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7)
2023(13186)
2022(11438)
2021(10524)
2020(8891)
2019(20345)
2018(20409)
2017(39981)
2016(21460)
2015(24204)
2014(24161)
2013(24248)
2012(22282)
2011(20126)
2010(20075)
2009(18343)
2008(17890)
2007(15797)
2006(14018)
2005(12277)
作者
(63019)
(52135)
(51968)
(49314)
(32967)
(24851)
(23554)
(20493)
(19521)
(18606)
(17574)
(17385)
(16431)
(16335)
(16081)
(15716)
(15560)
(15475)
(14952)
(14822)
(12882)
(12783)
(12479)
(11796)
(11695)
(11542)
(11450)
(11429)
(10538)
(10166)
学科
(92371)
经济(92279)
管理(64959)
(63228)
(51532)
企业(51532)
方法(43388)
数学(37944)
数学方法(37597)
中国(25071)
(24754)
(21956)
业经(21025)
技术(19046)
地方(18492)
(17676)
贸易(17665)
(17616)
(17195)
(16940)
农业(16407)
环境(14459)
(14068)
银行(14030)
理论(13998)
产业(13879)
(13815)
(13418)
(13411)
财务(13346)
机构
大学(315807)
学院(314669)
(130838)
管理(128911)
经济(128161)
理学(112338)
理学院(111197)
管理学(109581)
管理学院(109015)
研究(101774)
中国(74470)
(66777)
科学(61948)
(58955)
(50214)
财经(48149)
(47482)
业大(46309)
研究所(45734)
中心(45541)
(44152)
(43734)
北京(42319)
(40223)
师范(39885)
经济学(39772)
农业(37377)
(36858)
经济学院(36302)
(36166)
基金
项目(215495)
科学(170177)
研究(159318)
基金(156594)
(135383)
国家(134327)
科学基金(116013)
社会(101405)
社会科(96406)
社会科学(96383)
(84258)
基金项目(83915)
自然(74342)
自然科(72595)
自然科学(72582)
教育(72223)
自然科学基金(71295)
(70154)
编号(64872)
资助(63964)
成果(51505)
(47946)
重点(47678)
(46636)
(45501)
课题(44084)
创新(42403)
国家社会(41703)
教育部(41297)
人文(40872)
期刊
(138889)
经济(138889)
研究(93470)
中国(54081)
管理(46671)
学报(46403)
科学(43750)
(42300)
(41739)
大学(35212)
学学(33184)
教育(32950)
农业(30308)
技术(29169)
(25115)
金融(25115)
业经(23905)
财经(23040)
经济研究(22831)
(19688)
问题(19067)
技术经济(17425)
理论(16391)
科技(16324)
图书(15938)
(15172)
商业(15140)
实践(15009)
(15009)
现代(14665)
共检索到447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健  赵迪  李剑锋  
在考虑国别和行业层面研发知识源构成情况异质性前提下,本研究基于制造与服务行业投入-产出关系表,构造了考虑制造业和服务业关联效应下的多样化进口技术外溢,并由此考察了其对我国相关产业部门效率水平提升的影响。分析证实:(1)在考虑本土产业间和产业内关联效应的情况下,进口技术外溢对我国各产业部门效率水平的提升作用均非常明显,关联效应起到了重要"催化"作用;(2)尤其关联效应下,相比各产业部门内直接进口技术外溢,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通过间接进口技术外溢获得的效率水平提升均更加突出;(3)受关联效应下的逆向需求和前向投入关联影响,制造业或服务业进口技术外溢均表现出对另一方效率水平提升更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迪  张宗庆  
随着开放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增长和结构变化,细分服务进口知识外溢效应并据此而有差别地推动本土服务部门效率水平提升,既利于我国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增进居民服务消费的福利。在充分考虑服务分行业研发知识源异质性前提下,用面板数据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存在较显著的知识外溢,对本土服务部门效率水平提升具有推动作用。在更高协同性要求下,服务产业间进口的知识外溢比服务产业内进口表现出更显著的效率水平提升作用。还需重点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市场更直接的联系,进而获得源于这些市场更高质量的服务贸易进口知识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奇乐   牛仕成   牛亮  
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将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并产生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准确测算和识别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情况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剔除中间投入中进口品的影响后测算中国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情况以及产业间碳排放存在的关联效应,同时采用社会网络模型对中国产业间隐含碳转移网络的整体和个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建筑业仍然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且对整个经济部门的碳排放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和拉动效应;服务业扩张发展中也产生了较多隐含碳排放;能源生产和采矿业并未产生较大的碳排放和关联效应;中国产业间隐含碳转移网络结构紧密而稳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明荣  王明喜  
笔者研究发现,对发达国家总体而言,进口技术外溢通过进口渗透率来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而对于G7国家,从其进口产生的技术外溢本身就能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口渗透率并不是必要的因素。国内研发投入的提高能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健  余翠萍  
本文聚焦于深化对外开放过程中的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外溢及其对服务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实证分析在证实中国服务进口技术外溢就业效应存在的同时,更通过对技术外溢的结构分解,揭示了服务产业间技术外溢相对产业内技术外溢而言更突出的服务就业增长效应;进一步研究亦证实,中国服务进口技术外溢的就业效应存在明显的技能偏向性特征。研究最后从改善服务贸易进口国别市场和提升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层次、强化本土市场规模效应与需求关联特性、培养高级服务专才与再造低技能型劳动力技能方面,提出增强中国服务进口技术外溢就业效应的相关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其国  陈慧婷  胡剑波  
文章基于EIO-LCA模型测算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消耗和隐含碳排放,进而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的最优投入量,最后计算出我国产业部门全要素隐含能源效率。结果发现:(1)2005—2017年,我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消耗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建筑业的隐含能源消耗最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隐含能源消耗最小;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仍然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源头。(2)仅有34.62%的产业部门效率均值大于1,且三大产业部门样本期中后期的效率值整体上出现下滑趋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全要素隐含能源效率亟待提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燕梅  简泽  
