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1)
- 2023(16121)
- 2022(12941)
- 2021(11816)
- 2020(9484)
- 2019(21651)
- 2018(20881)
- 2017(39446)
- 2016(20859)
- 2015(23495)
- 2014(22715)
- 2013(22401)
- 2012(20501)
- 2011(18325)
- 2010(17931)
- 2009(16446)
- 2008(16143)
- 2007(13778)
- 2006(12237)
- 2005(11245)
- 学科
- 济(90109)
- 经济(90009)
- 管理(52768)
- 业(52112)
- 企(39158)
- 企业(39158)
- 方法(36069)
- 数学(30903)
- 数学方法(30632)
- 中国(28990)
- 农(28863)
- 贸(28377)
- 贸易(28360)
- 易(27630)
- 业经(22238)
- 财(19944)
- 地方(18592)
- 农业(17941)
- 学(16253)
- 制(15660)
- 出(15024)
- 产业(14567)
- 银(13758)
- 银行(13718)
- 融(13465)
- 金融(13463)
- 行(13230)
- 环境(12944)
- 关系(12935)
- 发(12589)
- 机构
- 大学(295380)
- 学院(291639)
- 济(130387)
- 经济(128254)
- 研究(107904)
- 管理(107718)
- 理学(93152)
- 理学院(92015)
- 管理学(90520)
- 管理学院(89974)
- 中国(81604)
- 科学(63705)
- 京(63258)
- 财(56073)
- 所(53560)
- 农(52954)
- 研究所(49029)
- 中心(48045)
- 财经(45127)
- 业大(43923)
- 江(42289)
- 经济学(41925)
- 农业(41799)
- 经(41419)
- 北京(39803)
- 范(39269)
- 院(39175)
- 师范(38825)
- 经济学院(38044)
- 财经大学(33681)
- 基金
- 项目(201280)
- 科学(158905)
- 基金(149152)
- 研究(145022)
- 家(133033)
- 国家(131667)
- 科学基金(111226)
- 社会(96947)
- 社会科(92058)
- 社会科学(92035)
- 基金项目(78022)
- 省(75138)
- 自然(69858)
- 自然科(68300)
- 自然科学(68277)
- 自然科学基金(67092)
- 教育(64589)
- 划(64349)
- 资助(59429)
- 编号(55596)
- 重点(45936)
- 部(45107)
- 成果(45058)
- 发(44708)
- 国家社会(42443)
- 创(41930)
- 创新(39289)
- 教育部(38709)
- 科研(38575)
- 课题(38549)
- 期刊
- 济(138522)
- 经济(138522)
- 研究(89377)
- 中国(58992)
- 学报(50286)
- 农(48991)
- 科学(45124)
- 财(41079)
- 管理(39478)
- 大学(38258)
- 学学(35615)
- 农业(33706)
- 教育(28694)
- 融(25594)
- 金融(25594)
- 经济研究(25126)
- 贸(23603)
- 财经(22126)
- 技术(22082)
- 业经(22057)
- 国际(21205)
- 业(20305)
- 问题(20252)
- 经(19295)
- 世界(17576)
- 图书(15542)
- 版(14674)
- 资源(13453)
- 技术经济(13315)
- 科技(13184)
共检索到443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杰妮
本文首先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从理论层面梳理进口国数字化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以2013-2022年36个“一带一路”沿海岸线的国家为切入点,构建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进口国数字化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国数字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进口国的GDP、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商品的出口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进一步分国家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低收入国家的数字经济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更大的正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伟雄 马文怡
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与49个沿线国家的数据,测算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将其引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探讨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地理位置看,贸易便利化水平从中东欧到东南亚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发展趋势,地区差异和国别差异仍然较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大部分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因此,本文提出借助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促进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挖掘中国文化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梦燕 闵师 张晓恒
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是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一种体现,贸易便利化对于促进出口质量可能有显著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对中国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关注不够。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加工农产品数据,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并且主要通过港口效率提升、监管环境改变等渠道提升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国家(地区)和不同产品来说,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均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大小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关于贸易便利化与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晨 王丽媛
全球价值链深度分解正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从嵌入全球价值链转向构建中国主导的区域价值链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为中国—中亚—俄罗斯—波兰、中国—中亚—土耳其、中国—缅甸—巴基斯坦和中国—印尼—塞尔维亚四个区域,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1993年至2015年水产品贸易数据,对中国构建区域价值链的主导能力进行判断。研究发现:中国出口水产品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价值链中高端,具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构建中国主导区域价值链的能力,但分区域构建更具可行性。构建中国主导的区域价值链应坚持"技术与投资双重驱动、由点及面"路径和全球价值链双环流结构布局,在四个区域内部实现差别化的价值链延伸,再围绕区域"支点"国家由点到面逐步融合,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价值链的整合构建。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樊兢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数据为样本,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因素、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协定与进口国的基础设施、通关效率、创新能力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削减是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其出口的因素;进口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商业市场成熟度是阻碍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其出口的因素;贸易效率最高和最低的区域分别是东南亚7国和西亚北非10国;贸易潜力最大和最小的伙伴国分别是印度和黑山。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涛
