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0)
- 2023(7434)
- 2022(6156)
- 2021(5776)
- 2020(4921)
- 2019(11371)
- 2018(10934)
- 2017(21413)
- 2016(11173)
- 2015(12697)
- 2014(12241)
- 2013(12555)
- 2012(11973)
- 2011(10927)
- 2010(10750)
- 2009(9926)
- 2008(9670)
- 2007(8280)
- 2006(7133)
- 2005(6666)
- 学科
- 济(60449)
- 经济(60403)
- 业(34472)
- 管理(32935)
- 方法(31552)
- 数学(29542)
- 数学方法(29448)
- 企(26847)
- 企业(26847)
- 中国(17547)
- 贸(14035)
- 贸易(14029)
- 农(13773)
- 易(13773)
- 技术(13509)
- 财(13378)
- 制(10200)
- 业经(9818)
- 农业(9326)
- 融(9134)
- 金融(9134)
- 银(8571)
- 银行(8558)
- 学(8409)
- 地方(8341)
- 行(8268)
- 出(8228)
- 产业(7970)
- 技术管理(7882)
- 环境(7694)
- 机构
- 大学(171019)
- 学院(166951)
- 济(87367)
- 经济(86337)
- 管理(65877)
- 研究(61457)
- 理学(57585)
- 理学院(57024)
- 管理学(56482)
- 管理学院(56154)
- 中国(48313)
- 财(36636)
- 京(35785)
- 科学(32315)
- 财经(30440)
- 经济学(30196)
- 所(29842)
- 经(28230)
- 经济学院(27567)
- 研究所(27178)
- 中心(26912)
- 农(23601)
- 北京(23183)
- 财经大学(23105)
- 院(21970)
- 江(21788)
- 业大(21206)
- 范(19598)
- 师范(19421)
- 商学(19053)
- 基金
- 项目(112951)
- 科学(91783)
- 基金(87689)
- 研究(83309)
- 家(76269)
- 国家(75780)
- 科学基金(65428)
- 社会(58511)
- 社会科(55998)
- 社会科学(55988)
- 基金项目(45088)
- 自然(39471)
- 省(39008)
- 自然科(38652)
- 自然科学(38644)
- 自然科学基金(38072)
- 教育(37974)
- 资助(37153)
- 划(34074)
- 编号(29833)
- 部(28416)
- 国家社会(26804)
- 重点(25757)
- 教育部(25150)
- 中国(25055)
- 发(24567)
- 创(24133)
- 成果(24021)
- 人文(23516)
- 创新(22872)
共检索到244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林海 叶灵莉
本文针对进口能否产生技术溢出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高这一问题,首先构造了进口结构指标及技术进步指标,然后对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品、中间品的进口均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进口存在技术溢出,且中间进口品的技术溢出作用较强,但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加强对外贸易、充分利用技术传递,将技术创新与技术传递有机结合,用竞争扶持代替关税保护这三项政策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勇民 纪玉山 吕永刚
本文通过对技术进步与金融结构协同演化机制和协同演化特征的分析,建立了二者协同演化发展框架,构建了技术进步与金融结构的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利用我国1995-2011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间接金融体系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而技术进步与直接金融体系之间的良好协同机制尚未形成。
关键词:
技术进步 金融结构 协同演化 协同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耀军 董钢锋
主流文献认为,在推动技术进步上,重要的是金融发展水平而非金融结构。但根据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只有适宜的金融结构才能够满足不同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金融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可以从银行中介与金融市场的比例构成及其大、小银行的相对重要性两个方面来测度金融结构。同时,基于2005-201 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金融发展与中小银行在银行业中相对地位的提升皆有助于技术进步。因此,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优化金融结构,对于促进技术进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重要。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结构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王林辉 董直庆
本文利用1978—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我国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存在性,以及不同类型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差异。分析显示,我国技术进步引致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收入结构变化而出现技能溢价。本文还将技术进步细分为中性、非中性和资本体现式等不同类型,发现不同类型技术进步都呈现技能偏向特征,其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技能需求和技能溢价的互补关系更强,说明蕴含前沿技术的设备投资高增长引发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现阶段我国技术进步呈现物化和技能偏向双重特性。
关键词: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技能需求 技能溢价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台航 崔小勇
尽管经济全球化会促进技术扩散和技术追赶,然而人力资本积累仍是影响经济体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在技术进步活动中的作用不同,人力资本内部的结构性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本文按照受教育程度将人力资本划分为初等教育型、中等教育型和高等教育型三类;并根据技术进步活动的不同,将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率变化分解为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前者来自于技术创新,后者来自于技术应用(技术模仿)。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人力资本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利用跨国教育面板数据(Barro和Lee,2013)和佩恩世界表(PWT 9.0)等跨国经济社会面板数据,测算了1970—2010年世界各国(或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数据,并结合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对各国技术进步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实证结果和稳健性检验均表明:在考虑到跨国技术扩散的情况下,初等教育型人力资本结构占比的提高将会促进技术效率变化,而高等教育型人力资本结构占比的提高则主要促进技术变化;中等教育型人力资本结构占比的变化对两者的影响并不明确。此外,随着经济体不断接近技术前沿,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结构对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魁早 刘友金
中国正在经历的市场化改革究竟能否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本文在理论分析市场化进程影响产业技术进步机制的基础上,利用行业市场化指数和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显著推进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而且加入WTO后的推进效果更为明显,而市场化进程的这种推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扩散等机制实现的。市场化进程的不同方面对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差异,制度环境改善的影响最为显著,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影响次之,随后依次是产品市场发展和要素市场发展,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数的影响最为有限。此外,市场化进程对不同技术特征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市场化进程对技术密集度较高行业的推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对中国正在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和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伟 李涛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电力行业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基于方向距离函数和ML指数,运用2000~2010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电力行业的绿色技术进步。基于环境波特假说,运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方法实证检验了"十一五"节能减排政策对电力行业绿色技术的影响。结论证实,相对于"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显著促进了电力行业的绿色技术进步。
关键词:
