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6)
- 2023(5251)
- 2022(4353)
- 2021(4261)
- 2020(3507)
- 2019(8392)
- 2018(7903)
- 2017(14878)
- 2016(7825)
- 2015(9114)
- 2014(8590)
- 2013(8648)
- 2012(8347)
- 2011(7597)
- 2010(7368)
- 2009(6919)
- 2008(6727)
- 2007(5665)
- 2006(5033)
- 2005(4845)
- 学科
- 济(38018)
- 经济(37982)
- 管理(17712)
- 方法(17162)
- 业(16539)
- 数学(16080)
- 数学方法(16018)
- 贸(15144)
- 贸易(15138)
- 易(15015)
- 中国(14111)
- 企(11955)
- 企业(11955)
- 出(11798)
- 口(8706)
- 出口(8698)
- 出口贸易(8698)
- 财(8678)
- 农(8517)
- 学(7148)
- 制(6568)
- 银(6290)
- 银行(6287)
- 行(6206)
- 融(6060)
- 金融(6060)
- 关系(6047)
- 环境(5620)
- 业经(5551)
- 农业(5357)
- 机构
- 大学(115822)
- 学院(111055)
- 济(60715)
- 经济(60046)
- 研究(46355)
- 管理(39123)
- 中国(37283)
- 理学(33555)
- 理学院(33158)
- 管理学(32818)
- 管理学院(32609)
- 财(25826)
- 京(25345)
- 科学(24517)
- 所(22870)
- 经济学(22019)
- 财经(20926)
- 研究所(20920)
- 经济学院(20038)
- 中心(19646)
- 经(19557)
- 院(16651)
- 北京(16645)
- 农(16414)
- 财经大学(15952)
- 江(14432)
- 科学院(14215)
- 范(14069)
- 师范(13930)
- 研究中心(13578)
- 基金
- 项目(74549)
- 科学(60122)
- 基金(58922)
- 研究(54244)
- 家(52119)
- 国家(51790)
- 科学基金(43692)
- 社会(38808)
- 社会科(37040)
- 社会科学(37035)
- 基金项目(29762)
- 自然(26121)
- 自然科(25591)
- 自然科学(25581)
- 资助(25206)
- 自然科学基金(25178)
- 教育(24155)
- 省(23525)
- 划(21598)
- 中国(19553)
- 部(19191)
- 编号(18732)
- 国家社会(18409)
- 重点(17165)
- 教育部(16811)
- 发(16341)
- 成果(15521)
- 人文(15338)
- 创(15036)
- 大学(14991)
共检索到173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陈志远 王雨剑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合并数据,检验了推动中国出口奇迹发生的重要力量——进口引致出口的机制。研究发现:进口引致出口机制的内在机理为,进口→生产率提升→自我选择效应→出口。中间品进口引致出口机制的效应要强于资本品进口。中国本土企业更依赖于进口引致出口机制来实施出口,民营企业对其依赖性最强。我们还发现,从高收入国家进口是中国出口奇迹发生的重要驱动机制,进口引致出口机制是导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奇迹发生的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葛新庭 谢建国
本文基于2000—2012年中国海关数据、工业企业数据匹配省级城镇化数据,研究了城镇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城镇化及区域溢出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其中,城镇化对中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推动作用最明显,东部地区次之;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并不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这可能与加工贸易的投入和产出较少涉及国内生产要素有关;本地市场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是城镇化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我国在资本市场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出口奇迹。本文从县级集群内部的商业信用视角对此提供一种解释。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扩张,主要是通过影响私营企业实现的,而且主要影响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作用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不仅显著提高企业进入概率,而且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为了解决集群商业信用内生性可能导致的识别困境,根据企业是否变更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安慰剂检验显示,集群商业信用对加工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这可以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私营企业虽然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难以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但依然实现了出口快速扩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我国在资本市场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出口奇迹。本文从县级集群内部的商业信用视角对此提供一种解释。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扩张,主要是通过影响私营企业实现的,而且主要影响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作用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不仅显著提高企业进入概率,而且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为了解决集群商业信用内生性可能导致的识别困境,根据企业是否变更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安慰剂检验显示,集群商业信用对加工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这可以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私营企业虽然相对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上升非常迅速。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国的出口,认为中国出口创造了增长奇迹。与出口相比,中国进口的增长相对缓慢,特别是在中国出口增长获得突破的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中国进口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相对停滞。1999年,在入世谈判突破效两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中国进口又增长了39.9%,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增量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中国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全球贸易中的进口大国。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从新的视角来认识中国进口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把握中国进口未来的走势。本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资料,探讨1980年以来全球进口国别格局变化的情况和中国的表现,并结合中国进...
