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33)
- 2023(13413)
- 2022(11510)
- 2021(10382)
- 2020(8788)
- 2019(20412)
- 2018(19947)
- 2017(38743)
- 2016(20737)
- 2015(23966)
- 2014(24139)
- 2013(24134)
- 2012(23306)
- 2011(21245)
- 2010(21699)
- 2009(20036)
- 2008(20039)
- 2007(18223)
- 2006(16113)
- 2005(14948)
- 学科
- 济(100478)
- 经济(100386)
- 业(59985)
- 管理(57833)
- 企(46799)
- 企业(46799)
- 方法(43667)
- 数学(38308)
- 数学方法(38034)
- 贸(29411)
- 贸易(29397)
- 易(28570)
- 中国(27974)
- 农(27267)
- 地方(25195)
- 财(24177)
- 业经(20875)
- 技术(18908)
- 农业(18512)
- 学(17353)
- 融(16807)
- 金融(16805)
- 制(16674)
- 银(15824)
- 银行(15788)
- 出(15761)
- 行(15216)
- 环境(14092)
- 和(13952)
- 地方经济(13591)
- 机构
- 学院(311363)
- 大学(310918)
- 济(138561)
- 经济(135875)
- 管理(116542)
- 研究(110688)
- 理学(99123)
- 理学院(98013)
- 管理学(96591)
- 管理学院(95999)
- 中国(84186)
- 京(66342)
- 科学(64582)
- 财(63641)
- 所(56860)
- 农(53705)
- 研究所(51001)
- 中心(50405)
- 财经(49780)
- 江(48402)
- 经(45182)
- 业大(44515)
- 经济学(43547)
- 北京(42515)
- 农业(42166)
- 范(40733)
- 师范(40306)
- 经济学院(39709)
- 院(39551)
- 州(38664)
- 基金
- 项目(198251)
- 科学(155300)
- 研究(147013)
- 基金(142418)
- 家(123556)
- 国家(122531)
- 科学基金(103863)
- 社会(93611)
- 社会科(89045)
- 社会科学(89021)
- 省(77828)
- 基金项目(74402)
- 教育(67904)
- 划(65336)
- 自然(64591)
- 自然科(63123)
- 自然科学(63108)
- 自然科学基金(61995)
- 编号(59642)
- 资助(59602)
- 成果(49010)
- 发(47973)
- 部(45224)
- 重点(45163)
- 课题(42055)
- 创(41899)
- 创新(39318)
- 国家社会(39055)
- 发展(38909)
- 教育部(38834)
- 期刊
- 济(154991)
- 经济(154991)
- 研究(97561)
- 中国(64689)
- 农(49320)
- 财(47929)
- 学报(47032)
- 科学(42655)
- 管理(42285)
- 大学(35574)
- 教育(34608)
- 农业(33851)
- 学学(33350)
- 融(32844)
- 金融(32844)
- 技术(29486)
- 经济研究(25974)
- 业经(25205)
- 财经(24897)
- 贸(24302)
- 国际(22413)
- 问题(21914)
- 经(21437)
- 业(18783)
- 技术经济(17697)
- 世界(16643)
- 商业(15451)
- 统计(14917)
- 理论(14219)
- 科技(14153)
共检索到486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振国 何敏蓉 李东坤
本文研究了以进口贸易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溢出的研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具体促进程度受到中国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程度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符宁
本文研究了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和国内研发强度对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进口贸易的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具体促进程度受到中国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建国 周露昭
本文利用1992~2006年中国省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国际R&D通过进口贸易对中国省区的技术溢出效果,结果表明:国际R&D通过进口贸易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影响,国际贸易技术外溢主要是通过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而实现的,但是对技术效率的改进作用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国际R&D通过进口贸易产生的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进口贸易溢出效应呈现中、西部强而东部相对较弱的特点。经验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因素显著影响了国外研发的技术外溢,而国内研发投入对中国技术效率的提高却起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提高国内研发投入效率、加强人力资本培训将是近期中国政府一个基本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
进口贸易 吸收能力 技术溢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唐保庆
本文从贸易结构、吸收能力以及吸收能力与各类R&D的协同效应等角度扩展了CH模型,并以APEC17个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国内R&D投入、国际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1)国内R&D投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根本源泉,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低R&D投入未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但低国内R&D投入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协同效应却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2)货物贸易进口未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货物贸易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协同效应也未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3)服务贸易进口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且与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协同效应也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钧霆 张欣童 佟继英
文化距离可以衡量国际商务环境中的文化差异,即两国之间在顾客偏好、竞争类型和商业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其在技术转移及跨国组织间的知识共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02—2020年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文化距离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溢出的影响机制及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亚洲样本和非亚洲样本、高收入样本和低收入样本之间均存在差异性;以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水平及贸易开放度为代表的吸收能力,对文化距离的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最后从缩小文化距离、实施内涵式出口导向升级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制、强化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距离 出口贸易 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雄浪 张泽义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于本国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资本和技术还取决于外国研发投入的假定,推导出经济均衡增长路径并以此构建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同时从时间维度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的方法对溢出效应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进口贸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二者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国内研发投入不利于技术溢出,而对外开放对溢出产生积极影响。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都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且东部效应大于中、西部;研发投入对东部的技术溢出起积极作用,而中、西部正向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靳娜 傅强