本文采用1995—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下无特指简称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通过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是农产品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贸易国家间地理位置的毗邻、交通运输便捷程度对农产品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影响。通过测算贸易潜力发现,中国与柬埔寨、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与文莱、土耳其、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不足型,贸易潜力巨大。此外,中国与蒙古、约旦、俄罗斯、波兰、缅甸等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则属于潜力成长型,潜力成长型贸易占主体地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有较大农产品贸易潜力,农产品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安 汪晶晶 黄如梦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进行测算,并从开展自贸区谈判、采取多元化战略、完善丝路大通道三个方面提出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人口数量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具有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具有负向影响;政治稳定性指数、贸易及相关基础设施质量指数是阻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因素,清关程序的效率、经济自由度指数和自由贸易协定是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因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差异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左玲玲 钟冰平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是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其中,机电产品贸易占据重要地位。基于2007-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额面板数据,分别应用传统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机电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中国机电产品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巨大型沿线国家有18个。因此,中国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坚持实施多元化战略,为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增长提供推动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杰 邓茂杰 刘殿国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杰 邓茂杰 刘殿国
综合社会嵌入性理论与经典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将贸易引力模型中的经济因素作为层一变量,将社会嵌入性理论中的认知、关系、结构、文化和政治嵌入作为层二变量,采用多层统计分析工具,运用2002年~2014年中国与2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数据,实证分析影响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核心因素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核心文化产品出口存在较大差异,且这种差异多由各国的社会嵌入性因素造成;GDP、贸易条件、科技应用水平以及认知、文化和结构嵌入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文化和结构嵌入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还兼具间接影响;文化嵌入会削弱GDP对文化贸易的正向影响,结构嵌入能增强GDP对文化贸易的正向影响、削弱科技应用水平对文化贸易的正向影响。因而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增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要考虑社会嵌入性因素。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杰 邓茂杰 刘殿国
综合社会嵌入性理论与经典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将贸易引力模型中的经济因素作为层一变量,将社会嵌入性理论中的认知、关系、结构、文化和政治嵌入作为层二变量,采用多层统计分析工具,运用2002年~2014年中国与2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数据,实证分析影响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核心因素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核心文化产品出口存在较大差异,且这种差异多由各国的社会嵌入性因素造成;GDP、贸易条件、科技应用水平以及认知、文化和结构嵌入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文化和结构嵌入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还兼具间接影响;文化嵌入会削弱GDP对文化贸易的正向影响,结构嵌入能增强GDP对文化贸易的正向影响、削弱科技应用水平对文化贸易的正向影响。因而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增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要考虑社会嵌入性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晶 徐玉冰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ICT产品在全球价值链的重塑与再造、国际分工与合作、贸易利益分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9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ICT产品出口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系统GMM和分位数回归,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ICT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对我国ICT产品出口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并且这种提升效应在电子元件类产品出口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ICT产品出口的贸易提升效应主要分布在高分位点。因此,要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根据ICT产品出口的阶段性特征,灵活调整出口策略,进一步提高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ICT产品的贸易质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程云洁 刘娴 杨淋杰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8个样本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测度中国ICT产品出口效率,并采用Markov链方法揭示中国ICT产品出口潜力的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整体估计显示,双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普及率、贸易自由度和金融自由度的提高能显著提升中国ICT产品出口效率,国际旅游支出(占总进口的比重)阻碍了ICT产品出口效率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细分类别估计显示,中国ICT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略微差异;(2)中国ICT产品整体出口效率不高但稳步提升,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对高收入国家的ICT产品出口效率均值始终高于对中低收入国家的ICT产品出口效率,且两类经济体间的效率差距不断缩小;从细分类别看,通信设备出口效率最高,电子元件出口效率最低;(3)现阶段中国ICT产品出口潜力表现为再造型、开拓型和巨大型,存在长期增长空间且不易发生状态转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曾麒玥 龚璞
本文依据Hofstede提出的文化维度测算国家间的文化距离,采用1995~2015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的出口数据,实证考察了文化距离对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对36个国家进行整体考察时,文化距离对出口集中度与出口额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当对欧洲和亚洲样本分别考察时,文化距离对出口集中度的影响与上述结论一致,对出口额的影响在欧洲地区表现为显著阻碍,在亚洲地区则并不显著。同时,地理距离与出口集中度和出口额亦呈显著负相关。此研究表明,对文化产品出口现状的探索需要超越单纯的贸易流量思维,加入如集中度等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考察,以丰富研究结论。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策略也应根据不同的集中度和贸易额进行调整,在保障现有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文化市场,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真正实现"一带一路"各国的共同繁荣。
关键词:
文化距离 核心文化产品 出口集中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