)
- 济(89119)
- 经济(87556)
- 管理(76429)
- 理学(65845)
- 理学院(65246)
- 管理学(64468)
- 管理学院(64088)
- 研究(63293)
- 中国(47642)
- 财(42638)
- 京(38643)
- 科学(33577)
- 财经(33057)
- 江(30125)
- 经(30009)
- 所(29810)
- 中心(28718)
- 经济学(28407)
- 研究所(26386)
- 经济学院(25755)
- 农(25634)
- 财经大学(24538)
- 业大(24468)
- 北京(23933)
- 院(23566)
- 州(22942)
- 商学(22633)
- 商学院(22403)
- 基金
- 项目(128503)
- 科学(103928)
- 研究(98499)
- 基金(94906)
- 家(81625)
- 国家(80990)
- 科学基金(70961)
- 社会(66135)
- 社会科(63051)
- 社会科学(63040)
- 省(50456)
- 基金项目(49777)
- 教育(45212)
- 自然(42898)
- 自然科(42027)
- 自然科学(42020)
- 自然科学基金(41342)
- 划(41293)
- 编号(38049)
- 资助(36845)
- 创(33917)
- 制(31321)
- 创新(30749)
- 成果(30555)
- 部(29549)
- 重点(29123)
- 国家社会(28648)
- 发(27804)
- 课题(26938)
- 教育部(26333)
共检索到299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邢孝兵 徐洁香 王阳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进口的"促进口"政策,但是其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尚未受到关注。本文数理经济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水平产品的进口可能会通过竞争效应抑制进口国的技术创新。利用48个国家2004—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发现,高技术水平产品的进口对于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低技术水平产品的进口则对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我国扩大进口的贸易再平衡政策的实施必须兼顾其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影响。
关键词:
进口贸易 高技术产品 技术创新 抑制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若琳 任金政 王遂昆
近年来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担忧,为探究如何引导实体经济回归正轨,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技术创新能够引领企业“去虚归实”;股权激励机制的引入削弱了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技术创新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最终能够达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提高企业价值的效果。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和强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创新意识以及引导金融回归实体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企业金融化 股权激励 经济后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雄浪 陈锁
本文以我国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的本地和邻地技术创新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政府型环境规制对本地和邻地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整体上呈现出正"U"型,即政府型环境规制在短期内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但在长期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第二,市场化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在本地表现出倒"U"型,而在邻地的市场化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效应的大小跟空间属性有关;第三,整体来看,2000~2006年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在实施环境规制时不存在策略性博弈。2007年以后,政府型环境规制在本地和邻地的影响皆显著为正"U"型,市场化环境规制在本地和邻地的影响皆为倒"U"型,这说明区域环境规制的竞争形态逐渐向"逐顶竞争"方向转变。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冰冰 刘爱梅
使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将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分析两类政策工具搭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以政府补贴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和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代表的竞争政策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但税收优惠政策和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创新效应不明显;考虑政策叠加效应后发现,补贴政策和竞争政策共同实施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冲突抑制作用,而税收优惠政策、功能性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叠加的冲突效应不显著;在不同行业竞争水平条件下,政策叠加效应呈现出显著差异。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得出,政府补贴政策和功能性产业政策对周边城市创新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而竞争政策会产生负向溢出效应。因此,应推动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协调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间关系,协同推动企业创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浩 吴海军 张杰
用地成本增加能否倒逼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对政府在“十四五”阶段合理推进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制造业创新结构差异研究用地成本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主要发现:第一,用地成本增加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存在U型影响;第二,企业创新结构和创新要素的联动变化是用地成本U型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第三,在中国东部、城市群等用地高成本区域,用地成本增加对企业创新存在促进效应,而在中西部、非城市群等用地低成本区域,用地成本增加对企业创新存在抑制效应。建议政府制定适宜的创新政策优化企业创新结构并配合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共同推动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娜 王博
笔者基于企业微观层面,通过构建多寡头古诺博弈模型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效应,且影响程度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有着密切关联;最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行业的主要创新动机——"垄断驱动型"和"竞争驱动型"有关,同时"垄断驱动型"行业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要高于"竞争驱动型"行业;而且同一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及其研发成果转化率都会对企业研发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采用中国2008—2014年高技术产业的106家上市企业研发数据,以及DEA-MAlMqUist模型,对知识产权保护是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检验。基于实证结果支持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庞娟 靳书默 朱沛宇
针对智能制造企业外部网络中的创新资源和关键知识,以外部网络关系质量和外部网路关系结构为基础,探究外部网络关系对探索性绿色创新和利用性绿色创新的差异化影响,并引入组织惯性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网络关系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外部网络关系结构与探索性绿色创新存在正向关系,与利用性绿色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组织惯性在外部网络关系对探索性绿色创新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在外部网络关系对利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企业外部网络关系运作"黑箱",对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增强适应性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筝 李茫茫 刘放
