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54)
- 2023(18543)
- 2022(15578)
- 2021(14610)
- 2020(12392)
- 2019(28195)
- 2018(27645)
- 2017(52237)
- 2016(28500)
- 2015(31905)
- 2014(31346)
- 2013(31437)
- 2012(28811)
- 2011(25917)
- 2010(25534)
- 2009(23677)
- 2008(23633)
- 2007(20705)
- 2006(18125)
- 2005(16383)
- 学科
- 济(119855)
- 经济(119718)
- 业(102035)
- 管理(92541)
- 企(90727)
- 企业(90727)
- 方法(55697)
- 数学(45636)
- 数学方法(45141)
- 财(35392)
- 农(35023)
- 业经(34253)
- 中国(31571)
- 贸(25509)
- 贸易(25498)
- 易(24895)
- 务(24556)
- 财务(24484)
- 财务管理(24453)
- 农业(24410)
- 技术(23884)
- 学(23681)
- 企业财务(23155)
- 制(22291)
- 和(20605)
- 理论(20514)
- 地方(19754)
- 划(19105)
- 策(18293)
- 环境(17756)
- 机构
- 学院(412376)
- 大学(410838)
- 济(169885)
- 经济(166668)
- 管理(163835)
- 理学(141546)
- 理学院(140019)
- 研究(139890)
- 管理学(137737)
- 管理学院(136997)
- 中国(106977)
- 京(88702)
- 科学(88033)
- 农(75904)
- 财(75898)
- 所(71562)
- 业大(65759)
- 研究所(65479)
- 中心(62207)
- 财经(61246)
- 农业(60164)
- 江(59836)
- 北京(56117)
- 经(55966)
- 经济学(51191)
- 院(50394)
- 范(49999)
- 师范(49385)
- 州(47984)
- 经济学院(46416)
- 基金
- 项目(280676)
- 科学(219699)
- 基金(204656)
- 研究(199862)
- 家(181111)
- 国家(179600)
- 科学基金(153338)
- 社会(126688)
- 社会科(120223)
- 社会科学(120192)
- 省(108637)
- 基金项目(108199)
- 自然(101403)
- 自然科(99104)
- 自然科学(99074)
- 自然科学基金(97364)
- 划(91503)
- 教育(90238)
- 资助(84717)
- 编号(79067)
- 重点(63025)
- 成果(62343)
- 部(61566)
- 创(60140)
- 发(59669)
- 创新(55736)
- 课题(54168)
- 科研(54073)
- 业(53416)
- 国家社会(52860)
- 期刊
- 济(184265)
- 经济(184265)
- 研究(118517)
- 中国(77026)
- 学报(70576)
- 农(69050)
- 科学(63848)
- 管理(63369)
- 财(60143)
- 大学(52635)
- 学学(50082)
- 农业(47990)
- 教育(38980)
- 技术(37594)
- 融(33313)
- 金融(33313)
- 业经(30545)
- 财经(30344)
- 经济研究(30079)
- 业(28184)
- 经(26121)
- 问题(24059)
- 技术经济(22943)
- 贸(21361)
- 科技(21251)
- 版(20006)
- 世界(19035)
- 现代(19023)
- 图书(18655)
- 国际(18274)
共检索到605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琴琴 曹清峰 李宏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发挥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是建设贸易强国的内在需求。文章基于2001~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企业层面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指标,检验了进口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进口机器人应用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且该结论通过了对被解释变量进行缩尾处理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进口机器人应用对交通运输、电子通信及医药行业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口机器人应用通过生产工艺优化效应、进口中间品节约效应以及国内中间品扩张效应提高了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因此,优先发展应用于生产环节的机器人产业,加强机器人应用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完善机器人产业配套体系是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机器人 出口国内技术含量 出口升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祝树金 张鹏辉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表,在考虑到加工贸易后,构建并测算了1992-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品的复合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及国内技术含量的贡献指数;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总体上呈现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国内技术含量贡献指数总体上趋于下降。②对于复合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而言,其国内技术含量指数即国内技术贡献度普遍较低。③FDI对于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进口贸易则显著为负;资本在长期内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和研发有助于促进行业FDI的技术外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徐源晗 沈彬朝
基于Melitz(2003)模型,文章将知识产权保护引入企业生产成本函数,并考虑内生化的企业出口技术含量选择进行拓展,揭示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及内在机制。使用省级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与企业层面相匹配的数据,文章研究表明: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对于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大。渠道检验证实,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激励企业提高出口技术含量,促进了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区分出口市场来看,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拓展北方国家市场多元化的促进作用比南方国家更大。据此,文章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中国企业分散出口市场目的地,提升了企业应对外部经贸环境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涛 李金叶 马莉
提升企业出口绿色技术含量是培育竞争新优势、建设贸易强国的内在要求。在厘清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对出口绿色技术含量的影响机制基础上,本文利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测算环境规制与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绿色技术含量的实际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融资约束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绿色技术含量分别具有正向促进和负向抑制作用,但前者对出口绿色技术含量的正效应并未完全冲抵后者引起的负效应,因而使得实际出口绿色技术含量负向偏离有效水平;进一步分析显示,出口绿色技术含量低于有效水平的局面并未随企业特征分组有所改善,并且出口绿色技术含量未达到国际出口的基准水平是我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以上结论的发现,对驱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冬梅 李莹
在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如何运用新技术来破解传统制造业出口所面临的“低加成率陷阱”,是促进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世界工业机器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探索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以及内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出口企业加成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在调整样本选择性偏误、处理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型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出口产品价格、降低劳动力成本来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提升了大部分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尤其是对处于高老龄化程度区域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企业、非国有出口企业及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幅度更大。因此,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与应用,降低工业机器人应用成本,并针对不同产业与所有制企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精准支持的政策,对提升中国制造出口转型升级、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沈国兵 黄铄珺
文章探究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同行业外资进入不利于内资多产品企业产品组合技术提升,而有助于产品组合配置优化,但综合效应不显著。(2)外资进入降低了外资技术领先行业和高技术行业的内资企业平均出口技术含量,但提升了产品组合配置效率,结果提升了企业出口技术含量。(3)外资进入通过提高产品组合技术提升了企业高技术品出口技术含量,而通过优化产品组合配置提升了企业异质品和中等技术品的出口技术含量。外资进入与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协调能提升产品组合技术和产品组合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出口技术含量。据此,在开放环境下,企业需要积极创新以提升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差异化,以增强本土企业对外竞争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孟猛