关键词:
进口 国别格局 进口增长 进口来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先海 郭晶
本文使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DVAR),从贸易模式和企业动态等方面拓展DVAR的分解方法,揭示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结果表明:不同贸易方式企业的DVAR存在明显差异;退出企业DVAR均值高于进入和持续企业,不同代际进入企业在持续期间DVAR不断提升;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的贸易模式转型是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之一;持续存在企业的集约边际变动是中国DVAR提升的主要来源,企业进入退出的扩展边际对中国DVAR提升的贡献很小;产业内DVAR提升是不同技术含量产业DVAR变动的主要来源。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勇兵 陈宇媚 周世民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利用中国海关数据从企业层面将中国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出口企业数量)与集约边际(单位企业的平均出口额),描述了中国企业出口动态和二元边际结构,并考察不同贸易成本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2000—2005年间尽管扩展边际的波动幅度远大于集约边际,中国出口的增长仍大部分是由持续出口企业的贸易额扩大实现的;各种因素对二元边际的作用机制和程度不尽相同,经济规模、距离和贸易成本的变动主要通过扩展边际影响贸易流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念利 王达 龙海泉
数字内容贸易已成为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统计仍是个世界难题。文章借鉴UNCTAD (2019)的基本思路,尝试对2010~2019年中国与全球135个贸易伙伴基于跨境交付开展的“双边数字内容贸易”出口规模进行估计,并以此为基础围绕“中国对贸易伙伴进行数字内容贸易出口是否会促进对贸易伙伴的OFDI”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内容贸易会基于其“文化属性”带来引致的投资促进效应,且提升效果相比传统内容贸易更明显。(2)“图书类”“视听类”和“游戏类”数字内容贸易引致的OFDI促进效应存在异质性,“视听类”的促进效果最高,“游戏类”次之,“图书类”最低。文章从实证研究结论中剥离出中国在发展数字内容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中可供借鉴的政策内涵。
关键词:
数字内容贸易 文化距离 OFDI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世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我们已经成为了贸易大国,但在对外贸易的开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能否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出口 总量 排名 合理 利益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厚双 盛新宇 安佳琪
基于UNCTAD STAT公布的数据,探究服务进口对服务出口的引致效应,并借助服务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方法,进一步明确引致效应的动力来源。分析结果显示,服务进口对服务出口存在显著的引致效应,服务进口种类、质量和数量边际的增长有利于服务出口份额的增加,服务进口质量边际的增长有助于提升服务出口质量;服务进口通过提升国内服务供给者生产率来推动本国服务出口,这种影响渠道在服务进口质量及数量对服务出口的引致效应过程中表现明显;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服务进口的引致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对于中国扩大服务进口,推动服务贸易全面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国要借鉴服务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调节进口增长来源,完善产业基础环境,并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完善服务进口要素调节机制,保障服务进口引致效应的发挥。
关键词:
服务进口 服务出口 引致效应 三元边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鲁晓东
本文首先通过一个包含产品技术含量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在理论上廓清了技术升级与企业出口行为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高度细分的产品数据,将中国出口竞争力这一宏观概念与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特征相联系,从企业角度研究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变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出口规模激增的同时,其出口技术含量仅有微弱提升,中国出口技术水平仍较低,出口增长存在系统性风险。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提高有效地促成了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变化,这说明提高企业生产率是实现产品升级以及保持中国出口竞争力可持续性的关键。此外,企业技术升级对中国出口技术含量提升的积极作用总是倾向于发生在那些经济规模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贸易伙伴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盛斌 吕越
本文在扩展已有贸易二元边际测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2001-2010年货物贸易微观数据,对中国出口二元边际在正向贸易自由化冲击和负向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不同表现与绩效进行了细化测算与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集约边际实现的,即对持续的产品与目标市场组合的扩张;而广延边际的贡献则十分有限,且主要表现在已有产品和市场组合的多元化,而非新产品与新市场的多元化。这种特征在中国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集约边际的大幅下滑是导致中国出口贸易短期萎缩的最主要原因,而它的扩张也几乎全部解释了冲击后的出口恢复性增长。此外,对不同类型的目标市场的出口与不同技术复杂度产品...
关键词:
二元边际 金融危机 出口 中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苏庆义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和环境账户研究中国出口引致的8种污染气体排放量问题。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出口引致的污染气体排放总量增长2.23倍,且这一增长主要发生于2002-2007年期间。2011年中国单位出口排放量相比1995年下降43.72%。从2002年开始,中国对美国单位出口排放量小于中国整体出口单位排放量。SDA分解表明,排放技术的改善是促成中国单位出口排放量下降的最重要因素,而投入技术效应却是阻碍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对中国单位出口排放量的影响有限。其政策含义是,未来在继续通过改进排放技术改善中国贸易质量的同时,应该注重改善投入技术,并且着力通过改善贸易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民春 袁瀚坤
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强化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面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非垄断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更为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出口决策产生影响,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进口中间品质量效应两条渠道实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宁华 张伯伟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考察了企业异质性与完全出口企业国内市场进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更高的生产率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完全出口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可能性,使用IV-Probit模型纠正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影响依然显著。使用Heckman选择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水平同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比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生产率对企业国内市场进入的作用程度将增强。此外,企业融资能力对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论表明:国内市场商业环境的不健全增加了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经营成本,不利于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也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