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4)
- 2023(15167)
- 2022(12641)
- 2021(11377)
- 2020(9473)
- 2019(20853)
- 2018(20395)
- 2017(38698)
- 2016(20685)
- 2015(22724)
- 2014(22059)
- 2013(21613)
- 2012(19345)
- 2011(17112)
- 2010(17503)
- 2009(16773)
- 2008(16581)
- 2007(15244)
- 2006(13414)
- 2005(12421)
- 学科
- 业(92463)
- 济(88655)
- 经济(88529)
- 企(85429)
- 企业(85429)
- 管理(81261)
- 方法(33977)
- 业经(32943)
- 财(32385)
- 农(28621)
- 数学(24899)
- 数学方法(24694)
- 中国(23108)
- 制(22831)
- 技术(22540)
- 务(22487)
- 财务(22461)
- 财务管理(22431)
- 企业财务(21225)
- 贸(20279)
- 贸易(20261)
- 农业(20015)
- 易(19823)
- 体(17032)
- 理论(16756)
- 划(16610)
- 地方(16538)
- 策(15991)
- 和(15618)
- 体制(14753)
- 机构
- 学院(291779)
- 大学(283463)
- 济(128479)
- 经济(126193)
- 管理(119415)
- 理学(101935)
- 理学院(101058)
- 管理学(99887)
- 管理学院(99339)
- 研究(89789)
- 中国(72762)
- 财(63285)
- 京(57922)
- 财经(48734)
- 科学(48714)
- 江(46319)
- 经(43991)
- 所(42705)
- 农(42695)
- 中心(41472)
- 经济学(38855)
- 业大(37638)
- 研究所(37596)
- 州(35890)
- 北京(35873)
- 财经大学(35622)
- 经济学院(35040)
- 商学(34445)
- 商学院(34128)
- 农业(33086)
- 基金
- 项目(186302)
- 科学(150365)
- 研究(144039)
- 基金(135968)
- 家(114877)
- 国家(113827)
- 科学基金(101183)
- 社会(95274)
- 社会科(90655)
- 社会科学(90637)
- 省(75265)
- 基金项目(71512)
- 教育(64877)
- 自然(61509)
- 自然科(60126)
- 自然科学(60114)
- 划(59947)
- 自然科学基金(59137)
- 编号(57999)
- 资助(53552)
- 成果(45745)
- 创(45405)
- 制(42015)
- 发(41627)
- 创新(41405)
- 重点(41254)
- 部(41240)
- 业(40526)
- 课题(39948)
- 国家社会(39676)
- 期刊
- 济(151417)
- 经济(151417)
- 研究(89279)
- 中国(61745)
- 财(54093)
- 管理(52608)
- 农(41765)
- 科学(35548)
- 学报(33895)
- 教育(29865)
- 农业(28789)
- 融(28636)
- 金融(28636)
- 技术(28463)
- 大学(28063)
- 业经(28045)
- 学学(26566)
- 财经(24988)
- 经济研究(24166)
- 经(21716)
- 问题(19467)
- 业(17989)
- 贸(17674)
- 技术经济(17327)
- 商业(15363)
- 现代(15348)
- 财会(15284)
- 国际(14857)
- 世界(14704)
- 科技(14480)
共检索到451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巫强 刘志彪
本文从进口国产品质量管制角度来研究出口国企业创新和被动产业升级的内在机制。进口国产品质量管制构成出口国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障碍,后者必须通过工艺创新来达到最低质量标准并降低成本保持优势,由此出口国实现被动性产业升级。本文构建理论模型证明了出口企业进行创新必须满足的条件,并且出口企业创新利润会随着进口国质量管制水平高低而变化,存在令出口企业创新利润最大化的质量管制水平。同时出口企业定价能力提高能促进被动性产业升级,出口国政府也能在被动性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余骁
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贸易也应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本文在扩展的Kee and Tang(2016)模型框架下,分析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的静态影响和动态效应。静态条件下进口中间品质量与企业出口DVAR负相关,其通过自主创新产生"加成率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动态改进企业出口DVAR。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专利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进口中间品质量静态下与企业出口DVAR显著负相关,动态下全样本效应为负,一般贸易不显著,而加工贸易显著负相关;(2)研发行为对一般贸易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动态影响具有调节效应,较高研发程度的企业该效应显著为正;(3)对影响渠道的检验发现,创新对企业出口DVAR作用的显著中介变量是加成率和相对价格;(4)进一步分析发现,更高显性比较优势、更低与技术前沿差距和更优省份市场化指数对创新活动具有明显正向调节效应。上述结论表明,推动进口政策由出口导向向创新导向升级是建设更高全球价值链地位下贸易强国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干越倩 王佳希
文章基于全球创新活动网络化特征凸显的现实背景,以2010—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专利文本以及国泰安(CSMAR)上市企业数据库,考察美国出口管制体系中实体清单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出口管制通过阻碍知识在全球创新网络中流入中国企业抑制企业创新。但出口管制对创新的抑制更多体现为降低产出数量而非破坏产出质量;第二,区分企业异质性特征后,出口管制时创新的抑制效应主要发生在产业链上游企业、融资约束水平高的企业以及有海外业务布局的企业;第三,企业自身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以及加强与国内企业间的创新协同,政府对企业发放研发补贴,都是缓解出口管制对企业创新抑制作用的有效措施。该研究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出口管制领域文献的研究内容,从全球创新网络参与这一视角考察了出口管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研究结论的政策内涵丰富,对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领域自立自强能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生态等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关键词:
