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2)
- 2023(12096)
- 2022(10605)
- 2021(9937)
- 2020(8428)
- 2019(19195)
- 2018(19022)
- 2017(36766)
- 2016(20186)
- 2015(22365)
- 2014(22069)
- 2013(21946)
- 2012(19791)
- 2011(17702)
- 2010(17239)
- 2009(15710)
- 2008(15381)
- 2007(13189)
- 2006(11321)
- 2005(9501)
- 学科
- 济(76620)
- 经济(76538)
- 管理(59071)
- 业(57057)
- 企(48182)
- 企业(48182)
- 方法(38701)
- 数学(33410)
- 数学方法(33092)
- 农(20297)
- 财(20039)
- 中国(18738)
- 学(17918)
- 业经(17723)
- 贸(16648)
- 贸易(16644)
- 易(16205)
- 地方(14775)
- 农业(13686)
- 务(13561)
- 财务(13502)
- 财务管理(13484)
- 技术(12923)
- 和(12728)
- 理论(12707)
- 企业财务(12549)
- 制(12516)
- 环境(12512)
- 划(11323)
- 银(10406)
- 机构
- 大学(284668)
- 学院(282795)
- 管理(115904)
- 济(109296)
- 经济(107002)
- 理学(102243)
- 理学院(101138)
- 管理学(99394)
- 管理学院(98917)
- 研究(92486)
- 中国(65753)
- 科学(61285)
- 京(60051)
- 农(52063)
- 业大(48703)
- 财(46797)
- 所(46783)
- 研究所(43504)
- 农业(41504)
- 中心(41307)
- 财经(38995)
- 江(38674)
- 北京(37286)
- 经(35641)
- 范(35541)
- 师范(35083)
- 院(33513)
- 经济学(32047)
- 州(31635)
- 经济管理(30321)
- 基金
- 项目(205584)
- 科学(160153)
- 基金(149403)
- 研究(143672)
- 家(132714)
- 国家(131655)
- 科学基金(112320)
- 社会(89790)
- 社会科(85153)
- 社会科学(85130)
- 基金项目(80830)
- 省(80531)
- 自然(76421)
- 自然科(74636)
- 自然科学(74614)
- 自然科学基金(73273)
- 划(68335)
- 教育(65159)
- 资助(61145)
- 编号(57564)
- 重点(45758)
- 成果(44669)
- 部(44392)
- 创(42960)
- 发(42896)
- 科研(40124)
- 创新(40030)
- 计划(39273)
- 课题(38846)
- 大学(37595)
- 期刊
- 济(110677)
- 经济(110677)
- 研究(76217)
- 学报(52333)
- 中国(46188)
- 农(45817)
- 科学(45326)
- 管理(39527)
- 大学(38279)
- 学学(36477)
- 财(34621)
- 农业(31960)
- 教育(26344)
- 技术(22183)
- 业经(19199)
- 融(18918)
- 金融(18918)
- 财经(18090)
- 经济研究(18073)
- 业(16408)
- 科技(15496)
- 经(15313)
- 问题(14893)
- 版(14322)
- 业大(14291)
- 图书(14133)
- 理论(13846)
- 技术经济(13392)
- 商业(12941)
- 实践(12879)
共检索到385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柔 岳云嵩 张鹏杨
近年来我国进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进口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竞争,那么进口竞争对工资的影响如何?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进口竞争对工资影响的大小及机制。结果发现,进口竞争对工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该负向影响主要来自于私企和外资企业、出口和非出口且非国有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工资增长率的下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进口竞争通过降低企业的成本加成,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进而降低工资的增长率。最后,文章按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划分,进一步研究受进口竞争影响更大的劳动群体。结果显示,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受进口竞争的负向影响更大。文章的研究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对国际竞争提供了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
进口竞争 成本加成 工资 工具变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岳文
利用2000-2006年中国贸易自由化期间的微观数据集,通过测度出企业层面的产出关税和成本加成,本文实证检验了进口关税下降带来的进口竞争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进口竞争会对国内企业的成本加成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即"促竞争效应"显著存在;(2)进口关税的自由化仅会对私营企业的成本加成产生较大影响并不会影响到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成本加成,对加工贸易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也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有关进口竞争与企业成本加成研究方面的空白,而且也进一步丰富了对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认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范冬梅 黄汉民
