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1)
2023(10485)
2022(8618)
2021(7829)
2020(6693)
2019(14586)
2018(14334)
2017(27681)
2016(14808)
2015(16030)
2014(15354)
2013(15287)
2012(13772)
2011(12055)
2010(12272)
2009(11610)
2008(12009)
2007(11040)
2006(9548)
2005(8940)
作者
(41164)
(34625)
(34416)
(32304)
(22161)
(16406)
(15304)
(13121)
(12779)
(12374)
(11677)
(11507)
(11329)
(11017)
(10805)
(10457)
(10141)
(9998)
(9982)
(9713)
(8450)
(8408)
(8331)
(7919)
(7880)
(7668)
(7582)
(7569)
(6970)
(6800)
学科
(81181)
(77240)
企业(77240)
(66536)
经济(66467)
管理(63120)
方法(29255)
业经(27426)
(24255)
(21718)
数学(21033)
数学方法(20875)
技术(20357)
(19786)
财务(19778)
财务管理(19763)
企业财务(18795)
农业(16158)
中国(15178)
(14785)
(14069)
技术管理(13706)
理论(13622)
(13598)
(12455)
企业经济(12448)
经营(12069)
(11872)
贸易(11864)
(11653)
机构
学院(213315)
大学(205932)
(94452)
经济(92915)
管理(90185)
理学(77534)
理学院(76863)
管理学(76019)
管理学院(75606)
研究(65100)
中国(53257)
(44159)
(42020)
科学(37623)
(36649)
财经(34987)
(33203)
(32235)
(31828)
业大(30337)
中心(29616)
研究所(28873)
农业(28815)
经济学(28302)
商学(26837)
商学院(26593)
(25970)
北京(25829)
财经大学(25756)
经济学院(25561)
基金
项目(138097)
科学(112197)
基金(102718)
研究(101593)
(88805)
国家(87999)
科学基金(78406)
社会(67897)
社会科(64643)
社会科学(64632)
(55844)
基金项目(54169)
自然(50482)
自然科(49490)
自然科学(49478)
自然科学基金(48768)
教育(45077)
(44597)
资助(40842)
编号(38604)
(36142)
(35878)
创新(32657)
重点(30485)
(30455)
(29870)
成果(29377)
国家社会(28546)
(27833)
(27089)
期刊
(106340)
经济(106340)
研究(61449)
中国(41452)
管理(41216)
(38897)
(34626)
科学(29107)
学报(27831)
农业(24069)
大学(22183)
学学(21425)
技术(21215)
(20666)
金融(20666)
业经(19857)
财经(18245)
经济研究(17050)
教育(16837)
(16419)
(15862)
技术经济(14574)
问题(13459)
财会(12098)
科技(11863)
现代(11752)
商业(11312)
(10958)
世界(10748)
(10142)
共检索到319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辉  吴唱唱  闫强明  
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及2000—2013年的专利和贸易数据,本文考察了生产率异质性企业面临进口竞争的创新行为差异及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进口冲击下,高生产率企业通过研发创新可以抵御进口竞争带来的成本加成下行压力,因此高生产率企业更有动力为“逃离竞争”而加强创新投入。(2)从长期来看,随着进口结构的升级,进口竞争的冲击也会逐步向高端演化,驱使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升级。(3)通过行业创新产出的动态分解,本文发现进口竞争通过提升企业创新的集约边际和改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促进了我国行业整体研发创新产出的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简泽  段永瑞  
大量的研究表明,企业间的生产率存在很大的持久的差异。然而,在中国制造业部门里,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收敛的趋势。这篇文章从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出发考察了竞争的增强对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在竞争激发的逃离竞争效应的作用下,竞争的增强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跨企业分布上四分位数以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然而,对于生产率较高的上四分位数以上的企业,租金消散效应起着主导作用,竞争的增强阻碍了它们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于是,基于异质性企业对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不同反应,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收敛的趋势。这意味着,促进竞争的政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搭配能更全面地促进微观层面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中蕾  韩冬艳  
随着服务贸易进口的扩张,更多高竞争力外来服务将输入我国,这无疑会对我国商贸流通企业造成一定压力,迫使其专注于创新产品、服务或技术。而如果商贸流通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较高,则其在这种竞争压力下通过创新获得的优势将会更加显著。基于此,本文将对我国301家商贸流通企业进行回归分析,并按照性质划分组别再进行异质性分析,旨在引导我国商贸流通企业顺应服务贸易进口发展趋势加快创新步伐。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知识产权保护组中,服务贸易进口显著抑制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能够削弱服务贸易进口的抑制作用;在低知识产权保护组中,服务贸易进口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而生产率水平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一般贸易组中,服务贸易进口显著抑制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而生产率水平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混合贸易组中,服务贸易进口显著抑制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能够削弱服务贸易进口的抑制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淑云  慕绣如  
文章基于2000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合并数据,全面系统地评估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与企业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是中间品进口提升企业生产率的三个可能的渠道,其中产品质量效应起主导作用。进一步地,产品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尤其是从G7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突出,而来自欠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有限;第二,零配件进口对企业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姗姗  杨栋旭  刘晴  
文章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出发,选取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考察了融资约束、生产效率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企业自主创新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生产效率与企业自主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消极影响。在考虑企业规模、年龄以及所有权等其他异质性之后,以上结论总体上仍然成立,但不同类型的企业间存在一定差异。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姗姗  杨栋旭  刘晴  
文章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出发,选取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考察了融资约束、生产效率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企业自主创新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生产效率与企业自主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消极影响。在考虑企业规模、年龄以及所有权等其他异质性之后,以上结论总体上仍然成立,但不同类型的企业间存在一定差异。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易靖韬  蒙双  
本文探讨了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我们构建了企业出口、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函数形式建立了计量模型。基于2005-2007年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biprobit、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等模型对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和创新的决策及其联动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市场冲击是影响企业自选择行为的异质性因素;投资决策的回报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生产率高的企业会自选择做出该投资决策以获得更大利润。我们的研究从理论和实...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彭馨  