进口先进的中间投入品和资本品是发展中国家企业获得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本文利用中国机床行业微观层面的数据,考察了进口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机床行业存在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只有进口强度达到某一门槛之上时,进口才能促进企业层面生产率的改善;进口对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依赖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进口对那些生产率水平较高、学习和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在改变生产率测度方法,以及采用一阶段方法论的情况下,研究结论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健性。作为扩展性研究,本文进一步将反映企业累积生产经验的"干中学"引入实证模型,结果显示,尽管机床行业的"干中学"显著促进了微观层面企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依广,曹乾  
通过对我国各主要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得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之年平均在90%以上,其中仅工业一项的贡献率为60%左右。同时以工业为重点,运用Kaldor模型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工业部门增长效应的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平  丁世豪  
选取中国制造业2004—2017年面板数据,从行业层面实证检验了进口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进口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了能源效率改善;吸收能力能够强化进口技术溢出效应,进口技术溢出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非线性特征;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发现,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吸收能力的单一门限效应,当消化改造能力低于门限值时,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而当消化改造能力跨越门限值后,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当整合应用能力低于门限值时,进口技术溢出无助于能源效率改善,而当整合应用能力跨越门限值后,进口技术溢出与能源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来自发达国家的进口技术溢出显著提升了能源效率,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并未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品进口技术溢出未能明显改善能源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海玲   张华  
制定合理的碳配额分配方案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的重要内容。从产业部门视角出发,基于2025年投入产出数据,综合运用ZSG-DEA模型、熵值法等设计了基于公平、效率和综合原则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在碳市场规制下,通过构建减排压力指数和减排成本模型对比分析了其减排效应。研究发现:与公平、效率原则相比,综合原则下的分配方案减排压力水平适中,平均边际减排成本较低,产生额外收益的产业部门最多,产业部门间减排差异较小,并且完善的市场机制产生了正向影响。在当前我国现实情况下,基于综合原则的分配方案充分平衡了能源消耗、碳排放水平差异,并且能够兼顾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容易为产业部门所接受,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案。研究结论为我国相关部门在碳配额分配原则和方法选择、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设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果庆  
本文在掌握大量研究文献基础上,打破了三次产业结构界限,建立了识别先导部门、主导部门、支柱部门和劣势部门的指标体系,同时划分了长周期部门产业与短期部门的不同演化路径,并以此对我国近期部门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期我国GDP增长的大部分(56%)是由主导部门群贡献的;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产业政策是有成效的,仍需对部门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此,笔者提出了我国部门结构进一步调整的导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芳  赵玉林  
本文基于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结构和波及结构进行了计量分析,提出了高技术产业部门之间非平衡的有序发展战略。认为现阶段加快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产业部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蔡涛  刘金山  
经济系统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关联,而一国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部分外溢为国内产业与国外产业之间的关联,即存在着产业关联外溢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国交通设备制造业的数据,分析2002-2010年该产业在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变化,测算该产业及其产业关联外溢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并进一步考察了产业关联外溢与国内增加值之间的动态联系。最后,探讨了产业关联外溢问题对产业体系内生形成的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小娟  陈彬彬  
本文利用我国29大制造行业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外国R&D通过中间产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外国R&D活动通过中间产品进口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正影响,其产生的技术溢出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对技术效率的改进作用相对较小;从分行业来看,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呈现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强而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弱的特点。研究结果同时表明:FDI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国内研发投入对行业技术的进步起主要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剑波   李潇潇   王蕾  
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的合理评估是发挥碳交易市场减排效用的先导性工作。基于2002—2020年中国产业部门投入产出数据,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采用ZSG-DEA模型、方向距离函数与随机前沿分析对产业部门隐含碳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进行较为合理的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产业部门间隐含碳排放效率、配额及边际减排成本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征了不同产业部门所具有的减排空间、减排潜力;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隐含碳配额占比超过50%,配额较小的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边际减排成本较大的多为采矿业,制造业,较小的多为服务业,但部分产业间减排成本差异过大,资源配置存在严重扭曲的现象。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以隐含碳排放为着眼点研究配额及减排成本问题,研究结论对现实中碳配额分配、碳排放权定价与行业有序纳入全国碳市场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