出口管制 全球创新网络 企业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小明 宋华盛
在不确定性加剧的国际市场中,如何实现出口质量升级是中国经济转型期面临的挑战。文章基于Aghion等(2018)的框架,引入产品质量,构建了目的国需求影响企业出口质量的理论模型,结果发现需求会通过直接的规模效应和间接的竞争效应影响出口质量。总体上,需求扩张有助于出口质量的升级,且这种积极效应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增强。文章运用2000~2006年中国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稳健地证实了理论命题:创新能力强化了需求扩张的出口质量升级效应。进一步的作用机制表明需求增长加剧了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改善盈利能力,会抓住规模效应的机会进行产品质量升级。文章结论与中国所提倡的"促进共同发展"理念相契合。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冬 李斌 卢娟
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创意产品在国家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为研究进口国制度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创意产品出口的影响,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进口国制度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企业出口贸易模型,并选取中国2005—2015年的创意产品出口数据,利用系统GMM和分位数回归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进口国制度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直接促进了中国创意产品的出口,且制度质量提升能够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意产品出口产生间接影响。但是,由于企业对进口国宏观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同的预期,创意产品出口对贸易大国制度质量的变化更加敏感。同时,由于进口国企业的模仿能力存在差异,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意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在贸易大国更为显著。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吕越 余骁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理论框架,解释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通过进口替代实现“中国奇迹”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DVAR的即期效应为负、但制造业企业能够通过创新能力提升动态调节DVAR的理论命题。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对上述发现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很好地支持了核心的理论假说,进一步的工具变量估计、准自然实验等较好地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因果识别后,本文的核心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也发现,动态调节效应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端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上以及一般贸易企业上。在扩展分析中将投入产出关联与技术距离纳入实证分析框架后发现,越依赖服务投入的制造业行业以及离技术前沿越近的制造业行业中的企业,其服务业开放的创新动态效应越明显,对低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相对越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凯 金缀桥
在理论阐释对华出口管制影响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机制的基础上,以美国高技术中间品为例,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检验了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会抑制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该结果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主要通过降低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与提高国内外中间品相对价格来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扩展分析发现,相较于一般贸易企业,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加工贸易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更大;相较于高技术创新企业,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低技术创新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更大。另外,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会削弱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因此,中国应该不断扩展经贸合作范围,加深与其他进口来源替代国的经贸联系,从而削弱美国对华脱钩的不利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祯祯 苗翠芬 崔凡 邓兴华
在中国主动扩大进口的政策背景下,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了关税削减引致的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价值攀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进口竞争通过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水平、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从而促进了出口价值的攀升。异质性分析表明,进口竞争显著促进了非国有企业、中、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价值攀升,但对国有企业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此外,对于本就生存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其对进口竞争冲击的应对能力更强。鉴于此,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如何在进口竞争中推动企业出口价值攀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京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于欢 何欢浪 姚莉