本文使用1998—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地市县财政统计数据及县域统计年鉴,采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考察了税收竞争对我国企业出口概率和规模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就税收竞争通过县加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对其进行MP动态分解的进入企业、退出企业、企业间的资源配置、企业内技术进步四个部分影响企业出口的机制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税收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政府治理促进了企业出口,而税基流动性条件抑制了企业出口;政府治理及税基流动性条件对税收竞争影响企业出口的调节作用不确定。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县加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尤其是进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税收竞争促进企业出口的可能渠道。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霞  徐晓东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要求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进行生态创新。文章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与管理者道德认知是影响企业生态创新的重要因素。不同性质的市场竞争对生态创新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市场竞争与企业生态创新水平之间呈倒U形的二次曲线关系。管理者道德认知能够促进企业生态创新,但这一正向促进作用对外部市场竞争情境是条件依存的。当企业具有寡头垄断势力、进行生态创新的意愿不足时,管理者的道德良心能够驱使企业扩大生态创新的支出;但是当企业面临(或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激烈竞争导致企业内部资源不足时,管理者道德认知在促进生态创新方面无能为力。这一研究结论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决...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军  刘海云  
本文分析了Meltiz模型的情境条件,发现生产率异质性是与其三大前提假设紧密相关的。中国情境下,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与外商投资相关的企业、生而国际化的企业、先有本土市场而后国际化的企业,它们国际市场竞争力来源不只是生产率异质性,而是存在差异的企业区位、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创新、品牌、企业性质、企业级别、资本结构、人力资本、成长率等多重异质性。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实证检验发现,在多个细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生产率差异不能有效解释出口企业竞争力,而多重异质性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是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来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奉先  王晨  赵颖岚  
基于2009~2019年中国海关和财务数据库匹配的701家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考察了汇率变动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框架分析了市场竞争、企业创新与中间品进口渠道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会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汇率变动会通过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这两种中介机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前者的中介程度为1.457%,后者的中介程度为49.181%,而中间品进口渠道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在汇率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非国企、制造业以及大规模企业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的中介程度较为显著。鉴于此,增强汇率弹性、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提高企业创新动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思文  管新帅  刘雪强  
本文探讨了异质性企业的出口、创新与生产率问题,建立了出口和创新联合决策模型,描述了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和技术创新的决策过程。理论模型证明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规模较大、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更愿意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企业扩大出口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创新,最终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中低端企业在国内生产,中高端企业使用低端技术并出口,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并出口。基于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理论模型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企业从事创新活动决策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企业的创新活动显著体现在自我选择效应中,生产率在单一出口行为中并无显著促进作用,说明我国企业对外出口,并不完全如Melitz模型所预测的高生产率企业自我选择出口的简单情形。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施炳展   吴丽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探究了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与生产率异质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交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因生产率异质性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差异性影响。作用机制是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会通过市场竞争、融资约束缓解来对生产率异质性企业的创新产出产生差异性影响。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与生产率异质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交互作用还体现在不同区域、不同技术距离的企业之间。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与生产率异质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交互作用还具有非线性、广泛性和稳健性等特征。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由于创新资源具有稀缺性,为营造竞争友好的市场环境并促进企业创新产出,政府应该制定能强化竞争的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成肖  
本文立足于小微企业贸易机会不断增加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等中国情景,采用CMES数据从小微企业层面考察进口对中国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小微企业进口对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被小型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获取。小微企业进口的创新效应主要体现为中间品进口对企业自主研发的促进作用,对技术引进的影响则不显著;中间品进口有助于企业形成新产品或新技术产出,而最终品进口有助于企业形成产品和技术外的其他方面创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联立方程组方法进行的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小微企业进口通过创新意识的提升与创新资源的改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英杰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探讨了融资约束和生产率对出口竞争力的共同影响机制,从企业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利用中国2004~2009年的企业样本数据经验考察了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产率对企业出口促进贡献还有赖于其融资水平,尤其需要克服融资的阈值效应,避免危机时期优秀企业被"逆淘汰";政策启示在于强调对高生产率企业建立政府"临危保护制度",并引导企业强化内部治理能力;最后需要强化物质要素之外的服务型要素竞争优势,从而继续维持我国贸易的"大国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