FDI的技术溢出不是自发产生的,溢出效应受到东道国国内的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其中两个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本文利用工业部门2005—200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在考虑了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中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情况下,检验了FDI横向溢出和纵向溢出,分析了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我国的横向溢出和后向溢出不显著,前向溢出显著;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对外商在华投资的溢出效应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张泽义
在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有关开放经济和技术溢出的假定,运用均衡分析推导出经济均衡增长路径,并以此构建计量模型,应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实证分析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溢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进口贸易作为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丰富的人力资本促进了技术溢出;在我国经济增长率低的地区,对外开放促进了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而在经济增长率高的地区,由于过度依赖进口和进口渗透率过高使得溢出效果为负但不显著;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阻碍了技术溢出,并且随着分位数的增加,这种阻碍作用越凸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子远 项燕
国际R&D通过进口贸易的传导机制对我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而这种溢出效应的发生又依赖于国内的技术吸收能力,这一结论已得到很多研究的证实。但现有研究多仅用人力资本反映国内技术吸收能力,而忽略了国内研发支出这一重要因素对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用人力资本和研发支出两个因素反映技术吸收能力,实证检验了通过进口贸易导入的国际R&D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国际R&D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与国内研发支出交互作用下的技术吸收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力资本水平与研发支出的共同提高是促进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最佳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培源
本文引入贸易品的技术密度,结合技术吸收能力,分析贸易的技术溢出对我国TFP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品的技术密度与技术溢出效果正相关。进口品的R&D密集度越高,高技术品的净进口量越大,贸易的TFP增长效应越显著。而以人力资本衡量的技术吸收能力是这种效应产生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提高贸易品技术密度的同时,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技术吸收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葛小寒 陈凌
本文利用国际R&D溢出与吸收模型,使用依据35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数据计算的外国R&D溢出变量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实证考察了技术差距、制度因素、国内R&D强度、人力资本以及这四个因素构成的综合变量对进口贸易关联R&D溢出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国际R&D溢出 吸收能力 技术进步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植璟涵 张光宇
在综合考虑技术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两方面因素情形下,研究两家寡头企业之间的研发投入量、产量随时间变化的瞬时协调和相互竞争的博弈过程,以期获得竞争企业的R&D最优竞争战略。通过将传统AJ模型拓展为动态微分博弈模型,该新模型所蕴涵的丰富动力学内涵有利于对寡头企业R&D竞合机理的探索。借鉴微分对策的思想,结合最优控制理论中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分析给出了新微分博弈模型的均衡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通过对均衡解的数值仿真计算分析,得到了知识溢出水平和知识吸收能力对R&D竞争策略的影响。为竞争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R&D竞合战略来达到自身效益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微分博弈 研发策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庆石 张国富 吴宝峰
本文首先利用Feder两部门外溢模型及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出口贸易在不同地区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门限回归"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各类技术吸收能力对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并从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测算了引发积极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关键词:
出口贸易 技术外溢 门限回归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孟雪
本章文以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和技术溢出效应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定量研究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效应的模型,并从中国高技术产业2003~007年的面板数据发现:由于跨国并购对R&D投入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它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两面性。从跨国并购到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是:以研发投入衡量吸收能力,运用文章关于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关系的六个假设命题,将跨国并购对研发投入的作用传导到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类骁
选取20032013年30个省域的专利数据为对象,构造吸收能力作为溢出门槛变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析11个国家和地区多渠道研发溢出对我国省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省域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累积效应;创新的FDI溢出吸收存在正向双门槛效应;创新的OFDI溢出吸收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以下时溢出对创新呈负作用;贸易溢出对创新作用不显著。溢出的区域不平衡性明显,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创新能有效利用FDI和OFDI,而中西部省份未来需提升吸收能力中的知识消化和转化应用能力。
关键词:
国际研发溢出 创新 吸收能力 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际研发溢出与省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动态面板估计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母国吸收能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国际知识溢出对中国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FDI渠道、进口贸易渠道与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中国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分析视角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实证分析
国际R&D的溢出效应、吸收能力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社会网络与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间品进口与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实证检验——基于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视角
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
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