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20)
2023(17208)
2022(14539)
2021(13561)
2020(11431)
2019(26241)
2018(25806)
2017(49564)
2016(26783)
2015(30169)
2014(29917)
2013(29854)
2012(27330)
2011(24659)
2010(24546)
2009(23030)
2008(22948)
2007(20286)
2006(17986)
2005(16449)
作者
(76475)
(63792)
(63233)
(60246)
(40683)
(30262)
(28651)
(24904)
(24136)
(22820)
(21812)
(21594)
(20468)
(20133)
(19758)
(19300)
(19008)
(18546)
(18209)
(18184)
(15785)
(15626)
(15230)
(14520)
(14195)
(14150)
(14117)
(14038)
(12697)
(12512)
学科
(115054)
经济(114886)
(100284)
管理(94160)
(90120)
企业(90120)
方法(51092)
数学(41218)
数学方法(40842)
(36514)
业经(34040)
(34020)
中国(30693)
(26304)
(25172)
财务(25104)
财务管理(25072)
企业财务(23790)
农业(23345)
(21911)
贸易(21898)
技术(21379)
(21362)
(20417)
(19906)
理论(19753)
(19369)
(19286)
地方(19008)
(18528)
机构
学院(389050)
大学(389045)
(165445)
经济(162260)
管理(157905)
理学(136050)
理学院(134649)
管理学(132798)
管理学院(132073)
研究(128897)
中国(100590)
(82965)
(78717)
科学(75676)
(63711)
财经(62512)
(60720)
中心(57507)
研究所(57492)
(56990)
(56761)
业大(54582)
北京(52714)
经济学(50401)
(47621)
农业(47412)
师范(47242)
(46461)
财经大学(46434)
经济学院(45516)
基金
项目(257986)
科学(205385)
研究(192166)
基金(190472)
(164373)
国家(162997)
科学基金(141788)
社会(124114)
社会科(117749)
社会科学(117721)
基金项目(100592)
(98153)
自然(90421)
自然科(88345)
自然科学(88326)
自然科学基金(86813)
教育(86709)
(82015)
资助(77936)
编号(77159)
成果(62611)
(58331)
重点(56988)
(55465)
(54294)
课题(52377)
国家社会(51859)
创新(51213)
(51156)
教育部(50682)
期刊
(185305)
经济(185305)
研究(119699)
中国(74269)
(63310)
管理(62481)
(56772)
学报(55917)
科学(54254)
大学(43604)
学学(41103)
农业(39372)
教育(38379)
(35346)
金融(35346)
技术(33891)
财经(31733)
业经(30480)
经济研究(29562)
(27243)
问题(24083)
(22651)
技术经济(20772)
(19767)
现代(18878)
世界(18706)
理论(18438)
科技(18048)
图书(17172)
财会(17054)
共检索到580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中国当前正在实施逐步扩大先进生产设备以及关键零配件进口鼓励政策,这与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所推行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这是既有研究尚未关注到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统计库以及国家专利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实证研究了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三种类型企业专利活动的影响效应。主要发现:总体层面看,资本品进口对企业发明专利产生显著的倒U型效应,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两种专利产生显著促进效应;而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三种专利产生显著抑制效应。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对从事一般贸易进口企业的三种类型专利活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浩  吴海军  张杰  
用地成本增加能否倒逼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对政府在“十四五”阶段合理推进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制造业创新结构差异研究用地成本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主要发现:第一,用地成本增加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存在U型影响;第二,企业创新结构和创新要素的联动变化是用地成本U型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第三,在中国东部、城市群等用地高成本区域,用地成本增加对企业创新存在促进效应,而在中西部、非城市群等用地低成本区域,用地成本增加对企业创新存在抑制效应。建议政府制定适宜的创新政策优化企业创新结构并配合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共同推动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峰  丁思琪  
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市场机制未有效发挥作用是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原因。参考以往研究,测算得到2004~2013年我国各省份的市场化改革指数,同时,利用过度借贷法和实际利润法完成了对僵尸企业的识别,进而检验了市场化改革对僵尸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能够显著降低僵尸企业的比例,但是较快的市场化改革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探究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机制发现,市场化改革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资源获取能力以及新产品开发能力,从而有效减少了企业对于政府"输血"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其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梦迪  冷奥琳  郭菊娥  
本文研究审计质量是否能够抑制企业利用担保的掏空行为。理论推理给出外部审计质量影响担保掏空行为的机理模型,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6年担保事件数据,以担保公告日前后累计异常收益率变化的事件研究法来判断公司利用担保的掏空程度,缓解了以往截面数据研究中将正常交易行为列入到掏空范围的第二类统计学错误。实证检验发现:(1)提高审计投入质量(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提高提供担保事件的累计异常收益率;(2)含有担保事项描述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会显著增加公司下一年度提供担保的累计异常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外部审计无法通过治理作用来抑制担保掏空行为,而审计师在出具的审计意见中披露担保行为对上市公司的担保掏空现象具有事后信息威慑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建春  毛其淋  
进口贸易政策变化究竟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文章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深入检验了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进口自由化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且主要体现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上,而最终品贸易自由化的影响较小;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大于对创新密集度的影响,即进口自由化更多地是通过"扩展边际"渠道促进企业创新;通过离散时间生存分析发现,进口自由化有利于延长企业创新的持续时间,并且中间品关税减让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舒欣  安同良  