电力 节能减排 绿色技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思涵 佟孟华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两部门理论模型,采用2008~2019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三种匹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来看,应用人力资本-技术应用匹配的正向经济效应最强烈,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匹配次之,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应用为无效匹配,不利于经济稳增长;异质性分析发现,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分别得益于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应用人力资本-技术应用这两种有效匹配,相对于高应用人力资本,高创新人力资本的正向经济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劳动成本、全要素生产率、出口竞争力、产业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具有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现阶段经济稳增长策略应以短期优先技术应用、长期优先技术创新为主导方向。本文剖析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之间有效匹配和无效匹配的经济效应,探讨现阶段应如何平衡匹配关系,促进经济稳增长,既丰富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相关研究,又为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和合理配置社会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磊 徐长生 刘常青
本文基于1997—2010年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测算了市级层面的技术进步方向,并借助"撤县设区"这一自然实验,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要素结构变动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使得资本—劳动比上升,进而导致技术进步方向偏向于资本,符合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弱诱导偏向型假说";(2)"撤县设区"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有条件的,主要限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即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的地区;(3)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资本要素更为丰富,因而"撤县设区"显著提高了东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比,使其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静 张建华
本文通过建立金融错配下两厂商生产模型,并结合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分析发现国有经济比重高的企业偏好于通过技术引进和购买方式促进技术进步,而金融错配制度加剧了这一效应。本文用2001—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3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验证了上述结论,指出调整金融资源配置、加快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有助于倒逼企业减少技术引进依赖。
关键词:
金融错配 所有制结构 技术引进与购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宫汝凯 李洪亚
基于2003—2012年176个国家(地区)的跨国数据,本文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所有制改革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规模持续扩张的内在动力,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技术进步对OFDI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对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所有制改革形成的多元投资主体会促进OFDI的逐年扩张。(2)考虑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转型的交互作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呈现显著的互补效应;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所有制结构改革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替代效应。(3)考虑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异质性,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合理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莉
技术进步无疑会对就业结构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如何协调技术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当前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以我国物流业2009-2020年4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技术进步对物流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物流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是非对称性和结构性的影响。在物流劳动供需市场,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减少、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正逐步增长。例如,技术进步对物流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和从事非生产人员的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均呈上升趋势。此外,物流公司规模的扩大将显著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同时也减少了低技能劳动力比例。最后,物流业从业人员薪资的增加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效应显著高于低技能劳动力。为此,提出完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和建立"政产学研"协同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促进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士香 高庆昆
资本质量和体现式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能否选择适宜方法计算体现式技术进步却直接影响估计的效果。本文假定经济产出满足CES生产技术并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测算我国地区体现式技术进步大小,并检验其与经济产出、设备投资、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垄断程度的作用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地区体现式技术进步增长趋势明显,并且在我国经济产出、设备投资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高及垄断程度低的地区,其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更明显。
关键词:
资本质量 体现式技术进步 CES生产函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董直庆 焦翠红 王林辉
当前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及其偏向强度已成为经验文献关注的焦点,然而,前沿研究并未重视这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来源及其背后的成因。本文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入手,引入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部门,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模型,演绎技术进步偏向性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内在传递机制,数值模拟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路径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发现:1在技术进步跨国传递过程中,技术进步偏向性方向和强度均可能发生变化,要素投入结构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正是两国要素投入结构的非匹配性,使发展中国家改变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要素投入结构,进而改变引进技术的偏向性方向和强度。2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的方向和强度受制于技术适配度,...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翔 张卫 万春林
在梳理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基础上,利用36个OECD成员国1990—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正,其内在机制可能是家庭与企业对人口老龄化做出了最优回应,使得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正向效应高于其负向效应;目前OECD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尚未阻碍其技术进步,采用替换变量、反向因果识别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这一结论有助于正确理解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而可减轻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负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科技服务渗透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经验证据
进口与企业生产率——中国的经验证据
金融结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跨国数据的经验验证
转型期我国农业增长路径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实证研究——基于大陆28省份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区际产业转移与承接地技术进步——基于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技术进步能有效促进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实现吗?——来自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我国资本体现式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率——来自纺织业的经验证据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技术进步与能源替代能否降低石油对外依赖?——基于IEA国家的经验证据
金融中介发展与技术进步——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