文章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产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质量,且该作用效果在高端制造业、生产率水平较高的企业、数字资本品进口和核心产品出口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数字产品进口主要通过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和创新水平两种渠道提升出口质量;调节效应发现,在数字产品进口影响出口质量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能力的调节效应不明显。因此,政府应创造良好的数字贸易环境,降低数字贸易壁垒,使企业能充分利用数字产品进口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本文基于市场分割理论,利用中美双边贸易与企业研发、创新及全要素生产率数据,从异质性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在长期内对美国制造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并检验了其背后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长期看,来自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制造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增加,包括累积专利申请数量、累积专利引用数量及行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中国制造业出口对美国制造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在制造业部门内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虽然来自中国的出口降低了美国非核心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产出,但并没有抑制美国核心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看,美国核心制造业企业的累积研发投入并没有大量减少,同时生产要素实现了由非核心制造业行业向核心制造业行业的转移。这种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国内生产分工的专业化,提高了美国制造业企业整体的创新产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创新层面回应了发达国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符合比较优势理论,为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际分工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制造业出口 企业创新 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静 韩德超 刘国光
随着中间品贸易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一方面,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以通过中间品进口带来高质量的中间品和技术,外生地提升出口质量;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的俘获效应导致企业内生自主技术创新失灵,因此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出口质量升级的关系有可能为非线性。文章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会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质量,但过度嵌入会降低出口质量,两者之间成"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嵌入下中间品进口的质量效应、规模效应依然能够提升出口质量,但技术外溢效应对出口质量升级的影响为负,再加上全球价值链嵌入会降低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从而拉低出口质量,因此中国企业内生的与外生的技术创新无法相互吸收和匹配。全球价值链嵌入OECD国家市场会提高企业出口质量,嵌入非OECD国家市场会降低出口质量,但如果全球价值链嵌入东盟市场或金砖国家也依然能够带来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下中间品进口贸易成本增加会带来企业出口质量的下降,但出口贸易成本增加会激励企业提高出口质量从而进入收入层次更高、距离更远的市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赵素萍 葛明
由于外贸政策、贸易结构的国别差异和变化,加上不同的制度影响国际贸易的方向和程度不同,进口国制度质量对出口国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非效率模型,采用"一步法"测算2000—2014年中国对34个样本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分析发现:中国出口贸易效率呈现倒"U"型趋势,当前处于低位,出口增长空间巨大,且国别和地区差异明显。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表明:样本经济体制度质量对中国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具有制度异质性和地域异质性,进口经济体的市场化水平、贸易开放度与中国出口贸易效率显著正相关,而政治环境、投资自由度则表现出负相关性,且在不同的子样本中存在差异。因此,中国应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空间格局,以有效提高出口贸易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德友 梁琦
本文研究了外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出口国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口国的金融危机会在两个方面影响其进口行为:政治上,进口国会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上,进口国居民收入的下降导致对进口产品需求的下降,这两方面在对贸易出口形成冲击的同时都会对出口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形成产业升级的"倒逼"效应。以此出发,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进口国的最低质量标准和危机后更具垄断特征的出口市场结构确实会对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但该结论的成立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和假设。模型结论还显示,技术创新同规模经济的生产技术类似,都可以提高出口国企业的利润,但技术创新更具持久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