伴随着中国"爆炸式"的专利激增,中国已成为世界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然而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专利申请动机依然鲜有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创新跨期调查,首次在国际可比框架下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动机进行了测度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专利申请动机是防止被复制,同时企业也会出于防止专利诉讼侵害、增加谈判地位、获得市场进入等策略性动机申请专利。实证结果表明:①初创企业不偏好出于策略性动机申请专利,大型企业显著偏好将专利作为内部评价员工业绩的指标;②CEO教育水平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出于防止被复制和防止专利诉讼侵害的动机申请产品创新专利;③政府补贴政策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策略性申请产品创新专利的行为;④专利有效性与策略性创新是显著负向关系。结论为政府如何激励企业实质性创新、抑制策略性创新提供富有启迪性的政策建议,同时也填补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动机的理论研究空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东阁   庞瑞芝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如何驱动企业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表现出抑制效应,但不同类型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银行关联起到促进作用,证券关联产生抑制作用,监管关联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关联、证券关联通过加剧管理层短视、企业金融化和增加资金寻租成本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银行关联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治理条件的分析发现,董事会规模、股权结构治理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宏观治理环境改善能缓解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作用,但独立董事的作用不明显。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无形资产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金融关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效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竞争性行业以及非高新技术企业和国企中更大。本文既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同时对评估金融关联这一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更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欣  陈松  
以中国制造行业159家上市公司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专利数据中分离出工艺专利,实证研究中国制造企业工艺创新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艺创新在整体上具有积极的就业效应,对技术人员数量的促进作用高于对生产人员的促进作用,从而证实了工艺创新有助于扩大企业需求,促进就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聂飞  李剑  毛海涛  
制造业企业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服务化转型成败,关乎其在金融部门与主业部门之间的资本配置。本文从经营利润视角阐释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对金融化的影响,并采用2007—2014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显著抑制了金融化;服务化主要通过利润率上升来推动生产性资本由金融部门向主业部门回流,进而降低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持有率。制造业企业服务化主要降低了知识密集型行业和国有企业对高风险的长期金融资产持有份额。因此,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致力于制造业服务化来提升企业经营利润,并辅之以必要的金融监管来规范制造业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从而保证企业资金"蓄水池"的安全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红刚  梁玉梅  
本文假设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心理且过度自信程度和信息精度成向关系,在假设上建立市场均衡模型,得出资本成本与信息精度的关系。该关系表明,不论自信程度和信息精度的具体关系如何,和投资者理性相比,投资者过度自信抑制了信息披露。究其原因在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会高估信息的精度从而低估风险,这使得他们要求较低的风险补偿,而企业信息披露过多会降低投资者的自信程度,从而增加资本成本。由此本文给出企业不完全披露信息的一个新的解释——投资者过度自信抑制了企业信息披露。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铎  陈和  
文章首先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双边贸易成本对母国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决策的作用机制,继而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合并后的微观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2000~2007年间中国与全球100个东道国(地区)的双边贸易成本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整体和子样本的回归结果均表明,中国与东道国(地区)双边贸易成本的上升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几率。上述发现意味着"就近集中权衡"理论关于贸易成本与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的预期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而言并不成立,其背后蕴含的政策涵义是,降低中国与东道国(地区)间的双边贸易成本应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董也琳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运用2006—2011年23个制造业面板数据,测算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检验影响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口并没有抑制国内制造业自主创新;在创新要素投入效率方面,人力资本投入显著提高了创新产出和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而研发资本投入却不利于本国创新产出和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细分行业后发现,高技术行业通过生产性服务进口获得的直接技术溢出效应最强,其创新人力资本促进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也明显强于中、低技术行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范冬梅  黄汉民  
本文采用会计法和Edmond等(2012)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加成进行测算,并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CEPII-BACI数据库和WTo关税数据库数据,考察了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加成有显著负向影响,进口竞争越剧烈,企业成本加成越低。但长期内,进口竞争的负向影响将逐渐消失。进一步地,本文还考察了在企业类型差异和行业异质性下,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成本加成的不同影响。此外,中间投入自由化引致的竞争能够带来多样化效应,促进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而加工贸易企业受进口竞争的影响要小于一般贸易企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证明水平差异化服务进口和垂直差异化服务进口都会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利用1998-2007年WIOD数据库、中国跨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FDI数据,计算制造业各个行业的服务贸易渗透率,并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进口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提高;服务进口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民营企业和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对东北和西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韩超  闫明喆  
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制造业存在的"脱实向虚"迹象则需要及时抑制。对于如何抑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尤其是政府干预行为如何引导制造业企业更集中主业,依然未见清晰的答案。本文依托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探究"五年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政策可能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产生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扶持显著抑制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趋势,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通过贷款支持、缓解税收负担的路径抑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本文还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较高企业以及较低政府财力地区企业更为显著。由此推断中国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来自预防性储蓄。本文研究为政府进一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抑制企业金融化给出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