研发投资的信息不对称性和高风险性,致使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足量研发资金支持。在资本市场发展不足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相互参股所形成的产融结合模式对促进实体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手工搜集所有类型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数据,选择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研究样本对产融结合如何影响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实体"的产融结合模式显著促进实体企业技术创新,且这种促进效应在融资约束更大、监督作用更强的企业中更显著,而"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模式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主要通过融资约束与风险分担两个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相对于融资约束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的促进作用更强。这表明,产融结合特别是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这一模式成为正式金融发展不足的一种有效补充。
关键词:
产融结合 融资约束 风险承担 技术创新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姚利民 方妙杰
中国高速发展的出口贸易正面临国内国际双重压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是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中国各地区为样本的研究表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处于显著出口优势而资本密集产业仍然处于出口劣势地位的基本格局下,技术创新因素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已经显示出积极作用,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出口优势的重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与外贸的迅速发展,技术创新将成为中国今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出口 R&D 专利 地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磊 段云龙 覃大嘉 周礼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外部环境充满动荡性和不确定性,创新质量的提升是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2013—2019年387家中国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技术搜寻—吸收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的关系机理。研究得出:技术搜寻宽度和技术搜寻深度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均呈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平衡型技术搜寻显著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吸收能力在技术搜寻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关系中具有异质性的中介传导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和深化了技术搜寻和吸收能力对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研究,同时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战略决策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技术搜寻 创新质量 吸收能力 多重中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牟卫卫 刘克富
已有研究对于险资举牌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究竟是扮演长期投资者还是短期投机者角色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基于企业创新视角,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险资举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险资举牌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险资举牌的创新抑制效应具有长期性影响。通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仍成立。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内部机制的差异化影响。结果发现:险资举牌的创新抑制效应在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的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更加显著。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险资举牌的经济后果,而且对于提升险资价值投资理念、规范险资举牌行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万立全 邓坤
当前,学术界关于连锁股东经济后果的研究存在“治理优化”和“市场合谋”两种观点。文章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连锁股东不仅有效促进创新投入,而且显著增加专利申请数量,即发挥了“治理优化”效应。连锁股东通过提高高管薪酬激励和降低代理成本,激发企业创新动力;通过获取商业信用,增加企业创新资源。审计质量对高管薪酬激励的中介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垄断性行业对经理人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文章丰富了连锁股东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市场监管部门引导和规范连锁股东行为、助力企业创新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连锁股东 企业创新 治理优化 市场合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迎伟 张露 毛竹
创新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服务型企业,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源",其创新往往需要一线员工的积极参与。本文以压力评价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服务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重点分析了情绪劳动的表层策略和深层策略在其中起到的不同中介作用,以及验证了组织支持感的调节效应。本文分阶段收集到632份服务业员工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既能通过表层策略负向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又能够通过深层策略增进员工的创新行为,而其中深层策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组织支持感在表层策略和深层策略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并验证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蔡伟贤 周颖惠 朱迪
本文基于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国地税合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地税合并总体上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和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地税合并通过征税渠道抑制了企业创新,但通过治理渠道和税收营商环境渠道促进了企业创新,且促进作用在信息透明度较低、公司治理水平较低、地区营商环境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地税合并提高了企业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兼具“提质”和“增效”双重效应。本文结论表明,统一、规范的税收征管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设现代化财税体系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昀珈 张晨宇 陈德球
文章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从创新效率的视角考察了微观创新主体民营化前后创新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民营化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效率,企业的专利数量显著减少,这种影响在缺乏原国有大股东制衡、无系族的上市公司以及外部产权保护较弱的地区更加显著,而且相对于创业型企业,民营化企业的创新效率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化抑制企业创新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关联交易显著增加、投资显著减少,民营化后非国有大股东更多地表现出掏空动机,减少了创新活动,降低了创新效率。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理解民营化企业的效率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兴转轨经济体的民营化行为,而且对于监管层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国企民营化 企业创新 掏空 产权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