本文采用会计法和Edmond等(2012)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加成进行测算,并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CEPII-BACI数据库和WTo关税数据库数据,考察了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加成有显著负向影响,进口竞争越剧烈,企业成本加成越低。但长期内,进口竞争的负向影响将逐渐消失。进一步地,本文还考察了在企业类型差异和行业异质性下,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成本加成的不同影响。此外,中间投入自由化引致的竞争能够带来多样化效应,促进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而加工贸易企业受进口竞争的影响要小于一般贸易企业。
关键词:
进口竞争 企业成本加成 贸易利得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岳文
利用2000-2006年中国贸易自由化期间的微观数据集,通过测度出企业层面的产出关税和成本加成,本文实证检验了进口关税下降带来的进口竞争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进口竞争会对国内企业的成本加成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即"促竞争效应"显著存在;(2)进口关税的自由化仅会对私营企业的成本加成产生较大影响并不会影响到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成本加成,对加工贸易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也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有关进口竞争与企业成本加成研究方面的空白,而且也进一步丰富了对中国贸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严伟涛 陈维涛
利用WTO关税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库等方面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进口竞争对企业绩效工资和激励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竞争的加剧会促使企业调整内部薪酬结构,提高绩效工资的比重,加大对员工的激励强度;生产率水平高的企业、加班制度健全的企业、市场化程度高的民营企业会更加注重改善企业薪酬体系,提高劳动者绩效工资比重与对其激励强度;同时,企业年龄对绩效工资和激励强度的影响有所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倾向采用绩效工资的薪酬激励政策,成熟企业倾向采用奖金激励政策;此外,融资难、融资贵不利于企业薪酬体系完善,从而对企业员工绩效工资和奖金激励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
进口竞争 绩效工资 激励强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树金 钟腾龙 李仁宇
本文借鉴De Loecker等(2016)的方法,测度了企业—产品层面的生产要素投入,度量了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并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实证研究产品层面关税降低导致的进口竞争对于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总体上,进口竞争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后,发现其对异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同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效应不明显;改变关键变量测算方法、样本选择、模型估计方法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价格效应"不明显,但"成本效应"和"质量效应"的作用显著,特别是通过提高异质性产品质量、降低同质性产品边际成本影响出口加成率。相对而言,进口竞争对出口中的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口企业、高市场竞争程度产品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产品和资本品的出口加成率有更强的影响效应。本文识别了进口竞争影响出口加成率的差异化机制,发现了进口竞争影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质量升级效应,表明进口竞争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势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严伟涛 赵春明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5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库、WTO关税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等数据,全面系统分析了进口竞争对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比较优势的显著变化,进口竞争能够使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扩大,而中间品进口竞争则会缩小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同时,本文还发现,出口增加将促使我国企业内部工资差距的扩大。
关键词:
进口竞争 企业内部工资差距 中间品贸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巫俊 魏浩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中国海关贸易数据,考察了进口竞争对工资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工资扭曲主要表现为向下扭曲,即企业员工所获得的工资报酬低于其边际产品价值。中间品进口将抑制工资扭曲,而资本品进口将促进工资扭曲,经过多种稳健性分析后,结论仍然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中间品进口能够促进创新进而抑制工资扭曲,而资本品进口能够提高资本密集度进而促进工资扭曲。进一步分析表明,中间品进口抑制了向下扭曲,而资本品进口同时促进向上扭曲和向下扭曲。