垂直化分工的发展使得一国出口品中包含的全部技术含量并不等于其实际生产部分的技术含量。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离了进口中间品的技术含量得到产品国内生产部分的技术含量。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国出口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低于全部技术含量;尽管中国出口最终品所含的全部技术含量与国内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但国内技术含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全部技术含量;中国出口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增长速度慢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尽管中国正在出口更多的高技术产品,但中国出口的高技术最终品的国内技术含量相对于世界先进水平并没有提高。
关键词:
国内技术含量 垂直专业化 国际分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国兵 黄铄珺
本文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探究了外资进入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降低了内资企业的出口技术含量,但是外资进入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提升了内资企业的出口技术含量;异质性分析显示,外资进入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交互作用促进了内资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并且对高技术水平内资企业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作用更大;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外资进入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通过提升内资企业进口技术含量和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了内资企业的出口技术含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清峰 李琴琴 李宏
文章基于2005~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使得所在城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显著提高了约2%,且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内生性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中欧班列”开通主要通过运输时间节约效应、行业内扩散效应以及产品市场地方保护的削弱效应提高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中欧班列”开通对周边100千米范围内城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并对向欧洲市场出口、非国有以及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肖浩 胡小娟 辛丽萍
在新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国际贸易模式不断发展与创新,产品内贸易盛行。本文根据2000—2013年高技术产品五大行业面板数据,基于豪斯曼构建的产品出口复杂度指标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进行测度,得出这期间其出口技术含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引入虚拟变量,实证分析FDI、R&D及中间产品进口五大行业对其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说FDI、R&D和中间产品进口均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但对细分行业来说,中间产品进口与出口技术含量的关系是不确定的,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产品,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三类产品的中间产品进口会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含量的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震坤 綦建红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匹配数据,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动态效应。估计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出口产品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基于中介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使用工业机器人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边际成本,从而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种提升效果在大规模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动态视角的拓展研究进一步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会带来贸易拓展效应,但新建贸易关系的产品质量相对较低;也会带来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低质量产品将从中高质量产品中抢夺市场份额,引发激烈的竞争效应;还会带来先发优势效应,即率先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获得的质量提升效果远高于平均水平。
关键词:
出口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 竞争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海波 李东
提升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所在。文章采用Hausmann等(2007)所修正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来测度中国制造业1995~2012年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变化轨迹,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上升趋势明显,目前已处于世界前列,其中纺织服装、机械与电子设备制造业尤其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而传统的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出口贸易品 技术含量 测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左瑞瑞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企业层面的合并数据,研究了工业机器人进口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进口显著提高中国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这一结论在使用严口径和宽口径度量工业机器人进口、控制时变省份特征和行业特征以及考虑极端值后依然成立;使用滞后项和进口关税分别作为工具变量以及利用首次进口工业机器人构建多期DID模型检验内生性后,结论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进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同时存在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并且对大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更大。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促进研发创新是工业机器人进口促进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机制。本文对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一方面应鼓励高端工业机器人进口,另一方面应加大工业机器人国内研发投入和完善配套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玲 高翔 黄建忠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成本加成视角剖析了企业俘获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加成率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DVAR,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后续的机制分析也验证了以下理论预期:一方面,加成率通过提升产品定价能力抬高了出口产品价格,进而提升了企业出口DVAR,即"产品价格效应";另一方面,加成率提升带来的生产效率改进降低了企业边际成本,同样也提升了企业出口DVAR,即"边际成本效应",且"边际成本效应"要大于"产品价格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殿春 卢霄
本文使用2009—2019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公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从投资决策和投资强度两个方面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主要促进了中国企业对高收入国家(地区)的投资概率和投资强度;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创新激励效应两条渠道促进中国企业投资于高收入国家(地区);异质性分析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投资于高收入国家(地区)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沿海地区企业、低外部融资依赖度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基于投资动机的研究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地区)开展商贸服务型及研究开发型对外直接投资,而对当地生产型对外直接投资未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研究肯定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积极作用,对促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及推动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