本文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我国在对外开放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为扩大进口贸易战略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妍 范爱军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研究方法,采用CEPII-BACI数据库2002—2020年全球200个国家粮食贸易的数据,构建全球粮食进口竞争网络,剖析其进口竞争格局特征,并着重分析中国粮食进口竞争状况,同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影响粮食进口竞争的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全球粮食进口竞争网络中的进口国之间的竞争关系数量在减少,但竞争关系仍然十分紧密。第二,竞争关系和竞争强度主要集中在亚洲内部,且亚洲内部的竞争关系数量和竞争强度均呈递增趋势。第三,中国的进口竞争强度持续攀升,和主要进口国的竞争加剧。第四,中国作为粮食出口国,其他国家对其粮食的竞争程度并不高。第五,全球粮食贸易网络特征、资源禀赋特征、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地理距离都会影响两两国家间的粮食进口竞争关系和竞争强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林大燕 朱晶
中国大豆进口价格对进口结构变动的反应决定了国内大豆价格的稳定性及中国对大豆进口布局战略的选择。本文运用PTM模型,在单位根检验、F检验等统计检验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进口结构变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和巴西市场份额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水平,而阿根廷大豆市场份额的提高则会拉高中国的大豆进口价格。为了以更低的价格进口大豆,保证大豆进口的可获性及经济性,中国应继续保持美国和巴西市场,利用直接投资等措施促进阿根廷及其他具有生产潜力的国家生产大豆,同时通过技术支持等手段保护并培养国内大豆生产的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羽
本文选取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WITS数据库ISICRev3分类的4分位进口数据,使用并拓展了Hall(1988)和Domowitz et al.(1988)的模型框架,考察了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可以显著降低国内企业的加成率,当进口竞争程度在当前基础上增加10%,企业的加成率将降低3.42%。进一步回归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出口强度和赋税强度的企业对进口竞争造成的加成率下降具有较高的缓解作用,但进口竞争总体上仍然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加成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羽
本文选取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WITS数据库ISICRev3分类的4分位进口数据,使用并拓展了Hall(1988)和Domowitz et al.(1988)的模型框架,考察了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可以显著降低国内企业的加成率,当进口竞争程度在当前基础上增加10%,企业的加成率将降低3.42%。进一步回归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出口强度和赋税强度的企业对进口竞争造成的加成率下降具有较高的缓解作用,但进口竞争总体上仍然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加成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姚瑶 赵英军
中国经济长期“外循环”发展模式导致中间品严重依赖进口,对于制造业产业集群,微观企业创新动力无法转化为集群整体创新合力。以集群内部“行业内企业间”研究视角切入,采用“近邻效应”模型深入探求邻居企业进口中间品行为对群内同行企业创新传导路径,结论发现:邻居进口对同群企业创新影响存在“成本追逐效应”和“质量竞争效应”,中间品进口质量高低影响企业模仿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质量竞争效应”的创新溢出可通过一般贸易渠道、人力资本渠道与市场规模渠道实现;有为政府持续创新激励和市场化导向制度改革有助于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及创新“量质齐飞”。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群锋
文章首次就进口竞争对我国制造业性别工资歧视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企业主或经理人以牺牲部分利润为条件以满足其最优歧视性偏好;随着进口竞争加剧,降低了在位企业的定价能力和利润水平,使企业无法维持原来的歧视水平,因此必须降低歧视偏好、提高女性雇佣水平,进而引起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工人工资的提升。使用经典的Oaxaca工资分解法,以进口渗透率为进口竞争代理变量,在高低进口竞争样本上就两种工资基准分别进行分解,得到结果均表明,高进口竞争下的歧视系数显著低于低进口竞争下的歧视系数;进口竞争程度越高,性别工资歧视系数越低,表明进口竞争显著缓解了制造业性别工资歧视。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加大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持续推进国内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以释放女性工人的市场价值和潜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实现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助力推进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群锋
文章首次就进口竞争对我国制造业性别工资歧视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企业主或经理人以牺牲部分利润为条件以满足其最优歧视性偏好;随着进口竞争加剧,降低了在位企业的定价能力和利润水平,使企业无法维持原来的歧视水平,因此必须降低歧视偏好、提高女性雇佣水平,进而引起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工人工资的提升。使用经典的Oaxaca工资分解法,以进口渗透率为进口竞争代理变量,在高低进口竞争样本上就两种工资基准分别进行分解,得到结果均表明,高进口竞争下的歧视系数显著低于低进口竞争下的歧视系数;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